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

崇禎十五年閏十一月,李自成大軍浩浩蕩蕩南下,兵鋒直指襄陽。

此時據守襄陽的是左良玉部,朱仙鎮之戰時,由於左良玉的逃跑,明軍大敗,事後左良玉雖一路奔回襄陽,卻也惶恐不安,多方打聽朝廷消息意圖。

同時那種不安感,讓他拼命的招降納叛,收羅青壯,特別在得到宣府時報的消息後,那種千夫所指,身敗名裂,讓左良玉暴跳如雷的同時,更加快了收羅兵丁的步伐。

什麼流寇土寇,青皮遊手,來者不拒,很快麾下部衆就達到十萬人,號稱三十萬。

然朝廷給餉名額有限,所以超過餉額的兵卒糧餉皆向當地百姓蒐括而來,平賊軍隨意搶掠,任意殺人,擄掠民財,奸人妻女,無惡不作,襄陽百姓深受其害,對左良玉恨之入骨。

當地百姓醞釀羣起響應,只待李闖軍隊一到,就開門降賊。襄陽府的局勢,左良玉不可能不察覺到,他也在揭帖中吐露,“此時民情響應,勢若沸羹。”

朱仙鎮之戰後,他早毫無鬥志,只在襄陽府大造船艦,只待見勢不妙,就順着漢水下游逃竄。正造得起勁,不料襄陽百姓早對左良玉恨入骨髓,暗中放了把火,將左良玉造的船艦燒燬一空。

左良玉大怒同時大驚,正好一批商船經過,左良玉當即將這批商船搶走,裝載了大量軍用物資,還有擄來的婦女財物讓自己兒子左夢庚先行運走。

他自己則率軍隊據守襄陽城、樊城,打算在此與李闖拼殺一場,畢竟這是他的地盤,不到最後關頭,左良玉也不願放棄。

李自成軍隊浩浩蕩蕩進入湖廣,路上。他發佈了出自顧君恩之手,非常有名的《剿兵安民檄》,檄文上說。

“爲剿兵安民事:明朝昏主不仁。寵宦官,重科第。貪稅斂,重刑罰,不能救民水火。日罄師旅,擄掠民財,奸人妻女,吸髓剝膚。本營十世務農良善,急興仁義之師。拯民塗炭,親臨湖廣,遣牌知會:士民勿得驚惶,各安生理。營內有擅殺良民者全隊皆斬。爾民有抱勝長鳴迎我王師。立加重用,其餘毋得戎服,玉石難分。此檄。”

這篇檄文擊中了許多士民的心頭,此時官兵軍紀敗壞難言,賊梳兵篦的民謠到處橫行。可說是民怨兵入骨,加上平賊軍這個典型例子,皆盼望李闖的到來。

明末名臣堵胤錫曾有上疏言:“臣知驅天下之民而從賊者,盡兵之爲也……”

可謂說出當時兵害情形。

而此時李闖軍隊因爲有李巖等文人加入,軍紀相對嚴明。李自成更發佈命令:“殺一人者如殺吾父,淫一女者如淫吾母。”

軍中令行禁止,與當時官兵形成鮮明對比,所以很多百姓對兵、賊態度全然不同。

“賊之至他邑,有候於途者,有餉之糧者,有貽之弓箭者……遠近欣附,不復目以爲賊……”

對官兵,崇禎十四年臘月中,左良玉所統官軍冒雪行抵裕州,當地“士民皆潛伏女牆,澆水凍城,爲賊堅守,即粒糧根草呼之不應,與價亦拒。”

