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孫傳庭

“以吏員充實地方,實爲永寧侯神來之筆,正中我朝積弊之善政也!”

在李邦華一行進入宣府鎮幾日後,一隊人馬也急急奔馳在宣府鎮平坦的官道上,他們一路趕路甚急,寒冷的天氣中,甚至一些馬匹身上還淌下汗水,策馬行進間,只鼻孔中噴出濃濃的白氣。

這一隊人馬,領頭是一個年約五十,身着便服的威嚴男子,相貌堂堂,三絡濃須,顧盼之間眼中精光四射,正是新任陝西三邊總督孫傳庭。

立冬那日,孫傳庭起復,皇帝平臺召對,到了現在,孫傳庭仍然清楚記得當時情形。

在自己拜見皇帝問政,說出“欲破流賊,非有精兵二萬,糧餉百萬不可”的話後,他可以敏銳感覺到,皇帝心中的爲難。

“糧餉百萬……”

果然良久後,皇帝嘆道:“朕,只能給你三十萬。”

孫傳庭對此早有準備,退而求其次,請求皇上許可自己自籌經費,編練新軍,“以秦兵衛秦地,以秦地養秦兵”,實行屯田,招兵買馬,種種政策,希望朝廷不加干涉。

皇帝又沉默良久,最後道:“朕準了,望卿儘快剿滅流賊,不負朕望。”

當日,皇帝在後殿款待,爲這些年孫傳庭的委曲壓驚,又問起他到地方後的施政措施,孫傳庭一一答了,這些年他在宣鎮考察,不是沒有所獲,所言所語。頗合崇禎帝心意。

君臣二人聊起很多,都非常興奮,皇帝對孫傳庭許多建議也一一採納,讓孫傳庭激動不已。而在當日,兵部也盡復傳孫傳庭官職,任他爲兵部左侍郎,充任陝西三邊總督之職。

第二日,崇禎帝更下旨賞賜孫傳庭精金、白銀。袍服、布匹,還有賞功銀牌一千餘個,急令各部督辦陝西地方所需糧餉,又再次平臺賜宴,爲他餞行。

這下京師各人都知道孫傳庭簡在帝心,各官紛紛邀請。

還有很多人前來投靠,希望充當幕僚,與往日的清冷現象,形成鮮明的對比。

兵部催促甚急。孫傳庭也無意在京師多留。

此時他已知道塘報,原三邊總督汪喬年敗後,闖賊曾嘗試攻打潼關。好在巡撫馮師孔收集敗兵。死守關口,流賊不得入,陝西局勢略緩,不過還是急需他回去主持大局。

掛念陝西、河南局勢,孫傳庭顧不得在京師多停,只臨別時。前去拜訪自己恩師洪承疇。

洪承疇得封南安伯後,一直在京師養傷,其實他也是雄心勃勃之人,得知自己將出任京營總督的消息,一樣歡喜。只是他城府頗深,外表卻看不出絲毫端倪。

看恩師面目更爲清癯。身體消瘦,似乎一陣風就能吹倒,不時還咳得痛徹心肺,孫傳庭心下難過。

此次得以復起,得恩師出力甚大,然自己卻無以爲報。

往日雖然說洪承疇是他上司,又是他座師,然孫傳庭自高自傲,其實不怎麼將洪承疇放在眼裡,但經過幾年的挫折後,此時站在洪承疇面前,孫傳庭唯有感激。

見弟子持禮甚恭,深沉內斂,洪承疇微微點頭,內心滿意,他和氣讓孫傳庭坐下,說道:“白谷啊,觀聖上之意,對陝地局勢頗寄厚望,你可需小心謹慎,不可負了皇恩啊。”

孫傳庭恭敬道:“學生明白。”

洪承疇問起自己聽來的:“聞聽平臺召對時,你言‘以秦兵衛秦地,以秦地養秦兵’?”

孫傳庭猛地擡起頭:“朝廷糧餉不繼,唯有在當地屯田了。”

洪承疇若有所思:“這是仿效靖邊軍吧。”

看孫傳庭點頭,洪承疇嘆道:“編練新軍是好事,各地也在紛紛仿效永寧侯,只恐畫虎不成反類犬啊。”

他看着孫傳庭,眼中滿是智慧:“你可知永寧侯最核心是什麼?”

孫傳庭看着恩師,沉聲道:“參謀制,練兵制,後勤制!”

