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鳳翔之變(中)

河東昌化郡,天寶元年前叫做石州,這裡西臨黃河,歷來是西去的交通要道,按照崔、裴二人當年劃分河東的協議,昌化郡歸崔家,但二年前裴俊見時機成熟,遂命大軍南下,佔領了河東的大半土地,僅留上黨和高平兩郡給崔家,昌化郡也自然被裴家控制。

按照世家推薦原則,現任昌化郡刺史便是由裴俊推薦任命,刺史叫汪東陽,約四十歲,慶治七年進士,原本是河北鄴郡安陽縣縣令,一年前被裴俊賞識,一步高升成了刺史,相國的賞識使他感激涕零,從此兢兢業業爲官,不敢有絲毫大意。

此刻這位刺史大人正坐在馬車上急匆匆趕往位於黃河邊的定胡縣,他昨天剛從老家探親歸來,卻得到一個不妙的消息,這些日子,有許多人家舉家過河西去,人數不詳,雖然大唐律令中規定百姓不得擅自遷徙,但事實上各大世家之間也在互挖牆角,不準遷徙的律令也成了一紙廢文,尤其大災之年,許多地方官只嫌自己地頭上吃飯的人太多。

今年六月河東許多郡縣都遭了蝗災,昌化郡也不例外,已經有不少人家在六七月間逃過黃河去謀生,但災情早已經平息了,現在是十一月,天氣最寒冷之時,怎麼還會有人過河?

汪東陽百思不得其解,彙報此事的郡司馬也不肯說實話,不得已,他只得冒着寒風,親自前去黃河邊察看。

不用說。舉家西遷正是隴右來人所爲,在完整的鳳翔戰略中。將鳳翔軍家屬從昌化郡接到隴右正是其中重要地一環,爲此,隴右拿出了極爲優惠的條件,不僅每戶可租種十畝官府地土地,五年後可歸己,而且三年內免賦稅,另外還有最關鍵的一條。踏上隴右土地的那一天起,每戶人家每天可得一升面、二十文錢的補助,直到來年麥收,這些條件對在大災後苦苦熬日子的河東百姓,無疑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當然,接鳳翔軍家屬只是潛臺詞,隴右官方的說法是幫助河東百姓度災。想着隴右節度使張煥正是河東人,百姓們僅有地一絲疑慮也隨之煙消雲散。

無地農民一心想得到自己的土地,毫不遲疑西去,也有不少眷念故土者,想着先去避了災明年再回來,就這樣,人人趨之若鶩,短短的十天內,過河西去者竟超過了六千戶人家,此事轟動一時。不僅昌化郡,就連平遙、汾陽也有人家趕來。消息甚至傳到了太原。

下午,汪刺史帶着一百多名衙役浩浩蕩蕩開進了定胡縣,一路上他看見絡繹不絕的百姓朝定胡縣趕去,不由心急如焚。

定胡縣緊靠着黃河,在城門百步之外,便可看見黃河宛如玉帶一般,橫亙在蒼茫的大地上。河水已經凍實。使過河變得十分容易,直接從冰面上便可走到對岸。

此刻。黃河渡口處依然是人山人海,三千多戶從各地趕來的農戶正等待着最後的確認,確認後領了糧食和路牌便可以上路。

在渡口處已經搭了數百頂大帳篷,近千名士兵正在維持着秩序,帳篷前擺了一長排桌子,三十幾名隴右地官員正在驗證報名者的身份,桌子前已經排了十幾條長長的隊伍,按是否有家人從軍來區分,數十名士兵在引領着絡繹不絕的百姓,不時對他們大聲叫喊:“家中有人從軍者到這邊來。”

這次移民行動的負責人是裴明遠,此刻,一名官員將一戶鳳翔軍家屬領到了他身邊。,

“我是方山縣人,我兒子在鳳翔軍中從軍,叫翟四郎。”老農一臉淳樸的笑容,他所知道的信息就只有這麼多。

可是要從厚厚的名冊裡找到翟四郎三個字談何容易,說不定這四郎只是小名,他兒子從軍後又改了一個大名,更無從查對了。

“你可有他寫來的家信?”裴明遠臉上依然掛着笑容,努力縮小查找範圍,一句話提醒了老農,他急忙從懷中摸出一封皺巴巴的信,遞了上去,憨厚地笑道:“就只有這一封,還是去年他託人送來地。裴明遠接過信,大致看了一下,便找到了線索,五營三隊隊正,他立刻翻到名冊上的對應頁,確實有,隊正翟大彪,河西昌化郡方山縣人,父親翟?括弧:不知。

裴明遠看了一臉憨厚地老人一眼,他身後還跟着老伴、兒媳、孫子、孫女等等,也一般地笑容淳樸,他便提筆將翟大彪的名字勾了,將名冊一合,從另一個盒子裡取出一塊鐵牌遞給了他,又指了指後面的帳篷道:“拿着這鐵牌到帳篷裡去,有人會幫你們登記,然後再領你們吃飯,最後會和其他一批人一起出發。”

老漢接過鐵牌,千恩萬謝地帶着家人走了,裴明遠輕輕鬆了口氣,已經送走三千戶鳳翔軍家屬了,遠遠超過都督所定下了二千戶家屬的指標。

這時,一名士兵跑上前來稟報,“裴使君,昌化郡刺史來了,指名要見使君。”

裴明遠早已等待此人多時,他讓另一名官員來接替自己,站起身笑了笑道:“帶他過來。”

