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回家

第二天,龐剛帶着一千名軍士和臨時僱來來的數十輛大車押着王中和查抄出來的銀兩以及金銀細軟浩浩蕩蕩的出了登州向青州進發,而以呂英志爲首的一干衙役只能是站在府衙前乾瞪眼。

一名登州官員戰戰兢兢的問呂英志:“大人,咱們怎麼辦?那些人把王大人和那些朝鮮人也給帶走了。”

呂英志的臉色在瞬間變了幾遍,良久才從牙縫裡嘶吼出來了一句:“上奏本,一定要向朝廷彈劾這個無法無天專橫跋扈的丘八,本官要讓他死無葬身之地!”

不提正沉浸在焦急憤怒中的呂英志,帶着數十輛大車滿載而歸的龐剛正在和那位朝鮮來的內禁衛從事官樸順義閒聊。

“樸順義啊,你們是怎麼能從朝鮮那邊過來的?”

“回大人話,小人是坐船來的。”

“是自己開過來的嗎?”

樸順義有些不解的問道:“是啊,怎麼了,難道有什麼不對麼?”

“嗯......這個我就隨便問問,難道你們個個都會操船嗎?”

“是的,除了嘉怡公主外我們都是操船的好手。”樸順義的回答很老實。

“哦,是這樣的!”

龐剛不動聲色的說了句後腦子就轉了起來,雖然現在還沒有艦船,但是他已經考慮其另外一個比造船更緊要的問題,那就是如果她要組建自己的艦隊的話那就必須要有水手,而且還得是大批的水手,可是水手從哪裡來呢?

在前世的時候“十年陸軍百年海軍”的話他可是聽得太多了,雖然事實上建設海軍不一定要一百年,但從這句話裡也可以看出海軍的建設週期肯定是要比陸軍長得多。就像現在的龐剛,他保證可以在半年內把一個剛放下鋤頭的農民訓練成一個合格的軍士,但是若換成海軍的話,半年內能把一個旱鴨子練成一個會游泳不暈船的人就不錯了。而且這還只是一名水手的基礎,如果是要培養出一名合格的船長,所用的週期那就更長了,他在後世曾聽人說過,後世的美國佬培養一名合格的艦長所花費的時間至少是二十年以上。當然了,現在這個時代所駕馭的這種還相對原始的艦船來說用不了這麼長時間,但龐剛相信三五年的時間那肯定是少不了的。

可是大明由於長期禁海和對海洋的認識,以至於精通海戰的人才少得堪比大熊貓。這也是龐剛一路上思索的問題。沒有大批和合格的水手和船長,他兌現出來的船讓誰來開啊?

想到這裡,龐剛不禁有些犯起愁來,說實話那邊的棒子國的死活他根本就不關心,他之所以答應要幫忙,那是因爲若是朝鮮投降了滿清以後,實力大漲的皇太極勢必就會更肆無忌憚的攻擊大明,這樣的結果可不是龐剛願意看到的。

想到這裡,他不禁對向這位樸順義不懷好意的望了望,眼中透着一股莫名的神情,看得騎在馬背上的樸順義情不自禁的打了個寒戰,總覺得這位龐大人的眼神透着一股讓他害怕的東西。

這時,依舊一身男裝打扮的嘉怡公主李雪珠催馬小跑了上來,她瞪着一雙可愛的大眼睛對着龐剛說道:“龐將軍,你真的會帶着明軍道朝鮮去幫我們嗎?”

“這個嘛........”聽到這位嘉怡公主的問話後,龐剛佯作爲難的想了想道:“公主殿下,這個問題本官也很難回答你,因爲人力有時而窮,有些事情本官也不敢保證一定能做到。”

“什麼!”李雪珠原本就睜大的眼睛變得更加的圓溜了,可愛的蘋果臉立即變得通紅起來,她氣憤的說道:“你這個大騙子,你原來不是答應過我要出兵搭救我的父皇的嗎?你昨天還說可以出兵的,現在爲什麼反悔了?騙子,你這個大騙子!”

