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

阿巴泰翻身下馬,他將對自己行禮的圖爾格用雙手扶起。在努爾哈赤子孫中年齒雖長、地位卻很低的經歷,讓阿巴泰養成了一種較爲謙虛的行事風格。

他和圖爾格以滿蒙禮節行過禮後,用那種粘滯的、聲音模糊不清的滿語反問道:“你們聽到關於明國西地諸帥的消息了嗎?有明國軍隊的俘虜說,那些賊帥就在徐州附近。”

“明國西地之諸帥?可我們現在在明國的東方,怎麼會遇到這些人?”

“據俘虜所說,明國西地諸帥已經佔領了河南和湖廣許多地方,或許他們也準備進攻山東。這一點也並不重要,重要的事情在於大汗專門囑咐過我們聯絡明國西地諸帥的事情。”

阿巴泰提到了皇太極要求入關清軍聯絡“明國西地諸帥”,也就是各路農民起義軍的事情。這是洪承疇投降以後,給皇太極獻上的一道重要計策。

洪承疇雖然離開陝西數年,並不瞭解這兩年來闖軍高速發展的具體情況,但他也知道李自成已經在開封建基立業,成爲了大明的心腹大患之一。

所以他投降清軍以後,提出的一個奪燕之策,就是要求阿巴泰率軍入關劫掠時,設法和明國諸賊帥取得聯繫,利用這些沒有頭腦的賊寇,合作掠取明國之地。

阿巴泰在兗州附近俘虜了不少屬於徐州剿總麾下的官兵,從這些官兵口中,他已經得悉了李來亨率領十萬兵馬正活動在魯南淮北一帶的消息。

“明國賊帥現在勒兵十萬,據傳正遊曳于徐州的南面。”

“竟然有十萬人這麼多嗎!”圖爾格先是一驚,但隨即又笑道,“不過我聽洪先生說過,明國賊帥之兵十人方能抵過明國官軍一人。那這十萬兵馬,也就是相當於一萬明軍罷了。”

“哈哈哈,說得不錯。”阿巴泰也笑道,“但是一萬明軍,也算得上是一股力量。大汗說過,如果我們遇到明國賊帥,就要設法聯絡他們、利用他們……洪先生也說過,明國賊帥都是一些低賤無恥之人,我們可以許諾給他們一些錢財,利用這些賊軍爲我們帶路。”

圖爾格想到要給賊寇一些錢財,又有些心痛道:“真的要給他們錢財嗎?明軍不堪一擊,我們即便沒有外人帶路,一樣能夠掃平山東。”

“哈,你怎麼那麼傻呢?”阿巴泰笑了笑,他拍着圖爾格的肩膀解釋說,“我們只要一開始將錢財拿給這些賊寇就行了,等到他們幫我大清拿下徐州以後,咱們再反戈一擊。說到底,賊寇十萬兵馬不過相當於是一萬明軍,根本不可能是我八旗鐵騎的對手。我們再把賊寇消滅掉,不僅可以將所有錢財拿回來,還可以把這些賊寇手上的金銀財寶一併索到手。”

“原來如此!”

圖爾格拍掌稱讚,他想過一會兒後,感覺阿巴泰的計劃十分不錯。雖然他並不覺得一個徐州城能夠阻擋清軍的前進,可是如果能夠利用賊寇幫他們省卻一點麻煩,那麼又何樂而不爲呢?

阿巴泰接着說道:“賊寇兵馬有十萬人,就集結在徐州南面,我們應該是很容易就能找到他們。依我看,咱們現在就抽調幾個精明強幹的人,最好要懂得漢語,帶上一些精悍的部隊,直接越過徐州南下,去聯絡賊兵。這樣拿下徐州,就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阿巴泰提到要選取一些懂得漢語的人南下,圖爾格馬上就想到了李率泰和李國翰等漢軍旗的人。只是他對揭發遏必隆濫殺生口的李國翰不太有好感,便說道:

“李率泰是李永芳的兒子,他懂漢文,讓他去好了!”

