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

這些條款其實大多隻是給陳永福看着好看,例如最重要的河南鎮整編這一條款,顧君恩只答應他說進行整編,雖然是說“整編”,聽起來似乎比“改編”要好聽一些,似乎可以保留河南鎮的一些獨立性。

可是具體究竟如何整編,還要等陳永福完成“陣前起義”之後再談。

其實等到陳永福交出馬牧集明軍的防禦陣地以後,他又有什麼資格能夠再對抗李來亨的改編呢?到時候究竟是保留部隊、原封不動,還是打亂合編,就全憑李來亨決定了。

至於李來亨的決定,闖軍這邊早已計劃好了。只等明軍開出馬牧集的陣地,對於其軍官就會全部像左鎮的舊例一樣,全部抽調出來,先選送去隨營學堂集中受訓,一般士兵則全部打散掉以後再合併進闖軍裡面。

總之李來亨是絕不會和歷史上的李自成那樣,讓明軍降將依舊照領原部兵馬。

歷史上大順吃這些降將的虧,那可是真夠多的了!

固然陳永福在歷史上的表現比較忠誠,沒有像後來投降闖軍的唐通、姜瓖等人一樣,在清軍壓境的時候迅速叛變,殺害闖軍的文武官吏和士卒部伍,而是在太原城爲大順血戰一月,最終在固山額真葉臣調集大量紅夷炮平城以後才投降。

可李來亨也不能因此打開這樣的先例。

名義上給到陳永福的優渥條款,目的是爲了起到“千金市馬骨”的效果,爲將來明軍更多將官的投效打好鋪墊、做好基礎。

其實李來亨自己對此倒並不感冒,但這是李自成和牛金星既定的大政方針,牛金星有幾次來信強調,不許李來亨苛待降將。

他才只能做出這種各退一步的辦法來,其實以李來亨自己的想法來看,明軍將官的大量投降,雖然可以加速闖軍擴大勢力,可是不免就不分良莠地吸收進來大量未經考驗的異己分子。

在後來的歷史上,就是這些人的迅速叛亂,使得大順軍陷入到腹背夾擊、四面楚歌的境地裡。所以李來亨自己的想法,當然還是將此類武人徹底消滅乾淨,對其部屬實施完全的打散合編纔好。

至於對待袁時中的辦法,李來亨是聽取了方以仁、顧君恩等人的獻策以後,另有密謀。

陳永福對闖軍給出的寬大待遇,自然是喜不自勝。可是袁時中卻聞之暴怒,他恨不得馬上一刀就把眼前的顧君恩給砍了。

但到了這種時候,任誰都明白明軍既不能戰、又不能守,也不能走,除了投降,復有何法?

袁時中自負平生武藝,驍勇過人,還想衝開陳永福等將官兵卒的阻攔,想辦法把顧君恩直接殺掉,好破壞和議。

可他沒想到,就連小袁營的士兵們此時都完全站到了闖軍和陳永福的立場上。袁時中最爲信重的兄弟袁時泰,就連他都出手阻攔,袁時中不敢置信,被站在自己身後的袁時泰扼倒在地,接着好幾名小袁營的親兵也一起撲了過來,將他們的老掌盤徹底控制在了地上。

袁時中拼命掙扎,他一邊用力想衝出去,一邊哭喊道:“我爲爾輩求得朝廷正途的一個出身,將來都可以光耀門楣,不比做一個盜賊強出百倍?即便今日爲闖賊所殺,爾等也可以垂名青史,得到朝廷的褒獎追敘,百年以後,鄉里也將流傳你們的義名,何至於此!”

到這般地步,就算是袁時中左右的親兵都對他有些無話可說了。袁時泰哀痛地看着自己大哥,含淚道:

“大哥,弟兄們起兵無非是想圖一口飽飯。就說這馬牧集裡,那麼多的官紳,你看看他們都是怎麼看待小袁營的弟兄?依舊視爲賊類罷了,我們何苦爲朝廷守孝呢!大哥,你真是昏了頭吧!”

被袁時中嚇了一跳的顧君恩,輕輕拍拍胸脯,他先看了被衆人制住的袁時中一眼,然後纔對陳永福說:

“袁將軍是忠義之人,又是大元帥的故舊之交,和闖軍兄弟到底還有一份袍澤之誼在。使君讓我將話帶到,說是若袁將軍堅決不願復歸闖營,使君也可以擔保爾我不相害,放袁時中……將袁將軍送去徐州。”

“哈?”

陳永福、袁時中,還有袁時泰等人,聽到顧君恩新說出的這條條件,全都大吃一驚。他們心中都是同一個想法,這怎麼可能?

袁時泰這時候又覺得,莫不是李來亨昏了頭?

顧君恩則蹲到袁時中面前,對他說道:“只是能走的只有袁將軍一人,看這場面,想來小袁營的兄弟們也再沒有爲朝廷效死的打算。袁將軍即便想帶他們走,又有幾人願意跟着你離開呢?”