洪承疇看了自己學生良久,欣慰地笑起來,隨後又是一陣撕心裂肺的咳嗽,他擺擺手,止住孫傳庭上前攙扶的動作,笑道:“不愧是孫白谷,吾最得意的學生,就是摸到了關鍵之處!”

他背手在廳內行走,消瘦的身形看在孫傳庭眼中,卻如青松一樣巍峨。

只聽洪承疇緩緩道:“世人言,永寧侯之所以成功,在於良家子,分田地六字,然世上之事,豈有如此簡單?”

他說道:“果真如此,只能練出曹、王那樣的新軍……當然,若量足了,有此新軍也足矣,但卻永遠達不到靖邊軍那樣的高度!”

他面色深沉:“久居京師,吾暇來無事也在細思永寧侯此人,揣摩靖邊軍此軍。更從永寧侯在靖邊堡發家時一一想起,發覺早在那時,王鬥此人便有深意大志!”

他說道:“早在那時,王鬥便細分後勤,以掌兵與練兵分開辦理,又推行官話,讓軍士識字……”

他猛的轉頭,看向孫傳庭:“你道這是何意?”

孫傳庭沉聲道:“此爲操練堂堂之軍也!”

他說道:“細分後勤,士卒衣糧充足,便可專心打仗,無後顧之憂。以掌兵與練兵分開,練兵時士卒皆視如一,便無家丁之陋習,人人可戰,便是戚帥堂堂之陣的道理。”

“掌兵另有其人,兵不爲將用,權柄便盡操主帥之手,無慮私兵之禍!便是領軍者中人之資,此軍無賀人龍、左良玉諸鼠輩,便無臨敵潰敗之憂,足可立於不敗之地!”

他說道:“讓軍士識字,推行軍話官話,軍中皆是豪傑,明白忠義爲國道理,渴戰敢戰!更可記憶軍紀。嚴明軍律,戰陣操練嫺熟,如此前者死之,後者續上,軍伍極韌,安可不勝?”

他道:“便偶有小敗,練兵那方亦有源源不斷兵馬出來,足以補足兵源。再以老兵帶新兵,更爲強軍,這也是學生觀永寧侯兵馬越打越多,越打越強的緣故。”

洪承疇驚訝地看着孫傳庭:“你說得很清楚,有些爲師沒想到,卻被你說到了!”

他沉吟道:“然大宋時,亦也兵不爲將用……”

孫傳庭不屑道:“紙上談兵之輩爾,以其掌軍,安可不敗?”

他說道:“所以。這便是參謀制的妙用!”

他道:“以熟知軍伍軍制之謀士爲贊畫,以夜不收爲耳目,再以圖冊沙盤爲謀劃。使戰場戰勢濃縮方寸之地。吾觀局勢,便若掌上觀紋,豈是往日紙上談兵?故要兵不爲將用,軍士又可打仗,參謀制必不可少。”

洪承疇沉吟點頭,他看着孫傳庭:“你到陝西后。便要如此辦理?”

孫傳庭說道:“說來容易,只是想要依此成軍,難……”

他搖頭:“有道是一步遲,步步遲……屯田,需清正有爲之屯官。且一省之軍,要屯到足夠糧餉。不知需要多久。贊畫,誇誇其談者多,熟知軍伍軍制,有戰場撕殺者少,要建參謀司,非是易事。沙盤,地圖,需繪製各處詳細戰圖,也非簡單……讓軍士識字,勞記軍律,更需日久,時不我待啊……”

王鬥經過多年發展,纔有眼下成果,孫傳庭要白手起家,打造一隻新的軍隊,非是簡單易事,只覺千頭萬緒,涌上心頭。

洪承疇嘆道:“確實,難!”

他喃喃道:“治軍之要,無非兵精糧足,敢戰想戰!只是說來容易做來難,便是兵精糧足四個字……”

他不斷搖頭,可以想象孫傳庭到時的困難。

往日孫傳庭任陝西巡撫時,也曾整頓屯墾積弊,充裕軍餉,當時便有不少霸佔屯田的豪強官紳唆使兵痞鬧事,被孫傳庭鎮壓下去。

但那時還算事小,也有自己照應,眼下孫傳庭擔任總督,欲大規模操練新軍,將會觸動更多人的利益,四面楚歌,羣起而攻之,將是他未來的典型寫照。

孫傳庭也是沉默,確實,回去後整頓屯務,難度不小。

而大明爲何兵丁不精?最大原因也在糧餉不足。

沒有糧食,軍士連基本訓練也不成,想要操練精兵,更需有大量肉食,否則強行操練或是整頓,只會引起譁變。

各軍爲何出現家丁?還不是因爲糧餉不繼,故不得分出一部分人飽衣飽食,餘者忍飢挨餓。這部分人成爲家丁精銳,初時作用頗大,但到現在,成了私軍的源頭,朝廷也是無奈。

歷來整頓前提,也需有足夠糧餉放下,否則就等着前功盡棄。

更重要,還需有一支完全聽從自己的軍隊。

洪承疇也想到這點,他沉吟道:“惜援剿總兵左光先戰死,秦軍精銳,毀於一旦,眼下你無兵帶回陝西……現陝地驕兵悍將,各地將領多難以節制,你獨自一人……”

