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難支

老白牛:月票進入前五十了,多謝朋友們支持,讓票票如霧彈般咆哮,來得更猛烈吧,

情節構思好,與沒有構思好,寫作速度相差很大,幸好今天構思好後十幾章的細節,明天兩更。

煙塵沖天,銃炮的煙霧騰騰,如雷般的蹄聲中,無數的馬羣,還有一波波二藍旗的重騎,往中路前陣的佛郎機炮陣洶涌而來。

火炮聲一陣接一陣,炮聲中,不斷有馬羣與騎兵撲倒,不過他們後續不停,仍潮水般奔來,蹄聲激昂,震得大地劇烈的抖動。

又是尖利的天鵝喇叭聲,衆多的佛郎機與百子銃,發射了霰彈,人叫馬嘶,更多的清騎與馬匹撲倒,然而煙塵中,大量的重騎馬羣,己經撞開炮車與戰車,從各車輛隙間滾滾壓入,後方的明軍,立時被他們無數鐵騎淹沒。

前陣的明軍,己經被清騎攻破一次,不論傷亡的人數,還是戰力的疲憊,都到達了頂點,此時再也頂不住了,他們丟棄火炮兵器,驚叫往回奔逃,前軍的潰敗,引起中陣薊鎮軍的一陣陣騷動。

中路大軍的佈置,就是李輔明與左光先鎮內兵馬在前,薊鎮軍在中,最有戰鬥力的王樸新軍,神機營,洪承疇等督標營佈置在後。

薊鎮萬餘兵馬,自總兵白廣恩戰死後,又被抽調了不少精兵出去,就算楊國柱統管後,也似乎精氣神全無,他們不可能佈置在前陣,佈置在後方又怕影響中軍只得夾在中間,起承前啓後的作用。

不過考慮到他們的戰心戰力,洪承疇還安排了大同鎮各步營列於中陣。

神機營火力雖猛,但這些京營戰士作戰意志還是差了些,就算經過數次大戰仍是如此讓他們頂到最前,是不可能的,擺在後方還好些,只得老將李輔明、左光先出動,戰鬥在最前方。

他們形成三道嚴密的銃炮之陣,每陣相隔一里,可以相互接應,彼此間又處於佛郎機炮的打擊範圍。

只是李輔明、左光先戰鬥意志雖強但部下皆是舊式明軍,能堅持到現在,己經超強度發揮,在清騎又一次猛攻後,特別使用大量馬羣重騎,他們再也堅持不住,個個驚叫潰散。

李輔明、左光先皆是不屈,他們帶領正兵營一些步卒家丁與不斷涌入的清騎咆哮拼殺,同時緊急向中陣與後陣求援……

“很好!”

前方的戰事,皇太極盡數看在眼裡,此時他肥胖的身軀,穩穩策於戰馬上,身上沉重的飛龍鎏金鎧甲在陽光下發出耀眼的光芒。

他身後豎着高高的黃龍大傘,這是皇權威嚴的象徵,是否將陽光遮蔽了倒在其次。

他專心致志拿着千里鏡眺望戰場,他身後左右,有噶布什賢噶喇昂邦吳拜,戶部承政英俄爾岱,科爾沁土謝圖親王巴達禮,和碩親王察哈爾固倫額駙額哲,都察院參政張存仁、祖可法、段學孔、盛忠諸

這些王公大臣或是老邁或沒有統兵權力,所以沒有隨軍作戰,都聚在皇太極身旁。

他們立在山嶺上,嶺處,還有山嶺周邊,密佈精銳的葛布什賢超哈營戰士,還有一些滿蒙的巴牙喇營戰士,他們個個警惕四顧,忠心耿耿地守護他們的皇帝。

此時皇太極位於的,是宋家溝一處叫後山的山嶺,站在皇太極這個角度看下去,山野平川,盡在眼前。

後山險峻,前邊極難攀登,蜿蜒的山頭,還順着右手連綿數十里,山的後方,就是滾滾小淩河水,那河水沿着崇山峻嶺,河谷地帶奔騰出來,左翼後方數裡,就是錦昌堡城池。

往左面過去,山勢平緩,不過山下數裡與左翼,大量的四旗滿蒙騎軍聚集蔓延,防守嚴密,明軍不可能從正面或是右翼攻繞上來,加之山上還有大量的麻袋土筐等防炮措施,皇太極居於此處,是非常安全

他放下千里鏡,猛烈一陣咳嗽,取下捂住口鼻的綢巾後,上面是幾攤觸目心驚的血跡,他不動聲色將綢巾揉成一團,冷漠道:“漢八旗那邊,還沒有消息嗎?”

