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議定、慘烈車營(上)

王鬥微笑道:“方纔諸位提到後路問題,本伯認爲,也當謹慎,杏山等處的守軍,確是薄弱了點。”

堂內所有人精神一振,方纔洪督師殺雞儆猴,制住各人非議,不過忠勇伯什麼人?洪督豈可對其無禮?看援兵到後,洪督情形不妙啊,先有張監軍,又有張兵備質疑,再更有忠勇伯,這督師的威望似乎……

洪承疇眼中冒着烈火,面上卻又是儒雅溫和的樣了,他呵呵笑道:“忠勇伯治軍打仗不用說,不知有何可以教導本督的?”

王鬥微笑道:“教導不敢當,一些些微淺見,還請洪督與諸位指正。”

他說道:“方纔有情報提到奴賊增兵,現在我等還不知奴賊總數有多少。不知他們是援兵五萬,十萬?又或傾國而來,兵員總數與我師相當?”

衆人都是神情一凜,若王鬥說的奴軍傾國而來,那情形就不容樂觀了。

王鬥繼續道:“以最壞的打算,奴傾國而來,我大軍雲集松山,奴定會在杏山大做文章。若他們在松山與我軍激戰,纏鬥我軍,另遣大軍自女兒河過來,派兵三萬,或是五萬,甚至十萬攻打杏山,並立時在杏山堡前挖掘數道長壕,洪督以爲如何?”

堂內各人都是心一寒,若是如此,那糧道十有八九就被截斷了,這樣看來,杏山的守軍確是太少了。

洪承疇也立時陷入沉思。

這時一個陰陽怪氣的聲音響起,又是山海關總兵馬科,他笑嘻嘻地道:“忠勇伯聳人聽聞了,奴賊會傾國而來嗎?”

王鬥說道:“治軍打仗,任何可能都要考慮到。”

馬科道:“這樣說,如方纔王總兵說的一樣。大軍到了杏山要分兵了。忠勇伯。兵分則弱啊,薩爾滸之敗,不可不防。”

王鬥笑道:“糧道被截。一樣會敗。”

馬科笑嘻嘻地道:“我覺得忠勇伯言說的可能性很少,末將支持洪督臣之議。”

薊鎮總兵白廣恩大大咧咧道:“現賊多少都沒搞清,忠勇伯就說賊會十萬攻打杏山……嘿嘿。確實聳人聽聞了,到時賊沒來,兵分了出去,這不是給韃子們送菜麼?”

他粗曠的聲音在廳內迴盪,這個魁偉的大漢隨後更是狂笑:“孃的,笑死某家了。”

他拍着自己的大腿,啪啪聲響,舉止之粗俗,看得一干文官皺眉不己。

王鬥只是微笑。不與這匹無一般見識。

王樸大哼一聲,對馬科與白廣恩極爲不滿,也是在向王鬥表忠。他高聲叫道:“我覺得忠勇伯說得很有道理。杏山等堡,必須多派大將守護。”

神機營前營副將符應崇立時說道:“啊喲。後路確實重要,末將附忠勇伯之意。”

靜坐的楊國柱,曹變蛟,王廷臣三人,也出聲支持王鬥之議,認爲未雨綢繆,後路確實要留重兵,多派大將守護。

密雲總兵唐通支持馬科,援剿總兵左光先是當年跟隨洪承疇出關的秦人,雖然看王鬥順眼,還是支持洪承疇。

遼東總兵劉肇基當然站在洪承疇這邊,山西總兵李輔明有些猶豫,他現在算宣大一系,不過洪督器重,本身也是遼人,左右爲難下,暫不表態。

眼見堂內大將一下分裂,洪承疇不由皺眉,深深地看了王鬥一眼。

這王鬥好本事,隻言片語,一下拉了幾員大將,七萬人馬過去,連監軍張若麒都是他那一面,他這是何意,要架空自己?不由心中怒火上來。

不過他城府極深,心中越怒,面上反而越加平靜。

這種局面,也不是王鬥願意看到的,他哈哈一笑,說道:“都是爲了遼東戰局,無所謂支持誰,本伯只是爲洪督拾遺補缺罷了。”

他這表態,讓洪承疇略緩,心想:“忠勇伯素來忠義,非爭權奪利之人,本督倒是錯怪他了。”

張若麒也怕大軍分裂,誤了本兵及皇上的重託,拈着長鬚呵呵而笑,說道:“忠勇伯之言甚合吾心,確實,大家都是爲了遼東戰局,非是針對某人,拾遺補缺,纔好頂定勝局不是?”