他也聽到一點風聲,看着孫傳庭,話有所指道:“若事有可爲,還應儘量安撫爲上……”

孫傳庭不語,隻眼中閃過銳利的寒光。

而且崇禎十二年他與洪承疇入衛,事後自己被禁囚貶爲平民,洪承疇調到遼東,左光先等秦軍骨幹跟隨,松山一戰,左光先戰死,餘部死傷慘重,卻沒有兵馬讓自己帶回陝西。

孫傳庭覺得恩師整頓京營,難度不比自己小,殘餘一些兵馬,還是留在京畿爲好,好讓恩師有一些可以調動的親近兵馬,陝西的事,自己想辦法解決。

看孫傳庭樣子,顯然沒有將自己的話聽進去,洪承疇心中一嘆,這些年雖然孫傳庭內斂許多,然骨子裡還是倔強自傲,希望他回去後一切順利吧。

二人又談起很多,這些年的剿賊之事,讓洪承疇體會最深的,便是“民亂起於飢寒”,若有糧食在手,剿滅一處流賊,便安頓一處地方,闖賊也不會屢滅復興,他凝重道:“不知白谷有何良策?”

孫傳庭說了,洪承疇大驚失色。他顫聲道:“此有違我聖門仁恕之道,萬萬不可……白谷,你若如此,將萬夫所指,身敗名裂啊,想想到時一樣劾者如雲,你……”

他心急如焚,想要說話。卻覺一股又腥又熱的東西涌上自己喉頭,又極力吞嚥下去,他身體搖搖晃晃,顫抖的指着孫傳庭,終於再次說話:“……萬萬不可!”

“有何不可?”

孫傳庭猛地擡頭,他大吼一聲,直盯着洪承疇,眼中滿是冷厲之色,森寒的聲音更彷彿一字一頓。從胸腔中擠出來:“此些從賊之輩,有何不可?”

他眼中閃着幽幽的光芒,話語中帶着一些最深沉的東西:“有道爲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爲了大明。我孫傳庭便是身敗名裂,橫屍荒野,又有何懼?”

……

從京師出來後,此時跟在孫傳庭身邊的,除了一些護衛外,便是這些年招募的幕僚。與孫傳庭一樣。他們都對當前局勢十分關心,常常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個個都是有大志之人。

這些人還是他危難低潮時結識,孫傳庭精心挑選的結果。人品上信得過,非是京師中那些新近趨炎附勢之輩。孫傳庭也將他們作爲自己的幕府架子看待。

孫傳庭迴轉陝西,當然不會坐橋子,也沒有打出儀仗,而是一路策馬急行,有時甚至還在馬上打瞌睡,他要儘快奔回陝西去,只在京中留下一些親隨幕員操持後續。

衆幕僚終於待得孫公起復,可以一展胸中所學,個個非常興奮,不顧疲勞,一路盡隨孫傳庭鞍馬奔波,沒有一個人感到疲累。

進入宣府鎮時,他們這行人當然要檢查證件,不過孫傳庭在宣鎮時久,早已習慣,對此制度還非常讚賞,認爲這是宣鎮紀律森嚴,上行下效的根本。

甚至在進入關卡時,還與守關軍官開幾句玩笑。

他起復的消息傳得飛快,此時守卡軍官早已知曉,也因爲孫傳庭經常出關入關,二人早已相識,該軍官還向他恭賀幾句,不過孫傳庭微笑着要給賞銀時,他微笑着拒絕了。

因爲早年時深受其害,王鬥痛於門房關卡之弊,所以選擇這些人時,很注意挑選那些有新思想,有良好前景,且身份地位較高的人。

這些人在靖邊軍中,身份較貴,又身家豐厚,加上嚴格的監督與懲罰制度,自然抵制誘惑能力大大增強。

這很好理解,有大好前程,又身家百萬、千萬的人,自然對十塊,一百塊的賄賂不屑一顧,更不會因此壞了自己前途。相反來說,一個月拿着五百塊,一千塊工資,便是面對一包煙的賄賂,很多人都砰然心動。

