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督查專員

老白牛:快三百萬字了,下個月應該可以完本。完本後,就進行我的遊歷全國計劃,期盼好久了。

……

他冷笑道:“依老田知道的,商人富戶奢靡,可不單是我宣府鎮。大明各處,有了錢的,哪個不是窮極華麗?特別那些鹽商,吃個飯都要費個幾萬錢,宴席一擺就是幾百桌,菜品幾十味,那個排場連王侯都不如,我宣府鎮比起他們差遠了!”

他瞪了李邦華一眼,大聲道:“再說了,這是商家廠主們合法賺來的錢,爲什麼享受不得?李公這是在吹毛求疵,專盯着我宣府鎮的缺點,哪個地方可能沒有缺陷?就算有部分人過了點,但並不影響大局,我宣府鎮氣象,在大明當屬第一!”

“好!”

張貴不由叫了聲好,心想老田的嘴皮子也越來越利索了,這話就是說得有理有據。

鍾正顯等人也是點頭,對李邦華硬要揪宣府鎮小辮子頗爲不滿。

“初興之時,哪個不是政通人和?”

李邦華冷然說道,他看着田昌國:“本朝初期,太平安樂。貞觀之治,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文景之治,天下祥和,特別國家開支有度,貴族百官皆不可奢侈窮華。歷朝初期種種,政通人和上,並不會差過現今的宣府鎮!”

他說道:“下官不否認大明各處現窮者無立錐之地,富者田連阡陌,奢侈無度。然這是幾百年積弊才造就的,敢問田公。宣府鎮發展才幾年,還是田公認爲,窮極華靡就是好事?”

田昌國一時語塞。

李邦華繼續冷然道:“商賈惡行劣性,所聞皆盡逐臭之味,人心扭曲,此爲歷朝百年之後纔有之現狀,但在宣府鎮已經出現了!以後發展個幾十年,又成什麼樣子?下官思之真是毛骨悚然!”

一時王鬥握住茶盞的手都震動一下。起身離座緩緩踱步。

李邦華對着王鬥後背施禮道:“下官不否認大都護的功績,不否認諸位同僚的功績,更不否認現宣鎮百姓大部還是純樸良厚,但又何必得意?畢竟宣府鎮才發展多少年?”

他大聲說道:“有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爲政者當深謀遠慮,高瞻遠矚。而不是一味歌功頌德,容不得外人挑刺毛病!保安州等處弊端是確實存在的,諸公又何必迴避,不容正視?”

田昌國恨恨的看着李邦華,保安州的發展種種,是他得意的政績之一。自己含辛茹苦的招商引資,在李邦華口中不值一提不說,還被說得污穢遍地,人心扭曲,實是可恨!

他猛喝一聲:“敢問邦華公。是老百姓吃飯重要,還是你所說的區區污穢重要?”

他大聲說道:“外間人吃人。什麼都沒得吃,所以流民纔不斷投奔我宣府鎮,廠主們到處設立廠坊,也才能招募工人,給他們一口飯吃,讓他們養活自己的一家老小!不言你說污穢之事老田沒看到,便是有一點點,與吃飯大事相比,哪個更重要?還是說將廠坊關了,繼續讓流民吃人去?”

張貴也挺身而出,冷然說道:“不錯,當地百姓都不介意,你邦華公卻在這裡危言聳聽,這是何意?是想影響我宣府鎮蓬勃發展的良好大局嗎?還是說山邊河邊出現一些煤灰石灰,影響了你邦華公吟詩作畫的情趣?”

作爲民政部部長,張貴當然不能任由李邦華這樣否認自己的心血,而且他認爲李邦華所說也是危言聳聽,更加在譁衆取寵!

區區污穢有什麼大驚小怪的?與帶來的就業,稅收等實利方面相比,些微的小問題,完全不值一提。

他更認爲本鎮廠坊不但不能少,還必須增加,越多越好,最好遍佈整個宣府鎮,整個安北都護府,便如大將軍所說的,讓工業的力量,瀰漫整個大明。

他更說道:“至於有些廠坊主奢華,這是好事!引導百姓消費,增加就業!便如保安州現各廠坊主是雲煙的的購買主力,這給百姓們提供多少機會?種煙烤煙下來,需要多少人手,可以養活多少人?保安州那邊是吃肉大戶,吃蛋大戶,所以各畜場也才能存活下來,又可以養活多少人?有錢不拿出來花,難道如山西老財主,將銀子全部鑄成冬瓜,擺在地窖裡發黴才甘心?”

