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準備工作

安東衛位於青州的最西面,它的東面是靈山衛,北面是千牛衛,安東衛雖然也在屯田,但它現在的主業卻是養殖業,這也是相應龐剛所提出的做事要專業的要求。龐剛始終認爲,一個人或一個衛所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要求一個衛所把所有的東西都包圓了,這不合實際,大家根據自己的特‘色’來發展,最後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那才能形成互補。

今天,龐剛帶着手下衆軍官來到了安東衛,順便檢查一下安東衛的養殖情況,安東衛的千戶劉長友殷勤的陪同在一旁。

對於如今的安東衛的發展劉長友是相當滿意的,在龐剛的大力支持下,安東衛經過一年的時間,修繕了一個完善的水利樞紐。現在劉長友可以拍着‘胸’脯說開荒開到哪裡,他的水渠就跟到哪裡。而且最令他自豪的是今年安東衛的養殖業出現了很大的發展,預計今年過年前,安東衛可以爲整個青州提供三萬頭生豬、十多萬只‘雞’鴨,完全可以保證整個青州百姓的‘肉’食品供應。

龐剛走在一排排龐大的豬圈裡,看着豬圈裡一頭頭養得‘肥’頭大耳的‘肥’豬和在豬圈內外不斷忙碌的軍戶,心裡很是滿意,他笑着多劉長友到:“劉千戶,你做得不錯,看來本官今年要多分你一些分紅了。”

此時的劉長友滿面紅光,拍着‘胸’脯道:“大人放心,要說打仗卑職或許不行,但是說到養豬種地卑職決計不比旁人差到哪去!”

“哈哈哈....這個我絕對相信。”龐剛笑了起來,劉長友這句話倒是大實話,說起來他們這些世世代代屯田的老軍戶,掄起打仗可能沒幾個人‘精’通,可要是讓他們種地養豬,他們肯定全是行家。

龐剛和劉長友走了一段路後,想了想對劉長友說道:“劉千戶,近些日子流民收攏得如何了?”

劉長友道:“好叫大人得知,這些日子已經陸續來了三萬多流民,卑職除了一部分把他們留在安東衛,其餘的都分流到千牛衛和靈山衛去了。”

“嗯,你做得不錯。”龐剛誇了他一句後又道:“你們安東衛缺人這我知道,但是靈山衛和千牛衛更是缺人,尤其是千牛衛,他們的荒地最多,需要的人手也多,縐千戶已經跟我提了好幾次了,說你總是把青壯流民留給自己的衛所,剩下的老弱‘婦’孺纔給他們送去,這樣可要不得,須知他們的屯田纔是根本,沒有了千牛衛的屯田我們就像無根的浮萍,到時候我們吃什麼,天天拿豬‘肉’當飯吃嗎?”

劉長友被龐剛訓得半響說不出話來,過一會才諾諾道:“大人,卑職......卑職只不過是想多留一些人幫忙罷了。”

“你這個笨蛋。”龐剛恨鐵不成鋼罵道:“我看你的心眼比針尖也大不了多少,你害怕沒有流民嗎,這才幾天啊,就有三萬流民過來了,你們安東衛能收容個七八萬恐怕就頂天了吧,你知道咱大明一年有多少流民嗎?說出來能把你嚇死,咱們大明一年的流民至少有五六百萬,多的年景能有上千萬,你一個小小的安東衛能收多少人吶?”

“我的乖乖,這麼多!”劉長友聽得眼睛有些發直,在安東衛窩了半輩子的他做夢也想不到大明竟會有如此多的流民。

“是的,流民,大量的流民!”龐剛心中一陣苦澀。瞭解歷史的他很清楚,明朝與其說是被李自成給滅掉的不如說是被海量的流民‘潮’給撲滅的。

數量達到上千萬的流民在全國範圍內大量流動,所過之處如同蝗蟲一般寸草不留,這纔有了李自成那些流寇的棲息的土壤,否則以李自成這些人的本事別說滅了大明瞭,連自保都有問題。

“大人,那些流民不會動涌到咱們青州來吧。”被龐剛的話嚇了一大跳的劉長友擔心的問龐剛,被說上千萬流民了,今年要是來上一百萬流民就能把整個青州壓死。

龐剛搖搖頭:“今年還不會,不過明年就難說了。”

“所以今年咱們的任務就是拼命的屯田種糧食。”龐剛正‘色’說道:“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在明年能夠收容至少一百五十萬到兩百萬流民。”

“一百五十萬至兩百萬?”劉長友覺得自己的呼吸都開始困難起來,“這麼多人每天光是吃掉的糧食那就是一座小山啊!咱們能有這麼多糧食嗎?”

