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向北之箭

大治八年初冬,朔方軍和北庭軍夜襲黠戛斯大營,四萬黠戛斯人毫無防備,一夜間死傷大半,黠戛斯可汗蘇達羅在亂軍中被殺,其餘兩萬餘人全被唐軍生俘,而碎葉軍則連夜出發,向黠戛斯人老巢劍河流域殺去。

十天後,唐軍抵達了劍河,從出發之夜起施洋便陰沉着臉,沒有說過一句話,蘇達羅被殺他並不在意,可宛如兄弟一般的庫爾班德也在保護可汗時死在亂軍之中,這令他無比痛心,他已經知道剿滅黠戛斯人是他的皇帝義父預謀已久的計劃,儘管他心中不滿,但他是唐軍一員,軍令如山,使他無從選擇。

“施將軍!”後面飛馳來了一騎,馬上騎兵向施洋拱手道:“大帥有事找你,命你速去。”

施洋一言不發,調轉馬頭便向後方馳去,一直奔出十餘里纔看到了王思雨的中軍,施洋奔至王思雨面前,抱拳施禮道:“參見大帥。”

王思雨見他臉色冷肅,不由微微一笑道:“施將軍,我來問你,這裡離黠戛斯人的老巢還有多遠?”

“回稟大帥,大約還有五十里。”施洋話語十分簡練,王思雨瞥了他一眼,忽然笑道:“你跟我一起走吧!我有些話要對你說。”

施洋默默地點了點頭,跟隨着王思雨大軍同行,約行了一里路,王思雨忽然問他道:“難道你真的承認自己還是孩子嗎?”

施洋冷笑了一聲道:“大帥何必激我,我從軍多年,什麼血腥場面沒看過,雖然我對皇上屠殺黠戛斯人有所不滿,但我是軍人,服從命令是我的天職。\\”

王思雨聽出了他口氣中的不滿,也不着惱。仍然溫和地說道:“如果你認爲滅亡黠戛斯人只是皇上的意思,那你就錯了,這件事是經過政事堂的反覆討論才決定下來,你明白嗎?”

施洋心中驚訝異常,他原本以爲這是義父自己的決定,卻沒想到這竟然是朝廷地集體決策,大唐對邊疆少數民族一直以寬柔爲上。怎麼會,他滿臉疑惑地向王思雨望去。

王思雨淡淡一笑道:“我祖父當年曾對我父親說過,大唐建立之初對邊疆民族實行的是恩威並施的政策,如突厥、百濟等威脅大唐利益的民族是毫不留情。直至將他們滅亡,相反,對羌人、對高昌、龜茲等小國卻又寬柔相待,但也有失誤之處,比如對南詔,原是扶植它統一六詔,以抗衡吐蕃對劍南的擴張,卻沒想到養虎爲患。致使南詔坐大,攻城掠縣。殺我漢家子女,天寶年間兩次戰役唐軍死傷數十萬人,最後南詔還是投降了吐蕃,雖然此時的南詔已經衰落,但教訓我們不能忘記,黠戛斯人也是一樣,他們今天的臣服就如同當年回紇地臣服,不過是因爲力量弱小而一時隱忍,想從我大唐得到更多的利益,等他們強盛起來。必將成爲我大唐的威脅。我們一味寬容地教訓難道還不夠多嗎?”

施洋默然,他知道大帥說得有道理。他和黠戛斯人打過許多次交道,深知黠戛斯人的變化。一個尋求庇護的弱小民族,在得到大唐支援後襬脫了回紇人的統治,卻逐漸變得驕狂,甚至野心勃勃,要佔領漠北全境,假以時日,他們必然是大唐的心腹大患,想到這,施洋的頭漸漸昂了起來,目光開始明亮。\\\

王思雨見他已經能理解,又傲然挺胸道:“我大唐是個心胸寬闊的民族,海納百川,我們願意把大唐的文化傳播出去,也願意吸收外來文明,但心胸寬容並不等於沒有自尊、沒有強硬、沒有自己地國家利益,一味寬容那隻會自取其辱,我大唐的另一面是鐵血和強硬,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渡陰山,今天我們滅回紇、滅黠戛斯人,就是要徹底解決千百年來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地威脅,將漠北萬里草原納入大唐版圖。”

施洋胸中的熱血已經被點燃,他覺得自己的脊骨、自己的脖子開始變得異常強硬,他緊咬一下嘴脣,縱馬如箭,向北方疾速奔去。

王思雨心中亦熱血澎湃,他回頭大吼一聲,“加快速度,天黑之前要徹底剿滅黠戛斯人!”

