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心酸

趙嬤嬤一聽宋舞霞要偷偷跟着丁文長出去,去的還是三教九流混雜的地方,嚇得目瞪口呆。之後見宋舞霞尋思着換男裝,立馬跪下了,痛陳利害關係。最終,宋舞霞還是坐上了丁家的馬車,與丁文長,丁立軒一起進了丁家的某個鋪子。不過在趙嬤嬤的堅持下,綠桑也上了馬車。

衆人換上了粗布衣裳,把馬車換成了牛車。雖然一律是男裝,但宋舞霞和綠桑怎麼看怎麼不像男人,特別是宋舞霞,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她是大戶人家的小姐。爲此丁文長還打趣她道:“本來想與你兄弟相稱的,可瞧你的樣子,看來我們也只能扮夫妻了。”

“誰說扮夫妻的,大哥?”宋舞霞馬上回嘴。

丁文長看她像小孩一樣興奮,朝兒子使了一個眼色,說:“那讓軒兒說,你就當姑媽,還是當母親?”

“當然是孃親”丁立軒拉着宋舞霞的衣角,滿眼期待。宋舞霞馬上心軟了,低頭親了親她的臉頰,算是默認了。

綠桑從小就在蘇家,見慣了書香世家的大小姐。平日裡宋舞霞對待丁文長的態度已經夠讓她驚訝了,如今見丁文長居然不避嫌,直接伸手幫她整理身上的衣裳,只能硬着頭皮上前,隔開了兩人。事後她忍不住悄悄提醒丁文長,告訴他,即使他們已經成婚,大庭廣衆之下他也要顧及宋舞霞的郡主身份。

丁文長嘴上雖然滿不在乎地對她說,自離開怡景山莊的那刻,他們就是一對落難夫妻,沒有丁大少和孝和郡主,私底下卻對這個沉默寡言的丫鬟多了一份注意。

相比遮得嚴嚴實實的馬車,牛車雖然陳舊而難看,坐得非常不舒服,但它能讓人看到四周的一切。對於不常出門的宋舞霞和丁立軒而言,一切都非常新鮮。兩人坐在一起,一會指着藍天,一會又望着滿山的楓葉。丁立軒第一次與宋舞霞一起出門,也是第一次喚她母親,他嘰嘰喳喳不停說着話,粉嫩的小臉因興奮而漲得通紅。

丁文長趕着牛車,聽着母子兩人的對話,第一次覺得很平靜。如果可以,他真希望這條路永遠沒有盡頭,更希望他們的後面沒有那麼多人跟着。

他不知道這些人與當晚保護丁立軒的是不是同一批,但很明顯,自宋舞霞離開怡景山莊他們就一直跟着,不遠不近,亦步亦趨。

牛車行得慢,但很穩當。走了大約一個多時辰,四人都不覺得累。只是眼看着車子離皇城越來越遠,綠桑愈加擔心,低聲問宋舞霞:“郡主,再不往回走,天可要黑了。”

宋舞霞正被滿天的晚霞吸引。在碧琰山莊時,她經常坐在塔樓上對着晚霞作畫。可惜回京之後再也沒見過這麼漂亮的夕陽。聽到綠桑的話,她脫口而出:“這樣的美景,如果能一直走下去,永遠不要停那該多好啊”

“郡主”綠桑輕輕拉了她一下,附在她耳邊說:“趙嬤嬤還在山莊等着我們。”

宋舞霞輕笑,說道:“我本來就沒打算今晚回去。沒事的,沒人認識我們,再說……”她看了一眼丁文長,很肯定地說:“他敢帶我們出來,肯定有十足的把握,不要瞎擔心了。”她的聲音很輕,但車頭的丁文長還是聽到了,不禁有些感動。

當下已經是農曆的九月末,正值水稻成熟的季節。農田中,有不少人在田間收割,也有不少的田塊已經收割結束。依宋舞霞的記憶,此時正是吃蟹的季節。在碧琰山莊時,趙嬤嬤對她吃蟹喜歡用手頗有微詞,久而久之,她最多讓廚房做一份蟹粉小籠。如今趙嬤嬤不在,她又穿着粗布衣裳,突然很想回味一下喝着啤酒,大口嚼蟹的豪邁,遂問丁文長:“晚上我們在哪裡投棧,吃飯?”

