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

崇禎年間,各地發生大疫並不算什麼新鮮事。崇禎九年,延安就發生過大疫;十二年,也就是李自成潛伏商洛那一年,陝西遭遇蝗災,餓死者殭屍遍野,疫氣彌散,又曾引發大疫;十四年,京師、河南均發生大疫,死者無數。

然而,今年直隸的大疫卻特別嚴重,不但持續時間長,蔓延範圍廣,死者極多,而且發生了許多離奇古怪的事情。

這些事情在京城四處被加油添醋地迅速傳播,更給全城增添了恐怖的氣氛。

大疫是在秋天開始發作的。

傳說一天晚上,保定夜巡者在街頭突遇一位老人。老人叮囑他們:“夜半時分,有個一身縞素、哭哭啼啼的婦人會從這裡向東走去。你們千萬要攔住。如果讓她過去,會有災禍臨頭。只要等到雞鳴,事情就過去了。我是這裡的土地神,故來相告。”

到了半夜,果然自西向東走來這麼一個婦人。夜巡者當即予以攔阻。五更過後,巡邏士兵偶爾入睡,婦人乘機向東邊走去,旋即返回。她用腳將一個士兵踢醒,說:“我是喪門神,上帝命我來懲罰此地,你怎麼能聽老頭的話來攔我?災難就從你開始!”說罷人就消失了。士兵害怕,奔回家中告訴家人,話還沒有說完就倒地身死,而北直隸大瘟疫就從那天開始了。

疫情持續數月,到十月底變得格外嚴重,死者累計已達二十餘萬。因爲許多患者身上長出疙瘩,所以疫病又被稱爲疙瘩病。這時各種傳言更多了,有些事情是有名有姓的。

如一個叫曹良直的小京官,正在家中向客人敬茶,突然歪下去死了。一個剛被授爲溫州通判的宜興人吳彥升,家中一個僕人死了,另一僕人去買棺材,竟死於棺材店。名姓不詳的傳聞則更多,如說兩個偷兒,一個入室行竊,一個爬在屋頂上接贓,下面的人剛剛把竊得的包袱託上去,上面的人剛剛接住,兩人突然同時死去,而財物還懸在空中。

又說有新婚夫婦於成親之夜同死於牀上。

更怪異的是說有鬼物白天出行,用的銀子都是紙變成的。這個謠傳一出,許多商鋪都趕緊在店內放置水盆,收到銀錢後就丟進盆裡,由錢的沉浮區別人鬼,判明真假。

當然,也有另一種說法。因爲大瘟疫的爆發和傳播,幾乎和清軍的進軍時間、路線是完全吻合的。所以當然也就流傳出了,這是清軍隨軍攜行的薩滿巫師,使用妖術在摧殘明朝的元氣。有官兵親眼看到滿洲人把符咒和繪有神鬼圖像的木樁,埋在了城隍廟下。

這種說法看起來是無稽之談,但其實頗有依據。因爲清軍的進軍路線,就是一條殺戮的路線,沿途屍橫遍野,很容易就成爲瘟疫的策源地。而清軍隊伍裡數量不少的蒙古人,還可能從草原上帶來帶有病毒的老鼠和跳蚤,成爲病原體的傳播者。

大瘟疫同時對明朝和正在北直隸一帶活動的清軍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阿巴泰早前就已經向河間府一帶北上。而一直逗留在黃河流域的圖爾格,他雖然口口聲聲號稱要南下向闖軍復仇,可實際上卻畏懼於闖軍的兵勢,藉口大瘟疫的到來終於也準備撤回關外。

疫情以人口最密集的京師和清軍逗留最久的黃河沿岸最爲嚴重,所以無論是阿巴泰和圖爾格都制定了一條繞開京師撤回關外的路線。

大疫改變了清軍的進軍方向,但它對明朝的影響顯然更大一些。

大疫使崇禎非常憂懼,特別是人們都慣於從徵應、休咎的角度來解釋天災,嚴重的疫情便很自然地被視爲不吉的徵兆。雖然沒有人敢在崇禎面前提及亡國二字,但崇禎自己已經不止一次有過最壞的聯想。

