第七十一章 多爾袞的行蹤

高一功已經率領殿後軍陸續增援潼關一線,袁宗第則指揮着殿右軍防守黃河四府——這是李來亨準備借用他守衛延綏三城的經驗,再戰一場。

谷可成則統帥由中營改編而來的殿前軍防守山東一線。

大順的野戰五軍主帥,現在只有郭君鎮和劉芳亮還留在開封。他們手中掌握的殿中軍和殿左軍總計七八萬人馬的精兵,也是大順目前最爲精銳的一支部隊。

李來亨始終將這些兵馬留在開封附近,作爲機動使用的總預備隊,一動不動。不要說是正在前線奮戰的殿前軍、殿後軍、殿右軍諸將感到不解和不服氣,即便是同樣被留在開封的劉芳亮,都充滿困惑。

田牛之變平息以後,作爲李過至交好友的劉芳亮卻決定支持自己的“學生”李來亨直接監國掌握大權,讓李過就此“病退”。

劉芳亮的這一決定在當時是讓順軍內部多數人士感到吃驚的,即便是自以爲料事如神的方以仁都沒有預計到這一點。

只有李來亨清楚,自己和劉師傅的感情是多麼深厚,劉師傅對於楚闖的潛實力是多麼瞭解,因此才能確信劉芳亮會在關鍵時刻支持自己上位。

事變結束後,劉芳亮繼續執掌殿左軍。李來亨也投桃報李,對於殿左軍的重新整編,在軍械物資和兵力編制上都給予了很大傾斜,殿左軍已經成爲了大順軍中僅次於殿中軍的一支精銳。

但是劉芳亮畢竟秉性輕銳好鬥,殿左軍全軍上下也都浸染着劉芳亮的那種善戰勇敢之風,人們都很疑惑,晉王爲什麼要將這樣一支精銳的大軍留在開封附近,始終不動。

劉芳亮再次來到參軍院找到晉王,他帶着殿左軍三個師的制將軍馬世耀、牛成虎——只有劉汝魁帶着殿左軍的一支偏師駐防在彰德府,還有軍中許多果毅、威武頭銜的將校,可謂來勢洶洶地堵到了官署門口。

參謀官們羣起喧譁,兵政府尚書顧君恩左右伸手推開衆人,衝到了劉芳亮的面前,冷言道:

“保定公!你這是第三次闖到參軍院來了。”

馬世耀板着一張臉,他邁出半步想說些什麼,但被劉芳亮伸手勸阻。

劉芳亮微微嘆了一口氣,他披掛半身布面鎧甲,身上沒有攜帶兵器,還是一副便裝樣子說:

“尚書啊尚書,晉王在參軍院嗎?不是我要來打擾諸位參謀官的公務,實在是殿前軍、殿右軍、殿後軍精兵開赴前線作戰已經多日,但殿左軍始終留在開封府吃閒飯。將士們求戰心切,已經到了如水沸騰的地步,晉王和參軍院,就不能給出一條服衆的理由嗎?”

大家都知道自從光中元年一月中旬以來,殿前軍、殿右軍、殿後軍三軍開赴前線,到今天已經過去了將近十天的時間。前線的軍情文書好像雪片一般飛來開封,到處都是戰況激烈緊急的情況,以劉芳亮和劉汝魁、馬世耀、牛成虎等諸將的地位身份,他們當然也都能清楚這一點。

“究竟晉王爲何始終按兵不動?”

就連歸誠大順以後,一直非常老實安分的明軍降將牛成虎都產生了同樣的疑惑。

不待顧君恩做出回答,人們就看到一隊鐵盔上扎着黑白相間的鶡雞翎的衛兵,將人羣分開,護衛着晉王走了出來。

李來亨穿着一身赤黃的圓領蟒袍,頭戴唐朝風格的襆頭,顯得瀟灑又從容。

他走出來,微笑着說:

“太原和河北四府,近來戰事都在告急,因此劉師傅認爲有必要出兵增援嗎?”