噶布什賢噶喇昂邦吳拜忙上前道:“奴才己經密派哨騎,不過暫時還沒有消息傳來。”

皇太極眉頭一皺,右翼(對清軍來說)的漢八旗陣地,是他頗爲關注所在,早前他得到情報,靖邊軍等步陣逼進時,烏真哈超炮營一路炮轟,給王鬥等人造成很大的傷亡,皇太極喜笑顏開,山上也是一片歡呼。

不過一刻鐘前,皇太極又接到哨報,靖邊軍與宣鎮新軍,頂着火炮前進,忍受傷亡,最後與石廷柱等人排銃大戰,很意外的,最後結果竟是石廷柱,祖澤潤等人大敗,現孔有德諸將己經緊急援助,後續情報,還沒有傳遞過來。

對皇太極來說,雖然失落,不過對於孔有德人等漢軍,他並沒有抱多大希望,純屬死馬當活馬醫,只希望他們拖住王鬥,能支持一時是一時。

看着前方戰鬥,他猛然下達命令:“大清鐵騎主攻明軍中路,令多爾袞,多鐸,立時抽調精銳巴牙喇,精騎馬甲等,援助豪格,濟爾哈朗中路大軍。左翼大軍,戰中有守,拖住明軍騎兵便可,只需擊潰他們中軍,便是右翼王鬥等人大勝,也無回天之力!”

發出一系列命令後,皇太極再次下令:“錦州城下,傳令代善、杜度人等,同樣集中兵力,破其薄弱之處!”

皇太極調度有方,英俄爾岱諸人臉上,都現出佩服的神情,皇帝陛下英明神武,不愧明主,只有巴達禮、額哲等蒙古人臉上變了顏色,左翼與靖邊軍等騎兵拼殺,己經頗爲吃力,現在多爾袞等人精兵又要抽調走那左翼的大戰,不就以蒙古人爲主?

左翼可有靖邊軍騎兵,楊國柱正兵營騎兵,王樸正兵營騎兵人等,精騎不少戰力出衆,就算拖纏住他們,想必旗中傷亡也會大增。

不過他們沒有出言勸阻的膽量,局部必須服從大局,皇太極是大蒙古博格達汗,大清國寬溫仁聖皇帝,有調兵遣將的權力,只期盼戰事儘快結束減少旗中的傷亡。

皇太極冷冷看着前方,只要破了明軍中軍,大清必勝,照眼前的形式看來,女兒河北岸大戰,大清陣營已經勝利在望,就不知杏山,義州等處如何。

前陣明軍潮水般潰敗中陣的幾個大同鎮步營將官,在洪承疇緊急催促下,派出一部分士兵前往援助,李輔明、左光先領家丁步卒拼命搏殺的同時,還重新整頓集合人馬。

只是隨着清軍援兵不斷加入,似乎整個平川的,都是他們騎兵奔涌。

兵力上,清兵還是佔了上風,中路的明軍,戰力也略有不如,火炮戰車一失,便茫茫然不知所措,加之前陣己破,很多士卒失去建制,李輔明二將雖然努力,然憑他們臨時集結的步兵,又怎麼能擋那些如狼似虎一般的清國重騎?

