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造火器,用水力與畜力?

二禎十年二月二十五日,至鬥觀看邸報,楊嗣昌六經爽凹爾楓,正式就任兵部尚書一職。

歷史上這楊嗣昌是個,狠角色。也頗有軍事才能,他提出的皿正六隅之策,大明十省剿防協作,嚴密有效。計劃實施後。李自成。張獻忠等人接連失敗,要不是清兵入寇。很有可能李自成幾人便完蛋了。

同時王鬥也覺得奇怪,這清兵與農民軍怎麼就配合得這麼好?每每農民軍將要失敗的時候,清軍立時入關劫掠。又讓那些農民軍死裡逃生。

暫時這個不是王鬥關注的,他關注的是如果楊嗣昌要實施他的四正六隅計刮,依歷史,實施這個計劃需要增兵十二萬,增設剿餉二百八十萬兩。恐怕,保安州的負擔又要加重了。

帶着這個憂慮,三月二十五日這天,王鬥來到了舜鄉堡。

隨行的,有州城管屯官張貴與營操官田昌國一行人,舜鄉堡軍民熱情地歡迎了操守王大人的到來。

王鬥看了舜鄉堡西北兩面新建的軍戶家園,與當初的舜鄉新堡一樣,這裡也是一排排整齊的軍戶營房,街巷用山石鋪就,留有排水溝,頗爲整潔。在家園的外面,只是建了一個兩米高的小圍牆,與舜鄉新舊二堡城牆相連,省去了建堡最大的花費。

眼下的舜鄉堡,己經比王鬥初到舜鄉堡時大了近三倍,人口一萬兩千多,看着眼前的城堡,張貴與田昌國都是驚訝不己,現在的舜鄉堡,比起以前來,可說產生了翻天覆地的婦七

不過對於舜鄉堡西北兩面不修高厚的堡牆,張貴二人表示憂慮。王鬥嘆道:“堡牆修得再厚。軍士不敢野戰,終是無用

張貴二人唯唯諾諾,王鬥還詢問了林道符關於舜鄉堡的內政事務,除了舜鄉新舊二堡的老軍戶外,住於西北兩面這五千多口新軍戶,由於大多民戶出身,內中並沒有多少原百戶,總旗之類的管事軍官,林道符便依照王斗的指令,對這些人實行保甲制。

編組以戶爲單位,設戶長,十戶爲甲。設甲長,十甲爲保,設保長,都是以原來民戶有名望的人擔任,這是沒辦法的。設保甲後,以聯保連坐,一家通賊,九家舉發,若不舉發。十家連帶坐罪。這樣可以有效地清除隱藏在人羣中的各樣奸細。

同時王鬥還醞釀實行門牌制。更好地對治內軍民實行治理。當然,以後這保甲制推行開,由於各地人口情況不一,保甲制會略有彈性。編制以十戶爲原則。一甲不得少於六戶。多於十五戶。一保同樣以十甲爲原則,不得少於六甲,多於十五甲。

大明現今普遍在各地設立保甲制。不過組織上卻沒有王鬥這麼嚴密。大明裡甲制己經破壞不堪使用,王鬥希望這保甲制可以有效地對基層實行治理。

破了,保甲制與軍戶制也差不多,保長基本上就是百戶的職務,這些民戶雖然都加入了軍戶,只是王鬥手上沒有告身,不能授於這些保長,甲長們相應的軍職。他也不便私下任命這些人爲小旗。總旗。百戶,正好大明在各地實行保甲制,就拿來用了。最好以後還是對這些人實行軍戶的軍職編制,這樣更簡單。更統一。

隨後王鬥又去看舜鄉堡新設立的幾個工廠,特別是木器廠,這是王鬥現階段重點關注的。

從年初起。舜鄉堡初步建立起鏑械廠,火藥廠,被服廠,鐵廠。木器廠等作坊。這些工廠都是建於舜鄉堡的郊外,位於舜鄉堡西北,西南幾個方向。

原來這些作坊都是位於堡內。現在全部搬遷到堡外,廠房新設。頗顯零亂。很多作坊只是略略一個雛形,一些工匠們在整理忙活着。依初步戈分。那火藥廠,煤廠,鐵廠。被服廠,都是歸於統械廠的門下。由李茂森主理管轄。伐木場與石料廠則歸於木器廠的門下,由老匠吳世宦的大兒子吳良亨主理。至於磚窯,石灰窯等作坊,現在還沒有影子。

