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局勢迷離(下)

彭郡(今天的徐州地區),崔慶功手下大將馬大維部便駐紮在此,崔慶功兵敗的消息直到三天後才傳到了這裡,一時,馬大維手下將士人心惶惶,有的主張投靠崔家,有主張南下依附淮南,也有的主張自立爲王,而希望繼續效忠崔慶功的人卻沒有幾個,衆人議論紛紛,莫衷一是,使得主將馬大維遲遲拿不定主意。

正月初三的上午,馬大維接到快報,崔慶功已率三萬殘部退到了二百里外的蕭縣,事情已經到了眼前,他必須要拿定一個主意了。

馬大維隨即命人將他的大舅子請來商議,他的大舅子自然就是剛從長安返回的馬思疑,雖然有人勸他兩馬同槽、必有內亂,但馬大維卻不理這一套,依然娶了馬思疑的年輕美貌的妹妹爲續絃,片刻,馬思疑被親兵帶了進來。

馬思疑是前天從長安返回,剛剛得到了消息,他的父母被馬大維從崔慶功手上索回,而汝陽在被裴俊的河東軍佔領後,張煥已派人趁亂將他的妻兒救走,父母妻兒都告平安,前途又有了保證,馬思疑自然神清氣爽,又恢復了他往常的諸葛風度。

他進帳便向馬大維施一禮拱手笑道:“將軍找思疑來可是爲了崔慶功一事?”

馬大維見他猜中了自己的心思,便擺了擺手苦笑道:“坐下說話吧!”

馬思疑坐下來又道:“不管將軍做什麼樣的選擇,都必須要決定下來了,我想崔慶功的殘軍也該到了吧!”

“他已經到了蕭縣。”馬大維嘆了一口氣,他見左右都是親信,便低聲道:“我想把崔慶功趁機吃掉,思疑以爲如何?”

這件事馬思疑當然也是深思熟慮,他沉吟一下便道:“我想問一下,崔慶功的手上究竟還有多少人?”

“聽說還有近三萬人,而且都是他從山東帶出來的直屬衛隊,戰鬥力頗強。”

“問題就在這裡。”馬思疑輕輕捋着長鬚笑道:“崔慶功與將軍有舊隙,他豈能不防備,如果將軍想吃掉他,一場惡戰是不可避免,偏偏漁人在旁,將軍不妨想一想,最後倒底會被誰吃掉?”

馬大維恍然,“思疑是意思是說,我應向北或者向南去尋找一個出路麼?”

“不!”馬思疑依然搖了搖頭道:“大丈夫處世,當求自立一域,又何必去看人臉色?”

“此言深合我意,那依思疑之見,我又該如何行事呢?”

馬思疑陰陰地笑了,他要讓崔慶功爲自己的冷酷無情付出代價,“將軍可仍然投靠崔慶功,但他是他,將軍還是將軍,若崔慶功反撲成功,將軍可趁勢壯大自己,若崔慶功再次被擊敗,那時將軍便可趁機殺崔慶功,向天下人請功!”

..........

蕭縣,崔慶功一路潰逃至此,經過近三天的休整,他已經漸漸穩定下來,雖然他損失了十幾萬大軍,但幸運的是事情還沒有到最壞的地步,馬大維畢竟是文職官出身,在最關鍵的時候沒有落井下石,依然效忠於他,令崔慶功感動萬分,遂派人送袍給馬大維,將他們間的從屬關係變成了兄弟關係。

此刻加上收攏的殘軍和馬大維部,崔慶功還有七萬餘人,控制着彭、臨淮和東海三郡,保存了一點點實力。

就在崔慶功整頓軍隊準備進行最後的困獸之鬥時,韋德慶的四萬追擊大軍卻意外地停滯在碭山縣,沒有繼續追趕。

崔慶功立刻抓住了這個稍縱即逝的機會,一方面火速派人去朝廷向崔小芙求情,另一方面又派次子去山東向崔家認錯,希望能返回山東,同時他又派人去東海郡沿海四處收集海船,如果能就此罷兵最好,實在罷兵不了,他也要給自己準備一條退路。

