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

“大順監國燕王,大柱國,提營首總權將軍,北面諸道行軍大總統過令旨……”

“大順晉王,大柱國,提督前營權將軍,江淮經略使,齊魯道行軍總理來亨令……”

牛金星看着從大名府那裡送來的“詔書”,胸中氣焰升騰,更加惱怒異常。他忍着火氣纔沒有將詔書摔在地上,只是向田見秀憤憤道:

“李過稱王監國也就算了,重二小兒,焉敢封王!”

田見秀默然不語,臉色深沉,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反倒是如今真正在主持太原防務的姜瓖,他最關心大順軍在太原和山西的存亡問題——因爲姜瓖的一切人脈、威望、舊部,都在山西,一旦山西有失,不容於明與清的他,對大順又喪失用處,到時候如何自處?

所以姜瓖現在最關心手握重兵的李過、李來亨父子能不能大力支援山西,他看牛金星出言這般不遜,心裡已經十分不快,暗罵這大順的狗文官,難道並不比明朝強上許多?口中則溫言勸說:

“太師,燕王稱監國,這也是爲了統合大順諸軍所做考慮。其實先帝駕崩時,既然已經指名燕王當爲周武王,那麼燕王即便在大名府直接登極稱帝,多數人也是無從反對的。

只是因爲現在太原戰事緊急,田公和太師都抽不出身去大名與會,燕王才暫且降稱監國。燕王殿下如此公忠體國,和衷共濟諸將之意是形表於色,區區一個李來亨封王的事情,也談不上多麼嚴重吧!

何況晉王不是纔剛剛給我們送來許多糧食嗎?僅僅第一批就有近十萬石之多!這些糧秣軍資,難道還不能換取一個王爵嗎?無論如何,晉王也是大順宗室啊,又有如許戰功在身,我想宗室封王是歷朝歷代的慣例,太師實在沒必要如此氣憤。”

牛金星和張鼐剛剛率部從彰德趕到太原不久,他們麾下部衆還沒有完全從獲鹿大敗的打擊裡恢復過來。所以李來亨從湖廣及時調來的大批糧秣物資,不管是對於姜瓖還是對於張鼐來說,都十分重要。

ωωω ▪тt kΛn ▪¢ ○

張鼐受此饋贈,他和李來亨又算得上是老朋友,也不便於出言附和牛金星的言論。只是張鼐自己也覺得心情十分微妙,畢竟他曾經是李自成的義子,李來亨卻只是李過的義子,何況張鼐是闖軍元從,李來亨卻只是商洛山時期入夥的新人,要細說的話,還是張鼐將李來亨救入闖營的!

可是現在李來亨居然已經封王……儼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不要說是張鼐,即便是田見秀也不過被監國加封爲平陽公而已。

平陽公不過是公爵,和燕王、晉王這樣的親王還相差二等,遑論張鼐的義侯侯爵了!

張鼐心裡很覺得不是滋味,終於忍不住說:

“雖然說自古以來宗室皇親封王,都不是一件多麼奇怪的事情。可是眼下戰火正烈,將士們一個個枕戈待旦卻還未受封受賞。來亨多少有一些戰功我就不說了,李自敬從來沒有跟着闖營打過仗,沒有半點功勳,憑什麼也被封爲趙王?

連曹操都是封了南陽王這樣一個郡王,泰山也只是一個平陽公罷了!”

田見秀很早就把女兒嫁給了張鼐,二人既是翁婿關係,親密程度自然不是他人可比。所以張鼐這樣說,衆人也都覺得合於情理之中。

張鼐的掌書記邵時昌點頭稱是,說:

“我們對監國毫無意見,只是封李來亨爲晉王、李自敬爲趙王一事實在……實在有些寒了衆將士們的心。”

姜瓖一心只想着趕緊打回大同,他看着田見秀的臉色,乾脆問道:“田公覺得如何?”

