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監國

無盡的洪流不單只是鄭天民看到的這一路,漠南東鎮,漠南西鎮,漠南中鎮,還有漠北漠西,陝西甘肅榆林等地,都有他們通向宣府鎮的道路。然後源源不斷的兵馬就由這些道路往宣府鎮而來。

蹄聲如雷,約五千騎兵經漠南東鎮廣武、應昌等哨所城寨同意後,經過關卡,急急向開平城奔來。

他們馬術嫺熟,馬匹衆多,有人更有二三馬,舉着各式各樣的蘇魯錠,上掛形狀各異的狼皮子,然後頭盔下面一色的高原紅大餅臉,還有小眼睛,卻是漠北各部應都護府號令徵調的聯合兵馬。

他們約有五千衆,且一色都是披甲兵,更由土謝圖汗王袞布等人親自帶領。

都護府命令傳向四方,行文所致,都要出兵,而且特別指出不要普通的步卒,而是要精銳家丁,甲兵精騎。

袞布等人不敢抗拒都護府出兵的命令,以現在他們對王鬥等人的瞭解,果然不出兵,來日肯定沒好果子吃。別的不說,單單禁止他們前來歸化城,他們就無法承受,更別說貿易制裁、兵馬攻伐了。

特別如袞布等人,一年倒有大半年住在歸化城,他們的家屬很多也搬入歸化城中,還在漢蒙貿易中個個發了大財,合情合理,都要出兵。而且未來的繳獲賞賜也對他們吸引力很大,特別可能俘虜的蒙人丁口。

所以他們不但出兵,還盡出披甲兵,都是各部落中最強悍的勇士,共匯聚五千之衆。

他們的標準裝備,就是一正馬一副馬,還有柳葉甲、羅圈甲、彎月刀、角弓、大弓,撓鉤矛等長兵甲冑,有些人馬上還配有短斧或大錘等短重兵。這些都是當年元軍的標配,這些蒙人部落多少有遺留下來。

五千騎一萬多匹馬,可謂聲勢浩大。

他們走的也是漠南東鎮這條路,這條路水源衆多,水草豐美,相對好走。當年明軍幾次北征,也多是走漠南東鎮這條路。倘若走漠南中鎮,就要穿越千多裡的大沙漠,就是蒙古人一樣毛骨悚然。

與他們懷有一樣心態的還有河套,青海等地衆多的蒙古部落,種種理由他們都需要出兵,更別說還有阿旺羅桑嘉措的親筆書信勸說。他們也匯聚了五千甲兵,都由當地的頭人部落帶領,急急往宣府鎮趕來。

相比漠北的蒙古各部,他們顯然被當地同化不少,衣甲兵器中,都帶有明顯的藏人風格。

……

怒馬如龍,數百騎兵在草原上奔馳,往開平衛方向奔去,他們的衣甲服飾旗條與那些漠北蒙古人區別不大,但更精良些。而且馬隊中還有一杆包金邊的日月浪濤旗迎風飛舞,卻是中軍新附營的蒙古人馬隊。

奔在最前面是兩個矮壯的蒙古人,身上披的卻是打製非常精良的精鐵鱗甲,頭戴八瓣帽兒盔,與身後的蒙古人頗有不同,卻是嘎勒德與塔布囊二人。

看他們神采飛揚,臉上的高原紅都淡漠了不少,顯然這兩年他們日子過得頗爲愜意。

確實,崇禎十五年的那場塞外大戰後,二人獲得了極大的軍功,特別塔布囊還獲得功勳值一百點,嘎勒德同樣獲得功勳值不少,然後他們不約而同兌換了大莊園,過起了莊園主的生活。

而且因爲軍功,他們全家還直接跳過夷籍,從暫住籍變成了歸化籍。嘎勒德還娶了塔布囊妹妹烏倫珠日格,在宣府鎮內買了小院,開了小店,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的。

在事業上,他們也頗有成就,個個成爲了把總,麾下各領了二三百人。

都護府對歸附蒙古人的規矩,歸附服役者,可以獲得夷籍。然後劃分土地草場,過定居的生活,許可與都護府貿易交流。這些歸附部落之間禁止攻伐,也嚴禁越界,否則會遭受統管新附營部的曾就義雷霆打擊。