顧君恩這話讓袁時中只能默默低下頭,可一旁的陳永福臉色卻十分精彩。他心想的是,憑什麼袁時中就可以走啊?那老子幹嘛不能回徐州去?

可接着顧君恩的話卻又讓陳永福的臉色更爲難看了,顧君恩是對袁時中說話,但其實也同樣是在暗示着陳永福:

“袁將軍一人可走,小袁營則一人不能走。袁將軍一人可走,歸德、馬牧集則一人皆不能走。大元帥和使君開恩,不願意殺掉闖軍的老朋友,袁將軍自己好自爲之吧!”

袁時中從未浸染過明朝的官場,對顧君恩這話聽得完全不明白。可陳永福卻是聽得明明白白,放袁時中走,卻不讓他帶走小袁營任何一個士兵,這倒在情理之中,畢竟李來亨也不會傻到把抓到手的敵人全都放走那種地步,可聽顧君恩這話,李來亨分明是有陰謀啊。

歸德和馬牧集一人皆不能走,現在馬牧集這裡除了河南鎮和小袁營以外還有什麼人呢?

還有的就是一大批河南的官紳啊,其中甚至還有侯恂的親兒子侯方域!

袁時中一人逃回徐州,這些官紳,還有侯恂的兒子侯方域卻被他留在闖軍的手中。那麼以這樣的情況來看,袁時中即便逃回徐州,又能夠有什麼好果子吃呢?

他手上失去了兵力,一點籌碼都沒有,以陳永福對明廷官場傾軋的侵染來看,其結果只能是不死於闖軍之手則死於朝廷之手啊。

李來亨這一手……

就有點髒了。

袁時中到底是闖軍曾經的老盟友,他不願意讓闖軍沾染上排斥異己、殘殺友軍的惡名,畢竟現在李自成和羅汝才的關係還很微妙,闖軍還沒有真正做到完全消化掉曹營。

在這個節骨點上,袁時中命運的結局,就將成爲一根重要的標杆。

將一個沒有任何實力的袁時中放回徐州,對李來亨而言損失不大。

但只要袁時中死於官場的傾軋之中,那麼首先小袁營的餘部,一定就會從此誓死效忠於闖軍,不復再有叛離的風險;其次就是對於羅汝才和曹營諸將,將起到一個極好的廣告效果,讓他們看一看叛逃去明廷的結果會是怎麼樣。

當然,最深一點的原因,李來亨自不會向顧君恩透露過來。

在原本的歷史上,當崇禎十五年這次清軍入寇的時候,袁時中曾經在海州包圍住一股韃子,救出大量難民。

當時的袁時中雖然已經脫離闖軍,但並沒有接受朝廷的招撫,依舊是一股武裝叛亂的農民起義軍。可當朝廷對清軍只能“諸官免送”的時候,袁時中卻積極作戰,在海州打敗東虜,保護了許多百姓。

想到這點,李來亨終究不願意讓那個“冥頑不靈”的袁時中死在自己的手下。

袁時中對這個結果,倒也算是有劫後餘生之感。至於袁時泰等人,則全部心情複雜,袁時中是一個深孚威望的領袖,可他迷信朝廷的做法又確實讓小袁營的兄弟們極爲失望。

現在闖軍答應不殺袁時中,而將他放歸徐州,對袁時泰等人來說,也算是打消掉了最後一層投降的心理顧慮。

從此以後,他也不算欠大哥什麼了。

衆人慢慢鬆開手來,把袁時中放了起來。他站起身,抖了抖自己的衣衫,然後又看了袁時泰一眼,想說些什麼,可終究無言相對。

陳永福則找到機會,湊近到顧君恩耳邊,小聲問道:“不知道使者將要如何處置馬牧集裡的官紳?”

顧君恩眉毛一挑,對陳永福的機敏產生別樣想法,他微微一笑說:“王臣早在信件裡和陳將軍說過了吧?湖廣闖軍一旦破城,對於被逮士紳,都會組織公審大會進行審判,絕不放過土豪劣紳,也儘量不會枉殺一人,陳將軍對此是可以放心的。”

陳永福早就從陳藎寫來的信裡瞭解過李來亨這項政策,他聽顧君恩如此回答以後,馬上面露喜色,繼而又用複雜的眼神瞟了袁時中一眼,然後悄聲道:

“我在歸德駐軍甚久,對本地士紳的惡行瞭若指掌,只要李使君有需要,我一定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對了,歸德士紳以侯氏爲最著,侯氏之紈絝惡少又以侯方域此人爲最劣,他曾唆使過歸德府團練以攤派軍需的名義,逼死了一百多戶百姓,我有大量罪證在手,不知道有沒有用處?”

顧君恩哈哈一笑說:“陳將軍真是聰明人!觀點正確,做法正確!”

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二章 顧炎武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十七章 無派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十八章 祝捷第十七章 無派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三章 龍鳳廟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