就在崔慶功苦苦爲自己尋找一條退路時,他卻不知道,韋德慶軍的內部也在悄悄地發生着變故。

陳留大營,韋清鐵青着臉望着空地上堆積如山的戰利品,盔甲、兵器、糧食、錢物,一隊一隊的戰俘低着頭從他面前走過,戰鬥結束已經兩天了,雖然韋德慶大獲全勝,但韋清卻沒有一點喜悅之感,他是河南道安撫使,可至今沒有一個地方官來向他述職,他總監河南諸軍,

而且他不僅是朝廷的監軍,同時也是韋家的監軍,可韋德慶對他卻是陽奉陰違,嘴上說絕對不會違抗家主的命令,一轉身卻暗地裡命令大軍夜襲崔慶功,這分明就沒有將他放在眼裡。

韋清憂心忡忡地又走回了大帳,現在的問題已不僅僅是韋德慶擅自進攻,而是韋家還能不能控制住他了,他昨天接到了父親的緊急情報,說韋德慶的老孃竟在除夕之夜被人殺了,命他無論如何要在數日之內奪權,否則一旦韋德慶知道此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數日內奪權。’韋清的眉頭皺成了一團,這怎麼可能辦得到?退一萬步說,就算韋德慶肯讓出部分軍權,可他現在也不在大營,時間上來不及了。

這可如何是好?韋清心亂如麻,整整一天時間,他也想不出一個辦法。

這時,一名侍衛走進帳稟報道:“監軍,王將軍求見!”

韋清的精神忽然一振,他想到了一條驅狼吞虎之計。

王將軍也就是副將王武俊,剛開始總對自己橫眉冷眼,可這幾天他的態度忽然轉了個大彎,竟變得熱情有加,而且偶然還流露出一點願意投靠他的心思。

韋清就象即將溺斃之人抓到了一根木頭,連聲道:“快快請王將軍進來。”

片刻,王武俊笑呵呵地走了進來,他年紀約四十歲,身材修長、相貌英武,一縷長鬚飄然於胸,初見他之人都會忍不住對他心生好感,他目前是大營的留守主將,替韋德慶鎮守陳留。

“聽說監軍一天都沒有出大帳一步,末將放心不下,特來探望。”

“王將軍請坐!”

韋清熱情地請王武俊上座,又親自給他倒了一杯茶,自己也坐下來,韋清見王武俊眼中有關切之色,便嘆了一口氣道:“我心中煩悶得很,所以不想出帳。”

“韋監軍是名門之後,年紀輕輕便做到了河南安撫使,前途一片光明,比我們這軍兵痞子出身的不知強了多少倍去。”

王武俊嘴裡笑着勸他,可眼睛裡卻冷冷地注視着韋清的表情變化,“再者,大將軍一戰擊潰了崔慶功,這正是說明韋使君監軍有功,過些日子軍功報上朝廷,不說首功、至少四分功勞是有的,韋監軍應該開懷大笑纔是,怎麼會煩悶呢?”

韋清低頭不語,王武俊看在眼裡,便暗暗冷笑一聲,出言挑道:“莫非監軍是對韋大將軍有什麼不滿不成?”

韋清搖了搖頭,苦笑道:“你們韋大將軍英明神武,我怎麼敢對他不滿,只是我收到了太后的密旨,正不知該怎麼辦纔好。”

“監軍不妨說說看,說不定我能替監軍解憂呢?”王武俊的眼睛慢慢眯了起來,他的試探在一步步深入。

“你?”韋清也感覺到了對方是在試探自己,便含蓄地笑道:“你是韋大將軍的心腹,你怎麼可能做對不起大將軍的事呢?”