天寶八年十一月底,七萬唐軍抵達了黠戛斯人生活的劍河流域,此時黠戛斯人兵力盡失,對突來的唐軍無力抵抗,數十萬黠戛斯男女老幼及他們的回紇人奴隸一夜間全部成爲唐軍的俘虜,按照事先部署,他們將被打散安置在碎葉、北庭、朔方、遼東、范陽等十幾處地方,與漢人混居並將逐漸漢化,至此,唐軍徹底佔領了整個漠北,在後來的十幾年裡,大唐又逐漸將居住在漠北的十幾支弱小民族全部遷入中原,包括曾被突厥人打敗、逃到額兒古涅崑山區避難地蒙古人祖先,大治九年,大唐修建在原翰耳朵八里廢墟上地第一座軍鎮天翰城正式完成,施洋率五千唐軍成爲駐紮在漠北的第一支大唐軍隊,他出任天翰軍兵馬使,十年後,大唐陸續在漠北以及更北方修築了十五座軍鎮,遷河北、河東、關內二十萬軍戶長駐漠北,建立瀚海節度府,時任千牛衛大將軍地施洋被封爲賀蘭郡王、瀚海節度使,這是後話不提。\/\

隨着漠北的第二場大雪從天而降,一望無際地森林成爲了白茫茫一片,一支近萬名騎兵和三萬馬隊組成的探險軍隊出現在了極北的莽莽森林深處,這裡小海以北的通古斯河流域,也就是今天的西伯利亞,入眼處是一望無際的黑森林,偶然可見一羣羣野狼和狐狸在雪地裡追逐鹿羣,它們極少見到人類,皆停住腳步,驚恐地望着這支種羣龐大的生物,嚇得不顧鹿羣,轉頭向森林深處逃去。

“皇帝陛下。現在大雪封路,再向前就無法走了,我們就在這裡駐營吧!”一名黠戛斯獵人嚮導大聲說道。

這支軍隊正是張煥的探險隊,他在抵達小海視察後,忽然對遙遠的北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有一枚當年石慕華進京奉獻的金剛石,據說就是從極北地冰原中得到。從黠戛斯獵人的口中,他得知北方的土地有萬里之遙,要遠遠超過回紇人的疆域。而且都渺無人煙,這讓張煥升起萬丈雄心,爲什麼不將這些土地納入大唐的版圖呢?

雄心既起,他不顧手下將領的勸說,執意要親自去北方探險,朕如果這次不去,恐怕此生都沒有機會了。這是說服將領們的唯一理由,就這樣他率領一萬精銳。\\/\帶足了糧食和物資向北進發,歷時近一個月。抵達了通古斯河流域。

張煥聽嚮導說前方無法行走,他見雪已經停止,便回頭令道:“傳令大軍就地駐營。”

一聲令下,一萬唐軍紛紛下馬紮營,有地按扎帳篷,有的去砍伐森林修建柵欄,有的去不遠處地河邊鑿冰取水,雪原上一派忙碌的景象,張煥站立在一處高崗上遠眺森林,他忽然看見左邊森林邊有一羣鹿。正好奇地望着忙碌的人羣。絲毫沒有害怕的模樣,張煥不由生出了強烈的狩獵興趣。便對侍衛隊笑道:“大家跟我去獵鹿。”

他摘弓取箭,一縱馬向森林邊的鹿羣衝去。眨眼間數百人便衝到五十步外,鹿羣開始有些驚慌,紛紛向森林逃去,但速度並不快,張煥拉弓如滿月,一箭將一頭雄壯的公鹿射倒,這一箭嚇壞了鹿羣,它們這才意識到人類的可怕,開始加快速度逃跑,但是馬速更快,數百人大聲吆喝,在森林中分割包抄,箭似急雨,片刻便射死了五百多頭鹿,剩下地近百頭鹿他們也不再追趕,任其逃遠。

“這是最大的鹿角,特奉獻給陛下。”一名校尉斬下了一支鹿角,雙手獻給他們地皇帝,張煥接過這支長達三尺的鹿角,這也是他平生第一次見到這樣大的鹿角,不由哈哈大笑,“好!把獵物帶回去,今天晚上大家共喝鹿肉湯。”

忽然,一名士兵指着前方大喊,“熊!”