他不斷地去奉先殿祈求列祖列宗保佑;當紫禁城中也有人感染瘟疫後,他又把張天師接進宮來書符、噴咒、奉經請解,但直到十月尚無緩解的跡象。

令他稍感寬慰的是,儘管徵兆是如此不吉,可是孫傳庭的表現卻極好,送來了一封接着一封的報捷文書,讓崇禎得以安心,受到鼓舞。

特別是崇禎收到了孫傳庭從靈寶送來的報捷疏,當讀到官軍在汝州和新安連連大捷,殺死無數賊兵賊將的時候,他情不自禁地連拍御案說:“好!好!”

接着又讀到“臣誓掃清楚、豫,蕩盡賊寇,必不敢遺一賊以貽國家之患,以解君父之憂”一段話,他興奮之極,連讀數遍,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去!”他對侍立一旁的太監說,“傳諭閣臣和兵部、吏部、戶部、工部的堂上官,立刻去平臺等候召見!”

說罷,他先去坤寧宮,將前方大捷的消息告訴周後,又與周後一起乘輦去奉先殿,感謝祖宗顯靈,使“剿賊“軍事如此順利。並祈禱列祖列宗繼續庇佑,讓孫傳庭再接再厲,廓清宇內,從此海晏河清,國祚永續……

當他來到平臺時,閣臣和三個部的尚書、侍郎都已到齊。衆臣對於突然奉詔進宮的原因並不完全清楚。他們猜到可能與前方戰事相關,但不懂爲什麼要把吏部、工部官員也召來。

崇禎在龍椅上落座。應召的官員們依次向他行了常朝禮,分兩邊立定。崇禎懷着抑制不住的興奮之情,向大家介紹了孫傳庭出關後一路大捷的情形。

說着,他從御案上拿起孫傳庭的報捷疏讓衆人傳閱。一個太監趕緊彎腰上前,接過奏疏,先遞給站在最前面的首輔周延儒。很快,從內閣輔臣到各部尚書、侍郎都讀了一遍。當衆臣傳閱之時,崇禎注意地看着各人的反應,希望看到與自己同樣振奮的表情。

太監躬身把報捷疏重新放回御案後,崇禎又對臣下環視一遍,說道:

“孫傳庭不負朕望,出潼關一個月來,連戰皆捷。所到之處,流賊望風披靡,看來闖賊之滅亡,只在旦夕之間。卿等以爲如何?”

周延儒對孫傳庭奏報的戰情並不像崇禎那麼深信,但他立刻露出高興的神情向崇禎表示祝賀,又附和着崇禎的語氣對戰況作了樂觀的預測,還提到戶部應督飭河北、山西各府爲大軍輸送糧草,不得遲誤,以便“功收萬全”。別的大臣也學者崇禎和周延儒的口氣說了大同小異的話。

崇禎聽了,點頭微笑。又說道:“今天將吏部、工部的堂官也召來,是因爲孫傳庭在河南屢報戰捷,原先被流賊盤踞的州縣已次第恢復,土寨多已招安,所以除各鎮宜整旅渡河外,各州縣官亦宜足速赴任,吏部要嚴予督催,凡規避不前者須參劾重治。一些地方須修復城池,安插民衆,則工部責無旁貸。”

接着他又談到對這次戰役中有功將士的獎勵升遷,表示對立大功者,要不吝嘉獎,“通侯之賞,斷不少靳”。

崇禎正躊躇滿志地說着,忽然注意到兵部侍郎馮元飆和張鳳翔從讀報捷疏以來就一言不發,臉上是無限憂慮的神情。他想,這次在出關問題上,馮元飆從一開始就不贊成,一個勁兒地說“持重、持重”,現在孫傳庭連續奏捷,他們還是一臉愁容,真是豈有此理!

他生氣地看看馮元飆,又看看張鳳翔,說道:“卿二人不以爲然乎?”

