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

李來亨在諸將面前指出:“傅宗龍已經率領秦、豫兵馬數萬人抵達襄城,與退守郾城的楊文嶽、虎大威形成掎角之勢,在我們的北面建成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而南面的左良玉,則在督師丁啓睿、秦督傅宗龍的再三壓力之下,出襄陽、移師信陽,堵截南線。”

“傅宗龍吸取了楊文嶽孤軍戰敗的教訓,用兵謹慎,不等諸軍到齊,任憑我們和小袁營如何襲擾挑釁,也堅決不肯輕易同我軍進行會戰。”李來亨停歇一會兒,看了看大家的表情後接着說,“左軍大家也很熟悉,左良玉軍紀雖然極差,可他在官軍裡算是頭等油滑,絕不會給我們以可乘之機。”

李來亨的分析令在座衆人都聽得連連點頭,可是田見秀依舊反對道:“南與北皆無路可走,那麼我們還可以東走江淮、連結革左五營,西走伏牛山、結寨自保。在南北兩面皆有強敵的情況下,我們又如何突圍往湖廣方向?一旦離開河南,那義軍勢必失掉流民的依附、失掉星火燎原的民氣。”

黨守素也附和道:“田總哨說的很對,義軍的力量能夠迅速增長,全是依靠河南流民、饑民的投靠。一旦離開河南,重新陷到湖廣,失去補充,肯定會淪落回潛伏商洛時的慘淡狀況!”

李來亨知道黨守素對自己的飛速提拔一貫不滿,特別是近段時間,自己的地位漸漸超過了他所信重的李雙喜,更加深了黨守素的種種偏見。

但是田見秀的連續反對,確實出人意料。李來亨想到田見秀或許是太心疼闖軍在河南攢下的那些瓶瓶罐罐了,如果聯軍主力真的向湖廣方向突圍,那麼留在河南的老營和許多後勤輜重人員,確實就會處於一個非常危險的狀態。

“玉峰叔,你是在擔心老營嗎?”

田見秀沉默以對,同田玉峰感情深厚,歷來一起搭檔做事的袁宗第爲他解答說:“要在南北強敵的包夾之下,突出重圍向湖廣方向突圍,已經是極困難的事情,自然不可能將老營帶上。可是如果把老營留在河南,就憑老營那一點點衛隊,如何保障聯軍家眷的安全?”

“家眷有失,軍心勢必不穩。”

“哈,非也。”

李來亨明白了田見秀和袁宗第都還未領會到自己突圍湖廣之策的奧秘,倒是李自成、羅汝才、李過幾人眼中發光,顯然是想到什麼了一些什麼。

果然,李過便爲李來亨的策略辯解道:“漢舉,你尚未領會到來亨的意思。突圍湖廣只是一個假動作,突圍湖廣要打的是承天府,承天府是一個多麼要緊的地方?那裡埋着崇禎皇帝的一個祖宗,絕對不容有失,傅宗龍即便明知道我們是要聲東擊西,也只能追到承天府來。”

“對,我的意思就是像義父說的這樣。”李來亨點點頭道,“從汝寧府到承天府距離不遠,而且我們也不需要真的打到承天府去。只要穿過大別山在河南的餘脈桐柏山,衝到隨州、應山一帶,傅宗龍就一定坐不住了,他只能不顧一切代價,放棄襄城、郾城的有利防線,長途跋涉去保衛皇陵。”

李來亨的突圍湖廣之策,就是一招聲東擊西的戰術。他向湖廣突圍,並不是真的要離開河南到湖廣發展、作戰去,而是要利用承天府在明朝特殊的政治地位,引誘傅宗龍離開他的防禦陣地。

傅宗龍爲了保護皇陵,就必須跑在義軍的前面。但他處在義軍的北面,本來離承天府就比較遠,而位於南面、距離承天府較近的左鎮又是一支不服調動的軍閥部隊。

這樣,傅宗龍就只能放棄所有他已經具備的良好防禦態勢,甚至還需要放棄大量的火炮、輜重,輕兵狂飆,長途跋涉,搶在闖曹聯軍之前趕到承天府去。

“一俟傅宗龍被我軍誘至承天府方向,義軍就可以回馬一槍,再從隨州附近殺回河南。傅宗龍聞知聯軍動向改變以後,則又必須倉促自承天府北上,再重新長途跋涉跑回襄城一遍。這樣一來一回,官軍士卒將疲憊不堪,軍心士氣亦將大爲下降,我們抓住戰機,定能一舉破敵。”

本來牛金星所說的沈萬登來投、李自成所說的袁時中加盟,這樣兩個大好消息都沒有讓營中諸將臉色好轉。

可是等到大家聽完李來亨對突圍湖廣之策的具體解說、分析,領會到他這招“聲東擊西”的奧妙以後,臉上的冰封僵凍也就漸漸化解,許多人的臉上慢慢浮現出了一些喜色。

連牛金星都拍額讚歎,他雖然臉上還很剋制,但手中快被抓爛掉的摺扇已將激動的心情全然暴露出來了。

宋獻策雖然過去只是個賣卜算命的江湖人士,但這個時代風角六壬、奇門遁甲的一類名堂,本來就同兵法戰策混淆在一起。

宋矮子既然有心於兵事,那麼在他於大梁賣卜的歲月裡,便能通過自己在綠林江湖中的廣泛人脈,獲得很好的學習軍事兵法的機會。

事實上他也確實因此掌握了高人一籌的戰術眼光,宋獻策爲李來亨補充說:“秦軍雖強,但若千里奔命,士馬罷敝,吾乘其疲,破之必矣。”

他的話講得比較文縐縐的,但在座的諸將都能聽出話中意思是說聯軍採取此策,一定能夠擊破秦軍主力,取得一個重大勝利。

劉體純雖然是袁宗第的副將,但他此時也站到了李來亨這邊,贊同他的策略,由衷感嘆說:“老虎再小也是一隻虎,來亨這一招用意高呀,真是高。闖軍現在有了兩個一隻虎,我這個二隻虎簡直太慚愧了。”

李友和吳汝義臉上也浮出喜色,他們都覺得這個辦法確實別出心裁,劍走偏鋒,肯定能夠令傅宗龍顧此失彼。

李友是李自成的遠方親戚,也是李自成親軍裡的重要戰將,吳汝義則是田見秀的副將,他們兩人表態贊成李來亨的方略,就讓黨守素臉色不大好看了。

至於田見秀,他在闖營諸將中,兵法戰策、驍悍勇猛都不算出衆。只是因爲爲人寬厚,年齡又長,被大家視爲寬厚長者的老好人一般形象,才慢慢具備了僅次於李自成、劉宗敏的地位,劉宗敏死後更成爲闖軍第二號人物。

所以當諸將都表態贊成李來亨的意見以後,田見秀也不便再出言反對。

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四十六章 李來亨的秘策(三)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六章 六尚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