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

“馬進忠!”

初升的朝陽剛剛從渭水岸邊冒出一個尖尖頭來,李瑋羣就以相當不錯的運氣,找到了馬進忠那支向北搜尋八旗兵主力行蹤的分兵。

乾渴的黃土地上,涇渭相匯流下,河岸邊少許的白楊樹林,在冬季顯得這樣枯萎和乏力,渭河的河水從西南天際甩一個漂亮的弧線直奔黃土塬而來。

馬進忠帶着百餘名騎士駐足河邊,他們的甲冑都十分完好,罩袍上也沒有沾染血跡,看來並沒有發生過什麼激烈的戰鬥。

這讓李瑋羣既爲之鬆了一口氣,又對馬進忠究竟有沒有完成任務感到疑惑。

“馬進忠!你們找到八旗兵的行蹤線索了嗎?北面是否還有清軍的大隊兵馬存在?”

馬進忠同樣看着李瑋羣一行人馬,他看到李瑋羣左右的衛士數量減少了許多,連李威帥的戰馬都已經掛了不少彩,將士們的身上更是爲血污浸透。

這一夜夜襲,毋庸置疑,是一場白刃相見的殊死搏鬥。

“北面……”馬進忠猶疑着說,“夜色不明,時間也不足,我們並未渡河,只是在渭水南岸觀察情況……南岸並無其他清軍大股兵馬的樣子,至於北岸,我暫時也沒有發現什麼動靜。”

李瑋羣有些不悅地冷了一下臉,馬進忠的回答並沒有讓他滿意。因爲昨晚一場夜襲,李瑋羣和高汝利都已經能夠斷定,吳三桂必定是得到了不少八旗兵的增援,那麼北線怎麼會沒有八旗軍大股增援上來的蹤跡線索呢?

其實這倒沒什麼奇怪的。

在過去,渭水的南北兩岸,飽受這條關中河流的澆灌,除了荒涼的黃土樑以外,還有許許多多連綿的莊稼地和沒膝的蒿草灘。山川,河流,平塬齊聚渭南、渭北,秦嶺隱隱如一痕淡墨,河流徐徐如飄動的玉帶殘陽鋪水,波光耀眼,沙鷗翔集,葦蕩搖曳,關中精華悉數在此。

百姓農戶之多,更是稠密如繁星。渭水兩岸可以說得上是處處村落,到處都是人煙密集的地方。

只是關中經過幾場天災人禍的摧殘,特別是近來楊承祖、吉珪掀起的叛亂和吳三桂爲了推行剃髮令而進行的反覆剿洗屠殺,已經把這塊人煙稠密、鄉村彙集的土地,燒成了一片廢墟和白地。

馬進忠向北迂迴搜尋的過程中,幾乎就沒有找到什麼大的聚落。少數還在關中鄉野生活的百姓,也都已經各自據寨而守,生活在山林險峻之處,渭南平原竟然變成了一片空曠曠的土地。

馬進忠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一路北上,找不到什麼嚮導,也就更找不到什麼關於清軍活動的線索了。

他苦笑着將這番情況解釋給李瑋羣聽:

“……自楊吉禍陝以來,現今又有吳賊屠掠平涼、固原、鞏昌,關中生民十不餘一,連樹木都死光了,過去那些綿延不絕、層層疊疊的梯田和村莊,已經全部被秦民廢棄拋荒。

如此慘淡的景況,又是深夜之中,到處是無人荒野,我們百計搜尋,也實在難以得到什麼有用的線索。”

李瑋羣聽了馬進忠這番解釋,心中同樣長長嘆了一口氣。他是大別山山區中的寨民孤兒出身,當然知道百姓流離失所之苦,再想到裴守約、王鑨經營陝州的成功,想到自己從開封、洛陽一路西行出關的時候,所目睹到大順軍轄區那種鬱鬱蔥蔥、朝氣蓬勃又充滿生機的景象。

李瑋羣便對多爾袞、吳三桂,對這些外寇和內奸,充滿了更深切的仇恨。

他罵道:“吳三桂這漢奸索虜,落到我的手裡,我一定要將他懸在渭水之上,活活餓死。”

順軍騎士們在一旁聽到馬進忠所說的渭南慘景,同樣爲之憤慨。李瑋羣的部下雖然多是楚人,但這其中也有一部分出身其他部隊的秦人。

秦中鄉人們想到李自成初定長安的時候,飽受戰火折磨的關中大地,好不容易恢復了一絲元氣。那個時候不少秦兵都在陝西見到了闊別多年的太平清時景象,長滿了楊樹、蘆葦、青草夾雜着刺槐、柳樹及桑樹的渭水岸邊,是何等的鬱鬱蔥蔥?

渭河岸邊的溪水還是那樣的清澈,秦兵們歸誠大順後,有人曾經被從長安調去陝北鎮守,沿途所見,皆是百姓休養生息的祥和氣象,怎麼想得到纔不過一年時間,陝西又重新變爲了一片人間地獄的模樣?

陝西籍貫出身的士兵們,知道自己的家鄉遭到吳三桂的毒手,幾乎都要忍耐不住,想要轉身返回敵營再戰一場了。

馬進忠又說:“我們沿途發現不少被廢棄的村莊,大部分都是被放火燒過以後的丘墟。還有一些村子裡至今道上屍首枕藉,吳三桂這廝放火燒了村子,卻沒有收拾平民百姓的屍體,任憑秦民屍首縱橫相枕在荒野上,爲禽獸所食。”

“吳賊!”李瑋羣恨恨道,“我們一定要打回長安去。”

將士們皆露刃以待,等待着將軍的號令。不過李瑋羣還是忍耐住了怒氣,他知道這時候最重要的事情依舊是儘快將消息帶回潼關。

“我們走吧……!時不我待,返旆潼關,就現在的情況來看,清軍到底有沒有調動大批八旗勁旅入陝還不好說。但是吳三桂獲得了一部分滿洲兵的增援,則是毋庸置疑的事情!西北戰線,一定會是清軍主攻的方向之一。”

騎士們簇擁着李瑋羣和馬進忠,大家揮動馬鞭,戰馬迎着初升的太陽向東方奔去,在廣袤荒涼的黃土地下投下一道道漫長的身影。

最後一面順軍的旗幟離開了渭南,馬進忠是陝西人,他戀戀不捨地又忘了故鄉桑梓一眼,禁不住向李瑋羣問道:

“反攻、反攻,我們何日能反攻回延安老家?”

李瑋羣緊握着馬鞭,咬牙回答說:“有晉王在,反攻回家的日子一定屈指可數了。”

李瑋羣本來已經命令高汝利先行帶隊返回潼關,但是這名過去一直以反覆無常而聞名的降將,這時候卻放心不下,帶着幾十名騎兵守候在華陰一帶。

高汝利遠遠望見李瑋羣、馬進忠等二百騎安然出關後,才笑了起來:

“是我多慮了。”

同樣爲防萬一,趙應元也帶着二千餘名潼關守軍,前出到華山一帶等候李瑋羣。潼關守軍本來就在華山沿線另外修築有一些木壘,守軍小心翼翼地前進,等看到騎兵們的戰塵後,便馬上派人出去接應。

趙應元親自帶隊出壘迎接衆人,他抱住李瑋羣的雙臂,敬服道:

“晉王麾下真是沒有一個簡單的人物,大順的精兵強將,悉在楚軍啊!”

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八章 英雄氣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六章 六尚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