論起工作熱情,這些工匠們與以前比可說是天差地遠,不過林道符向王鬥訴苦,說各廠新設,人手不足,勞力缺乏,各位匠工分工不易等。這些問題,很難解決。

特別是工匠,舜鄉堡頗爲不足。舜鄉堡原有工匠一百八十多人。有打製軍器的,也有打製民器的。另有組裝武器盔甲,分制定裝紙筒彈藥的普通工人一百多人。

在輝耀堡寇家溝鐵廠,有技師礦工三百多人,還有一些粗壯婦人在運煤運鐵。最後便是舜鄉堡李大集硝官李之芬,每日指揮那五十多個男女挑尿挑糞,灌溉那塊集硝之地,然後將這些硝石製成火藥。

各廠新設後,在分工上,李之芬不用說。帶着自己五十多個男女工人進入火藥廠。還有分制定裝紙筒彈藥的普通工人也分了五十人進入火藥廠。

還有那鐵廠,十幾個技師與三百輝耀堡礦工成了鐵廠的工人,各樣的冶鑄設備己經搬到舜鄉堡來。由於用火藥開礦,加上林道符己經派人修整舜鄉堡到輝耀堡的那條道路。以後只需用牛車運送鐵礦,一輛牛車可以運送幾百斤鐵礦石,應該十幾輛牛騾車就可以滿足舜鄉堡鐵廠每月冶煉需求。

本來這三百礦工可以滿足鐵廠的需求,在修路上,也是用這些礦工們作主力,不料相廣等地開設銀礦,吳世宦帶走了兩百個礦工,還有一大半鐵廠的技師,如此一來,肌廠兇人弄便不足了,正在修理的那條路也延緩了下來乃嵌巴壬壞大喊人手技師不足,需要大量加派人手。

還有各個匠工的分工,有些人想到銳械廠,有些人想到木器廠,這兩個部門,都非常需要工匠。這些時間,李茂森與吳良亨二人,就是在大力拉攏匠工們到自己廠內,特別是那些技藝嫺熟的工匠們。

舜鄉堡工匠不過一百八十多人,其中大半還是從藝沒有幾年的學徒,就算從保安州調來了一百多戶軍匠,也不過一百六十多個男丁,技藝嫺熟的不到百人,而這批人來後,鐵廠,統械廠,銀礦,木器廠,都在大力搶奪工匠人手。

那木器廠要造水車,然後工匠不過一百四十多人,想在秋播前完成龐大的任務需求,啊。

聽了林道符的訴說,王鬥也頗爲頭疼,現在保安境內軍民分田分地,以中國百姓對田畝的渴望需求,家內有田地可耕,他們是不願意去當工匠的,而且自己需要技藝嫺熟的工匠,進入廠內就可以做水車制火鏡那種。技藝嫺熟的工匠上哪找去?

好在伐木場與石洲廠,還有煤廠與鐵廠需要的都是技術含量不高的礦工與普遍青壯,年初時也不斷有流民進入保安境內,自己己設立粥廠救濟他們,該是讓這些人以工代賑的時候了。等這些人幹個幾年穩定下來,再考慮爲他們分田分地吧。

還有保安州境各堡的軍民們,他們享受分田分牛分水車的福利,該是組織他們幹活,貢獻木料,打製灌井,伐木採石了,現在農閒正是機會,當然,王鬥會給他們吃飽的。

至於那被服廠。製作軍隊的營帳戰服,組裝軍士武器盔甲等,由於很多布匹棉花等原料沒有購來,這個被服廠還在規劃之中,這個人手倒好解決,舜鄉堡婦女衆多,招募她們工作便是。

接下來王鬥來到統械廠,這裡仍由李茂森在負毛

崇禎七年時,李茂森初到靖邊堡,王鬥問他可會製造姬發火僥,雖說當時李茂森是保安衛內出衆的技師,他也沒有這個技能,不過王鬥說過的話他一直在琢磨,只是很多關鍵地方難以琢磨清楚。

王鬥最擔心的便是風雨天氣火繩熄滅,或是火門內的火藥被風吹散,冬日自己的火繩槍成爲燒火棍。所以他抱着希望問了李茂森一句,就算他的技術能力還不足以製造漣發火鏡,那個火藥池上可以自動開關的火門裝置,也需要研製出來,保證冬日自己的火統兵可以作戰。

王鬥到來後,問的第一個問題便是這個,李茂森恭敬而立,他想了半天,最後又嘆道:“慚愧,大人所說的蛙發火統,卑職還有諸多不明

起來,那煩發火統也簡單,只是以蛙石代替火繩,主要擊發機構便是扳機、擊槌、一片彈性不錯的鋼片,機心、阻鐵、擊砧這六個部件。同時還有一個,活動的火門裝置,用來保護引火,遮蔭風雨。

然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這區區幾個部件,便要難倒一大批人了,眼下大明工匠們的技藝都是不傳之秘,沒人會將自弓技藝輕易外瀉,全靠自己摸索,無人指點,李茂森都不知從何摸索起。

看見王鬥失望的神情,李茂森一咬牙,道:“讓大人失望了,卑職倒可以向大人推薦一個人才,或許那人有辦法

王鬥問道:“誰?”