“所以咱們纔要拼命屯田種糧啊!”龐剛笑着拍了拍劉長友的肩膀,至於土地方面你不用發愁,青州的土地不夠用咱們還可以把他們分到登州、萊州去,只要能安置好那些流民,咱們的人口是實力就會越來越大的。

來到這個時代後,龐剛從當初的朝不保夕到困‘惑’、‘迷’茫再到今天定下的目標,曾經龐剛也曾想過能不能試着幫助崇禎保住大明江山,最後功成名。但最後龐剛終於想清楚了,任何一個朝代的滅亡都不是偶然的,它有着自己必然的因素在裡面,自己若想憑藉一己之力阻止這一切最後只能是落得個螳臂當車的下場,套句後世的俗話就是: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任何擋在它前面的東西都會被壓得粉碎。

龐剛認爲,明朝的滅亡有着它必然的因素,首先是他的稅收危機及財政危機。

明朝徵收的商業稅收和其他國家相比,簡直是離奇的低,低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宋朝的商業稅收還算是多的,可以佔到國家財政收入的一半左右,而到了明朝就乾脆低到了等於沒有商業稅的地步。

而明朝的朝廷財政甚至連維持國家正常運轉的開支都要捉襟見肘,竟然要依靠一個皇帝省吃減用,節省自己的個人生活消費來勉強支撐一個國家的開銷,這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上那可是蠍子拉屎獨一份。到了明朝後期,朝廷的財政已經脆弱到連稍微一次小規模的戰爭或者一次稍微嚴重的災荒都會導致國家財政發生危機,陷入破產邊緣弟地步。而那些遠比明朝要窮的多的國家,雖然連年發動戰爭,經濟上反倒是綽綽有餘,這也算是一件咄咄怪事吧。

與此相反,以東林黨爲首的地主士紳階層卻是過着醉生夢死的生活,被長時間列爲禁書的《金瓶梅》裡邊就很好的解釋了地主們是怎麼樣吸食國家的血‘肉’的。金瓶梅里的西‘門’慶大官人不僅僅是明朝成化以來廣泛流行的**和‘性’享樂主義風‘潮’下一位虛擬的集大成者,他的故事更是真實再現了晚明江南“市井販鬻”、“逐末營利”的商業盛景。從中我們可以窺見其時其地,那些爲富不仁者的真實面目。

西‘門’慶除了正常的經營方式外,還涉嫌偷稅漏稅。按照明朝稅制,三十稅一。《第八十一回 韓道國拐財遠遁湯來保欺主背恩》中,韓道國一萬兩銀子的綢緞貨物,應當納稅三百多兩銀子。但經過稅卡時,西‘門’慶啓動關係網,用五十兩銀子行賄,得了錢老爺一封人情書信,過稅卡時,貨物“兩箱並一箱,三停只報了兩停”,最後貨也不驗,只‘交’了三十五兩五錢銀子,就‘蒙’‘混’過關。當然,事後西‘門’慶還要送一份厚禮給鈔關。大概連‘交’稅帶送禮,只‘花’了一百兩銀子。來保的貨船從南京來,西‘門’慶又用一百兩銀子行賄,備了酒席禮物送給稅官謝主事,至少漏稅五六百兩銀子。——在這裡,朝廷吃了大虧,稅官得了小利,獲利最大的是西‘門’慶。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明朝末年的地主階層在逃稅漏稅上已經到了何等瘋狂的地步。

還有人說,明朝的滅亡就滅亡在宦官階層上,龐剛對這種說法向來是嗤之以鼻的。

明朝的宦官問題一直被某些人誇大其辭,甚至被誇大到無邊無際的地步,而龐剛卻認爲,明代的宦官問題實質上是文官內部矛盾以及文官與皇帝之間矛盾的結果。

明朝的宦官不能和漢朝比,更不能和唐朝比。它不是任何以前朝代宦官問題的重複,恰恰相反是新的政治關係的結果。宋朝的時候,文官勢力已經相當龐大,但是皇帝至少還能和文官集團達成一定的默契,彼此合作,至少還能利用文官集團中的一部分來爲自己效勞服務。但到了明朝,皇帝是真正成了孤家寡人,完全是一個人和文官集團在抗衡,這時候他不得不利用宦官來緩解自己的壓力。相反,當皇帝能夠獲得一部分文官集團的支持的時候,宦官就在政治上根本沒有任何‘插’足的餘地,最典型的比如明世宗時期,常見的說法是說明世宗馭太監嚴,其實這不過是皮相之談,關鍵的問題是這時候,嘉靖拉攏到了一部分文官的支持,並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地位,這時候當然就不需要宦官。

而到了崇禎年間呢,崇禎皇帝的身邊幾乎已經沒有文官願意支持皇帝了,此時的文官集團心裡想着的裝着的全部都是他們那個小團體的利益,因此崇禎不得不大幅提高宦官的地位來抗衡文官集團。比如四處派太監作爲監軍安‘插’在軍隊裡,並派太監替他收稅等等,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崇禎的內心是何等的淒涼。