張煥一驚,他向前方望去,只見雪地中立起一隻龐然大物,確實是一頭熊,但是他們從未見過這樣奇異的熊,它通體長毛雪白,體高約兩丈,重逾千斤,這是一頭成年的北極熊,從中原來的唐軍從未見過,這頭熊是嗅到了鹿血的腥氣,從數裡外趕來,它見前方有奇異的動物闖入它的地盤,忽然仰頭憤怒咆哮,兇惡的吼聲在森林裡迴盪,將樹上地積雪震得簌簌落下,唐軍們皆心驚肉跳,胯下戰馬更是驚得連連後退,揚起前蹄驚恐長嘶。\\\\

張煥勃然大怒,回頭厲聲喝道:“一頭畜生便將你們嚇成這樣,你們還能征服這邊土地嗎?”

他穩住自己戰馬地情緒,兩腳一夾,戰馬斜刺裡向白熊衝去,侍衛們嚇得臉都變了色,一齊大喊:“陛下,危險!”

張煥卻縱聲狂笑,“我看中這件上好的白熊皮了。”

他加快了速度,弓漸漸拉滿,北極熊見這種生物竟然敢向他挑釁,它憤怒之極,再次大吼一聲,揚起巨掌向張煥迎面擊去,張煥在離它五尺時忽然一調馬頭,從側面擦過,就在這電光石火地瞬間,他的箭脫弦而出,一箭射進了白熊張開地嘴裡,森林裡頓時傳來驚天動地地一聲巨吼,戰馬嚇得紛紛癱軟,連張煥這匹經過特殊訓練的戰馬也驚得前蹄揚起,將主人摔出兩丈遠,張煥摔落在雪地上,隨即向右再翻滾出一丈,唯恐巨熊未死,但北極熊只咆哮一聲後,便再也沒有動靜,呆呆地矗立在原處不動,幾名侍衛狂奔而來扶住皇上,張煥卻擺擺手,他半跪在地上,目光緊緊地盯着巨熊,足足過了一盞茶的時間,這頭巨大的北極熊終於轟然仰天倒下,衆軍一起歡呼起來,張煥翻身上馬,仰天長嘯一聲,張弓一箭向森林深處的北方射去,“我喜歡這裡,無論是漠北還是直到極北的冰原,從現在起都將是我大唐的領土。”

(全書完)門》終於完本了,從去年七月提筆寫本書以來,整整一年,老高筆耕不綴,從來沒有停更過,加上上本《大唐萬戶侯》,兩年時間老高竟只因病停過一天,真的感慨萬分,老高其實沒有寫書的天賦,寫的書也談不上精品,可就是這種持之以恆的態度,使老高贏得了許多朋友的支持,正所謂一分努力,一分回報,在此,老高深深感謝一直追隨名門的朋友們,正是你們的支持,使名門拿到了去年十一月新書榜月票冠軍,你們是老高的衣食父母,感謝你們。

今天是特殊的日子,不僅是本書完本,今天還是老高的生日,完本之書,就算是老高送給自己的禮物,真的很輕鬆,一種責任的消除、一份義務的結束、一個產品的完工。

再回看《名門》,不滿意地方頗多,其實我心裡也很明白,主要失敗在三個地方,一個是女主處理不好,從剛開始的爭議人物平平,到被遺忘的崔雪竹,都是失敗的地方,正如一句話說得好,與其多女平庸,不如一女成功,老高記住了;其次是先帝李系之死,不該讓崔小芙取代他,這是本書最大的失敗,他的死使本書少了一根關鍵的骨頭,使得全書的構架偏軟,大唐萬戶侯的成功其實就是李隆基刻畫得好,下一本書,朱元璋要注意了;最後一個失敗就是帝國碰撞,其實不是老高不會寫,關鍵是不該在張煥稱帝后寫,如果在安西戰役時寫,效果就會好得多,爲什麼呢?因爲那時主角沒有消失,但最初的考慮,是想寫兩個帝王之間的鬥爭,所以這個構思放在最後,結果忘記了兩國間相距萬里,如果沒有飛機或火車,這種空間和時間就難以彌補了,比如說某一個橋段中,作爲帝王出面是最先的決策和最後的收尾,而中間是要手下去做,可這種距離就會使主角出現幾個月的空白,這樣本書就淡了,這些遺憾就是事先沒有考慮成熟的緣故。

最後再提醒一下,可能有些讀者沒有明白老高最後寫張煥射殺北極熊的深意,大家不妨想一想,北極熊在今天代表哪個國家?