加上這篇檄文非常高明,只講剿兵安民,是爲拯民塗炭,才急興仁義之師。又強調軍紀,擅殺良民者全隊皆斬,所以檄文所至,不但百姓雀躍,便是士紳都在觀望。

大批細作還在大軍之前進入湖廣,“闖王來時不納糧”民謠到處傳唱,李自成軍隊一進入湖廣,百姓紛紛焚香頂禮,牲酒遠迎,特別襄陽府的民衆自告奮勇,爲李闖軍隊充當嚮導。

此時左良玉軍隊在襄陽城、樊城密佈防線,那些嚮導就領闖軍繞過左良玉設防的地方,從白馬洞口渡過漢水。

這白馬渡上爲浦河,下爲吳家河,二渡夾濟,扼漢上游,在襄陽城西處約有五十里,與樊城隔水相望,特別樹林盡頭是一大片沙灘,非常適合作爲渡江之地。

李自成大軍爭渡河口時,當地百姓復抵死爲其擡架銃炮,協擁大隊過灘,左良玉目瞪口呆看着李闖軍隊從防線外繞來,便若後世德國軍隊繞過馬奇諾防線,法國人的心情。

他沒有作戰的心思,很快拔營遁走,臨行前不改惡習,在襄陽府燒殺搶掠,焚廬舍,夷井竈,雞犬無所留,千里爲之空。

左良玉跑後,襄陽官吏一樣全部逃跑,李自成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襄陽城,隨後分兵連下府內棗陽、宜城、谷城、光化諸城,又有德安府隨州等地。

崇禎十五年臘月初四日,李自成大軍再次從襄陽南下,消息傳到荊州,明惠王朱常潤、偏沅巡撫陳睿謨以及文武諸司,於初八日夜相率潛逃,城門無一卒。

臘月十四日,李自成軍隊進入荊州,荊州士民殺豬宰羊,舉旗歡迎,十六日,李自成殺投降的湘陰王全家。

……

此時湖廣巡撫宋一鶴,總兵錢中選雲集承天府獻陵護陵,此處原爲鍾祥縣,爲嘉靖皇帝之父興獻王朱祐杭封地,朱厚熜入繼大統後,鍾祥被看作“龍潛之地”,升格爲承天府,設承天、顯陵二衛防守。

臘月之時,襄陽、德安、荊州連陷,一鶴趨承天護獻陵,同行有巡按御史李振聲,分巡副使張鳳翥,留守參將沈壽崇、鍾祥知縣蕭漢等人。

宋一鶴起鄉舉,不十年秉節鉞,功高爲人所忌,御史衛周允上疏醜詆一鶴,特別宋一鶴參見督師楊嗣昌時,因爲楊父名鶴,爲避諱,在名帖上寫“宋一鳥”,引爲笑談。

其實公經綸蘊藉,諳於機宜,任巡撫來,累著奇功,又練撫標營二千,教以坐作,進止肅然畫一,一色良家子精兵,更購東路鳥銃二千杆,聲威所加,賊寇望風而遁。

流賊南攻汝寧。往前趨救,汝寧城已陷,左良玉軍擾襄、樊。一鶴疏糾之。臘月下,李闖軍隊數十萬往承天府而來。公躬擐甲冑,日與將卒共勞苦,陵軍更柵木爲城。

不過李闖軍積薪燒之,煙窨純德山,宋一鶴等敗退府城,分巡副使張鳳翥走入山中,流賊遂犯獻陵。毀禋殿。

闖軍數十萬圍攻府城,宋一鶴夜不解甲,奮激諸軍作戰,血戰五晝夜。

不過人心向背。當地百姓對官兵漠然,當闖軍先頭部隊乘船抵承天時,本地居民有的在大門上書寫“恭迎王師”字樣,有的準備打開西關城門,迎接闖軍入城。

崇禎十六年正月初一這天。當地百姓打開城門,流賊蜂擁入,承天府破,總兵錢中選戰死,撫標營盡墨。巡按御史李振聲被俘,欽天監博士楊永裕投降。

宋一鶴下城巷戰,揮刃擊殺數賊死,後功加總督銜,丘爲建祠,立去思碑。

……

李自成攻陷承天后,將承天府改爲揚武州,繼續揮師東進,於崇禎十六年正月十五日攻佔漢川縣,距離武昌府城只有一百二十里,依瀕漢水順流可達。

一路從襄陽逃到武昌的左良玉部,腳跟還沒站穩,見李自成大軍滾滾而來,繼續順江逃往九江,十六日擄兩岸船隻幾盡。

時人言左軍惡行:“先是小民不能自置舟者,輒挈室託於糧艘,凡數千家,以糧艘可恃也。至是概掠之,一卒登舟,百人請命,刀聲人語,魚亂水飛,可憐哉!十八日,全師東下,檣帆蔽江,酸泣之音,十里相接焉。兩郡方幸得稍蘇息。”