對此制度,孫傳庭一樣非常讚賞,尋思自己到了陝西后,也要如此辦理。而他去京師前,早已辦理了通行證,此時還沒有過期,因此短短時間內,就與衆幕僚通過了關口。

宣府時報報導的事情,他們當然也有看到,衆人或贊同或有異議,一路爭論不停,特別晚上在驛站歇息之時。

對衆幕僚所言宣府鎮有可能向冗政冗吏方向發展,孫傳庭斷然否定,並對此政讚不絕口。

他道:“皇權不下鄉,此乃國朝財力匱乏之根本所在!”

他道:“地方掌控無力,不得不依靠士紳大戶承攬賦稅,此輩與胥吏內外勾結,轉嫁負擔,甚至瞞報戶口,官府稅收越少,小民負擔越重。國初稅收尤有米麥近四千萬石,現纔有幾何?皆是裡甲制廢黜,魚鱗圖冊與黃冊淪爲空談之故!”

“現國雖大,卻虛而無力,便若手足癱瘓之病人,加之宗族把控,豪強坐大,官府越發虛弱。反觀宣府鎮,保甲制層層嚴密,如臂使指,任是軍官士紳,無人可逃賦稅,此爲小而堅實,地方吏員得力之故!”

孫傳庭朦朧意識到,鄉間自治,是眼前一切積弊的源頭,地方勢力一大,政府力量不免縮減,引發的,便是財稅機器倒退,應交稅糧越少,在這個時代,真是要命的事。

所以對地方之事,寧可過嚴,也不可過寬!

這也是他在宣府鎮考察幾年的結果,對宣府鎮上下一體。還有個強力的稅收機器,他非常羨慕。

而且他也認識到,沒有個統籌全局的財政中樞,也是大明眼下財政亂局的原因之一,地方有地方財務,中央有中央財務,盤根錯節,很多錢稅。就在運輸路上浪費了,或被各方吞沒了,連查都沒處去查。

反觀宣府鎮,一個獨立的財政司,全盤運籌,使得每一兩銀子,都可以用到該用的地方去,避免無意義的消耗。

孫傳庭還對衆幕僚道:“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宣鎮雖吏員衆多,然稅源不絕,特別各地大興廠坊。每年稅源越衆。足以支付招募衆吏員所需。”

一個瞭解地方實情的幕僚也道:“確實,國朝各處除經制吏外,其實還有衆多的非經制吏,他們雖不佔國朝賦稅,卻要地方所出,算算各府縣總人數。其實並不比宣府鎮地方吏員少多少。”

大明各處,雖然編制內的官吏很少,但到了眼下,因事務繁多,哪個衙門中。不是招了大量的幫閒書辦、白役幫差?這些人與後世臨時工是一個性質,不要國家供養。卻要地方供養。

爲了養活這些臨時工,各地官府,只得大大增加留存,上繳國庫的稅糧越少。

而且這些人多是地方青皮遊手,人品更爲惡劣,很多經制吏,三幫正式衙役不好意思乾的事情,他們卻肆無忌憚,什麼惡事壞事都幹得出,地方百姓吃這些人的苦頭更大。

還不如招募些正規吏員呢,至少有個統一的考覈。

一行人指點江山,暢談未來所爲,孫傳庭充滿激情,衆幕僚也是胸中火熱,盡要追隨孫傳庭幹一番大事。

這日衆人到了懷來衛,在臣字暖鋪歇息一晚,第二天繼續趕路。

此時天剛微微亮,不過孫傳庭又精神抖擻的整理行裝,準備起程。昨晚他與衆幕僚一直商談到深夜,他們告退之後,自己又整理筆記,並沒有睡多長時間,但孫傳庭一點也感覺不到疲累。

他出了房門,衆幕僚皆行裝整備,等待自己,還有忠心的長隨馬維忠,佩着長劍,也是警惕四顧,雖然宣府鎮內安寧,他卻一直沒有放鬆對主公的安全保護。

孫傳庭伸了個懶腰,對衆人笑道:“今日再趕一日,最遲明日便可到達鎮城。”

衆幕員都是笑起來,一親近幕員到了近前,低聲道:“孫公,真要去鎮城向永寧侯求助?此事……”

孫傳庭擺擺手:“我知道你要說什麼,只是陝地草創,百廢待舉,沒有永寧侯支援,新軍要走上正道,不知要費多少時日。”

他感慨道:“時不我待啊,爲了大明,區區臉面又算什麼?”