不過他們可以向外往發展,攻打那些不歸附的部落,去深山老林抓野人等,然後由曾就義判定劃分功勞,怎麼劃分人口草場等等。

塞外兵止後,這些歸附部落多向外發展,嘎勒德與塔布囊因軍功成了隊官,他們拓土也頗爲得力,依曾就義的功勞判斷,他們獲得人口不等,麾下各有幾百丁壯。

依軍功與部下人口,他們在不久前升任了把總,草場也在落馬河附近,原開平左屯衛地界。

也因爲如此,新附營蒙古軍中,也從原來的三千騎發展到了現在的五千騎。

“嘎勒德,快進入都護府實地了,讓麾下的孩兒們仔細些,部內一些新收的蠻子,沒見過世面,小心犯了軍紀。”

看着前方一處山包,塔布囊特意交待身旁的嘎勒德道。

嘎勒德道:“我知道,我靖邊軍軍紀森嚴,特別不得搶掠擾民,那些蠻子掉腦袋事小,毀了我二人在軍中前程,那就事情大了。”

他二人說的都是漢語,不過結結巴巴的,但他們仍然艱難說着。二人現在都是歸化籍,往前一步就是漢籍,而要成爲漢人,語言這關上必須要渡過,否則未來的考覈不用想。

而只有漢籍,才能真正融入都護府氛圍,未來在軍中獲得更大發展,所以他二人在時,沒事就多練練。

……

行進的洪流中,各樣的旗幟飛揚,除了營兵正規軍外,其實還有許多的鏢局及民間團隊,他們都歸中軍節制,所以隊中都扛一杆包金邊的日月浪濤旗。

除此之外,還有他們自己的旗號,就見各式各樣嚇死人的旗號彙集,特別各鏢局素爲俠客,刀客,劍客匯聚之地,他們打出的旗幟,更帶有十足的浪漫主義色彩。

進入宣府鎮後,他們還獲得了鑲有金邊的紅色號衣馬甲,相同的制服總是容易增強向心力。更重要的是,相比正規軍的衣甲服飾容易辨認,他們的衣甲過於繁雜,穿上號衣後,有利於戰時辨別敵我,省得不小心與自己人殺成一片。

野狐嶺下一處鋪遞,浩蕩的人馬仍然絡繹不絕,行進的洪流似乎無邊無際,不時有隊伍在鋪遞停下,然後又走開。

驛站鋪遞作爲道路交通樞紐要地,此次征戰,被安排作爲沿途重要的兵站補給地點,行軍的隊伍到了這裡後,都可以休息一會,喝點熱水,吃幾個熱騰騰的包子或大餅補充下體力。

依着行軍的距離路程,有些驛站鋪遞邊上還備有大規模的飯堂,堂中準備了足量的鮮湯肉食,只管讓走了一天的軍士們放開肚子吃喝。在後勤保障上,此次後勤司已經讓人無可挑剔。

野狐嶺鋪遞邊上已經建了一長溜的涼棚,棚中熱氣騰騰,一桶桶熱水燒開,然後放了茶葉。又有一籠籠的包子饅頭篜出,只管讓行軍的將士吃喝。又有一溜溜的馬槽,內中不斷倒入乾淨清潔的水,供各人的馬匹飲水。

此時正有一個鏢局停在這邊稍稍歇息,除了中軍旗,又有鏢旗。旗的一面寫“振武鏢局”,另一面繪了一隻張牙舞爪的螃蟹。衆鏢師喝着茶水,吃着包子,侍候着馬匹,個個歡聲笑語,粗聲豪氣。

正說笑着,忽然又有一個鏢局人馬到來,上面寫着“振威鏢局”,旗的一面畫着大大的饕餮。他們在涼棚這邊停了下來,看樣子也準備稍稍歇息。

“黑毛?”

“老匪?”

這時兩個鏢局中忽然響起驚喜的招呼聲,隨後見一個嘴邊有幾根黑毛,一個臉上有一道刀疤的粗豪鏢師抱在一起。

黑毛興奮道:“漠北一別,咱有年多不見了吧?老匪,聽說你去了西邊,那面如何?”

老匪道:“發財機會很多,就看敢不敢拼,你怎樣?”

