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

“安陸殺了多少人?”

李來亨將筆擱到一邊,隨州之戰結束以後,爲了安堵地方,他要處理的公務也日漸繁忙起來。現在闖軍開始翻舊賬,處置那些吃裡扒外的騎牆派,大兵下鄉捕拿宗族長老,不免發生一些流血衝突。

新體制的法規法條主要是出自方以仁之手,不過具體的實施則多由行軍司馬顧君恩牽頭,然後由各支部隊具體去完成。

顧君恩自從隨州之戰以後,就幾乎不再穿着文士儒服,每天都着短衫箭衣,外出時還常常披掛明甲罩衣,盡是一派武人作風。

他回答說:“安陸境內已經處理了十四樁逆案,處決了十名鄉紳族老,另外還抓了七八人。這中間偶有抗拒情形,大兵彈壓,不免出現死傷情況,各鄉、莊、村,大體死傷三四十人。”

“很好,隨州和安陸的形勢算是比較穩定。陳可新這個德安府府尹,手腕確實高明,他是有治才的人,將來還是要接着大用。黃州府的情況又怎麼樣呢?”

陳可新剛從隨州牧的任上被提升爲德安府府尹,成爲了李來亨現階段幕下排名第一的封疆大吏,在治理地方的過程中,展現出了較爲出色的長才。

但是李來亨一提到黃州府,顧君恩的臉色就不大好看了,他回答道:

“黃州府……因爲闖軍當初直接收編了沈莊軍,黃麻士紳保存的力量和影響力遠比德安士紳雄厚。這回清查逆案,搜捕通左內奸,受到的抗拒阻礙也遠比德安府那邊嚴重。”

“你直接說一說情況吧,不要這樣打馬虎眼。”

“黃州府……黃州府清查逆案有近百起,但其中處理完的只有二十起。艾將軍在黃麻大開殺戒,已經殺了地方上有名有姓的鄉紳族老七八十人。有一些深孚威望的領袖人物還聚族抗拒,彈壓過程中又死傷了好幾百人。現在……現在黃麻一帶到處有人倡言,說大元帥在河南不殺不淫,節帥在湖廣卻是大殺大掠。”

“呵呵,這幫鳥人知道朝廷沒有指望了,居然指望起了大元帥?大元帥來了,像他們這種不可理喻之人,全都要活活拷掠夾死的!”

李來亨冷冷一笑,神情冷酷,他讓艾卓帶兵去黃州府彈壓民變,本來就是預料到了黃州府的情況遠比德安府複雜,士紳力量也更爲強大。艾卓這個人雖然以前做紅隊的工作不是很稱職,可他爲人剛烈,嫉惡如仇,最適合去當這把開路的大刀。

顧君恩平素在闖軍文武官吏面前,總是擺出一副眼高於頂、誇誇其談的樣子。但他這回知道自己並沒有將事情處理的很好,何況又是在一手將他提拔起來的李來亨面前,多少收束了氣焰,小聲說道:

“易道三等一些黃麻有名的士紳,已在帥府外等候許久,節帥還要不要見他們呢?”

“哼。”李來亨從鼻孔裡哼出一聲,“他們是來討要公私合營的分紅吧?這幫鳥人,左軍來攻時倒未曾見他們這樣積極。現在艾卓在黃州府大開殺戒,他們心裡大概是慌了,這是變着法子想給我施加壓力。”

李來亨用手拍了一下桌子,狠聲道:“這些手裡沒刀的人,還想給我施加壓力?好直,你去讓嚴仲升把紅隊這段時間清查的通敵情況整理一番。他們若安心在家收錢收息,我還能給他們留一條活路,可這些人非要自己跳出來找死,又讓我如何是好?正好免去一大塊分紅的損失!”

隨州之戰以後,左鎮幾乎全軍覆沒,連左良玉本人都被生擒斬首,闖軍在圍城大營中,更是繳獲了一大批本地士紳裡通左軍的信件。

如果這些人能夠安分守己,李來亨也不介意效仿一把三國曹孟德,把這些信件全部付之於火。可偏偏他們手上沒刀,根本已是闖軍案板上的魚肉,卻依舊找不準自己的定位,在艾卓領兵清查田地、逆案之時,庇護一些個爲非作歹的宗族長老——也不排除這些士紳中,不少人自己就是爲非作歹的族老。

究竟要怎麼拯救這樣的人?

李來亨也很苦惱!

他已經是在懲前毖後,治病救人了。先是以營莊制保留了士紳的固定田息,又用公私合營讓士紳可以分潤闖軍的利益,這步步的妥協和退讓,結果還是換來他們的抗拒、通賊乃至於武裝叛亂嗎?

究竟要如何拯救你們?像這樣的人,大約真的只有死亡能夠拯救了吧!

作爲黃麻士紳代表的易道三,已在帥府外等候了幾個時辰,他站了太長時間,膝蓋都快支撐不住。

初夏的溫度,也讓易道三汗流浹背,他自己是沒有給左軍提供任何幫助的,算得上是一個比較正派的人物。可即便是這樣一個比較正派的易道三,難道他會不知道自己的朋友裡,很有不少人在暗通左良玉嗎?