而太監由於生理上的缺陷,也導致了他們在金錢上的強烈追求,這也是導致了他們罵名的由來。原本是幫老闆辦事的,後來卻拖了老闆的後退,最後連皇帝帶他們都被一羣泥‘腿’子給一鍋端了。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想要把搖搖‘欲’墜的大明重新扶起來就必須要把大明的地主階層和士紳階層重新梳洗一遍,而在這個過程當中要流的血將是難以計數的。也就是說要把江南的士紳地主階層重新洗牌,但是這樣的事情對於任何一個大明皇帝來說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唯一的辦法只有另起爐竈,把腐朽的東西全部推翻重新來過,這就是龐剛的打算和決心。

龐剛視察了安東衛後,又馬不停蹄的趕到了望海堡。

望海堡的海邊上,又建起了五個大型碼頭,在碼頭附近還有十多個造船廠,在這些造船廠里正有上千名工匠在不停忙碌着,這裡就是龐剛新建造的造船廠和水師基地。

這些造船廠就是龐剛用來製造和培訓華夏的造船工匠用的,龐剛不求他們能在短期內設計製造出什麼驚人的傑作出來,只求他們能慢慢恢復以往的造船水平就足夠了。

從杭州回來以後,龐剛就對水師的作用有了更進以步的瞭解,龐剛只用了十艘戰船就能封鎖杭州碼頭七八天,若不是怕太過出動浙江士紳的利益太過,對自己今後的發展不利,再封鎖他十天半月,撈上幾百萬兩銀子還是沒有問題的。

既然水師的作用如此之大,龐剛也完全沒有理由放棄,因此他從杭州回來之後,雖然忙着收容救濟流民之事,但對於水師的建設也從來沒有停頓。

靠着那本變異的《近代武器百科》,龐剛現在已經擁有了十艘載重八百噸的大福船、和三十艘巡防艦,這種巡防艦隻有兩百多噸,具備絕佳的航行能力與靈活度,足以擺脫所有海盜或是敵國海軍的追擊,是集偵查、戰鬥於一體的海上利器,龐剛把它取名爲望海級快船。但是最讓水手們震驚的是,他們的這位定國將軍大人不知道從哪裡搞來了三艘比大福船還要大得多的大型戰艦,而這種戰艦就是在一百多年後聞名世界的西班牙大帆船,這種載重量達到了一千二百噸的大帆船配備了六十‘門’的火炮,可以搭乘五百名成員,在這個時期那可名副其實的海上巨無霸。

有了這三艘海上巨無霸,和新增加的三十艘快船,龐剛卻並沒有感到絲毫的放鬆,因爲前兩天他已經得到了消息,此時大明最大的海商兼海上軍事集團首領鄭芝龍已經盯上了他,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立刻讓龐剛的神經又開始緊張起來。

第105章 成親第481章 激烈攻防第512章 被發現了第498章 抵達京城第78章 流民問題第389章 強烈的反差第90章 勞動改造第551章 膠着第175章 連你們也要欺負我們嗎第15章 試驗第402章 瘋狂的高一功第240章 這就是天意嗎第60章 緣由第359章 說到底就是缺銀子第23章 新來流民第89章 開始抄家第400章 鬱悶的流寇第136章 大戰開始第485章 勸降李巖第461章 趁機打鐵(上)第133章 暖心閣中議事第488章 追擊李自成第528章 商討對策第468章 出發迎敵第387章 螳臂當車第211章 只能這樣了第358章 龐剛的條件第484章 崇禎交心第294章 到達第120章 德州府第225章 前往魏府第267章 攻擊港口第324章 順水推舟第321章 “助紂爲虐”第57章 假正經第8章 聚兵第517章 憤怒的豪格第86章 衆商賈赴宴第124章 入城第503章 竟然是他第226章 挑明關係第345章 最後一戰第519章 領命出城第434章 大殿議事第93章 出手第353章 洪承疇和孫傳庭第503章 竟然是他第23章 新來流民第505章 又是大婚第158章 敲打第513章 兩手準備第227章 商議第479章 牆頭草第273章 柳如是要走第511章 對策第二百六十一章 第531章 猛烈的炮擊第99章 一封來信第466章 催促第554章 震天雷第273章 柳如是要走第314章 瘋狂殺戮第490章 出大事了第218章 我有一個主意第532章 勾心鬥角第552章 對峙第289章 再次勤王第215章 大清國的心腹大患第31章 噩耗第535章 步卒逼近第222章 送禮的來了第104章 燧發槍第403章 福王召見第243章 兩個條件第185章 米尼槍第386章 又是設伏第49章 老子就是王法第288章 清兵叩關(下)第409章 開封不能打第221章 有人要提親第205章 爭奪城門第208章 阿敏的對策第529章 還是我來吧第321章 “助紂爲虐”第142章 反攻第299章 堅守棗莊第300章 迎面痛擊第48章 給本官站住第263章 馬公公很爲難第169章 進城平叛第418章 皇太極的來信第145章 疑問第508章 校場閱兵(上)第358章 龐剛的條件第247章 反他孃的第338章 血肉磨坊第257章 不速之客第45章 借錢第251章 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