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借虜平寇

吳三桂在關城內也有府邸,見大哥吳三鳳哭訴後氣息微弱,連忙讓人扶他到自己府中歇息休養,並養排些醫士療養。

然後方光琛留了下來,因爲居於京師,對賊情瞭解,所以不但吳三桂,便是範志完、黎玉田等人都不斷追問他京中流賊之事。

方光琛仔細說了,聽聞士大夫多被慘加三木,京師百姓,也被挨家挨戶破門,拷掠之烈,慘不忍聞。範志完等人都是切齒嘆息,再不多想,只與流賊誓不兩立。

黎玉田嘆道:“聞聽流賊入城之初,百姓個個簞食壺漿,現在卻人人恨之入骨。這轉眼形勢大變,怪不得歷朝歷代流寇皆是興也勃也,亡也忽也,闖賊如此作派,安能不亡?”

唐通聽得也是搖頭嘆氣,只恨當時自己瞎了眼,現在他也沒別的想法,還是效忠回大明吧。

方光琛也再次確認太子逃往宣府鎮之事,這事京師已經越多官員知曉,或許不久的將來,也會在京城百姓中傳開。

劉肇基用力的拍了一下手,他哈哈大笑道:“某就知道,楊帥不會騙我。”

範志完也撫須呵呵笑道:“太祖太宗之靈護佑,我大明氣數未盡啊。”

看他們興高采烈的樣子,方光琛眼中閃過一絲異色。

……

吳三桂邀請方光琛迴轉自己府邸,他又喚來那兩個吳府僕從細細詢問,心下更是恨極,然後二人到書房說事。

二人品着香茗,二者都是氣度出衆之人,吳三桂不用說,他的外表兼具北雄南秀,面龐白皙又不失男兒的英風颯氣,眉宇間自有一股端凝沉穩之氣。

他喜好交遊,待人謙恭謹慎,當年遊歷京師時,就博得“白皙通候最少年”的美譽,所到之處,頗有傳奇的經歷,風姿俊逸的氣質往往引起轟動。而且他非常善於交際攀附,每每不顯山、不露水,就能贏得他人好感。

高起潛監軍遼東時,吳三桂拜他做乾爹。方一藻巡撫遼東時,吳三桂很快與其子方光琛成了結拜兄弟。洪承疇經略遼東時,吳三桂又與他的親信幕僚謝四新結爲至交好友,這樣的人不發跡,誰能發跡?

此時他年三十四歲,正是男人中最亮麗挺拔的年華,仍然舉止沉穩有禮,待人彬彬謙恭,只將內心的自傲自負深藏。他曾讀光武本紀,擲書長嘆道:“仕宦當作執金吾,取妻當得陰麗華,餘亦遂此願足矣!”

而方光琛作爲禮部尚書之子,從小就有良好的家教,豐富的學識修養,一舉一動皆有禮儀美態。他很小就中了廩生,其父方一藻經略遼東之時,方光琛隨父生活,在邊關也擁有了豐富的見識。

其人善奕能詩多遊談,常常以管仲、諸葛亮自比,崇禎十三年方一藻因病離職後,方光琛仍與吳三桂保持着密切的聯繫。歷史上他也是吳三桂重要的謀臣,與劉玄初一起,素爲吳三桂得力的左臂右膀。

方光琛喝着茶,不時窺探吳三桂,看他只是捧着茶盞怔怔出神,良久,吳三桂放下茶盞道:“廷獻兄……太子,真的在永寧侯處?”

方光琛定了定神,他肯定道:“京中各官都如此言說,種種跡象也料想不會有錯。”

吳三桂說道:“也是,也唯有永寧侯,能在京師大亂之時派遣勇士,救出太子諸人。”

他淡淡說着,語氣中也不知道什麼滋味。

方光琛道:“是的,現永寧侯大義在手,流賊又獲京師,財足志驕,已無鬥志。永寧侯素知軍事,定然不會放過如此良機,料想本月便會發兵,剿滅流賊。或許,就在本月中……”

吳三桂沉吟道:“依廷獻兄的認爲,永寧侯擊敗流賊,勝算能有幾成?”