這時,王武俊忽然跪了下來,他凝視着韋清的眼睛肅然道:“我曾對監軍說過,我王武俊只忠於朝廷,絕非是誰的心腹,若監軍不信,我願對天發誓。”

韋清只冷冷地看着他,一言不發,王武俊見他不相信自己,便從靴筒中拔出一把匕首,在自己的胳膊上慢慢劃了一刀,頓時鮮血噴涌而出,他沉聲道:“我王武俊絕非韋德慶的心腹,我願效忠於朝廷,效忠於監軍,若違此誓,子子孫孫都當死於此刀之下。”

韋清見他誓言鄭重,不由心中大喜,便連忙將他扶起笑道:“王將軍不必下此重誓,我相信你就是了。”

兩人又坐了下來,韋清這才肅然對他道:“朝廷發現韋德慶有自立之心,所以太后才命我前來監軍,按照朝廷的部署,當與河東軍合圍崔慶功,但韋德慶卻擅自出兵,使太后深爲憂慮,她希望我能爲她物色一個新的陳留郡王,不知道王將軍可有此意?”

王武俊騰地站起來,向韋清深施一禮,“屬下願聽從監軍命令,爲朝廷分憂!”

韋清點了點頭,“那好,你手中有多少可以控制的軍隊?”

“屬下有兩萬部衆,對我忠心耿耿。”

第282章 各逞心機(上)第30章 碎葉風雲(十一)第233章 厲兵秣馬(六)第148章 聞弦第37章 綁佳人(上)第1章 碎葉截銀(上)第56章 危險邊緣第333章 國事煩憂(上)第388章 大治開元第110章 禮尚往來第51章 聯姻難第262章 意外收穫第58章 放下屠刀第224章 針鋒相對第286章 朝戰風雲(上)第358章 慶功之死(下)第65 章 慢收官第251章 意外重逢第105章 爭奪家主(七)第223章 大軍壓境第369章 重鎮興商第356章 兩處佈局第213章 吐蕃使臣第45章 年夜飯第339章 無後爲大第163章 含元拍天浪(上)第148章 聞弦第40章 困蛟龍第17章 相親會第15章 不速客第60章 殘月如血第411章 張煥的深謀第90章 張若錦第240章 奇襲成都(上)第172章 私塾第83章 探家主第29章 碎葉風雲(十)第271章 意外發生第213章 吐蕃使臣第149章 崔寧的心事第368章 風聲再起第250章 我的條件第48章 張破天第360章 再遇故人第120章 爾虞我詐(一)第229章 厲兵秣馬(二)第174章 河西的軍戶第318章 安西戰略(八)第86章 置新宅第53章 微妙的信號.第53章 戰朝堂(二)第266章 第三者是誰?第111章 馬球謀士第105章 爭奪家主(七)第290章 漕運之爭(中)第312章 安西戰略(二)第198章 事關重大(下)第287章 朝戰風雲(中)第199章 備戰隴右第60章 罷官職第355章 餘震未消第291章 漕運之爭(下)第41章 公主歸來第232章 厲兵秣馬(五)第297章 兵分兩路第48章 重大決策.第331章 長安信使第45章 碎葉消息第332章 家事曖昧第100章 爭奪家主(二)第337章 兄弟不和第357章 慶功之死(上)第52章 回紇內訌.第66 章 君入甕第330章 安西戰略(二十)第296章 回首西望第31章 碎葉風雲(十二)第80章 穩軍心第113章 風雨將至第339章 無後爲大第144章 使者第172章 私塾第270章 風雨驟起第272章 朝堂內外第123章 玄武門之變(上)第238章 虛晃一槍第402章 明遠薦賢第22章 離別日第167章 抉擇(上)第120章 爾虞我詐(一)第323章 安西戰略(十三)第126章 魔高一丈第222章 風雲突變第285章 朝戰前夕第9章 掌財權第9章 掌財權第63章 別佳人(下)第391章 臨朝首日第47章 崔皇后第28章 立奇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