“公主殿下息怒,龐將軍他不是這個意思,你莫要誤會了。”一旁的樸順義生怕公主惹惱面前這位龐將軍,那自己的國家就真的要完了,難道還真的要去北京向大明皇帝求援嗎?等到那時連黃花菜都涼了。

望着坐在馬背上氣憤不已的李雪珠和不住安慰她卻又面帶些許疑問的樸順義,龐剛雖然有些尷尬,但還是沉着臉說:“公主殿下,其實本官不是不想去救你的父王和母后,但是現在有一個很嚴峻的問題擺在咱們的眼前,雖然我也有一些軍隊,但是我總不能讓他們游泳過去吧?你要知道,我只是陸軍的將領,可不是水軍的提督,我大明唯一的那幾艘船都緊握在那些水師將領的手裡,沒有皇帝的聖旨他們是絕不會理睬我們的。”

“呃.......是啊,那該怎麼般?”這些李雪珠和樸順義也傻眼了,先前他們也太想當人了,以爲只有了兵馬就可以隨時發兵去救援,現在才發現朝鮮和山東可是隔着一片大海呢,而且這麼多人可不是他們這十幾個人隨便找一艘小船就可以偷跑過去的。畢竟要運載軍隊過去要考慮的東西可就要多了,比如軍械鎧甲、糧食、馬匹、火炮等等東西,真要做起來可是會把人給愁死的。

看到朝鮮來的這兩位都傻了眼,龐剛暗暗鬆了口氣,接着說道:“本官也尋思過了,海船嘛本官倒是可以暫時借到一些,可是現在最緊要的問題就是沒有合格的水手。你們也知道知道本官即便能借到船隻,但沒有水手的話即便是借到船也沒用啊,這纔是本官犯難的地方。”

“哦,原來是這樣啊!”李雪珠這才知道自己冤枉了這位龐將軍,原本生氣的神色頓時緩和下來,她圓溜溜的大眼睛轉了轉,望向了旁邊的樸順義道:“樸大人,你看我們是不是可以從朝鮮調集一些水手過來呢。”

樸順義沉吟了一下面露爲難之色,苦着臉道:“公主殿下,現在我們的船隊大都在江華島,水手們也大都在那邊,若要運送過來的話需要稟明主上,這個時間上就.......”

龐剛一聽樸順義吞吞吐吐的話心裡就有些不痛快了,他豎起了眉毛道:“樸順義,你若想要本官發兵救你們的國王,這個水手你們就必須給我送過來,本官多了也不要,只要個一兩千個水手就可以了。”

“什麼?一兩千還不多?”樸順義額頭上的汗立刻就下來了,抗聲道:“大人,敝國雖說也有一些艦隊和水手,但是您若是一下子就要調撥一倆千人過來那敝國的艦船可就沒人了啊!”

“那是你們的事。”龐剛還不客氣的打斷了樸順義的話,“你們既想着讓我們去救你們的國家,卻連幾個水手也不肯調撥過來可見你們毫無誠意,若是這樣的話那你們也請回吧,這件事本官不管了!”

“龐大人,別.....別啊,你可千萬不能拋下敝國啊。”樸順義一下就焉了,他們來到大明一個多月,受盡了呂英志的白眼和敲詐,現在好不容易碰上了一個願意出兵幫助他們的將軍,哪裡敢得罪他,連忙說道:“龐大人,您放盡管放心,小人這就回國請求吾主調撥水手過來供您差遣,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

“嗯,這就對了嘛。”聽到對方答應了自己的條件,龐剛原本疾聲厲色的神情又變得笑容可掬起來,伸手拍了拍樸順義的肩膀,“你放心,那批水手來了之後本官一定不會虧待他們的。”

“那是自然,龐大人永遠是我們朝鮮國最好的朋友。”看到這位翻臉比翻書的龐大人樸順義偷偷擦了額頭上的一抹冷汗,心中暗道:“這位龐大人還真是喜怒無常啊。”

只是他卻不知道身邊這位龐大人心中也暗道:“等這些朝鮮水手來到老子的地盤上不把他們骨頭裡的油都給炸出來又怎麼對得起老子的辛苦呢。”

敲定了這件事後,衆人一路無話,於第三天午時終於抵達了他們的目的地青州城!