李茂森道:“便是保安衛軍器局大使賴源龍,此人好奇技淫巧只是不通俗務,在軍器局中,倒是埋沒了

依李茂森說的,這賴源龍好搞技術,就是爲人交際不怎樣,權力全被下面的副使、匠頭們架空,他在衛軍器局中,也是一個擺設,不若挖到舜鄉堡來,物盡其用。

李茂森道:“卑職在軍器局時,曾與賴大使交好,不若卑職前去遊說,只是衛城放不放人,還得大人出馬了。王鬥微笑道:“這個你不用擔心,重要的是那賴源龍動心,願意前來保安州

事情定了後,王鬥又視察了新建統械廠內外,廠內的一切還是很零亂,不過王鬥打算,以後銳械廠再分出一個部門,專門造炮,只是這造炮人才,又不知道上哪找了。

眼下鏡械廠中,連匠師與學徒一起,共有一百五十多人,王鬥看到他們在打製火統與盔甲刀槍,心想以後舜鄉堡還得再分出一個盔甲廠,專門打製盔甲與刀槍,分工越細越好。

眼下的統械廠,打製這種新式鳥統,如果一個工匠專門放下來,差不多大半個月可以打製統管一根。雖說比以前一個月才能鑽好一根鎖,管強,不過王鬥還是不滿意,速度太慢了,特別是鏡管的鑽孔速度,真是慢得令人髮指。

他道:“李匠頭,這統管的鑽孔,難道不能更快嗎?如果人力緩慢,何不試試用水力與畜力?”

李茂森驚訝地道:“用水力與畜力?。

他沉吟良夾,眼前一亮:“卑職可以試試

老白牛:

歡迎書友們書寫本書外傳、同人片段,己出場或是未出場,正反兩面的人物都可以寫,他們的場景,情節,命運等,與主角或是自己對手的互動,我很有興趣看到某些高水準作品的誕生。,

第558章 反響第399章 忠勇伯第517章 後路第264章 突圍第370章 闖兵圍城第470章 論功、論罪第505章 暢快淋漓去戰鬥第766章 議南遷第820章 一箭第244章 防線第507章 排隊槍斃(下)第46章 定裝火藥第735章 紅眼第403章 定讓王鬥好看第499章 楊興嶺第123章 大敵來臨第795章 力量第476章 魔盒打開(上)第139章 州城同僚與百姓第361章 陳永福戰力不錯第735章 紅眼第426章 集結第57章 原則第291章 翁婿議事第624章 攻寨第680章 責任第403章 定讓王鬥好看第721章 銅牆鐵壁第801章 盡出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230章 賜,寶劍盔甲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下)第508章 衝鋒第736章 煉獄第210章 移駐東郊第508章 衝鋒第299章 伐明之策、鰲拜前鋒第742章 過溝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下)第451章 攻入第344章 各有所得第38章 私人莊田第677章 吾代宣鎮萬民謝過第37章 過年、李家、親戚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中)第329章 斷了財路第265章 倉皇逃竄第349章 若賊圍洛陽,我該如何?第455章 救援第142章 推倒重建第54章 禁私鬥、婚期第799章 擋兒嶺第130章 收穫、守備召見第113章 隨我上第179章 火炮人才第724章 對比第37章 過年、李家、親戚第114章 騎射第226章 全軍奉以爲式第378章 除奸第133章 意外、吃驚第337章 聖意第498章 隔河炮戰(上)第697章 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第415章 譁然第648章 漠南定略第743章 南門第716章 戰爭烏雲第323章 靜觀其變第794章 大側擊第609章 沒有懸念了第144章 平亂第601章 烏倫珠日格第768章 各方第482章 主力西進第201章 遊擊將軍第579章 裹脅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下)第408章 歸家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下)第437章 長嶺山佈置第21章 地窩子第660章 清洗第444章 毒煙彈第483章 馬科第187章 互助社、炮兵思路第766章 議南遷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上)第598章 朱仙鎮之醞釀第404章 奴心不悔第597章 潛在威脅第691章 君子津第467章 身死第409章 子女、糧票第30章 震驚第414章 遼東消息知第105章 射殺第32章 出兵第412章 費用、軍火第294章 王鬥爲前鋒、大丈夫當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