李永芳原爲明朝撫順千戶所備禦官,努爾哈赤稱汗後,明朝爲了加強撫順邊防,就把李永芳提升爲了遊擊將軍。可是後金軍圍攻撫順時,李永芳還是出賣了撫順百姓,輕易地投降於努爾哈赤,成爲了明朝第一個向東虜投降的高級將領。

可憐李永芳投降的次日,努爾哈赤就將撫順城徹底平毀,把全城百姓遷徙到赫圖阿拉,發給滿洲人爲奴。

而李永芳則因身爲第一個投降後金的明朝將領,得到了努爾哈赤的隆重禮遇,迎娶了阿巴泰的女兒爲妻。

不過滿洲人雖然重遼人高於重視關內投降之人,但隨着清國政權的逐漸穩固,李永芳的地位也在不斷下降。天聰八年病逝時,他的地位、勢力早已不如從前,在漢軍旗中僅轄六個佐領,封三等子而已。

只是李永芳和阿巴泰有姻親關係,所以李率泰在阿巴泰這裡的地位自然高了一些。

阿巴泰心裡大概是認爲明國西地諸帥不一定就會全力爲清軍打工,而且直接越過徐州南下,既要越過黃河,又要穿過大運河,確實存在較高的風險。

所以他馬上就否決了李率泰這個人選,說道:“李率泰啊,他是漢軍旗的梅勒額真,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我們要攻城略地,我也離不開他的協助。這樣吧,我看就讓李國翰去吧,再找幾個精明強幹的滿洲將佐一起,帶個幾千兵馬分兵南下。

若聯絡成功的話,就讓他們直接和賊寇從南面圍攻徐州。如果聯絡不成,就叫他們直接把賊寇也消滅掉,我們自己來取徐州。”

圖爾格心生一種不妙的預感,他爲了否決李國翰這個人選,未經深思熟慮,就搬出來和阿巴泰沾親帶故的李率泰。

其實仔細思考一下,這個越過徐州南下聯絡賊寇的任務,還真不算是好差事。

自己怎麼不過過腦子呢。

果然,阿巴泰接着說道:“這樣,讓鰲拜和遏必隆一起,讓他們兩個人和李國翰一起帶兵南下。嗯……還需要找個持重的主帥,就讓譚泰負責做主帥吧。”

事情還真的和圖爾格心想的同樣發展了,阿巴泰居然讓鰲拜和遏必隆一起南下……圖爾格有些頭疼,他有些反對,但又不好說些什麼,只能勉強同意下來。

譚泰是正黃旗的固山額真,用漢文來說,就是正黃旗的都統。他是努爾哈赤時期後金的開國功臣之一舒穆祿·揚古利的從弟,天聰八年時就已經是統帥精銳白甲兵的巴牙喇章京。

譚泰參與過多爾袞領導的破關劫掠之役,與固山額真葉臣自太平寨破青山口,與明兵十三戰,全都取得大勝,是一員在關內作戰具備豐富經驗的將領。

譚泰是正黃旗出身,也是皇太極的親信心腹。至於鰲拜和遏必隆兩人,都是皇太極自將的鑲黃旗出身,自然更不必說。

阿巴泰派出去聯絡明國西地諸帥的人,全是皇太極的心腹。他也是考慮到這件事情說不準會如何發展,所以才選用譚泰、鰲拜等人,免得將來皇太極又怪罪下來。

“明國西地諸帥之兵,按照洪先生所說,雖然比之明軍還要羸弱,更加不堪一擊。可是十萬之衆,到底是人多勢衆。

我們還是要倍加小心、萬分警惕,第一是不能暴露出我們準備利用完賊寇以後,直接把他們全部殺光的圖謀;第二我們自己也要小心,洪先生說過明國西地的賊寇全是反覆無常之人,我們要殺賊寇,這些賊寇說不定也眼紅咱們豐厚的財寶和生口,想要捅咱們一刀。”

圖爾格則最後頗爲擔憂地問道:“明國西地賊寇和明國官軍都是漢人,若他們聯合起來對付我們怎麼辦?那樣譚泰、鰲拜、遏必隆他們渡過黃河和大運河南下,不便於撤回兗州這邊,就有些危險了。”

阿巴泰安然笑道:“哈哈哈,你看看孔有德、尚可喜那些人,他們不也是漢人?他們都知道大明的時運不濟啦,薩滿也都說天命歸於大清,這些人識時務就會和我們合作。即便不識時務,按洪先生所說,他們和明軍是仇敵,怎麼可能跟明軍一起對付咱們呢?

圖爾格,你的膽氣越來越小,這可不好呀!”

皇太極稱帝改號,建立大清國以後,就在國內禁止了薩滿占卜之說。只是像阿巴泰這種滿洲宗室,依舊出於習慣迷信了薩滿宗教,皇太極雖然多次加以懲處,但阿巴泰本來就是小錯不斷、大錯不犯的一個人,又對皇太極的專制地位沒有任何威脅,所以皇太極最終也就對阿巴泰迷信薩滿的做法,聽之任之了。

“明國的這些賊寇要是真的不識相,咱們就一併將他們削平。如此又能多掠得十萬身強體壯的生口壯丁,豈不是發了一樁大財嗎哈哈!”

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八章 英雄氣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八章 英雄氣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一章 李公子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三章 李天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八章 熊耳山第七章 鳥銃隊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二十九章 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