張貴外表粗獷,內心細膩,一系列的夾刀帶槍,只不斷的向李邦華刺過去。

朱之馮看不下去,站出來幫腔,雙方各執一詞,爭論激烈。

王鬥負手看着窗外的飛雪,一時心神有些恍惚,這種爭論,比預想的來得早,可能是儒家社會的緣故,秉承“天人合一”思想的士大夫們,更容易敏感的預測到將要出現的問題。

而放在西方社會,一直到工業革命後的很多年,纔有人意識到這些事情,而當時煙囪的多寡,廠礦的多少,是被視爲力量的象徵,哪有人會意識到可能的污染問題?

便是在後世的中國,因爲儒學不存,沒有環境保護的思想,一樣付出極爲慘重的代價。

王鬥從後世的二零一五年七月二十八日,來到崇禎七年的七月二十八日,轉眼間也好多年過去了,然後世觸目驚心之事,一樣忘不了,青山綠水不存不說,恐懼的霧霾,更籠罩全國的各個城市,這便是工業發展付出的代價。

宣府鎮只是剛開始,未來大規模的煤礦、鐵礦、紡織業等行業,更是環境污染的大戶,恐怕未來等待衆人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迷惘與不知所措。

這還是外在的污染,而人心的污染,在商業與資本社會中,更是變本加厲。金錢,足以使人瘋狂。讓一個純樸的人,變得面目全非,自己都不認識自己。

雖然社會要發展,有些事情不可避免,但全民逐利,爲金錢瘋狂,並不是好事。

因爲將金錢擺在第一,難免失去信仰。精神空虛,導致內心沒有約束,最後行爲沒有顧忌,再嚴的法令,也只想着鑽空子,而不是去遵守,物質生活再豐裕。一樣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特別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宣府鎮,還有以後的大明,都將處於資本積累的原始階段,種種瘋狂之事。可能王鬥自己都不忍卒睹。

但自己來自未來,很多彎路還是可以避免的,既然上天有機會讓自己回到大明,就儘量做得好一點。

李邦華與張貴等各執一詞,各說各的理。雖都有對錯之處,然環境與發展之間關係。不容忽視,早做也比晚做好。

而且現在宣府鎮確實出現了奢侈之風,很多還是不理性的消費,雖然適當的消費很有必要,可以增強內需,有對比才有動力,也可以刺激人的奮發之心。

然必須有一個度,需得適當,否則別人看在眼裡不是奮發,而是嫉恨了,這不利人心的凝聚。

也不可否認,宣府鎮一些新興富戶確實得意忘形了,畢竟幾年前他們還是窮軍戶,現在有了錢,一時之間就不知該怎麼花,轉到炫耀與攀比上去,成爲十足十的暴發戶。

三代而出貴族,物質容易跟上,精神上卻很難,暴發戶有時種種作派,不免讓人厭惡,也很容易敗壞社會風氣,增多幸進之徒,而不是踏實之輩。

王鬥自認對新時代的教育還是得力的,從學堂出來的青少年個個人品端正,品學兼優,就算有些小問題,增補一下便可,但對他們的父輩兄長……

王鬥想着的時候,又聽李邦華說許多礦主廠主爲了減少成本,極力壓榨工人,甚至拐騙暫住籍,他們也是漢人啊,難道就因爲不是本地人,就活該被壓榨,甚至活活累死?

王鬥聽得心中更是一凜,一系列自己瞭解的資本主義罪惡涌上心頭,宣府鎮也開始了嗎?

然後聽張貴惱怒的道:“廠礦幹活,哪有不累的?相比大明餘處,他們還有養家餬口的機會,你看看宣鎮外的人,活得什麼樣子?……再說了,天上不會掉白麪饅頭,想不受累不幹活,就不要來宣府鎮好了,大把的人搶着要他們的活計……”

田昌國也是冷哼道:“宣鎮律法還是很嚴的,違抗法令者,都將受到懲罰……雖然有些廠主也是好心,認爲工錢太高了,就少了僱傭的機值,讓別的進入鎮內流民沒飯吃……但是,律法就是律法,我們商司這邊,也是抓到一個罰一個,決不手軟,令廠主們不敢無視大將軍的威嚴,總的來說,還是瑕不掩瑜的……邦華公是何用心,就這點小事,也值得放到大將軍面前來說?”

“夠了!”

王鬥擺了擺手,制止住各人爭吵,他看着窗外雪落如麻,幽幽說道:“記得當初立靖邊堡時,王某就有這個心思,要讓治下百姓個個有飯吃,人人有衣穿!現在更有目標,就是我王鬥不但要讓治下百姓吃飽飯,能過上好日子,還要讓他們活得有尊嚴!”

