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

白溝河上,浮冰飄動,闖軍將士一夜之間將冰河鑿穿,使得數十丈的冰面,半數開裂,寒水粼粼,使人心驚。

當夜吳三桂雖然發覺了闖軍趁夜鑿冰的動作,可是白日間一整天的激戰,已經讓關寧軍傷亡慘重、疲憊不堪。清軍失敗的“一錘定音”,更是讓高第和劉澤清對阿巴泰充斥了不滿情緒。

即便是明軍內部,李輔明也深感自己遭到友軍的出賣,在白溝河大戰中受到了無謂的過重損失。

諸將之間意見不一、矛盾激烈,阿巴泰又另立營壘,堅決不肯參與明軍諸將的軍議。這就使得吳三桂感到有心無力,他明知道闖軍趁夜鑿冰,一定將有大舉,卻也只能在營中休整兵馬,默默等待太陽升起,由天命裁決大明的命運。

等到天亮以後,白溝河南岸的闖軍營地,風景已經驟變。不僅僅是冰面被鑿開大半,而且在河岸的另一面,闖軍還連夜修建起了一條堅固的野戰工事防線。

到這時候阿巴泰才終於意識到了大大的不妙,闖軍連夜鑿冰斷河,目的是顯而易見的,就是要阻止明清聯軍繼續南下,切斷阿巴泰和南下迂迴清軍之間的聯繫。 ωwш ▪ttκan ▪¢o

可是阿巴泰手頭上只有數千兵馬,即使滿洲人真的個個都是能夠以一當十的勇士,僅僅靠他自己,也絕對沒有辦法突破闖軍當面防線。

無可奈何之下,阿巴泰也只好放下身段,趕在天明時分,帶着高起潛和洪承疇二人,親自前往明軍大營,想要設法說服吳三桂同他一起出兵南下救援迂迴部隊。

吳三桂與洪承疇的重新見面,就是在這樣一個尷尬的局面中出現的。自從鬆錦大戰以後,他們就此分別,吳三桂大概無論如何都想象不到,二人的再度重逢,竟然是在明清聯軍之中,竟然是在聯手剿賊的時候,天下間的事物和際遇變化,有的時候就是如此反常。

闊別許久,洪承疇的樣子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只是滿頭青絲已經化成了一條辮子,讓吳三桂見之不勝唏噓。

天剛剛亮起不久,太陽剛剛出來,大得像車輪,紅得像將要熔化的鐵餅,映照得周圍的雲彩一片血紅,按照滿洲薩滿的說法,這是一種相當不吉祥的徵兆。

寒風颳過,明軍的大營裡號角聲起,在號角聲中夾着人聲、馬嘶,洪承疇看到吳三桂、高第、李輔明、劉澤清等諸將,還有名義上的督師大學士李建泰一干人等,都在營前等候八旗兵,身上突然感到一陣寒意。

他把身上的斗篷裹緊,想起天下事的變化,不禁心中愴然,感慨地長噓一聲,用才學會不多的滿洲話對阿巴泰說:

“貝勒爺,明國諸將中,唯獨吳三桂一人該當重視。”

一旁的監軍太監高起潛聽不懂他們的滿語對話,心中對洪承疇升起很強烈的不滿心來。他對洪承疇背叛君父、甘爲漢奸卻不受懲處,今天還可以靠外結胡虜爲強援,得以橫行關內,可以說是又嫉妒又憤恨。

可是高起潛也知道,東師勢大,朝廷不能不重之。只要陳新甲的“借師助剿”國策沒有改變,那就誰也沒法動得了洪承疇分毫。

他只能強忍心裡的嫉恨,先行下馬,接着和督師大學士李建泰、寧遠鎮總兵官吳三桂、前屯鎮總兵官李輔明、山海關總兵官高第、山東鎮總兵官劉澤清等人,一起列隊頓首,歡迎大清多羅饒餘貝勒的到來。