丁文長笑了笑,隨手一指:“那裡,再一會就到了。”

夕陽最後的余光中,宋舞霞看不到燈火,只見黑沉沉的陰影下似乎有炊煙裊裊升起。很快她知道那真的是炊煙,而所有的屋子中確實都沒有點燈。

“母親,天都這麼晚了,他們爲什麼不點燈呢?”

宋舞霞看着四周的土牆,茅草做成的屋頂,終於明白自己之前問了一個很蠢的問題。她牽起兒子的手,看着丁文長在其中一間屋子前敲門,輕聲回答:“油燈要用銀子買,並不是人人都買得起的。”

“買油燈需要很多銀子嗎?我知道買一個宅子只要五十兩銀子。”

聽着兒子童稚的聲音,宋舞霞知道丁文長是對的,如果再不讓丁立軒看到外面的世界,恐怕他真的會變成不知人家疾苦的富二代。至於她自己,在華衣美服間成了真正的千金小姐,早已忘記了貧窮的真正含義。

不遠處,隨着丁文長的敲門聲,門內走出一個黑瘦的小孩,看上去比丁立軒還要年幼幾分。“你們家有大人在嗎?”丁文長一邊問,一邊往屋裡張望。

小孩仰頭看着他,問道:“我就是大人,你們有什麼事?”

“是這樣的,我們是去京城投親的,現在天色晚了,不知能不能在你家借宿一晚?”

丁文長的話一出口,宋舞霞比門口的小孩更驚訝。眼前的屋子,只有兩間有屋子的形狀,其他的連棚子都稱不上。她一直以爲丁文長只是來問路的。如果是借宿……她深深擰起了眉頭。

小男孩看看丁文長,又看看宋舞霞等人,爲難地說:“可是你們有這麼多人……爹”說着他跑向了衆人的身後。四個莊稼漢打扮的人由遠及近,向衆人走來。

丁文長見狀,急忙迎了上去,親親熱熱喚了一聲“大哥”,把之前對宋舞霞說的話又說了一遍。爲首的男人打量着宋舞霞,對着丁文長說:“看你們的衣裳,應該是大戶人家,恐怕住不慣我們的屋子。”

丁文長忙笑着說:“不瞞大哥,原本我們在家鄉也是有田有房的,沒想到突然就發了大水,不僅田地沒了,屋子也沒了,這才上京投靠親戚。可這屋漏偏逢連夜雨,路上不止盤纏花光了,連行禮也被人搶了……”他繪聲繪色地說着,宋舞霞終於見識到什麼是說謊不打草稿。

趁着兩人說話的間隙,宋舞霞偷偷打量着眼前的四人。爲首的男人不止瘦,幾乎可以用骨瘦如柴形容。他身旁的女人看不出年紀,整個臉乾巴巴的,在一旁與之前的小男孩說着話。他們的身後,一男一女兩個十多歲的少年把揹着的稻草放在了地上,一顆顆捋着稻穗,小心翼翼地把穀子放在一個破碗中。

“既然你們不嫌棄,今晚就在這裡住一晚上吧三子,去淘點米,再加個菜。”男人一聲令下,拉着丁文長進了屋子。他身後的女人想上前說什麼,最後還是忍住了,領着宋舞霞等人進了裡屋。

屋子很黑,有一股不知名的味道嗆得人無法呼吸。綠桑拿出腰間的火摺子,微弱的光線中,只見房角的角落擺着一張炕,炕上黑乎乎的一坨應該是被子。除此之外,只有一張桌子和兩條凳子,黑沉沉又歪歪扭扭的,破舊不堪。

“小姐,我們今晚真要住這裡?”