左良玉部逃跑後,李自成軍取道劉家隔,在正月十八日又攻克了漢陽府,繳獲船隻四、五千號。十九日時,渡江進攻武昌,由於江水湍急,闖軍又多不熟悉水性,許多船隻被風浪打沉,很多流賊被活活淹死。

對湖廣、江南山多水多的恐懼,涌上很多闖營士卒的心頭,他們多是陝西,河南人,到達湖廣後,其實非常的不習慣。

當時羅汝纔等與李自成爭論,認爲南下湖廣,不適合他們流營各部發展,其實有一定的道理,看着浩瀚大江,水多浪急,李自成一樣心中害怕。

也到這個時候,李自成才決定停止對湖廣的大規模攻掠,取道雲夢縣,返回了襄陽。

……

因爲此次南征戰果輝煌,更攻陷了承天府,李自成志得意滿不說,臣僚也力勸李自成即皇帝位,李自成心動,但牛金星卻認爲時機尚不成熟,還有投降的欽天監博士楊永裕一樣驚懼。

早前爲表忠心,他請李自成挖掘毀去顯陵,不料剛挖時,整個山谷有若雷震轟響,將很多挖陵的賊兵嚇得魂不附體,楊永裕也是恐懼非常,回去後大病一場,

此時也認爲顯陵有異,證明大明龍氣還在,稱帝未到時候。

楊永裕因自稱天文、地理、禮樂、兵法俱知,還是神秘的欽天監博士,李自成對他頗爲信任,雖是心動,還是聽從了牛金星與他之意,不稱帝,暫號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

其初,李自成攻城掠地多不守,及渡漢江,長驅入荊,見無一兵,遂有據志,謀圖荊襄爲根本。

於是改襄陽爲襄京,改承天府爲揚武州,修襄王宮殿,建昌義府,分兵守略,設官分職,內中以牛金星任丞相,設吏、戶、禮、兵、刑、工六政府。

又以喻上猷爲吏政府侍郎,蕭應坤爲戶政府侍郎,楊永裕爲禮政府侍郎,邱之陶爲兵政府侍郎,鄧巖忠爲刑政府侍郎,姚錫胤爲工政府侍郎,分理政務,侍郎之下有從事等官。

在地方上,每道設防禦使一人,各府設有府尹,另據事務繁簡,酌情設立府同、府判等官,州設州牧,大州增設州同,縣設縣令、主簿等官,各官分別頒給印信札付。

軍制上,進一步進行整頓,完善五營,分中、左、右、前、後五營,並分旗色,標營用白旗,纛皆用黑,左右前後,分用黑白紅黃色,而纛隨之。

設正副權將軍,制將軍,以田見秀、劉宗敏爲權將軍。田見秀爲人寬厚,能得衆心,所以命他提督諸營事,劉宗敏資格老歷,充當李自成的左右手,並指揮中權親軍。

以劉芳亮、袁宗第、李過、劉希堯爲制將軍,高一功、李巖迭居左右,親信用事。

五營主要爲攻城野戰,又有地方各衛兵,先由荊襄,次及承天、德安、荊州、漸及汝南所設,以通達衛制將軍任榮光以兵六千守荊州府,內二千守荊州城。

以通達衛右威武將軍牛萬才騎兵六百、帥標都尉張禮水兵六百,分守夷陵。帥標威武將軍王文耀以兵六千守澧州,揚武衛果毅將軍白旺以兵三千守安陸……

一一分兵設守,還在縣級以上地方設都尉、掌旅、部總、哨總等武官,統領地方武裝。

到崇禎十六年五月,李自成襄陽政權派設官吏所地,北至黃河南岸,南達湖南澧州、安鄉、華容等處,頗具規模。

民生上,宣佈“不催科”、“三年不徵糧”,爲貧民提供耕牛、種子,下令保護耕牛,時給事中李永茂在題本上言:“賊禁殺人,償命,且約殺牛一隻,賠馬十匹。”

