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齊奔襄陽

對於張克儉與王承曾等人的意思,其實王鬥心知肚明。

襄陽之戰,雖斬殺了巨賊張獻忠,但這都是王鬥部的功勞,與張克儉等人有什麼關係?

有關係的,只是他們的失職陷城之罪!

流賊怎麼會進城?就算進城後城內還有官兵數千,怎麼毫無還手之力,任由流賊肆虐,差點陷藩王於死地?朝廷表完功後,恐怕接下來就是查處這些失職的官將吧!

如今朝廷對武將不敢動,但對文官們就不客氣了,便是張克儉以一道之尊,未來的前景也非常不妙,所以只能從王鬥這裡想辦法。

張克儉、王承曾溫言解說,便說在捷報上提上數筆。

言流賊進城後,二官,還有與他們親近的一些官吏都曾浴血奮戰,最後還斬賊數十級。在定國將軍的及時援助下,流賊潰逃出城,他們與將軍一起,領軍追殺出城,幸賴祖宗洪福,聖上天威,最後斬得巨賊首級!

捷報功勞以王鬥爲主,他們爲輔,張克儉等人的心思,能保住官位就好,當然,能沾一點功勞更好。

其實張克儉等人很想找個替死鬼背黑鍋,不過找來找去,除了自己之罪,還發現當晚之罪,多在守城的那些官將頭上。然而這些兵將皆是桀驁不馴之人,原降兵叛卒甚多,處置他們,萬一哪天譁變怎辦,王鬥總要離去,不可能久在襄陽。

所以當晚的罪過,張克儉、王承曾二人只能攬到自己頭上,反正有擊殺獻賊的功勞在內,功過相抵,朝廷處置,也不會過份嚴厲。活動一下,上頭最多斥責幾句就完了,自己還落個“護下仁厚”的名聲。

說完後,二人皆是眼巴巴地看着王鬥。張克儉更拍着胸脯保證,願意拿出十萬兩庫銀勞軍,以謝舜鄉軍之恩。

王鬥沉吟。今日之戰,張獻忠幾乎全軍覆沒,光首級就砍了一千七百多顆,分出幾十顆給張克儉等人倒沒問題。反正張獻忠是自己所部擊殺便行。

迎着二人期盼的目光,王鬥伸出兩根手指頭:“二十萬兩銀子,少一兩都不行!”

“二十萬兩?”

知府王承曾差點叫了出來,不過在張克儉嚴厲目光中,二人還是走到一邊。輕聲嘀咕商議。

張克儉認爲可行,可說這些銀子一部分是勞軍的銀子,一部分是舜鄉軍的糧餉,二人己知道舜鄉軍還有數千將士往襄陽而來,連襄陽的在內,計有七千衆。大捷之下,每兵賞三十兩銀子不多。

得勝客兵,或是不得勝客兵。向當地索要賞銀。此時各地皆是普遍,並不以爲怪。

歷史上崇禎十五年的時候,爲說服左良玉部出戰闖王,時督師侯恂便發帑五十萬兩勞軍。後李自成攻打襄陽,左良玉撤兵至武昌,向楚王索要糧餉五十萬兩。沒得到同意,便兵掠武昌包括漕糧鹽舶。

崇禎十六年。左良玉軍作亂,破建德。劫池陽,時都御史李邦華草檄告左良玉,並用九江庫銀十五萬兩餉之,而身入其軍慰勞,左良玉軍方纔稍安。

反正襄陽庫銀不少,只要當地能自己解決,不會造成混亂,解釋得過去,朝廷也不會過多追問。

商議完畢後,張克儉笑眯眯地過來,說道:“銀子好說,二十萬兩就二十萬兩,不過那首級……”

王鬥說道:“便給你們五十顆吧。”

以他們的戰鬥能力,能砍五十顆首級很不錯了,多了反而讓人起疑。反而是王鬥部下,便是砍幾千顆首級,衆人也不以爲怪。

得到理想結果的張、王二人召來署襄陽事李天覺,推官姜曰廣等人,統一口徑,最後去拜訪了襄王。

看着他們的背影,貴陽王朱常法怒道:“這不是睜着眼睛說瞎話嗎?獻賊進城時,官兵潰敗,若沒有定國將軍,襄陽恐就淪於賊手,我等怕也……他們哪有一絲的功勞?”

