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安西戰略(十一)

穿越茫茫的戈壁和無數奇形怪狀的山樑峽谷,這一天,一支五千人的唐軍騎兵隊終於抵達了託雲山口,這裡依然是一望無際的土黃色,看不見一絲綠色,讓人疲憊而煩躁。

這裡海拔教高且道路艱難,一路之上人跡罕至,只偶爾可以看見倒斃駱駝的森森白骨,這次遠征,唐軍每人攜帶三匹馬,攜帶大量的糧食及物資,足足走了四天,才從蔚頭城抵達了託雲山

“將軍請看那裡!”

阿明手指遠處山腳下一片已被風化的殘垣斷壁道:“那裡就是張尚書所說的驛站遺址。”

這次遠征碎葉的主將便是以膽大和敢於冒險而出名的關英,他擅襲吐蕃贊普藏身的大石城而被王思雨免了職,但張煥卻看到了他有着常人難及的毅力和果斷,越是遇到困難和挑戰,就越能發揮他的敏銳和決斷,也因此,張煥便不拘一格地將他從一個小小的校尉提拔成統帥一支軍隊的主將,讓他獨擋一面,事實上,這就是西涼軍的傳統,以軍功爲先、以才能爲先。

關英注視着驛站遺址,他忽然問道:“驛站修在這裡,是不是說附近有水源?”

阿明敬佩地點了點頭,“將軍思路細膩,從這裡向東五里,確實有一眼泉水,那裡還有一片胡楊林。”

“那好,就煩勞你帶我的一隊士兵去打水。”關英向後一揮手命令道:“大家就地休息兩個時辰。”

唐軍將士紛紛下馬,各自尋找陰涼之地休息,一支三百人的汲水士兵則跟着阿明向東而去。

這一次關英卻沒有倒地睡着,身負五千人的安危和都督交給的重任,使他感到了強烈的責任,他又一次拿出阿明手繪的地圖,仔細研究這次遠征地路線。

穿過託雲山口再向北還是半乾旱的戈壁灘。還有一片沙漠,那裡數百里荒無人煙,是最考驗人毅力的一段路,約有四天的路程,走過這片最艱難的地方,便抵達了真珠河,再向北就是茫茫的大草原了。約再走五天,便可抵達這次遠征的目地地——碎葉,安西曾經的第五個軍鎮,旁邊便是著名的熱海(今天吉爾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

望着地圖上用炭筆畫了個重重三角形的碎葉軍鎮,關英不由心潮起伏,幾年前他還是在鄉里偷雞摸狗、調戲婦女的小地痞。被父兄趕出了家門,誰又能想到,幾年後他便是率領五千軍隊地大將,將爲國立下不世之功。

你若能爲我拿下碎葉。我就封你爲中郎將,碎葉兵馬使。

想到都督對自己的激勵,關英不由熱血沸騰,他立刻站起來大聲喊道:“弟兄們起來,該幹活了!”北征的第一步就是要佔領託雲山口,先修一個簡單的營地,駐兵八百人,張煥隨即會派工事營來此修建一座城堡。

次日一早,一支唐軍騎兵穿過了託雲山口。向茫茫無際地戈壁灘行去

唐軍大營,去疏勒的大食商人已經將阿羅斯的信和原話帶回,他拒絕了阿古什要求撤兵的命令。此刻,阿古什的臉色異常難看,他萬萬沒有想到阿羅斯竟然會違抗他的命令,信被他緊緊攥在手中,幾乎捏成了碎片,如果不是在唐軍大營內,他早已經暴跳如雷了

一旁,張煥靜靜地望着這個年輕的大食貴族。和這個大食親王近一個月的相處中。他已經透徹地瞭解了他的性格及其弱點。

黑衣大食建國已經快五十年了,他們這一代是無法體會父輩們創業地艱難。他們是在深宮裡長大的金絲鳥,受過良好的教育,在才學和氣質上遠遠不是他們底層出身地父輩們所能比,但他們身上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驕傲自負,高貴而無法承受挫折,敏感且多愁善感,與其說他此次東來是和吐蕃談判,不如他的真正目的是來東方寫他的見聞錄。

阿羅斯的拒絕在張煥的預料之中,從達摩馱都地口中,他知道了這個吐火羅總督地一點情況,五十餘歲,曾在西方征戰多年,他放縱士兵搶掠城市,卻又能一聲令下命正瘋狂的士兵們立即收手,僅從這一點便能看出這個大食統帥地控兵能力。

打敗大食,張煥並沒有什麼疑義,畢竟他的兵力佔優,畢竟他擁有這個世上最犀利的武器,但如何儘可能地減少自己的傷亡,甚至讓關英能順利在碎葉立足,這纔是張煥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那麼,眼前這個年輕氣盛貴族能不能成爲這次戰局的關鍵人物呢?

“親王殿下,我們東方先賢還有一句有名的話: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想,這就是阿羅斯將軍不肯撤軍的真正原因。”

精通漢語的阿明當嚮導去了,給他們做翻譯的是另一個粗通漢語的大食商人,他顯然不能正確理解孫子兵法的精髓,便簡單地將字面意思翻譯了過去,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變成了:大將只要不在巴格達,只要有軍隊在手中,他就不會理睬哈里發的命令。

張煥原想是暗示阿古什,可無心插柳柳卻成蔭,翻譯直白的意思一下刺痛了阿古什敏感的心,他臉色大變,騰地站起來,冷冷道:“張將軍,我們大食的將軍是絕對服從哈里發的命令,請你不要妄加猜測。”

