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楚挽瀾

秋水觀建在曲江池畔的一座小山丘上,三面鄰水,因觀中保存有一整套刻在紫檀木上的秋水篇而得名。

道觀裡出家的女道士並不象靜心觀那樣大多出身豪門,這只是一個極普通尋常的道觀,黃昏剛剛降臨之時,張煥騎馬來到了道觀的門外。

“施主恐怕弄錯了,我們這裡沒有你說的女道士,最近的一個還是前年到來,沒有新人。”

打開道觀門的是個六十餘歲的黑瘦老道姑,她低垂着眼皮,冷冷地拒絕了張煥的試問,伸手拉過門栓便要將大門關上。

張煥一把抵住大門,再一次說道:“是張尚書讓我到這裡來,你告訴她,是她的十八郎來了。”

聽到‘張尚書’三個字,那老道姑的臉色有了一絲緩和,她擡起眼皮,用針一般的目光打量張煥一下,依然將門‘砰!’地關上,隨即腳步聲遠去。

秋水觀位於一座松林之中,四周十分安靜,清風拂面,傳來一陣沙沙之聲,張煥揹着在松林裡來回踱步,心中有些緊張,已經兩年沒見母親了,不知道今天能否見到。

過了約一刻鐘,大門內終於傳來了腳步聲,門‘吱嘎’開了,露出老道姑冰冷而黑瘦的臉,“你還沒走嗎?”

張煥搖了搖頭,老道姑黑瘦的臉龐忽然露出一絲笑意,“既然不想走,那你就進來吧!”

........

道觀裡大樹茂密,濃蔭處處,葡萄藤爬滿了迴廊,雖然正是大暑之時,但夜風涼爽,使人彷彿置身於清涼世界。

院子裡有三、四個打雜的道姑冷冷打量着擦身而過的張煥,她們體格碩壯,象男人一般孔武有力。

“你一直走,進了前面的小院便可見到你要找的人。”

老道姑瞥了一眼張煥,又補充道:“男子在這裡不能久留,我給你一刻鐘時間,敘敘話便走。”

張煥深深吸了一口氣,大步走進了小院,院子裡一塵不染,豆莢、菜畦、竹簾,佈置一如從前的靜心觀。

在院子一角,一名中年道姑正輕輕掃攏幾片被雨打落的葉子,她雖然身着粗布道服,但皮膚白皙,氣質高雅,歲月已磨去她的絕麗姿容,但她舉手投足間所透出的韻味,卻足以讓每一個女人在她面前黯然失色。

她就是張煥的母親,楚家嫡長女楚挽瀾。

張煥呆呆地望着母親,幾年未見的母親卻在最想不到的時刻,忽然出現在了他的面前,他緩緩地跪下,匍伏在母親的面前,低低地喊一聲‘娘!’淚水便再也忍不住洶涌而出。

“煥兒,你的事情娘都知道了。”

楚挽瀾慢慢走上前,她輕輕摸了摸兒子的頭,聲音輕柔而又充滿了憐愛,從前的小嬰兒終於長成了一個高大健壯的男子漢,已經能爲國立功,楚挽瀾的眼睛也不由有些溼潤,“你雖然沒有考中進士,但你所做的事卻讓娘更加欣慰。”

說着,她輕輕將兒子扶起,替他擦去臉上的淚水,笑道:“傻孩子,小時侯倒很少見你流淚,怎麼長大了反而多愁善感,這樣娘可不喜歡。”

“娘,孩兒準備自己購置宅子,足以讓娘靜修,到時候請娘搬過去吧!讓孩兒能侍奉您。”

楚挽瀾卻笑着搖了搖頭,“煥兒,難道你沒有想通張尚書爲何要將娘藏在此處嗎?”

張煥忽然沉默了,他已經意識到母親要給他透露一點身世之密了。

果然,楚挽瀾輕輕嘆了口氣,她心事重重地走到豆莢棚下,拾起小剪子修剪豆枝,猶豫再三才低聲道:“煥兒,本來我不想告訴你,可若不讓你知道一點,娘又擔心你將來會走彎路,娘告訴你,你其實並不是張家之人。”

楚挽瀾說罷,她用眼角餘光略略掃了一眼張煥,見他站在那裡巍然不動,絲毫不爲自己的話所影響,心中不由有些詫異,“煥兒,你知道了什麼?”

WWW ¤ⓣⓣⓚⓐⓝ ¤¢〇

張煥從懷中取出那封信,舉過頭頂,“娘,楚行水已經兩次找過孩兒了。”

楚挽瀾緩緩接過張煥手中之信,她看了看信皮,眼睛裡忽然迸射出一種極其複雜的感情,憤怒、怨恨而又摻雜着一絲懷念,但這種感情只存在短短一瞬,驀地又從她眼裡消失,隨即變成了冰雪般的冷漠,她根本就不看裡面的信,而是慢慢將信撕成碎片,手一鬆,任風將它們吹散。

良久,她平靜地對張煥道:“煥兒,娘和楚家已沒有任何關係,娘只希望你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你心有多遠,那就走多遠.....”