黑毛道:“還不錯,纔不久乾死了幾十個紅毛鬼,聽說海子邊還有,奶奶的,回頭再收拾他們。”

老匪道:“哈哈,這年頭,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只要敢拼,發財機會遍地都是。”

黑毛道:“對了,有老胡的消息嗎?當年泰興門一別,就再沒有這傢伙的音信,奶奶的,我還等着見嫂子呢。”

老匪道:“沒有,你不是給他名帖了嗎?唉,咱兄弟幾個,也不知什麼時候能聚聚……”

這黑毛、老匪正是當時老胡在鎮城泰興門見到的故人,往年山海軍中的兄弟。當年老胡去執行任務,黑毛、老匪隨“振武鏢局”北上,不久後老匪跳槽到“振威鏢局”,往西域去了,年多後與黑毛此時才相見。

兄弟再次相見,都是不勝之喜,二人說着話,各牽馬匹去飲水,黑毛又快手快腳的去取來幾個包子。

二人大口咬着包子,一邊說着話,看路上的金屬洪流仍然滾滾,旗號更一直蔓延到山的那邊去。

黑毛咋舌道:“看了多少遍了,仍覺得這場面太大了。”

老匪也是感慨道:“是啊,這種大場面,一輩子也見不了幾次。”

……

浩蕩的人馬聚集,源源不斷彙集到宣府鎮。

四月十二日,太子在宣府鎮正式宣佈監國,並拜徵虜大將軍,永寧侯王鬥爲靖國公,“都督中外諸軍事”加“光祿大夫”,授上柱國,仍掛徵虜大將軍印。戰時凡地方官員,無論文武,一律歸徵虜大將軍節制。

同日,以監國太子及大都督的名義發出號令,“傳檄各路,號召忠義,羣起而討賊”,未淪陷地官將,更需召集兵馬,奮力進剿,以響應京師戰役。敢有觀望濚怯者,戰後皆以逆賊論之。

而此時王斗的官名也有了幾個稱呼:大都督、元帥、大將軍。

大都督算是官職名,往日王鬥雖是徵虜大將軍,但只是戰時節制武將,平日管不到他們,王鬥“都督中外諸軍事”後,以後管理武官武將的權力,也由兵部轉到王鬥手中。

當然,一般體制內的武官武將不會稱呼王鬥爲大都督,而是更親切的稱之爲元帥。

文官文臣纔會稱他爲大都督。

至於王鬥體系內的官將,一樣仍然稱呼他爲大將軍,畢竟王鬥現在仍然是徵虜大將軍,掛着這個印子,他們也這樣叫慣了,也顯得更親近,更親切些。

總之,現在大明的大都督、元帥、大將軍都是王鬥。

也是在十二日這天近午,一行人馬風塵僕僕的趕到宣府鎮,離鎮城不遠的懷安衛境內。

這行人馬個個衣甲沉舊,馬匹瘦弱,爲首者是羣頂盔貫甲的將官,也是一色的鐵甲破舊,有些人披風上甚至還有窟窿與補丁。

領頭者是個約六十多歲的老將,一臉的風霜塵土,臉上滿是溝壑交錯。他一樣披了一襲沉舊的盔甲,披風上斑駁陸離,顯然這當中充滿了歲月與故事。然他舉止沉穩踏實,雙目銳利有神,顯然是個飽經軍旅的宿將。

他騎了一匹棗紅色的戰馬,此時只以複雜的神情看着官道上行走的滾滾赤潮,看那似乎浩蕩無盡的兵馬,良久感慨道:“這就是永寧侯的力量,徵虜大將軍的兵馬?”

進入大同後,就見路上行走的滾滾洪流,問之皆是永寧侯人馬,再進入宣府鎮,這匯聚的兵馬是多少,便以這老將的望氣之術,也不能一眼看出,而且……

他身旁的將官士卒也是個個震撼,這種力量,太超出他們想象了,這種不再隱藏的實力,太可怕了。特別望着那一片盔甲的海洋,那精良的八瓣帽兒盔,那精良的衝壓胸甲,那精良的火器。

再看看自己,一色的灰頭土臉,衣甲沉舊,上面還滿是破洞……

他們個個怔怔看着,眼中皆現出委屈嫉妒的神情,他們問過了,下面走着的人,只是永寧侯麾下的丙等軍。也就是說,他們以前只是屯丁,然看這些屯丁的裝備,再看看自己。

很多人恨不得衝下去,將下面那些精良的盔甲搶過來,披在自己身上。

良久,這老將嘆了口氣,他身旁一個將官道:“尤帥,還要趕路嗎?是否歇息一會?”