阿巴泰聽取了洪承疇的建議,這時候有求於人,也沒有做出什麼節外生枝的蠢行來。他步入明軍諸將之中,將頭盔解下,露出那條使得李建泰感到觸目驚心的辮子,然後就讓身邊的通譯爲他向諸將表示了真摯的友好懇切之情。

接着其他八旗兵又把之前白溝河激戰裡,清軍割取的大量流賊首級,搬運到了明軍營中。洪承疇撫着鬍鬚,爲諸將解釋說:

“大明、大清既爲兄弟之國,東師的戰功,就是諸將的戰功。這些流賊首級,皆是賊中上馬賊老人,貝勒爺知道大明甚重首級之功,便做主把這份功勞,算到諸位的身上。”

諸將見到阿巴泰的善意舉動,心下一暖,多少放下了對滿洲人的戒心。不過吳三桂卻很明白阿巴泰此來的用意,他分析了昨天白溝河激戰的情況,已經判斷出了阿巴泰迂迴分兵的舉措,知道他此來,一定是爲了說動明軍和清軍一齊行動救援。

可是吳三桂有自己的一番策略,絕不會甘爲阿巴泰做前驅,他低聲道:

“洪督師……洪先生思慮周密,東師昨日助戰,幫助甚大。只是流賊人多勢衆,東師大軍似多分兵?目下流賊連夜鑿冰,大河橫亙,南下不便,早前我和高鎮臺,都派了些兵馬嘗試南攻,皆爲流賊輕易阻住。恐怕……我恐怕,東師分兵之軍,情況不爲樂觀。”

洪承疇淡然苦笑,用漢話說:

“今日局勢,你我都很清楚。自從十餘年前剿賊軍興以來,除我和白谷以外的督師大臣,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流賊的堅利狡詐,同樣是一天勝過一天,李督師,還有長伯,我們都是舊識,我想大可以把話打開說明白。無東師之助,關寧一定不能破闖,東師迂迴之兵若敗亡,朝廷聯虜之策,或亦將有變,到時候又用什麼辦法來專力剿闖呢?”

洪承疇的話讓李建泰和吳三桂都默然無語,高第和李輔明兩人也都嘆息一聲,爲朝廷今日尷尬窘迫的處境,感到深深的困惑無望。

只有劉澤清和高起潛兩個人,臉上沒有表情,心中卻暗自笑道:如果朝廷不能剿闖,東師也不能對抗闖軍,那我們打不過闖軍,幹嘛不直接加入他們呢?爲誰吃餉還不是一樣吃餉,爲誰當差還不是一樣當差?

“皇上一向用心良苦,洪先生,洪先生只管請東師盡心用力,必可以摧破流賊。”李建泰十分無力地說道,“我觀昨日大戰,流賊疲態盡顯,今日再戰,肯定能夠摧枯拉朽地獲得大捷。”

吳三桂總算實事求是道:“保定是畿輔的門戶重地,這一戰事關天下成敗。東師迂迴分兵確實是一着妙手,可是貴軍王子用兵之前,卻未曾同我們好好溝通過。我等諸將盡皆不知東師用兵的內里奧妙,兩軍名爲聯軍,其實不過各行其是。這樣用兵,如何能夠剿賊?”

通譯們把李建泰和吳三桂的話翻譯給阿巴泰聽了以後,他就用滿洲話接着說了一通晦澀難懂的話語。

吳三桂長期和滿洲人作戰,多少能夠聽清一點,他臉色微變,明白了阿巴泰的用意,對於此戰的前景更加沒有指望。

洪承疇幫阿巴泰向剩下的明軍諸將,解釋說:

“貝勒爺說的是,南下做迂迴夾擊的東師,盡皆是關外少有的精兵。這一支精兵如今活動在流賊的背後,斷不會沒有取得戰功。現在只是因爲流賊鑿冰斷河,切斷了南北消息,所以我們才得不到迂迴大軍取勝的情報。以實際情況論之,東師馬多,現在一定正在大掠敵後,抄斷流賊糧道,只要我們不畏難、不懼死,兩軍協力,併力前進,流賊糧道已斷,破之必定不難。”