他意味深長地道:“當日皇上賜宴,召下官與忠勇伯等御花園議事,忠勇伯言起此議,聖上也是讚賞不己。”

王樸叫道:“不錯不錯,當日聖上,也對大軍後路糧道,極爲關注。”

堂內各人一怔,如密雲總兵唐通等人,立時傾向王鬥這邊。

一時間,堂內分派大將,留守後路的聲音又大起來,連山海關總兵馬科,薊鎮總兵白廣恩,密雲總兵唐通都不語了。

洪承疇也是一凜,又再思索王鬥之言,仔細算了又算,情報分析,現鬆錦之奴越來越多,他們確是增兵了,王鬥說的可能性大,也不可不防。

一直不出聲的吳三桂突然道:“若是分兵,要守的地方就太多了,比如杏山,塔山,高橋等處,都是賊奴可能攻打之處。處處分兵,主力大軍,兵力就薄弱了,而且,讓誰守這些地方呢?”

洪承疇也看向衆人,卻見馬科等人,鼻觀口,口觀心,不發一言。

衆人知道,大軍集於一處,就膽壯心齊,而且攻打鬆錦,軍功衆多。若分守地方,本能的感覺不安全。而且守護後路,軍功太少,事關自己安危功績,他們皆如老佛入定一般。

王樸等人也猶豫,他們也不想分守後路。

王鬥道:“這樣吧,就讓我靖邊軍留守後路各堡,爲大軍護衛糧秣。”

“不可!”

堂內各人,不約而同叫出聲。

山海關總兵馬科義正辭嚴道:“忠勇伯靖邊軍,天下聞名,可謂我十餘萬入援大軍之膽魄!如此強軍,豈可安置後方?枉爲大軍戰力極大浪費。當集於主力中。爲王師再立新功!”

連薊鎮總兵白廣恩,密雲總兵唐通都是附合,雖然對王鬥嫉妒。但各人對靖邊軍戰力還是信服的。

而且王鬥素來慷慨,對友軍親善,當年的楊國柱。虎大威,曹變蛟,王廷臣等人,都與王鬥並肩殺敵中獲得不少好處,他們當然不願王鬥守在後方了。

連洪承疇,張若麒都是勸說,王鬥只好作罷。

想了想,王鬥道:“方纔吳將軍言大軍需要分守多處,其實本伯覺得。只需守住數處要點便可,並不需多少兵力?”

吳三桂眼睛閃動,還是拱手道:“請忠勇伯言說。三桂洗耳恭聽。”

王鬥道:“一。在杏山堡北面數裡的長嶺山,可駐一營人馬。挖壕立寨,與南面的杏山堡守軍相呼應。如此,便可控制鬆杏要道,不使虜賊挖壕截斷,這營人馬,由我的輜重營將士守護!”

看衆人沉思,他又說道:“二,杏山西南約十里,是五道嶺羣山丘陵,橫戈川原,山的東北腳下,西北腳下,是大興堡與東青堡,二堡前皆有河。可選一、二入援大將部下,在五道嶺上駐守重兵,布以深壕火炮,與二堡守軍相呼應。”

他看了曹變蛟與王廷臣一眼,繼續說道:“賊若攻杏山,定需從女兒河過來,女兒河過來十數裡,便是五道嶺,他們來臨杏山堡,便要遭到我軍左右二處夾擊。況且不拔去大興堡與東青堡,還有長嶺山的駐軍,他們如何安心攻打杏山堡,不怕被截斷後路?”

聽王鬥一一道來,對鬆杏各地的山脈地勢如數家珍,洪承疇及遼東各將歎服,心想忠勇伯成名,決非僥倖。

有些地勢他們都不知道,這王鬥卻是一一得知,對當地瞭解之深,讓人驚歎。

不過王樸等人卻聽得莫名其妙,什麼五道嶺,大興堡,聽都沒聽說過。

見有些將官不明,王鬥請洪承疇掛出遼西地圖,這地圖比起王鬥在崇禎帝那見到的地圖,差了一點,印象派了一點,不過城池,山嶺,河流等也標註清楚。

王樸等人一看,立時高呼:“妙啊,未攻下長嶺山,東青堡,大興堡,他們怎麼敢攻杏山堡?而且嶺上火炮轟下去,山上山下的夾攻,定讓韃子們吃不了兜着走。”

“幾處離得不遠,要相互救援,也容易多。”

神機營前營副將符應崇叫道:“啊喲,這樣一來,確實塔山,高橋等處不用多少守護兵力。五道嶺,長嶺山,加上杏山堡,這樣前後防線確實足夠了。”

王鬥道:“還不夠,還需要機動兵力,至少一萬的騎兵,來往策應,在奴賊攻打各處時,趁機尋其弱處攻打。”

他沉吟道:“或許一萬騎兵不足,還需再加些。當然,若奴未攻杏山,這一萬騎兵,便可作主力大軍之用。”