方光琛慢慢放下茶盞:“永寧侯真正實力素來是個迷,然他爲人隱忍,其麾下制度又有若強秦,這些年積累甚多,若是出擊,定然霹靂雷霆!京中各官認爲永寧侯出戰勝算有六成,光琛卻認爲勝算至少在七八成!”

吳三桂猛的擡起頭:“廷獻兄對永寧侯評價如此之高?”

方光琛笑了笑,他唰的一聲打開摺扇:“我素來不會低估王鬥此人,長伯想必也研究過王鬥種種,不覺得此人與史書中某些雄才大略之人很相識麼?”

他說道:“不言其它,京師二日而陷,誰都意想不到,然他就能卡着那個點上,遣人救出太子諸人,又在流賊圍困中突出,這是何等之本事!王鬥言是義士搭救……呵呵,義士。如此義士,不是在官府中,便是早被剿滅,我等怎麼沒有如此強悍之義士?而且此些義士還偏偏往西逃入宣府鎮,不是王鬥麾下又是何人?”

他冷笑道:“我甚至懷疑他對流賊種種一切瞭如指掌,更爲推行他的大道,故意坐視京師而陷!”

吳三桂輕喝一聲:“廷獻兄。”

方光琛笑了笑,他輕搖摺扇:“當然,這只是方某一家之言,不足爲道。永寧侯現在大義在手,萬人期盼,方某之言,最終只能流於野史傳聞罷了。

他瞥了吳三桂一眼:“倒是長伯,你就沒有一點心思想法在內?”

吳三桂沉默良久,最終有些頹廢的道:“我與流賊誓不兩立,恨不能生啖其肉,只是關防不能輕離,某之軍力……也力有不逮。”

說到這裡,他語氣中有種難以形容的痛苦。

方光琛微笑站起來:“如此,只能坐視永寧侯爺春風得意,獨得奇功了。”

他若有所指道:“讓光琛猜猜永寧侯光復神京後會怎麼做。”

他說道:“永寧侯非流賊可比,光復神京第一件事,自然是令各官復居原職,各司其職,嗯,最多戴罪立功自贖。百官有官做,這官心自然安定,再相比在流賊手中遭的罪,更對永寧侯爺交口稱讚,嘖嘖,這官心太好攏獲了。”

他說道:“流賊拷銀萬萬兩,永寧侯擊敗之,獲得大量的財帛金銀,不但足可賞賜他麾下將士,更可賑濟百姓,發放俸祿,足以朝中運轉數年有餘。這官府職司立時恢復,顯示永寧侯之能。百姓也有一口粥吃,再遭流賊之罪,也不想造反了,嘖嘖,又獲民心。……對了,王鬥還有報紙,肯定大吹大擂,愚夫愚婦最是好騙,她們先被流賊騙得團團轉,而王鬥是何等之人?呵呵。”

吳三桂靜靜聽着,只雙手有些微微顫抖,眼中痛苦之色更濃。

方光琛繼續道:“以永寧侯之能,自然不會放過江南,現京中大員多被拷掠死,缺官頗多。不論拉攏或是缺員,永寧侯都不會放着江南的官員不用,定會將之徵調入京,特別內中德高望重之輩,如史可法等人。……這些南京的官兒可做實權官,哪能不對永寧侯爺感恩戴德?又獲江南官心民心。”

他說道:“如此,以王斗的能力,或許一年半載,大明局勢復歸太平,然後……”

他咬着牙笑道:“重頭戲就來了。”

他搖着扇子在書房踱步:“首先,永寧侯定會推行他在宣府鎮各地的漢籍制,再以利誘之,如輔以開礦修路什麼。永寧侯積累甚多,再獲流賊繳獲,當可不徵民間勞役,更給修路民夫發放工食銀什麼。所獲多少民心不說,這將會耗費多少白銀?需要多少材料?而官商士紳看到內中商機利潤,哪個又不會如逐利之犬,皆入觳中耳。”

方光琛說道:“不比流賊明搶,王鬥推行漢籍制,這種隱性的士紳一體納糧,經流賊之亂後,料想大部分官員士紳都會痛快接受,軟刀子割人麼,不覺痛。便若外地一個個刮地三尺之輩進入宣府鎮,反個個成了大善人,笑死方某了。”

他說道:“而不成善人,他王鬥會給你賺這個錢麼?想賺這個錢,哪個商紳不需做善人?”