襄王嘆道:“此事王鬥也同意了,王鬥畢竟是客軍,不可能久居襄陽,襄陽之事,還要靠本地的官將啊,就當結個善緣吧。”

……

當日張克儉便書寫塘報,他不過是襄陽分巡道,需先行文湖廣巡撫宋一鶴,再由宋一鶴捷文飛報京師。

塘報經仔細推敲,王鬥看過沒問題,便與襄王都在上面蓋了印,然後飛報湖廣巡撫宋一鶴。

話說宋一鶴本汝南兵備,駐信陽,時熊文燦總理南畿、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軍務,因一鶴連剿劇賊,文燦屢上其功,薦之,進副使,調鄖陽。

文燦誅,楊嗣昌以一鶴能,薦之,擢右僉都御史,代方孔炤巡撫湖廣。時獻、操亂,宋一鶴遣副將王允成、孫應元等大破羅汝才於豐邑坪,斬首三千餘級,楊嗣昌署一鶴荊楚第一功。

此時宋一鶴正在江陵,當數日後他接到張克儉的塘報時,素有沉穩之稱的宋軍門驚得連茶杯都掉落地上。

獻賊奔襲襄陽之事他有所聽聞,正在憂心,卻傳來襄陽分巡道的塘文,官兵大勝,獻賊身死,其部將義子皆死之!

老實說,宋一鶴不敢相信,然事實又在眼前,此等大事,襄陽分巡道張克儉敢做假嗎?張克儉宋一鶴是瞭解的,素稱老練,而且塘報上寫得清楚,獻賊屍身便在襄陽,看過便知。

而且塘文上還有宣府鎮東路參將王鬥與襄王的印信,王斗的大名,宋一鶴當然知道。如果是他主戰,擊殺獻賊,就有可能。

再仔細看塘文,宋一鶴明白了,還是王斗的功勞啊,張克儉等人,不過佔了便宜。嚴格說起來,張克儉諸官過錯不小,只不過在獻賊身死的功勞下,這過錯顯得黯然失色。

此後消息不斷傳來,皆是襄陽大捷之事。此事己經轟傳湖廣,各種版本有鼻子有眼。不過任何版本獻賊身死是肯定的。

正好這時督師楊嗣昌到了江陵,行轅己進沙頭市,宋一鶴連忙趕去徐家花園拜訪。

一見之下。宋軍門嚇了一跳,楊閣部神情憔悴,便如生了一場大病一樣。

宋一鶴連忙問候,楊嗣昌擺擺手。興味索然地道:“襄陽之事,我己經知道了,王知府雖稍顯輕浮,然張兵備老成,又有王鬥與襄王的印信。此事不會有假。早日告捷,讓聖上寬心吧,塘文上怎麼寫,就怎麼發!”

宋一鶴摸不清楊嗣昌的心意,見閣老精神萎靡,便識趣的告辭,琢磨着怎麼發佈捷文去了。

等宋一鶴離去,望着手上的塘文。楊嗣昌連聲冷笑:“可笑啊。可笑!”

他心頭不知是何滋味,想當初,意氣風發,結果苦心孤詣,軍事上卻連連失利,特別猛如虎的慘敗。給楊嗣昌極大的打擊。最後還讓獻賊跑出了四川,更奔襲了襄陽。若不是王鬥正巧遇上,等待自己的。便是陷藩噩號。

襄陽雖是大功,也可以安到自己頭上,然楊嗣昌知道,自己失敗了,這是自欺欺人!

楊嗣昌本就剛愎自用,自尊心極強,他自己慘淡經營,萬事皆空,別人反而無心插柳柳成蔭。襄陽的勝利,便如對自己竭盡心力的嘲諷,這如何不讓自視甚高的楊嗣昌心頭苦澀?

他突然劇烈咳嗽起來,左右親信與監軍萬元吉看出不對,皆道:“閣老沒事吧?”

旁邊幕僚有些不解,爲什麼襄陽大勝,閣部反而不開心呢?只有心思靈動的數人若有所思。

楊嗣昌知道自己失態了,他喘着氣,忽然心頭閃過明悟,自己心力己竭,怕是活不了多久了,臨死前,定要看看那獻賊的屍體。

他說道:“我沒事,襄陽大捷,理應前去看看,叫上宋巡撫,一起去吧!”