又言:“賊以禁殺課耕,張官設吏,簧惑民心,立定根腳。”

同年湖廣鄖陽府監紀推官朱翊鋅也在奏本上言:“賊又給牛種,賑貧困,畜孽牲,務農桑,爲久遠之計……此爲民皆附賊而不附兵,賊有食而兵無食之局也……”

李自成建立襄陽政權,急需大批官吏,不過士紳多在觀望,對從賊心有疑懼。

李自成在崇禎十六年正月開考取士時,題目爲《三分天下有其二》,不過來考者寥寥,李自成大怒,下令遍拘諸生前來考試,當時頗有寧投水不赴者,便下令規避者處以極刑,隨後更言:“有不預試者,屠其家。”

因爲開科取士帶有強迫性質,士子沒有拒絕參加科舉的自由,諸生不得已皆出,然試之日,有激憤爲文大罵者,有感傷爲文痛哭者,有畏禍勉應故不成章者。

李自成又怒,大聲言道:“我剪爾輩如刈草,但我方施仁義,且殺之不武,只殺其罵與哭者,其故不成章者皆裁去耳鼻,俟一統開科禁錮終身。”

當時便有衆多不成章者鼻耳皆裁去,衆士紳更是大懼,言:此爲五代十國,南唐武國之禍也。

紛紛逃跑,李自成所需的地方人才,長期處於空缺中。

又有吏政府侍郎喻上猷薦列荊州紳士,自成下檄徵之,江東舉人陳萬策、李開先在所薦中,檄文下,萬策自經,開先觸柱死。

第261章 是我的失誤第764章 進取第277章 所謂的騷擾只是一個笑話第62章 用事實說話第186章 命運第291章 翁婿議事第222章 胡兒可敢再戰第104章 城頭血戰第579章 裹脅第524章 心中的文明第780章 轉機第479章 哨騎第54章 禁私鬥、婚期第42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第316章 紛紛、軍工之業第125章 木盾、火炮、火箭第76章 法與情第702章 吏員開考第752章 憂慮第436章 慘烈車營(下)第795章 力量第312章 佈局(上)第757章 準備第376章 技窮第476章 魔盒打開(上)第769章 戰略第436章 慘烈車營(下)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下)第326章 殺蟲焉用牛刀第133章 意外、吃驚第531章 出大事了第803章 到齊第377章 內應第303章 若附可爲王、激邀會戰第12章 誇功遊街第445章 矮德第803章 到齊第211章 石橋之戰(上)第310章 隱患第481章 豪傑王者第686章 溫疫論第241章 許月娥之事、清兵謀議第651章 楊少凡獻計第8章 誰敢同行?第585章 軍工廠第627章 嚴峻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中)第502章 決定第584章 鐵廠第164章 田畝風波第303章 若附可爲王、激邀會戰第597章 潛在威脅第344章 各有所得第85章 揚眉吐氣第626章 信念第688章 先取湖廣,再奪陝西!第785章 開關第18章 兼任屯堡官第183章 小鬼難纏第243章 鉅鹿第435章 寧遠爭議(下)第697章 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第333章 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第61章 風雨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中)第758章 聯絡第815章 霰彈第76章 法與情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中)第768章 各方第61章 風雨第736章 煉獄第211章 石橋之戰(中)第614章 空城第139章 州城同僚與百姓第554章 大同、太原第202章 哨探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中)第391章 巨寇之死第284章 向京師報捷第735章 紅眼第729章 掌號第三聲第45章 堡成第469章 傷亡第789章 彙集第307章 清兵出關、封賞第615章 淒涼第518章 轟殺第745章 羅剎第161章 魯密銃,難第525章 密議第12章 誇功遊街第140章 贈女、知州有請第10章 分銀第441章 前沿第581章 銀圓第766章 議南遷第634章 到了第44章 變化第382章 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