田見秀垂下眼瞼,他看着李過封給自己的那一連串勳爵官職:大順平陽公,大柱國,提督中營權將軍,燕晉經略使,河東道行軍總理……臉色令人捉摸不透。

按照禮政府尚書鞏焴的規劃,大順朝官員的等級待遇將進一步向實際職務傾斜,散階制繼續淡化、簡化,散官和勳官合併,僅僅作爲一種榮銜。

田見秀這串勳爵官職中,第一項平陽公是世爵,大順世爵是降等承襲,繼承人在原爵位基礎上降一級繼承,這樣依封爵制度等級一級一級的降降等承襲世襲次數有限、而且每承襲一次,承襲者只能承襲較被承襲者的原有爵位低一級的爵位。

不過田見秀的平陽公是開國世爵,開國爵位可以三代罔替而不降等。

第二項大柱國則是榮銜,鞏焴把明朝的文武散官、勳官合併爲文武榮銜,大柱國就是正一品的武官榮銜。榮銜皆用唐代名稱,大柱國以下分別爲上柱國、柱國、上領軍、中領軍、領軍、上護軍、中護軍、護軍等等……

第三項提督中營權將軍和第四項燕晉經略使纔是田見秀的實職,提督中營權將軍爲武職,按照大順制將軍等同於總兵的類比,權將軍則相當於提督,燕晉經略使爲文職,則相當於總督。

理論上文武分途,田見秀是不應該同時身兼權將軍和燕晉經略使兩個職務的。但如今是開國的非常時期,戰情急如星火,有必要使得軍政大權集於一人之身,好應對危急的戰況。

所以不止是田見秀,像李來亨和羅汝才,也都以權將軍身份兼任了經略使。

最後一項河東道行軍總理,屬於臨時職務,職務權責有類於明朝的總理某省軍務,官名則是鞏尚書取材於唐代的某某道行軍大總管。之所以將大總管改爲總理,則是因爲大總管這樣的稱呼在明朝已經被一般人看作類似管家的稱謂,不似總理這般尊榮了。

從這串官職來看,除了爵位一項,田見秀的平陽公的確是大大落後於李來亨的晉王以外,在榮銜和實職方面,雖然低於李過的北面諸道行軍大總統,但其實卻和李來亨、羅汝才二人地位相當。

也就是說在李過看來,現在的大順軍中,李來亨、羅汝才、田見秀是三個最爲強大的實力派。

田見秀自己當然對大順的皇位沒有任何想法,唯一的疑慮只在於張鼐的身上。畢竟張鼐是李自成的義子,如果李過能夠像對待李來亨那樣,給予張鼐真正的大順皇族宗親的身份,那麼張鼐繼承皇位的合法性,還將高於李過。

從現在李過以監國名義發出的詔書來看,大名府方面沒有絲毫提及張鼐,這是讓田見秀感到不滿意的地方。

但他和李過一樣,都知道在李自成犧牲的情況下,諸將必須和衷共濟、渡過難關,所以也決定暫且擱置這件事情。

田見秀看着這些人,終於發話說:

“嗯……既然補之已經監國,我想大順國事至少能夠稍稍安定。封王一事,李來亨和李自敬都是大順近支宗親,既然歷朝歷代都有皇族封親王的慣例,監國這樣做法,也不能說是沒有道理的。

現在最緊要的事情,還是守住太原,穩定山西的局面。

啓翁,你如果對監國的事情有所不滿,可以自去找太后說明情況。”

李自成死後,高夫人自然成爲了高太后。現在高太后也在太原城裡照顧孩子,只是她並不干涉政事,幾乎處在隱居狀態。

姜瓖趕忙說:“田公說得對,韓文銓不久前才和我說,清軍動向又有很大的變化。在太原附近的幾路韃子兵馬,都陸陸續續有調兵北上的情況,看起來有窺伺陝北的模樣。”

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八十九章 校場練槍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四十六章 李來亨的秘策(三)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八章 英雄氣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七章 鳥銃隊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