他笑道:“王鬥最喜修路,料想他路修到哪,哪就出現一批批大善人,最後全天下善人云集!”

方光琛說道:“此爲一。”

他道:“二,新科舉,永寧侯也不必大動作,只需增加明法、明字、明算諸科便可,明經、進士二科不變。這樣舊士子心思不變,又不費吹灰之力獲得大批新士子之心。觀當年宣府鎮吏員考覈,或許又會增加多科考取。我大明爲官何等艱難,十年寒窗往往難獲一官半職,而在宣府鎮何等之易?有官做,多少士子會感恩戴德?聽聞宣府鎮從科級到部級,人人皆可升遷,又獲得多少吏員之心?”

方光琛呵呵笑道:“至於冗官冗吏,永寧侯有錢,養得起,他宣府鎮官吏再多,一樣興盛富強。”

他說道:“又聞永寧侯麾下有宣府鎮民事學院,這是幹什麼的,就是培養官兒的。各官皆需入院,名曰培訓,介時全大明官吏皆需入院學習考覈,又入觳中耳!”

他道:“聞永寧侯麾下還有宣府鎮軍事學院,這是幹什麼的,就是培養考覈武將的。介時大明局勢安定,永寧侯坐擁無數精兵強將,他召各將入院。各將是學習還是不學習,培訓還是不培訓?”

他瞟了吳三桂一眼:“培訓完後,調往各地鎮守,東西南北互調,全大明將官,亦入觳中耳!”

他收着扇子在書房踱步,似乎是自言自語:“大明武將中,排得上號的當數楊國柱等人。料想楊國柱不在乎,他只要有仗打,有兵帶就心滿意足,無所謂麾下將官是否還是原來那票,反正也是無根的浮萍。加之他與王鬥交好,膝下義女更是王鬥之妻室,永寧侯定會讓他帶領原來兵馬。”

他道:“……王樸,富家翁足矣,聽聞最近更在忙什麼菸草?庸碌之輩耳,不值一提。劉肇基,與楊國柱類似。……餘者將官,不入院培訓,征討便是,何人可擋靖邊軍之敵?最後便是長伯你了!”

吳三桂一顫,聽方光琛繼續道:“聞聽永寧侯最恨軍閥?當年左良玉之死便頗有蹊蹺……當然,最佳之處理不若官將盡入院學習,然後培訓後東調一個,西調一個,關寧盡散矣。麾下兵丁,亦充入忠義營中?”

他最後笑道:“當然,長伯亦可向永寧侯大表忠心,毅然盡散家丁,追隨麾下。便若當年的溫方亮,現在不也是永寧侯麾下五大將之一?然後帶一隻整編後的軍隊,軍中或許一箇舊將也無,反正永寧侯推行參謀制,並不太看重武將個人之力,最後爲永寧侯爺南征北討,受之器重,不失一佳話……”

“夠了!”

吳三桂的手顫抖得厲害,他聽到這裡,再也忍不住,猛然喝道。

他轉向方光琛,厲聲說道:“廷獻兄說了這麼多,意欲何爲?”

方光琛收起自己摺扇,他對吳三桂深施一禮,正色說道:“先帝不幸,君父死難,凡有識之士,無不切齒恨賊!今流賊人心已失,衆志已離,正是收復神京,功在社稷的當時。長伯,良機到了!”

吳三桂冷冷道:“只是如此嗎?”

方光琛沉聲道:“當然不是!”

他說道:“大丈夫豈能沒有功名利祿之心?我一書生耳,亦想報國,長伯不想嗎?你胸中沒有抱負?你不想報國仇家恨?”