洪承疇的這番話說的缺乏軍事經驗的李建泰頗爲動心,甚至連高第和李輔明兩人都爲洪承疇口中這支正在流賊背後奮勇作戰的迂迴部隊所蠱惑,滿心以爲勝券在握。

只有吳三桂和劉澤清兩人,他們都對清軍的戰鬥力產生疑慮,更加不願意拿着自己的兵馬實力,去冒險做這樣極可能蝕本的買賣。

吳三桂有心拒絕聯合作戰,強行攻擊闖軍當面防線的建議,便說:

“洪先生所言正是,可流賊鑿冰設防,一夜之間就已經儼然成陣。關寧兵的夜不收已經數次逼到賊兵近處查看,其防線堅固穩健,是很難輕易攻破的。何況現在天氣寒冷,利守不利攻,我們冒然強攻流賊防線,只怕會吃大虧。”

洪承疇卻揮手道:“不然。貝勒爺的意思是,既然流賊在當面鑿冰設防,不便強攻。那我們就乾脆向東轉移,全軍往流賊東翼逼近。這樣既可以繞開敵人的防線,又可以迫使流賊移陣,更便於我們和迂迴部隊重新建立聯繫。”

清軍提出的東進方案,其實連洪承疇自己都很不認可。他已經私下和范文程說明了自己的反對意見,並請范文程向皇太極做說明,把這次用兵的責任全部歸結到阿巴泰一人身上。

唯獨政治嗅覺十分不靈敏的阿巴泰,還在做着依靠奇兵反敗爲勝的大夢。他的這招東進之策,讓吳三桂等人聽來都覺得十分荒唐。

現在天寒地凍,聯軍突然做這樣大的戰線變動,極可能在移動過程中遭到敵人的突襲,到時候損失大到什麼程度,都是完全可能的。

只是李建泰、高第、李輔明三人,意見卻和阿巴泰接近。這其中李建泰是因爲缺乏軍事經驗,以外清軍過去竟然那麼厲害,那麼清軍將領的主意一定就是正確的。

高第和李輔明則是不甘心失敗,他們都認爲保定是畿輔重地,此戰如果明軍戰敗,京師就會動搖。所以即便他們兩人感到東進之策,風險巨大,可還是出於對清軍戰鬥力的幻想,將最後一分希望,寄託到了阿巴泰的身上。

吳三桂心中暗歎,他正想出言反對的時候,卻突然見到劉澤清贊同道:“東師強勁,這是天下人共知的事情。既然貴軍王子決定這樣用兵,那我自當舉雙手贊同!”

吳三桂豈會不知道劉澤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他看到劉澤清突然贊同這一風險巨大的用兵方略後,心中突然產生了一分明悟,同樣贊同了阿巴泰的意見,說:

“王子既然決策,我也願和東師戮力齊心,合心破敵。”

洪承疇看着李建泰、高起潛、吳三桂、高第、劉澤清、李輔明幾人各不相同的神態表情,心下想的卻是應該趕緊和范文程合謀,搞定阿巴泰這個無謀之人。

阿巴泰用兵這樣魯莽,白溝河之敗的鍋,他是背定了!

倒是吳三桂和劉澤清眼力很好……

雖然阿巴泰的失敗,多少影響到了大清的全局謀劃,可是洪承疇想到在阿巴泰手下敗死的這些將兵,許多人恰是屬於多爾袞兄弟鑲白旗一系的人馬,這某種程度上,又算是重新平衡了碭山之敗對皇太極嫡系鑲黃旗的打擊。

接下來不管白溝河戰事如何發展,自己都要首先拉攏好吳三桂和劉澤清這兩個聰明人。

洪承疇暗暗想道,皇太極的奇謀一定會驚破天下人的眼眶。與皇太極的手腕相比,面前的流賊,就真的只是草芥一般的人物罷了。

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五章 礦徒軍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