很快,他們再次崩潰,李輔明、左光先被裹脅着,退往了中陣,清軍結成鋒矢陣,加之大量馬羣,一陣陣猛攻,很快,中陣的薊鎮軍首先潰逃,然後波及餘營的將士,李輔明諸人,再次被清騎淹沒……

洪承疇面色鐵青,看着前方龐大的潰兵隊伍,他們的哭喊喧囂,似乎激起驚天的混亂浪潮,這麼快就敗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眼睛。

王德化圓滾的身軀縮在馬上哆嗦着,先前他還意氣風發,指點山河,便是前陣第一次潰敗,他仍然強自鎮定,與張若麒一唱一合的吟詩,此時身子卻抖得說不出話,他身旁的小太監們,更個個抱在一起顫抖。

後陣雖然安然無恙,不過距離中陣不過一、二里,這點距離,對疾馳的奔馬來說,幾乎轉瞬即到,等韃子再次發動進攻,這後陣,還守得住嗎?

符應崇面色灰白,他忽然想起什麼,尖叫道:“洪督,快速向忠勇伯求援,靖邊軍一到,定能力挽狂瀾!”

張若麒面色不變,頗有面對風雨不動之意,其實是害怕得失去了表情與思考,聽了符應崇的話,他驚醒過來,不過說話語音己是顫抖得不完整:“對對……快速向忠勇伯求援,右翼的騎兵,也讓忠貞伯他們多多派來……多多派來……”

洪承疇長嘆一口氣,他強自鎮定,叫了幾個心腹,前往左翼催促忠勇伯救援,保險起見,他一連派出好幾波的人馬。

看着前方,他暗暗期盼,希望大軍,能堅持到王鬥援兵到來。

殺聲震天,錦州城外,似乎蔓延到雲天的明軍,正與二紅旗清軍,還有蒙古軍,展開前所未有的激戰。

由於地勢,還有壕溝縱橫等緣故,錦州城池東面,己經難於集結重兵作戰,所以除了少量遊兵散騎外,城下大戰重點,便是處於錦州城北,還有城池東北方向的平川地帶。

雖然錦州被困良久,城內軍民疲憊非常,祖大壽除率領自己家丁,還有精選壯士數千人外,餘者仍然防守錦州城池,不過因爲吳三桂與祖大壽前後夾擊,更有非常優勢的兵力。

代善的滿洲正紅旗,一部分雜役,苦苦應對祖氏,吳氏舅甥的猛攻,他們大部分兵力,應皇太極的緊急命令,抽調到了杜度的鑲紅旗去,二紅旗蒙古兵,更是如此。

集中優勢兵力的鑲紅旗主杜度,對馬科的山海軍,還有唐通的密雲軍,發動一陣又一陣的猛攻。

攻擊的重點,更是放在馬科的山海軍上。

“殺奴!”

“頂住……”

馬科披頭散髮,咆哮呼喝作戰,他的山海軍位於右翼,是清騎重點攻擊目標,在他們潮水般波波猛攻下,外沿幾個營伍,己經搖搖欲墜,眼見大勢不妙霊,馬科咆哮同時,還對自己親將馬智仁大吼:“援兵呢,怎麼還不來?唐通怎麼說?”

馬智仁面如土色,顫聲道:“唐大帥言,賊奴猛攻,他們力有不逮,請馬帥堅持,只需吳將軍與祖大帥匯合,勝利就在眼前。”

轟的一聲,馬科一腳將眼前的精美馬紮踢成碎片,怒吼道:“堅持他媽的!”

吳三桂位於最左翼,此時他所有兵力,都投入到攻打代善的正紅旗中,只需城內外匯合,此次城下大戰,就是勝利,馬科對他也無話可說。

只是唐通佈置在中部,雖然同樣被清騎狠打,然攻打他們的清騎少,如女人乳溝一樣,如想擠,總歸可以擠出部分兵力救援,這小白臉是起了保存實力之心啊。

他一把將馬智仁扯到自己眼前,咬牙切齒道:“你再派出使者,告訴那姓唐的,國戰關頭,若敢坐視友軍不顧,戰後忠勇伯定然不會放過他!”

馬智仁被馬科凶神惡煞的猙獰表情嚇得魂不附體,連忙再次派出使者,在馬科心急火燎的期盼中,終於,他看到了中翼後方的煙塵,馬智仁歡呼:“唐大帥的援兵來了!”