巍峨聳立在地平線上的青州城可不是那年久失修的登州城池所能夠比擬的,那高達四丈,寬四點三丈,周長十五里的城牆就這麼屹立在衆人的面前,加之城牆上旌旗飄飄,還有不停來回巡邏的鎧甲鮮明的軍士,把李雪珠和樸順義一行人給看呆了。

李雪珠情不自禁的讚歎道:“龐將軍,您的這座城池可真雄偉啊,就連我們的京都比它小多了,若是我們的京都也有這座城池這麼高大那就不用怕那些可惡的滿人了。”

龐剛身邊的程凱不禁撇了撇嘴,心道,這些藩國就是藩國,看到青州城就驚訝城這樣,要是讓他們看到咱們的京城那還不得嚇死。

誰知龐剛卻嘆道,“城牆砌得再高再牢固也總有被打破的時候,一個國家若是有一天再也不需要砌城牆了,那這個國家纔是真正的強大起來。”

龐剛的話說完後,衆人各有所思,一時間都沉默了起來.......

第552章 對峙第545章 授首第336章 炮擊第339章 斬獲第474章 開始攻城了麼第525章 原因第78章 流民問題第40章 鐵礦的消息第407章 留下一營兵馬如何第525章 原因第487章 出逃第206章 入西門第515章 排槍第305章 高起潛的潰敗第287章 清兵叩關(上)第376章 枉凝眉第40章 鐵礦的消息第274章 給他吧第327章 在哪裡圍殲他們第254章 流民潮開始第359章 說到底就是缺銀子第291章 虐殺第314章 瘋狂殺戮第200章 狡辯第328章 被包圍了第185章 米尼槍第114章 阿穆爾到來第196章 登陸第110章 發現第328章 被包圍了第141章 接着再打第48章 給本官站住第335章 一二再,再而三第454章 開打第323章 來糧食了第196章 登陸第480章 處罰第548章 轉移炮口第368章 普特斯曼的野心第217章 你要賞賜嗎第481章 激烈攻防第464章 菊花第353章 洪承疇和孫傳庭第63章 第一次約會第383章 設伏三百八十一章 不識相的方守地第54章 這裡不需要憐憫第485章 勸降李巖第252章 訂下日子第247章 反他孃的第469章 攔截第244章 條件談妥第365章 朝中局勢第285章 籌備第253章 龐剛的生意經第339章 斬獲第324章 順水推舟第524章 出兵對峙第152章 登聞鼓第509章 校場閱兵(中)第362章 我們也要發展火器第163章 出鹽第255章 準備工作第205章 爭奪城門第313章 目標,盛京第294章 到達第156章 交接第99章 一封來信第46章 借到錢了第310章 堅壁清野第289章 再次勤王第498章 抵達京城第318章 盧象升危險了第129章 震怒第313章 目標,盛京第494章 拼死一搏第104章 燧發槍第48章 給本官站住第184章 密議第325章 不讓他們進城第482章 破城第242章 話不投機第95章 高一功的反應第337章 填壕溝第102章 上官來訪第452章 兵逼九江第272章 獲勝第395章 向東門挺進第337章 填壕溝第64章 密謀第328章 被包圍了第468章 出發迎敵第521章 戰況激烈第242章 話不投機第337章 填壕溝第441章 微妙的情緒第357章 普特斯曼心思第357章 普特斯曼心思第五百三十四章 對轟第392章 洛陽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