他轉過身來,負手在堂內踱步,目光掃向各人:“吾分數籍,是讓治內上下有序,流水不腐,戶樞不螻,有自己的前行動力。但不是說高的戶籍,就可以欺壓低的戶籍,也不是說漢籍,就可以比暫住籍更高貴。律法上,是一視同仁的,雙方在尊嚴上,也是相同如視的。漢籍做錯事,一樣會貶入夷籍。暫住籍、夷籍有歸化之心,最終也會成爲漢籍!”

他淡淡道:“這是一個能者上,劣者下的階梯,是對能力與財富的尊重,但不是身份的象徵。聽到有廠坊主欺壓工人,吾很痛心,雖然宣鎮外有大把的百姓活不下去,但這並不是廠主就可以壓榨工人的藉口。入了宣鎮來,不論拿到何籍,都是我王鬥治下子民,便是暫住籍,也不能讓他們爲了養家餬口,爲了份吃飯的活計,就奴顏婢膝的活得象條狗一樣!”

堂內坐着的葉惜之、符名啓、鍾榮人等都是動容,大將軍之言。這是大慈大悲,大仁大義之心。

李邦華與朱之馮也是胸中浪潮激涌。沒想到王鬥說出一番這樣的話來,宣府鎮能走到這一步,實是必然。

張貴與田昌國則羞臊沉默。

王鬥最後看向李邦華:“邦華公,你曾爲都察院左都御史,在監察之上頗爲擅長,本官就任你爲督查專員,巡視利病。凡都護府廠坊各處有不依律法,虐待工人。剝削工錢,倚恃挾制,又不依律法排放,防污者,皆可過問,體審的實,該罰的罰。該整頓的整頓……”

不是說未進入現代,就沒有行業污染,事實上,就算現在大明各地的煤礦、鐵礦、紡織等業規模不大,一樣出現了污染的端倪。

明清時期,因爲多燒煤炭。就有些城市出現了空氣污染,甚至出現霧霾。有些煤礦鐵礦,常年煙塵籠罩,大量的有害氣體與煙塵排出,飄浮在大氣上。

光緒年間。嘉定連下鹹雨,植物黃萎。上海出現連續的滷雨、黑雪,導致當時疫喉連年爆發,就是因爲當時上海上空常年煤煙繚繞緣故。

很多生活在上海的民衆,也兩個鼻孔終日充塞着烏黑的煤灰,家中門窗只要大開,不消片刻功夫,桌上榻上就薄薄地鋪着一層煤灰,所以當時很多人得肺病。

大明工礦業發達,附近有煤礦鐵礦的村鎮,一樣不能倖免於煤煙的污染,礦場上出現的粉煤灰池、鐵礦渣堆,一樣會污染附近的山水。

王鬥總在猶豫,日後要不要大規模發展工業,畢竟英國的教訓是非常深刻的,工業革命時密密的煙囪林立,整個國度望眼看去一片灰塵塵的,整個國家籠罩在一片懸浮有害顆粒的空氣中,一年死於肺病的人不知多少。

倫敦當時稱爲霧都,其實該稱霧霾之都纔對,就是因爲煤炭燃燒產生的硫化物使得大氣污染極爲嚴重,特別倫敦這塊,密集的煙囪是力量,也是死亡之神。

而且,此時紡織業看起來不若後世的污染大戶,用的大多也是天然染料,危害會小於合成染料,其實一樣存在廢水污水排放問題。

因爲紡織要印染漂練,經過練絲、石染、漂練、殘夜排放等多道工序,很多有害物就出來了,特別有些工序會造成鉛沉積,帶入飲水後,水中的重金屬將會對對人體產生嚴重的危害。

所以對染坊等污染行業,中國曆代就有專門的防污措施,如宋代,對內染院的排污措施,便是分割水道成“練池”,然後以練池直接與河道進行交匯,使湍急的河流立時將殘液沖走。

水流平緩處禁止建染坊,也是宣府鎮的規定,然總有商家鑽空子,這些作坊,都屬於要糾正的對象。

“……你可挑選官吏,設立一局司,直接向本侯負責!”