馬世耀代劉芳亮說:“主要是……唉!不瞞晉王殿下,主要是殿左軍的將士人人都摩拳擦掌着,大家聽說了河北戰事的情況以後,都急於求戰啊。”

李來亨大手一揮說:“參謀官們,將沙盤全部搬至院中。”

參軍院的數座沙盤,都是由參謀官曹本榮在耶穌會教士協助下製作出來的。他們用木材雕刻而成華北一帶的山川地理,一條黃河從中穿過,並以顏料塗色,以棋子爲清順兩軍的兵馬,讓人一望可知現在的戰線情況。

李來亨手握被截短一半的箭矢,作爲指揮棒,指着沙盤地圖說:

“根據前線軍情來看,清軍估計有二三十萬兵馬。參軍院方面認爲,清軍的用兵是分三路進軍,東路六萬進攻山東。

而在西路則是以三萬佯攻潼關,以五萬主攻太原。

除此以外,在中路,我們估計多爾袞手中還留有十幾萬的機動部隊,其中大部分還是精銳的騎兵。

這樣一支強大的兵團,又是以騎兵爲主,現在主要是被多爾袞部署用來進攻河北四府。

這究竟是虛晃一槍,別有他圖呢,還是要就此壓迫推進,從中央突破黃河。我們還很難判斷,但是參軍院總結各條戰線的軍情,得出的結論就是……”

李來亨停頓了一下,顧君恩代他而言:

“結論就是:總預備隊,不動。”

劉芳亮還是頭一次看到參軍院這座極爲詳盡的地圖沙盤,他作爲身經百戰的大順名將,也立刻產生了歎爲觀止的感覺。

牛成虎算得上是明軍諸將,但這種詳盡又生動的地圖,是明軍所沒有的。

牛成虎佩服地說:“顧尚書天縱奇才,末將佩服佩服。”

劉芳亮則說:

“這……參軍院的意見的確不錯,多爾袞手上還帶着十幾萬兵馬,其中多數又是騎兵的話,的確不大可能選擇在河北四府進行直接突破。

但晉王是否考慮過?馬上就是二月了,封凍的黃河將會慢慢消融解凍,臣已經問過軍中的徐州人,大家都說二三月的時候,歸德以東的黃河河段,很大可能就會解凍了。

黃河下游馬上就要解凍,多爾袞就不大可能再從黃河下游渡河。而黃河上游的潼關一線,地勢險峻,更不利於滿洲騎兵施展手腳。

那麼就結果來說,多爾袞不就只能從河北四府進行突破了嗎?晉王殿下,臣以爲還是應當儘快將開封精兵調往河上佈防了!”

劉芳亮綜合考慮到了黃河下游的水文條件和二三月以後的氣候變化,可以說是很有洞見了。他的話也的確讓李來亨產生一些觸動,但參軍院這一邊,不論是總裁顧君恩還是其他參謀官,都認爲尚未判明多爾袞的主攻方向,實在不宜輕易調動大順的總預備隊。

顧君恩直接說:“保定公是沙場宿將,但臨陣決機和在千里之外運籌帷幄,並不屬於同一件事。參軍院是集百士之謀,綜合種種情況以後才做出的最後判斷,晉王自當以參軍院之議爲重!”

顧君恩對劉芳亮這個統兵大將,直接插手干涉自己兵政府和參軍院的權責範圍,已經流露出了十分直接和明瞭的不滿情緒。

他不悅地說:“保定公是殿左軍主帥,干涉樞密之事,實屬越權。”

李來亨咳嗽一聲後,爲劉芳亮辯解道:“劉師傅是求戰心切,算不得越權。好直,你不要這樣說話,新朝肇造不久,朝臣和大帥之間,難道就要沿襲明朝的那些相互掣肘的壞習氣嗎?不要如此說話。”

顧君恩這才拱手向劉芳亮道歉以後退了下來,李來亨坐在地圖沙盤的邊緣,目光落在被塗成白色的黃河一線上,手撫大地,的確因劉芳亮的話,對自己的判斷產生了一些動搖。

總預備隊,動還是不動?

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十章 李寨主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七章 鳥銃隊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五章 礦徒軍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四章 於大忠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十六章 五軍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五十一章 收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