他不斷反問,聲音越說越大,最後更是咆哮出聲:“流賊罪惡已極,誠赤眉綠林黃巢祿山之流,天人共憤,其敗可立而待也。如此良機,爲什麼不抓住?難道真願如此奇功只得王鬥獨享?”

他咆哮喝道:“王鬥能做的,我們也可以做。長伯,拯救大明之人該是你,你就不想青史留名,史書萬人讚頌?你真願放棄基業兵馬,成爲王鬥麾下一條走狗?”

他額上青筋暴露,激動難言,他咆哮說着,聲聲尤如魔鬼之蠱惑,在引誘着吳三桂的內心。

而他內心也在不斷動搖,是啊,他豈不想報國仇家恨?他又豈能沒有報負?他是多麼自視甚高的一個人,他會認爲他吳三桂會差過王鬥嗎?不,他不承認這一點。

還有他遼西的基業,豈能魚肉於人?這片土地,是他胸中抱負根基所在,便若宣府鎮是王斗的逆鱗,觸之必死。

他決不許有人對他的基業下手!

而他知道王鬥這個人,決對會對他的基業下手,無關感情,只關大道!

王鬥要推行他的大道,他的道統,定會毫不留情掃平身前一切障礙。

而吳三桂知道王鬥這個人,絕對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該下手時決不會留情。

想到這裡,吳三桂神情猙獰,他厲喝一聲:“你說的一切我當然想,只是兵力不足,徒之奈何!”

方光琛輕輕道:“也不是沒有辦法?”

吳三桂呼吸粗重起來:“計將安出?”

方光琛將頭探了過來,他臉上汗珠密密冒出,最後更是滾落下來,他輕輕的道:“借虜平寇!”

吳三桂猛然一個踉蹌,他用力扶着身前的書桌,咬着牙,一字一頓道:“借虜平寇?”(。)

第598章 朱仙鎮之醞釀第204章 拷問第444章 毒煙彈第615章 淒涼第819章 覆蓋第374章 洛陽城血腥攻防戰(下)第386章 到達第112章 野戰(下)第366章 據河洛以爭天下第387章 襲城第741章 暴雨第487章 血肉第134章 衆官雲集第820章 一箭第460章 威力!第109章 圍點打援第685章 他們就該死是吧?第268章 願領軍在側,隨之殺奴第455章 救援第638章 屍堆第100章 值得第190章 盧象升丁憂第650章 難解難分第404章 奴心不悔第320章 東路兵備第825章 盡滅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上)第567章 反間與議和之計第587章 農場主第751章 猛烈第488章 致意第797章 前鋒第439章 逼向松山第565章 崇禎十五年了第718章 緊急佈防第245章 合圍第637章 慘烈惡戰第35章 人爲財死第290章 進京第582章 戶部應對(下)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上)第109章 圍點打援第209章 分兵第67章 扮象第105章 射殺第739章 對策第590章 希望(上)第643章 大青山之上第137章 賜表字、升職第140章 贈女、知州有請第77章 雙喜臨門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上)第348章 軍臨中州(上)第560章 清算第549章 處置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上)第464章 勇氣第582章 戶部應對(上)第518章 轟殺第404章 奴心不悔第298章 以逸待勞、聖上天威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上)第22章 小人多第297章 以火器制火器、觀其戰陣第66章 排槍第53章 畜場械鬥第541章 除奸隊(上)第69章 成親第73章 文冊、工匠第817章 光復第429章 四輪磨盤炮架第291章 翁婿議事第505章 暢快淋漓去戰鬥第272章 看來真得學習王鬥之法了第56章 剿匪生財第553章 血河(中)第721章 銅牆鐵壁第613章 銃劍,刺第235章 定州會戰第507章 排隊槍斃(下)第208章 爭糧第476章 魔盒打開(上)第215章 要不要搶一把第648章 漠南定略第131章 衛城第204章 拷問第702章 吏員開考第668章 緩衝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68章 對戰第673章 這是魔鬼第599章 調虎離山(下)第146章 嚇了一跳第714章 議所向第672章 微服私訪(上)第535章 落下第168章 參將來了第664章 議論第348章 軍臨中州(上)第1章 火路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