衆人皆是一驚,張貴與田昌國互視一眼,大將軍一句話,民政部權力就流失一部分,這李邦華實是可恨。

不過轉念一想,這樣也好。

李邦華要乾的這事情,純屬吃力不討好,到時得罪一大批人不說,還會落個與杜勳一樣的罵名,而自己等人乾的事,則是光明正氣的一面,很好。

這一瞬間,李邦華也是一愣,他可以想象,自己接下這個職務,若當年自己整頓京營一樣,無數的攻擊誹謗將迎面而來,自己的下場將不會很好。

只是大丈夫有所爲,有所不爲,雖千萬人,吾往矣,自己便是接下這份職務又如何?他也要看看,王鬥對自己支持力度有多大,會不會如當年崇禎皇帝一樣,頂不住壓力後,將自己免官去職。

他正色拱手,朗聲說道:“下官領命,定不負大都護厚望!”

王鬥點頭道:“邦華公放手去幹,本侯是支持你的!”

他又背起手,在堂內緩緩踱步:“有道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又有言衣食足而識榮辱,倉廩足而知禮節,現宣府鎮有些人倉廩足了,卻不知禮節,所以本侯欲設儒學學院一座,專門教習那些富了的廠主們,礦主們修身之道……”

他看向李邦華:“本侯親任這個祭酒,由邦華公你任教授,負責具體事務!”

不可否認,儒學在個人修養上,人與人相互關係上,有着極大的教化之用。

外來那些富戶士紳在加入納稅大軍後,這些人的個人修養確實比本地人高,他們聚集的地方,鄰里之間也較爲和睦,他們融入環境後,更會主動的,自覺自願的維護秩序,教化人心。

這是祖宗留下的金山,王鬥豈能放過?所以設立儒學學院,專教人修身養性,便成爲迫在眉睫之事,李邦華來得剛剛好,正是合適的人選。

他們這些正統的士大夫,在沒有家族與國家的利益衝突關係後,往往個人人格上,讓人敬佩。

又聽了一個任命,李邦華一顫,心中更是一暖,大都護還是心向教化的,他整整衣冠,鄭重對王鬥施禮道:“下官領命,一定不負侯爺期望!”

王鬥道:“嗯,李公只管放手去做,本侯支持你!”

很快的,李邦華懷着滿腔的熱血去做事了,朱之馮,延慶州知州吳植,東路兵備馬國璽,全部被他攏到自己的麾下,雷厲風行的開始工作,不過很快的,他與杜勳一樣,被鎮內鎮外各人罵個狗血淋頭。

他更被罵爲奸臣,往日吹捧他的那些士紳們,一樣個個翻了臉。

第501章 來自大明的征服者第634章 到了第411章 啊喲啊喲,啊喲啊喲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上)第461章 再衝上去第424章 出征第249章 看誰狠!第231章 友軍兇猛第385章 定計第784章 算計第692章 到西安第672章 微服私訪(下)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247章 血海上第451章 攻入第728章 甲五號第242章 王鬥此人必除第684章 潛伏任務(中)第661章 秦王破陣舞第779章 絕望第101章 來臨第105章 射殺第242章 王鬥此人必除第587章 農場主第612章 勝利第223章 巨大的收穫第625章 頭破血流第151章 做妾可以考慮第289章 方纔自己對王鬥輕視了第301章 打成碎肉第65章 爭奪第689章 賊亂潛流第485章 遇敵第89章 許月娥的槍術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上)第39章 水車第63章 伏擊第119章 阿巴泰第560章 清算第590章 希望(上)第117章 新編制第33章 飛槍第631章 豈曰無衣第234章 敵方的重視第297章 以火器制火器、觀其戰陣第457章 首級第232章 有王鬥在身旁才安心第502章 決定第154章 開採、韓朝成親第329章 斷了財路第145章 處決(上)第369章 福王第537章 新軍之議第329章 斷了財路第498章 隔河炮戰(5)第374章 洛陽城血腥攻防戰(中)第205章 務必保全性命回來第52章 衝突第258章 舒服了吧第107章 暴怒第127章 英靈、退兵第402章 各方心思(下)第783章 說服第144章 平亂第123章 大敵來臨第670章 欽差大臣第335章 驚駭第656章 費用第196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159章 好狠的娘們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完)第655章 徵虜大將軍第619章 野心第231章 友軍兇猛第482章 主力西進第173章 憤怒的紀兵備第429章 四輪磨盤炮架第454章 奪炮第230章 賜,寶劍盔甲第545章 各方關注第536章 永寧侯(上)第72章 貧窮第285章 不敢相信第344章 各有所得第408章 歸家第195章 飛蛾撲火第115章 得勝第490章 序幕第373章 不同的待遇第65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上)第475章 塞外第616章 糜爛第311章 雄主第252章 火力對拼第537章 新軍之議第741章 暴雨第439章 逼向松山第727章 惡毒防線第430章 京師第822章 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