另一個將官也道:“大帥,不若讓孩兒們喘口氣,反正離鎮城不遠,今日晌午,也定能趕到宣府鎮城。”

這老將正是尤世威,榆林衛人,天啓年間累官建昌營參將,崇禎二年擢總兵官,與兄尤世功、弟尤世祿素以勇敢爲知名。歷史上這老將正賦閒在家,闖兵進逼榆林時,總兵官王定棄城逃跑,衆人商議守城,公推尤世威爲主帥。

他們防守七晝夜,最後闖軍挖地道通向城牆,又放大炮轟炸,城池終於失守,尤世威領衆人巷戰,最後與兄、弟、堂弟等人皆戰死。

當時榆林諸將殉義者數百,尤世威舉家百口付之烈焰,自己揮刀突戰死於街心,城中婦女俱自盡,無一降者,慘烈非常。

此時歷史有變,陝西無事,不過他們也接到王鬥以徵虜大將軍名義發佈的徵調令。榆林城的大小將官商議後,共湊了二千騎精銳家丁趕來參戰,內中倒有官將上百,原任遊擊,現任遊擊,原任總兵,現任總兵,原任副將,現任副將者密密麻麻。

不過沒辦法,榆林雖爲天下勁兵處,然頻年餉絕,軍士困頓,便是身爲遊擊者,很多人也只有幾十個家丁,他們能湊出二千個精騎趕來已經很不錯了。

他們也仍推尤世威爲主帥,日夜兼程後,終於在今日到達宣府鎮,沒有誤了時期。

不但他們,其實王鬥以徵虜大將軍名義發佈的徵調令也發向很多地方,陝西總兵高傑,寧夏總兵官撫民,榆林總兵王定,固縣總兵高汝利,固原總兵牛成虎,甘肅總兵馬爌,還有此時在陝西的河南總兵陳永福等等。

又有各處的副將、參將、遊擊,很多人也接到徵調命令。

差不多從陝西、寧夏、甘肅,榆林等地調集家丁精騎約有萬人左右。(。)

第729章 掌號第三聲第563章 賓客如雲第377章 內應第327章 滅之第633章 狼奔豕突第295章 無可奈何地退走第241章 許月娥之事、清兵謀議第429章 四輪磨盤炮架第30章 震驚第518章 轟殺第89章 許月娥的槍術第636章 淹沒第776章 忠與順第599章 調虎離山(下)第466章 樣子貨第198章 留守第138章 安排、去州城第202章 哨探第455章 救援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下)第151章 做妾可以考慮第720章 二溝第270章 合兵第667章 天要亡清!第426章 集結第681章 若大明能活第6章 狼煙第371章 強攻、硬守(中)第67章 扮象第666章 騷動第128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719章 潼關第570章 任期、勳階第623章 痕跡第241章 許月娥之事、清兵謀議第156章 隨軍第560章 清算第507章 排隊槍斃(中)第60章 不放棄第349章 若賊圍洛陽,我該如何?第789章 彙集第711章 是時候了第707章 西紅柿煮蝦第724章 對比第173章 憤怒的紀兵備第352章 留我,需出大價錢第201章 遊擊將軍第453章 潰敗第107章 暴怒第745章 羅剎第749章 城下町第469章 傷亡第92章 定點排尿第358章 殺個痛快第677章 吾代宣鎮萬民謝過第622章 在哪裡?第756章 追諡第665章 發佈第624章 攻寨第2章 甲長鍾大用第522章 怎麼還不死?第553章 血河(下)第735章 紅眼第514章 破陣第278章 嶽託,你等死期到了!第603章 大軍出塞(上)第681章 若大明能活第513章 射死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臨城下第145章 處決(下)第435章 寧遠爭議(下)第193章 紀巡撫要見王鬥第112章 野戰(上)第378章 除奸第154章 開採、韓朝成親第684章 潛伏任務(下)第658章 構想第752章 憂慮第643章 大青山之上第526章 殺人不用刀第212章 追擊第151章 做妾可以考慮第789章 彙集第156章 隨軍第781章 騙局第563章 賓客如雲第433章 關外第714章 議所向第679章 舌戰第235章 定州會戰第393章 齊奔襄陽第548章 驚訝、內賊第3章 你信不信?第551章 說服第739章 對策第603章 大軍出塞(上)第669章 世界前列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中)第383章 反響、去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