說完,他挺直了腰,驕傲地向帳外大步走去,翻譯結結巴巴地將他意思表達出來,張煥望着他的背影,微微一笑,輕輕地搖了搖頭。

當天晚上,阿古什便在十幾名隨從的護衛下離開了唐營,返回疏勒。

唐軍繼續西行,最後在距離疏勒約兩百里的一個小鎮駐紮下來,等待着戰機的到來,張煥隨即又派曹漢臣爲巡遊將軍,率三千輕騎去探察大食軍南歸的道路。

此時已經九月中旬的深秋時節,太陽黯淡了,自然界萎謝了,金黃的顏色正慢慢褪去,在寒冷的早晚霜凍之下,大地一片蕭瑟,不時有一隻黑鳥掠過頭頂,刺耳地嘎嘎叫着,似乎在告訴人們,冬天就要到了。

從春天出征,近二十萬唐軍在安西度過了將近半年的時間,隨着年關將至,思鄉之情開始在將士們心中萌生,九月二十日,宣仁七年的第一場初雪悄然覆蓋了安西大地。

這天早晨,四野白茫茫的一片,萬里無雲,積雪被腳踩得嘎吱響,枝頭掛起了粉紅的霜花,一隊唐軍騎兵從遠方而來,護送着後勤輜重隊抵達了唐軍大營,行軍司馬郭士奇帶來了數萬石糧食,這是很正常的糧草運送,但這一次後勤運送,卻又有和往常的不同之處。

裴明遠再一次從隴右而來,不僅帶來了將士們的家信,以及大量的冬衣,他還帶來了朝廷劇變的消息,一個月前,皇帝李邈已駕崩,追廟號爲憫宗,崔小芙在裴俊的支持下立李勉之孫李延爲新帝,改年號爲永安,現在是永安元年。

大帳之內,張煥臉色嚴峻,他揹着手來回地踱步,這件事來得很突然,不過,他也明白這是崔小芙下的手,趕在安西戰役結束前再立新君,以便她重新開始執政,新君才兩歲,也就是說她還要垂簾聽政十六年,張煥冷冷一笑,她打的如意算盤確實不錯,趕在自己回去之前讓生米做成熟飯,他不由哼了一聲,又問道:“裴相國可有派人來隴右?”

站在一旁的是他的幾名心腹大將,而從中原趕來之人除了裴明遠外,還有另外一人是從長安而來,他便是門下省左拾遺李須賀,也就是那個嚮往繁華大唐而不肯歸國的日本留學生。

他是以回日本探親爲名私自前來安西,他帶來了元載的一封信和大量關於皇帝駕崩的內幕消息。

見張煥發問,裴明遠立刻躬身答道:“回稟都督,在皇上病重期間,裴相國曾派盧侍郎來隴右商議立新君一事,我們五人以事關重大爲由,沒有表態,同時已下令各地駐軍戒備,以隨時待命。”

張煥點了點頭,“你們做得很好!”

他慢慢走帳門,望着帳外灰濛濛的天空,不由輕輕嘆了一口氣,“打完這一仗,就該是回去的時候了。”

第63章 別佳人(下)第65 章 慢收官第255章 引而不發第348章 局勢迷離(上)第213章 吐蕃使臣第179章 磨刀(上)第114章 再遇裴瑩第324章 安西戰略(十四)第253章 苦肉之計第414章 筆筒案(二)第147章 裴瑩出使(下)第164章 含元拍天浪(中)第315章 安西戰略(五)第221章 吐蕃名將第366章 大唐變天(中)第340章 矛盾叢生(下)第409章 人才輩出第114章 再遇裴瑩第211章 終南異士第373章 步步連環(下)第356章 兩處佈局第188章 關隴舊臣第220章 千里奔襲第24章 同船渡第179章 磨刀(上)第12章 抓把柄(上)第117章 皇后的決定第59章 馬後炮第383章 困獸猶鬥(中)第287章 朝戰風雲(中)第158章 打破僵局第372章 步步連環(中)第242章 萬里孤軍第6章 碎葉築城.第73章 爭兵權(二)第162章 兩日風雲(四)第30章 唐兵營第202章 得隴望蜀第114章 再遇裴瑩第283章 各逞心機(中)第134章 謀取河西(中)第60章 罷官職第138章 帳篷春色(下)第136章 鏖戰會郡第276章 朱泚之死第57章 君不知第191章 厲兵秣馬第214章 枝節橫生第27章 碎葉風雲(八)第180章 磨刀(下)第103章 爭奪家主(五)第222章 風雲突變第23章 遇渭河第97章 翠雲居第392章 夫妻生隙第6章 碎葉築城.第54章 戰朝堂(三)第348章 局勢迷離(上)第56章 新朋友第16章 順水情第44章 斬草除根第203章 崔寧探父第345章 各施手段第319章 安西戰略(九)第78章 慶功欲第295章 回紇西至第5章 張家主第322章 安西戰略(十二)第212章 奴隸風波第142章 雪夜下涼州(上)第316章 安西戰略(六)第263章 聯姻雙刃劍第17章 相親會第73章 爭兵權(二)第50章 重返巴格達.第52章 回紇內訌.第294章 風起星星峽第43章 意外發現.第213章 吐蕃使臣第22章 離別日第53章 微妙的信號.第177章 回紇與黨項第194章 隴右來信第219章 明修棧道第5章 張家主第89章 鬼推磨第3章 揮琵琶(中)第20章 舞財權(下)第372章 步步連環(中)第212章 奴隸風波第375章 江淮風雲(中)第29章 碎葉風雲(十)第209章 格局之變(六)第199章 備戰隴右第103章 爭奪家主(五)第372章 步步連環(中)第351章 時機成熟第50章 鳳翔行第382章 困獸猶鬥(上)第5章 唐廷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