在城門關閉的最後一刻,張煥進了長安,朱雀大街上到處都是乘涼的長安百姓,隨着坊門即將關閉,不少人開始收拾席子物品準備回家,但也有許多人家依然圍細席而坐,被褥、食物一應俱全,看來他們是準備在此過夜了。

一輪半圓月在天空中放射出皎潔的光芒,天空沒有一絲雲彩,彷彿一條小白船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漂游。

馬走得很悠閒,張煥的思緒依然沉浸在母親最後的話語之中,‘你的心有多遠,那你就走多遠.....’

他的眼睛漸漸明亮起來,母親的話讓使他的眼前彷彿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在那裡面有無比遼闊的天空,他的心豁然開朗,那些輕的、重的哀愁,從前逐漸堆積在他心上的重擔,功名、世家,如今全部飛走了。

張煥忽然仰天一笑,重重抽了一鞭馬,戰馬飛奔,漸漸地消失在濃厚的夜幕之中。

........

夜很深了,今天發生的事情註定很多人都無法入眠,崔圓就是其中之一,他穿着一身寬鬆的禪衣,獨自坐在自己的小院裡沉思。

今天下午,皇上忽然下詔,批准他崔圓繼續擔任大唐右相,雖然這個詔書只是對即成事實的一種承認,但它卻詔示天下,使他繼任右相之位變得合法、合理。

但崔圓卻品出了藏在背後的一種暗示,李系是想和自己講和,讓自己也同樣承認他已取得的利益,安北都護的八萬軍和新建立的天騎營。

崔圓揹着手在一條小徑裡來回走着,很多年前他就定下了自己仕途目標,大唐的權力總有一一天不再由七大世家分享,而是由他崔家獨霸朝綱,

十年了,他一直在爲這個目標構築基礎,今天他繼任右相終於塵埃落地,就彷彿修真人渡過了一劫,從今天開始,他就要爲實現這個目標而進行努力。

或許還需要一個十年,或許只需要短短的一兩年,但不管是十年還是一兩年,他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切入點。

而這個切入點他早已定下,它就是河東張氏,而且李系的八萬軍的供給,也是張家一力承擔,如果能拿下張家,那李系的脖子也就被自己卡住了。

這是一環扣一環的鏈條,解決了張家,後面之事便迎刃而解,這一刻,崔圓做出了判斷,暫時同意與李系講和,集中精力對付張家。

崔圓迅速寫了一封信,喚入一名心腹吩咐道:“你速去平陽郡一趟,將此信交給張若錦。”

.........

(從今天開始一天兩章,一直到存稿用完)

第287章 朝戰風雲(中)第196章 事關重大(上)第211章 終南異士第95章 崔小芙第297章 兵分兩路第3章 揮琵琶(中)第49章 挑內亂第200章 席捲隴右第380章 江淮風雲(七)第348章 局勢迷離(上)第296章 回首西望第171章 殺雞儆猴第2章 碎葉截銀(下)第344章 淮西有事第155章 會見崔圓第380章 江淮風雲(七)第85章 遇故人第209章 格局之變(六)第206章 格局之變(三)第36章 碎葉風雲(十七)第202章 得隴望蜀第270章 風雨驟起第221章 吐蕃名將第337章 兄弟不和第403章 裴瑩省親第281章 指點迷津第21章 柳條箱第253章 苦肉之計第55章 滅頂之災第76章 返長安第288章 朝戰風雲(下)第354章 右相隕落第43章 意外發現.第41章 公主歸來第79章 計中計第50章 鳳翔行第363章 絕代佳人第15章 不速客第95章 崔小芙第194章 隴右來信第59章 馬後炮第8章 聞母訊第117章 皇后的決定第124章 玄武門之變(中)第365章 大唐變天(上)第172章 私塾第403章 裴瑩省親第11章 查舊帳(下)第216章 四大家族第39章 回紇驚變(下)第77章 狹路逢第183章 鏖戰會西堡(下)第237章 明爭暗奪第354章 右相隕落第20章 碎葉風雲(一)第127章 詭異的行棋第351章 時機成熟第133章 謀取河西(上)第263章 聯姻雙刃劍第188章 關隴舊臣第167章 抉擇(上)第367章 大唐變天(下)第66 章 君入甕第22章 碎葉風雲(三)第211章 終南異士第174章 河西的軍戶第76章 返長安第76章 返長安第275章 兩支奇軍(下)第88章 長孫家(下)第263章 聯姻雙刃劍第380章 江淮風雲(七)第41章 公主歸來第274章 兩支奇軍(上)第61章 楚尚書第169章 視察會西堡(上)第10 章 大年初一第18章 軟刀鋒第94章 綾綺殿第359章 家族利益第342章 肅整兵部第58章 小酒肆第38章 回紇驚變(上)第308章 扼守張三城(下)第340章 矛盾叢生(下)第32章 碎葉風雲(十三)第273章 三線作戰第239章 三方角力第18章 葛邏祿人的瘋狂第133章 謀取河西(上)第382章 困獸猶鬥(上)第340章 夜遊長安第12章 殺人風波.第282章 各逞心機(上)第37章 碎葉風雲(十八)第29章 立奇功(下)第139章 天寶縣城第345章 各施手段第132章 三渡黃河(下)第415章 筆筒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