馮元飆說:“兵部得到的探報,皆雲流賊精悍遠勝從前,今與孫傳庭軍相遇,卻幾乎一觸即潰,此不合常理,實乃以弱兵誘敵,而孫傳庭竟未覺察,貿然輕進,臣不能不深以爲憂。”

張鳳翔接着說:“流賊素狡,詐敗示弱,萬不可信。中原傳聞,流賊數敗東虜,如此勁敵,豈可能一日蕩平?懇陛下火速傳旨,戒孫傳庭穩紮穩打,萬勿浪戰。蓋其所統皆良將勁旅,須爲皇上留此家當!”

崇禎正在興頭上,聽了他兩個的話,猶如一瓢冷水當頭潑下,一時竟然說不出話來,臉色非常難看。

陳新甲見狀,趕緊站出來說:

“二位所言,固自有理;然孫傳庭久歷沙場,與流賊周旋,並非一日,對於雙方態勢,亦必瞭然於胸,豈能隨便就中敵人詭計?”

另有幾位大臣也說了附和陳新甲的話,崇禎的情緒才慢慢緩釋過來,說道:“卿等下去吧。”

這之後幾天崇禎全都陶醉在了孫傳庭送來的奏捷文書裡,每天一和朝臣相見,就要向所有人出示這些捷報,還要讓大臣們全部傳閱一遍。

他自信地想着,瘟疫一定會過去的!孫傳庭一定會獲勝的!國事一定會有轉機的!

正當他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中時,太監送來了孫傳庭新的奏疏。

他迫不及待地邊拆奏疏邊往回走,回到暖閣坐下,就着新點上的蠟燭一看奏疏,不覺腦中“嗡”地一聲,彷彿捱了一記悶棍,眼前直冒金星。

孫傳庭敘述了官軍在新安之戰慘敗的具體過程,並引罪自劾。馮元飆、張風翔所擔心的事情,不幸而言中了!

崇禎陷入深深的痛苦中,不斷地在心中罵着:“孫傳庭真蠢!真不中用!剿寇多年,竟連流賊的詭計都識不破!”

憤怒之下,他想把孫傳庭立刻逮捕來京,下入詔獄。但稍稍平靜下來後,他意識到了目前局勢的嚴峻,記起了張鳳翔說的“須爲皇上留此家當”的話。

他想,暫時不能抓孫傳庭,一抓秦軍就完了。現在秦軍是朝廷最後一支機動兵力,一旦秦軍出了事情,不僅陝西會落入賊手,而且現在圖爾格的一支清軍部隊還逗留在北直隸境內,可能威脅到京師,急需勤王兵馬的增援。

崇禎心中又氣又惱,特別是他想到自己爲了顧全大局,現在還不能處置孫傳庭的時候,心中更是氣憤傷心到了無以言表的地步。

他直把孫傳庭近來的捷報全部當成哄騙自己的手腕,特別是崇禎想到自己每天都讓所有大臣傳閱捷報,更加感到顏面無存,恨不得把孫傳庭凌遲腰斬,才能一解自己在朝臣面前丟進臉面的憤恨。

他當晚毫無食慾,滿桌菜餚端上來後,他只喝了一小碗燕窩魚翅熬製成的素菜湯,其它什麼都沒有吃。

直到天邊傳來一聲雞鳴的時候,太監送來了新的奏疏。崇禎一看居然還是孫傳庭送來的,他當時就想把文書摔碎到地上,忍了又忍,才勉強忍着噁心掃了一眼。

可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的奇妙,孫傳庭在奏疏中寫出的剿賊方略,真讓崇禎升起迴天大志,他一下子整張臉的表情都變了,由吃了不乾淨東西的噁心模樣,變成了歡欣鼓舞到不可思議地步的樣子。

“姜伯約!姜伯約!孫傳庭就是朕的姜維!如此迴天之策,雖郭子儀再世不能相比!”

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四章 小徽柔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二章 惠世揚第五章 礦徒軍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九十章 首都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