洪承疇沉吟,依王鬥之見,這樣佈置是最好了,他雖然不悅心中謀略未被全盤採用,不過也知道堅持下去,大軍有分裂的危險。

王鬥、楊國柱、王樸、曹變蛟等人,各人麾下可說援軍中最強的一部,現在看來,他們又以王鬥馬首是瞻。連那監軍張若麒,也與王鬥眉來眼去的,若自己堅決否定,那王鬥……

再想想本兵陳新甲,甚至連聖上也這樣想,看來只有妥協了,與其爭個四分五裂,不如退後一步。好在王鬥還是尊重自己的,服從自己的權威,讓洪承疇心安不少,他微笑道:“有忠勇伯拾遺補缺,本督心安不少,就如此辦吧。”

他哈哈大笑,堂內也是一片笑聲,氣氛又和諧起來。

只有吳三桂輕咬下脣,自己還是不如王鬥啊。

不過選誰駐守五道嶺,這也是個難題,白廣恩、唐通、馬科等人都是鼻觀口口觀心,顯然不願意分兵留守。

剛纔曹變蛟與王廷臣,都敏銳的察覺到王鬥看自己一眼,心中明白王鬥之意,想想王鬥自己都留了一營兵在長嶺山,看日後形式,杏山等地有仗打啊,軍功想來不少。

二人互視一眼,瞭然與心,都自告奮勇,願意留守五道嶺。

洪承疇大喜,二將各領兵一萬,內中皆有一營新軍,戰力出衆,餘下也大部分是騎兵,這樣一來,那策應的一萬騎兵也有了。

當日議定軍務,大明各官將仔細商議,推敲諸事,大小事務議了一日,方纔散去。

當日,還議定先鋒人選。

先鋒官遇水搭橋,偵測前方敵情,保證大部隊順利前進,最好戰力出衆,又熟悉當地情形,人選極爲重要。

遼東總兵劉肇基自告奮勇,他想表現自己,挽救岌岌可危的總兵之位,他如此忠勇,洪承疇欣然應之。

不過想起當年賀人龍之事,洪承疇謹慎地令宣府總兵楊國柱策應,兩軍相距不到四十里。隨後中軍大部跟上,以山西總兵李輔明,寧遠總兵吳三桂斷後。

又讓遼東巡撫邱民仰轉運糧秣,監軍王承恩督之。

一切計議己定,三日後,也就是崇禎十四年七月二十一日,十數萬明軍在寧遠誓師,進發錦州!

第614章 空城第127章 英靈、退兵第295章 無可奈何地退走第775章 涅槃第567章 反間與議和之計第105章 射殺第476章 魔盒打開(下)第681章 若大明能活第221章 誰是兔第324章 降而復叛第745章 羅剎第454章 奪炮第324章 降而復叛第802章 內應第545章 各方關注第234章 敵方的重視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中)第644章 踏燕然兮,逐胡兒第669章 世界前列第290章 進京第433章 關外第361章 陳永福戰力不錯第801章 盡出第653章 報紙第148章 免稅第252章 火力對拼第566章 清虜第230章 賜,寶劍盔甲第39章 水車第476章 魔盒打開(上)第8章 誰敢同行?第578章 可憐吾國吾民第254章 肉搏第196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754章 安慰第378章 除奸第672章 微服私訪(下)第185章 炮隊、輜重隊第367章 到洛陽、嫉妒第103章 登城第359章 膽寒而去、到汝州第266章 如殺一狗爾!第681章 若大明能活第723章 怒了第435章 寧遠爭議(下)第326章 殺蟲焉用牛刀第579章 裹脅第324章 降而復叛第365章 對付王斗方法第185章 炮隊、輜重隊第42章 修牆第681章 若大明能活第7章 白甲第709章 死得恐怖第422章 宣大總督第599章 調虎離山(上)第356章 可怕的官兵第233章 很刺激,很陽剛,很男人第487章 血肉第127章 英靈、退兵第603章 大軍出塞(上)第56章 剿匪生財第589章 所見第241章 許月娥之事、清兵謀議第573章 鎮城上任第668章 緩衝第134章 衆官雲集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第345章 離去第177章 驅逐第512章 白虎第487章 血肉第765章 國徵第645章 繳獲、處置第44章 變化第454章 驚聞第203章 搏戰第739章 對策第498章 隔河炮戰(完)第797章 前鋒第691章 君子津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下)第596章 魅力第632章 果然犀利第242章 王鬥此人必除第390章 伏擊第95章 仁與義第169章 想要我的女人第454章 驚聞第127章 英靈、退兵第780章 轉機第731章 擋住第448章 土車、醫士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下)第740章 預備第611章 羽騎兵萬勝第710章 胡寨主第116章 操守徐大人的吃驚第5章 劈掛拳、梨花槍第170章 火器研究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