他回頭望去,臥牛山隱隱在望,羣山疊翠,掩沒雲霧之中,眼前路途,多有冰霜淺雪,四周安靜無聲。

長隨馬維忠牽來自己的馬匹,對他發出一聲自己熟悉的嘶鳴,似乎埋怨他不體恤自己,整天就是趕路。

孫傳庭笑了笑,撫摸一下馬頭,他說了一聲:“上馬!”

他一馬當先奔上官道,隨從衆人也都跨上馬匹追上。

長嘶聲此起彼伏,蕭蕭馬聲,遠遠傳揚開去。

……

從保安州那邊回來後,李邦華再沒了微服私訪的興致,從保安衛城到鎮城,約有幾十里路,馬國璽一直送到雞鳴驛,餘下的路,便要李邦華自己走了。

與馬國璽告別後,一行人繼續趕路,由於坐着官橋,行進緩慢,當日行到傍晚,又在一個驛站歇息。

第二天一早起來,下了一場雪,因爲離鎮城不遠了,這旗牌儀仗也要打得整肅些,只是在衛城之時,隨員衆人沒有要到儀金,這雪化之時又寒冷極濃。

多日委曲,讓各人抱怨不止,特別那幾個隨行太監,更是連聲叫罵,他們曾向保安衛城守備徐祖成勒索儀金,被徐祖成嚴詞拒絕,事後更連錦衣衛出馬都不行,差點被徐祖成的家丁亂棍打出。

這是錦衣衛啊,曾經腳隨便跺一下,大明地面也要抖三抖的對象,現在卻連邊鎮一個鼻屎大的守備也應對不了,直讓各人有落毛鳳凰不如雞之感,憤怒中夾着心酸。

加之此時縮手跺腳,又行在道路右邊,怎麼看,這行的儀仗隊,也沒有欽差大臣的威嚴。

看着外間,李邦華輕聲嘆了口氣,又繼續閉目養神,心中只在盤算,到了宣府鎮城,見了王鬥,該當如何。

唯一讓他安慰的是,得到欽差就要來臨的消息,永寧侯王鬥,已經率鎮城的文武官員,出城十里相迎。

第585章 軍工廠第47章 豬圈第756章 追諡第233章 很刺激,很陽剛,很男人第762章 無知第332章 他們以爲我不敢動手?第815章 霰彈第75章 新編第547章 血本無歸(上)第701章 督查專員第516章 合圍第55章 尚公戰第330章 密謀第499章 楊興嶺第755章 堅定第250章 填壕第590章 希望(上)第562章 雌雄第9章 殺奴!第60章 不放棄第156章 隨軍第679章 舌戰第650章 難解難分第115章 得勝第541章 除奸隊(下)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下)第592章 “封地”第381章 決戰(下)第347章 桃源、出發(下)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完)第424章 出征第749章 城下町第779章 絕望第40章 上官視察第40章 上官視察第811章 一箭糜爛數十里第270章 合兵第396章 匹夫無禮!第500章 小淩河邊(下)第101章 來臨第772章 到了第397章 致勝秘訣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上)第270章 合兵第52章 衝突第33章 飛槍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下)第327章 滅之第457章 首級第312章 佈局(下)第727章 惡毒防線第717章 時間第297章 以火器制火器、觀其戰陣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下)第158章 嬰孩第712章 福星第145章 處決(下)第416章 爭論第229章 聖旨到第603章 大軍出塞(下)第234章 敵方的重視第823章 騎海第65章 爭奪第199章 滿載而歸第553章 血河(上)第78章 火銃改進第447章 土袋第482章 主力西進第565章 崇禎十五年了第434章 傾巢而來第360章 陳永福想立功第755章 堅定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下)第282章 俘獲第247章 血海上第821章 大潰第677章 吾代宣鎮萬民謝過第286章 向皇太極求援、楊嗣昌前來第437章 長嶺山佈置第421章 陳九皋第498章 隔河炮戰(完)第507章 排隊槍斃(下)第415章 譁然第27章 匠頭李茂森第711章 是時候了第633章 狼奔豕突第34章 首戰之威第322章 若猶怙惡不悛,殺無赦!第801章 盡出第16章 小小心思第769章 戰略第288章 秦軍到來第772章 到了第157章 奇怪的女人第84章 去與留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499章 楊興嶺第126章 守法得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