……

很快的,湖廣巡撫宋一鶴的捷文飛報京師,等捷報傳到京師的時候,獻賊身死,襄陽大捷之事,真正震動了京師,震動了北國。物議沸沸,舉國譁然。

而在這個時候,督師楊嗣昌與監軍萬元吉,還有湖廣巡撫宋一鶴等人,率督標營,幕僚,麾下各將等,一行人急急離開江陵,往襄陽而去。

不但如此,在承天府護衛獻陵,防備京山、潛江一帶流賊的劉元斌、盧九德二人,得知消息後,也趕忙率着手下幾個大將,周遇吉,黃得功,孫應元等人,急急往襄陽而去。

還有原本逃到陝西興安的平賊將軍左良玉,陝西總兵賀人龍等人,聞聽襄陽之事後,也皆盡啞然,盡率麾下兵馬,順漢水而下,皆往襄陽急急而來。

……

當日之戰,獻營可說是全軍覆沒,兩千精騎,光首級就砍了一千七百多,不過也有漏網之魚,便是張獻忠義子李定國與孫可望二人(時稱張定國、張可旺),帶着十幾騎逃跑了。

夜不收與李光衡諸騎兵窮搜各處,卻不見人影,不知他們去向。

第二日的時候,王鬥本有意襲擊宜城的羅汝才,不過隨後消息傳來,昨日羅汝才連夜逃亡,奔往隨州等地,只好作罷。

此戰算是戰果豐盛,還繳獲完好馬匹一千四百多匹,以舜鄉軍的眼光看,內可充戰馬的上好馬匹有近五百匹。還有許多打死打傷的賊馬,正好拿來吃肉,全軍士氣高昂。

初六日這天,兵備副使張克儉與襄陽知府王承曾又拜訪了王鬥,卻是爲昨日擒獲的那些亂軍,特別是那個千總求情。

原來到了今日,當日潰逃城外的兵將們陸續迴歸,便有一些官將過來求情,特別是左良玉那個寵愛的小妾。

此時她正居於城內,見哥哥被擒——她也有點眼色,不敢到王斗居住的兵營去鬧事,便到知府衙門與兵憲府前大鬧。而且口出威脅,言左鎮回來,定不會放過他們,讓張、王二人大感頭痛。

然這些人是王鬥關押的,他們只好過來哀求。

第382章 勝利第147章 空缺第435章 寧遠爭議(上)第553章 血河(中)第448章 土車、醫士第509章 右臂第75章 新編第411章 啊喲啊喲,啊喲啊喲第800章 號稱第506章 大決戰(下)第204章 拷問第502章 決定第261章 是我的失誤第328章 盛京謀議(下)第373章 不同的待遇第27章 匠頭李茂森第624章 攻寨第360章 陳永福想立功第188章 馬水口守備、發財機會第433章 關外第781章 騙局第666章 騷動第584章 鐵廠第626章 信念第760章 馳檄第732章 血溝第660章 清洗第436章 慘烈車營(下)第164章 田畝風波第536章 永寧侯(下)第693章 姑念什麼?第579章 裹脅第285章 不敢相信第670章 欽差大臣第263章 三日後退兵第671章 浪潮的激流第164章 田畝風波第253章 側射第269章 下一個目標第580章 負恩第643章 大青山之上第709章 死得恐怖第409章 子女、糧票第202章 哨探第723章 怒了第433章 關外第576章 自刎第803章 到齊第684章 潛伏任務(中)第713章 崩潰第130章 收穫、守備召見第769章 戰略第15章 還鄉第219章 殺他個落花流水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中)第465章 側翼第530章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第819章 覆蓋第489章 密信第521章 落幕第487章 血肉第103章 登城第130章 收穫、守備召見第422章 宣大總督第20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525章 密議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下)第46章 定裝火藥第782章 借虜平寇第436章 議定、慘烈車營(上)第95章 仁與義第810章 王者之師第623章 痕跡第771章 人心第65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上)第230章 賜,寶劍盔甲第801章 盡出第136章 火器之威第66章 排槍第149章 沸沸揚揚第561章 分錢第656章 費用第192章 不負你第106章 斬獲第58章 吃驚第164章 田畝風波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下)第724章 對比第359章 膽寒而去、到汝州第825章 盡滅第725章 洪流第49章 偶遇第125章 木盾、火炮、火箭第669章 世界前列第598章 朱仙鎮之醞釀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上)第45章 堡成第649章 朱仙鎮之爆發第649章 朱仙鎮之爆發第17章 防守官許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