馬科臉上露出笑容,看來擡出王鬥威脅還是有效的,算這唐小子識趣。

不過再看向前方,馬科臉色大變:“不好……”

京師。

“啊……”

崇禎皇帝猛地驚醒,他從案前跳起,連連驚叫。

身旁值事太監都是圍上,着急詢問:“皇上,皇上,您怎麼了?”

崇禎帝額上冷汗涔涔而下,他扶着案桌,顧不上在臣僕面前失態,心有餘悸道:“朕……朕方纔做了個惡夢,錦州之戰,我王師精銳盡喪,果真如此,朕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

說到這裡,他忍不住流下淚來。

一值事太監跪下哭道:“不會的,有太祖太宗二帝護佑,錦州有忠勇伯,洪督諸人在,我王師定會大勝,不會敗的!”

衆太監全部跪下大哭:“萬歲爺千萬保重龍體,大明億兆臣民,不能沒有皇上啊!”

崇禎帝慢慢回覆過來,看閣外驕陽正烈,嘆道:“什麼時辰了?”

一太監忙道:“皇上,己經午時了。”

崇禎帝喃喃道:“午時了,也不知前方戰事如何了。

天使王德化雖沒有歸來,不過緊急回覆,王師己決意在九月十八日,與奴賊展開決戰。

得到回報後,崇禎帝鬆了口氣同時,更密切關注前線戰事,前方種種,幾乎是一日數報,每天,他都要看奏摺直到深夜,剛纔實在支持不住了,忍不住小歇一會,隨後被可怕的夢魘驚醒過來。

不但是他,忠勇伯、洪承疇等與奴決戰的消息,整個京師都在密切關注,各種謠言滿天飛,有的說前線大勝,有的說大敗,衆說紛紜,沒有個確切的。

“今日就是九月十八日,錦州之戰,將會如何?”

崇禎帝走到閣前,看着窗外,他心情即期盼又害怕,一時之間竟癡了。

第193章 紀巡撫要見王鬥第633章 狼奔豕突第694章 斬賀人龍第369章 福王第765章 國徵第755章 堅定第377章 內應第430章 京師第440章 羣兇雲集第433章 關外第347章 桃源、出發(上)第399章 忠勇伯第233章 很刺激,很陽剛,很男人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547章 血本無歸(上)第418章 忠義營第781章 騙局第409章 子女、糧票第476章 魔盒打開(中)第57章 原則第374章 洛陽城血腥攻防戰(上)第76章 法與情第708章 死得好慘第368章 我跟你談忠義,你跟我談錢第358章 殺個痛快第117章 新編制第589章 所見第160章 造火器,用水力與畜力?第428章 中暑第498章 隔河炮戰(下1)第546章 沸騰不休第541章 除奸隊(下)第283章 盡殺第585章 軍工廠第47章 豬圈第824章 完了第267章 天授不取,反受其咎第799章 擋兒嶺第543章 白熱化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完)第554章 大同、太原第612章 勝利第788章 全民第512章 白虎第287章 銅牆臉皮第680章 責任第823章 騎海第707章 西紅柿煮蝦第822章 末日第507章 排隊槍斃(上)第242章 王鬥此人必除第619章 野心第201章 遊擊將軍第522章 怎麼還不死?第28章 列隊第630章 半渡而擊第356章 可怕的官兵第727章 惡毒防線第412章 費用、軍火第206章 昌平第695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350章 陳永福第378章 除奸第581章 銀圓第226章 全軍奉以爲式第792章 天下第617章 重圍第175章 馬上風第402章 各方心思(下)第616章 糜爛第440章 羣兇雲集第12章 誇功遊街第574章 送別、新行業第794章 大側擊第135章 閱兵操演第821章 大潰第263章 三日後退兵第594章 大寧都司都指揮使第551章 說服第202章 哨探第25章 比賽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中)第110章 義無反顧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475章 塞外第566章 清虜第103章 登城第348章 軍臨中州(下)第443章 狂轟濫炸第17章 防守官許忠俊第160章 造火器,用水力與畜力?第96章 烽火連天第680章 責任第325章 進剿第659章 孫傳庭復起第650章 難解難分第535章 落下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下)第824章 完了第55章 尚公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