宋舞霞不知如何回答。理智上,她知道這種現場教學對丁立軒最有效,可感情上——小孩子的抵抗力差,這樣的環境,她真怕兒子會感染上細菌或者病毒。可如今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不住也得住,除非他們想在荒郊野外野營。

丁立軒第一次身處這樣的環境,只覺得好髒。他扯了扯宋舞霞的裙襬,嘟囔着:“母親,這裡連牀都沒有。”

“可是我家有炕。”之前的小男孩拿着一盞小油燈走了進來。綠豆般的光線被安置在唯一的桌子上,隨後他一屁股坐在炕上,驕傲地說:“全村只有我家有哦,冬天的時候可暖和了,不過只有下雪的時候爹爹纔會燒柴火。”

丁立軒把目光投向了宋舞霞。宋舞霞不知如何解釋。在碧琰山莊時她見過炕,是胡三特意爲她們姐妹做的,不過據說宋清霜活着的時候還是喜歡睡牀,用炭爐。而翠羽說火炕太燥熱,對她的身體不利,所以她也沒用過。後來山莊改建,趙嬤嬤知道她怕冷,索性讓人把她的房間做成了傳說中的椒房,又命匠人定製了幾個精緻的懷爐。丁家有錢,而丁文長也不是吝嗇的人,所以他家一定不會用炕,丁立軒理所當然沒見過。

“還有,我家的被子裡是有棉花的,可暖和了。”小男孩一邊說,一邊抱起了被子,得意洋洋地拍了拍。宋舞霞頓時覺得心酸。無論是宮裡還是昌平王府,又或者是怡景山莊,被子不是蠶絲就是動物的皮毛,就算是下人們,用的也都是上好的棉絮。

恍惚間,她突然想到了那句名言:朱門狗肉臭,路有凍死骨。她所見的名門,過着窮奢極侈的生活,用黃金研墨,以燕窩漱口,高牀暖枕,歌舞昇平,可普通的百姓呢?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終於與貧困,疾病,天災鬥爭着,爲了生存苦苦掙扎着。

第446章 婚禮第455章 證據第108章 時尚貴婦趴第176章 偶遇?第264章 難以割捨第120章 驚豔第235章 失落第一卷 碧琰山莊 第7,8章 破綻第387章 火燒怡景山莊第一卷 碧琰山莊 第13章 前奏第375章 多事之夜第340章 道歉第162章 觸怒第388章 跳樑小醜第108章 時尚貴婦趴第171章 談判第455章 證據第361章 還債第322章 擔心第232章 軟禁第384章 鬼門關徘徊第364章 焦急第335章 耍花腔第433章 假扮自己第268章 心生寒意第431章 自投羅網第372章 真假花瓶第131章 粉飾太平第215章第440章 變臉第488章 再次出逃第443章 試圖意亂情迷第315章 逞兇作惡第473章 懷孕第281章 逼供第491章 分娩第71章 完美的故事第120章 驚豔第238章 男人的心思第350章 無獨有偶第232章 軟禁第299章 蠢蠢欲動第262章 作繭自縛第272章 男人的對話第一卷 碧琰山莊 第3-4章 莽漢柔情第205章 失落第一卷 碧琰山莊 第45章 小爺有的是銀子!第446章 婚禮第171章 談判第208章第187章 屋子與烏鴉第99章 腦殘第441章 錯身而過第212章第350章 拒絕納妾(上)第219章第483章 生離死別第361章 還債第194章 勸解第175章 瘋婦第一卷 碧琰山莊 第17章 難題第76章 商議第121章 相見第144章 微服探訪第361章 還債第373章 勸說第212章第324章 焦急第223章第160章 憂國憂民太難了第182章 心虛第140章 挑撥離間第73章 品水第274章 誤解第497章 團聚第344章 情敵?第395章 婚訊第261章 私話第269章 探病第462章 理想的家第185章 案子了結第303章 彆扭的一家(二更)第274章 誤解第375章 多事之夜第270章 找架吵第263章 星夜私會第448章 瑣碎第145章 只有更無恥第95章 當了一回解藥第224章 莫名第319章 意外收穫第216章第238章 男人的心思第89章 哄騙第一卷 碧琰山莊 第2章 改名第254章 繁花背後第140章 挑撥離間第175章 瘋婦第195章 李代桃僵之計第323章 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