寫完老書,新書就該提上日程了,等老高休息半個小時,就開始動筆新書,新書已經確定了,寫明初朱元璋時代,主人翁是後世人附體,切入時間是洪武二十三年,也是朱元璋的最後幾年,這時皇權鬥爭也是最厲害的時候,雖然歷史上沒有寫這種皇權鬥爭,但我們可以想象手握軍權的各王對皇位的爭奪,這就是本書的骨架,主人翁只是一個小人物,一個偶然的事件使他捲入了皇位之爭,最終他將面對靖難之變,他如何改變這段歷史呢?本書有點像大唐萬戶侯,一個小人物走向權力鬥爭的頂峰,但不會再着墨做生意的事情,有沒有錢並不重要,男人要的是有權,當然,風格略略輕鬆一點,不要讓大家看得太累,用老高風格的冷幽默來

具體上書是什麼時候呢?九月二十二日,給老高一段時間準備,畢竟我對明朝沒有唐朝那樣熟悉,好了,懇求大家不要下架,我會在舊書中通知大家,老高懇請大家繼續支持,記住九月二十二日。

最後再吼一聲,名門完圓滿結束了,大家手中若還攥有月票的,投出來吧!

老高鞠躬謝幕!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192章 崔圓妥協第138章 帳篷春色(下)第84章 楚挽瀾第184章 上國小使第221章 吐蕃名將第343章 中原亂起第282章 各逞心機(上)第21章 碎葉風雲(二)第341章 朝政懈怠第100章 爭奪家主(二)第180章 磨刀(下)第363章 絕代佳人第261章 重建張家(下)第83章 探家主第341章 朝政懈怠第54章 戰朝堂(三)第400章 朝廷內外(上)第154章 京孃的酒樓第393章 真相如何第26章 仗刀行第40章 視察工坊第35章 利與情第100章 爭奪家主(二)第266章 第三者是誰?第337章 兄弟不和第331章 長安信使第36章 碎葉風雲(十七)第9章 千里追獵.第40章 視察工坊第357章 慶功之死(上)第193章 各讓一步第242章 萬里孤軍第50章 重返巴格達.第48章 張破天第398章 撲朔迷離第309章 天降奇兵第368章 風聲再起第299章 葛邏祿人第120章 爾虞我詐(一)第2章 揮琵琶(上)第17章 戰略既定第77章 狹路逢第330章 矛盾叢生(上)第45章 碎葉消息第33章 碎葉風雲(十四)第37章 綁佳人(上)第18章 葛邏祿人的瘋狂第125章 玄武門之變(下)第273章 三線作戰第340章 矛盾叢生(下)第270章 風雨驟起第382章 困獸猶鬥(上)第356章 兩處佈局第13章 重返西域第248章 緊鑼密鼓第364章 張煥回京第222章 風雲突變第153 章 重返長安第367章 大唐變天(下)第106章 爭奪家主(八)第23章 碎葉風雲(四)第71章 射胡月(四)第333章 國事煩憂(上)第40章 困蛟龍第44章 過新年第258章 鳳翔之變(下)第67章 驚天變第381章 江淮風雲(八)第350章 形勢逆轉第387章 最後的較量(下)第345章 各施手段第213章 吐蕃使臣第367章 大唐變天(下)第56章 危險邊緣第259章 不倫之愛第163章 含元拍天浪(上)第114章 再遇裴瑩第86章 置新宅第52章 戰朝堂(一)第380章 江淮風雲(七)第113章 風雨將至第142章 雪夜下涼州(上)第79章 計中計第309章 天降奇兵第271章 意外發生第208章 格局之變(五)第110章 禮尚往來第3章 遲到的朝覲第81章 巧栽贓第183章 鏖戰會西堡(下)第199章 備戰隴右第311章 安西戰略(一)第37章 碎葉風雲(十八)第178章 烏鞘嶺的烽火第141章 棋高一籌第24章 碎葉風雲(五)第223章 大軍壓境第14章 小聚會第127章 詭異的行棋第355章 餘震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