明知道那些人在挖闖軍的牆角,他卻不揭發出來,還不是起到助紂爲虐、爲虎作倀的作用。

只是今天李來亨考慮到恐怕殺人會比較多,才決定把像易道三這樣犯錯不大、尚能“挽救”的士紳,暫時放過一馬。

易道三的老朋友耿應衢是個老實人,他滿心以爲今天大夥來帥府,純爲了催要公私合營分紅一事。對於闖軍在隨州大破左良玉的事情,耿應衢還將之引爲談資,大談特談李來亨“破賊”的種種逸聞趣事,儼然是將闖軍當做了朝廷、將朝廷當做了賊人。

正在耿應衢談到馬寶單騎入營勸降馬進忠一段的時候,李來亨突然帶着一批紅隊幹員走了出來。大家都認識李來亨,也認得少虎帥邊上那個人是行軍司馬顧君恩,可是另一人就讓不少人心中一涼——湖廣士紳最恐懼的紅隊管隊嚴薪,這時候出來是要幹嘛?

嚴薪將手中的名冊抖開,依次念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名字。李來亨和嚴薪雖然還沒說是要做什麼,可是被唸到名字的人自己心裡都有鬼,一被唸到,就如遭雷擊,有人當即癱倒在地,居然還有人被嚴薪嚇得屁滾尿流、滿地穢物。

易道三和被唸到名字的幾個人頗爲熟悉,他雖然沒有參與其事,但也隱約知道這些人和左良玉有所聯絡。他臉上紅一陣、白一陣,既憂慮朋友,又怕自己也被牽連進去,最後還是大着膽子問道:

“使……使君,李使君意欲何爲!”

李來亨用眼角瞟了易道三一眼,冷笑道:“這些人裡通左賊,罪證確鑿。紅隊已從左良玉的圍城大營中搜得若干文書信件……本來若你們安分守己,本帥也無意再大動干戈。可是闖軍設置莊使、捕盜使、巡官,這是我的大政!你們阻礙大政,已經是罪在不赦,居然還聚衆謀變,用武力抗拒闖軍大兵清查田地,要我如何救你們一命?”

“嚴管隊,給我按照名冊,將這些人一一拿下,送交判官,擇日公審!”

耿應衢不明所以,他雖然和那些事情沒有半毛錢干係,可膽子本來就小,這時候已經突發狀況嚇得一動不敢動。易道三心知李來亨絕不會再放過他們,只能苦笑道:

“使君如此做法,我恐怕本已傾向闖軍的民心,又要再起不必要的變化啊。”

“民心?呵呵,我看易先生說的是紳心吧!”

易道三並不是對闖軍特別仇視的死硬分子,實際上這段時間闖軍對於德安、黃州兩府的成功治理,已經大大改變了易道三的看法,使他確實感到李來亨和湖廣闖軍具有安定天下的潛質。

只是他作爲黃麻士紳的代表,立場和角度自然也是從士紳階層出發。易道三正是因爲心理上已經漸漸傾向於闖軍,所以反而更加認爲闖軍有善待士紳的必要,此時他對李來亨的勸說,甚至於已經超越了個人的利益得失,而全將目光着眼於闖軍和士紳階層的整體關係上。

易道三顧不上自己和通左逆案不清不楚的關係,冒着牽連自己的風險,依舊竭力“勸說”李來亨,想要引他走上“正道”。

“使君,闖軍推行營田新法,已經鬧得三楚動盪。搢紳大家身無完衣,倉無顆粒,吞聲忍氣,莫必其命,屢世衣冠之人,朝供負載,暮則息肩,使君以爲這難道是能使天下長久的常道嗎?使君重用窮戶,庠中弟子,日謀生已經不暇,薦紳之徒,又藏匿於窮巷,鄉閭小兒,居然能夠得而呵斥,長此以往,我恐怕斯文掃地,上下尊卑之別,也將蕩然無存。”

易道三叩頭在地,哀求道:“此方搢紳,幸生爲天地之間明理識字人,可妻子卻辱於繫累,田舍又沒於營莊,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如此上下顛倒,我所慮者實非爲一方搢紳,而是爲使君之長遠啊。還請使君刀下留人,暫爲天下留得此一方文章之士。”

易道三的話並不是出於自己的個人私利,而是出於他的階級意識、他的階級公義,可說是“大公無私”了。

可這反而令李來亨更爲惱火。

“屢世衣冠之人,就一定要世世富貴,一時朝供負載就是失卻了令天下長久的常道嗎?幸生爲天地之間明理識字人?難道士紳明理識字,是從孃胎裡帶出來的嗎?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這又是什麼鬼話!編戶齊民,方是天下之本,易先生居然覺得士紳降爲編戶可恥嗎?”

李來亨再不多言,命紅隊幹員將裡通左賊的士紳一併銬走,該殺的殺,該關的關,絕不可以輕饒一個。

當然,他們的家產也要全部抄沒,田息、分紅,就更不要再提了!

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二十六章 歲入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五章 礦徒軍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十五章 身後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三章 經略隨州二十六章 歲入第五章 礦徒軍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十七章 無派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九十章 首都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七章 左鎮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九章 牛相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