片刻,氣勢洶洶的汪刺史大步走了上來,他一路而來,早已經問清楚了百姓們西去的真實原因,不由又驚又怒,第一個反應便是報告相國,但在報告之前,他決定先和隴右之人交涉一番,也好給相國交代。

“我就是昌化郡汪刺史,請教閣下尊姓,官任何職?”他見裴明遠年紀頗輕,臉上不由浮現出傲慢之色。

裴明遠笑着拱拱手,“在下隴右節度下司馬,姓裴,叫裴明遠。”

裴明遠,汪刺史在裴家的本宗地鄴郡做過縣令,對裴家人十分熟悉,他一下子便聯想到了裴俊地幾個兒子,再一細想,裴明遠可不就是那個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地裴俊第五子麼?他好像就是在隴右爲官。

汪刺史的臉上彷彿暴雨初停後地中午,頓時陰雲消散,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原來是裴公子,幸會!幸會!”原本挺得筆直的腰也略略有些彎曲起來。

“不客氣!”裴明遠一擺手道:“汪刺史請到大帳裡敘話。”

“不必了。”汪刺史回頭看了看人山人海的場景,不由哭喪着臉道:“裴公子,你們這樣大規模地遷移人口,讓我怎麼向裴相國交代?”

裴明遠微微一笑,“我們是在爲河東減輕災後壓力,對河東應該是好事纔對,有何爲難?汪刺史儘管去向相國稟報,再者,恐怕此事裴相國早已經知道。”

“裴相國知道?”汪刺史的眼中露出驚詫之色,他猛然醒悟過來,鬧出這麼大的動靜,裴俊怎麼可能不知道,到現在都沒有軍隊過來干預,那就說明相國已經默許了,可是整整十天過去了,自己卻沒有寫份報告給朝廷,搞不好最後相國就是拿自己開刀,想到這,汪刺史背上頓時冷汗淋漓,他急向裴明遠一拱手,話也不交代一句,便慌慌張張地跑了。

裴明遠望着他的背影遠去,不屑地笑了笑,又回頭走到隊伍旁,一名婦人滿頭大汗地擠上前對他大聲道:“官爺,我丈夫也在鳳翔從軍。”

裴明遠溫和地笑了笑,安撫她激動的情緒道:“不要着急,你告訴我,你丈夫叫什麼名字?”

就在河東大規模遷移民衆之時,鳳翔軍內也爆發出了一件大事,行軍司馬韓慶向朝廷彈劾節度使李莫兩年前欺瞞朝廷,濫抓百姓冒充逃兵向朝廷邀功,消息傳出,頓時轟動了朝野,鳳翔可是崔家在關中的最後一塊勢力,若連它也失去,那崔家真的就敗落了。

就在朝中大臣議論紛紛之時,一直對漢中局勢保持沉默的崔寓終於跳了出來,他一口否認李莫有欺瞞朝廷的行爲,並指責韓慶在兩年後才彈劾此事,顯然是另有所圖,與此同時,李莫也上書朝廷,聲稱當時他自己坐鎮在鳳翔軍中,並沒有親自去抓捕,並表示要徹查此事,若真有下屬隱瞞真相,他將嚴懲不殆。

事情彷彿在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方向發展,不料裴俊和太后崔小芙竟不約而同地一起表態,此事事關軍紀嚴肅,不容姑息,決定派御史中丞廖輝赴鳳翔調查此事。

一時風雲詭異,數百騎兵護衛着調查使風馳電掣般象鳳翔馳去,一種不詳的預兆悄悄籠罩在鳳翔郡的上空。

第404章 發現端倪第235章 厲兵秣馬(八)第404章 發現端倪第16章 引發危局的妖龍城.第38章 回紇驚變(上)第8章 聞母訊第207章 格局之變(四)第209章 格局之變(六)第100章 爭奪家主(二)第252章 兩隻狐狸第289章 漕運之爭(上)第56章 危險邊緣第167章 抉擇(上)第45章 碎葉消息第6章 碎葉築城.第340章 矛盾叢生(下)第22章 碎葉風雲(三)第8章 疑蹤驚現第13章 重返西域第369章 重鎮興商第116章 裴俊的策略第9章 千里追獵.第330章 矛盾叢生(上)第392章 夫妻生隙第398章 撲朔迷離第139章 天寶縣城第60章 罷官職第69章 射胡月(二)第299章 葛邏祿人第90章 張若錦第287章 朝戰風雲(中)第29章 立奇功(下)第312章 安西戰略(二)第366章 大唐變天(中)第287章 朝戰風雲(中)第268章 風雨將至(上)第350章 形勢逆轉第59章 馬後炮第336章 細微變化第76章 返長安第111章 馬球謀士第253章 苦肉之計第34章 碎葉風雲(十五)第330章 安西戰略(二十)第325章 安西戰略(十五)第211章 終南異士第311章 安西戰略(一)第25章 賭意氣第388章 大治開元第38章 綁佳人(中)第335章 再返長安第226章 絕地反擊(中)第51章 聯姻難第40章 視察工坊第15章 不速客第324章 安西戰略(十四)第242章 萬里孤軍第85章 遇故人第9章 掌財權第65 章 慢收官第68章 射胡月(一)第373章 步步連環(下)第228章 厲兵秣馬(一)第284章 各逞心機(下)第296章 回首西望第347章 渤海求助(下)第59章 馬後炮第375章 江淮風雲(中)第176章 意外的消息第21章 柳條箱第59章 兩帝會晤第346章 渤海求助(上)第317章 安西戰略(七)第76章 返長安第195章 飛奴客第108章 真正的較量(中)第108章 真正的較量(中)第134章 謀取河西(中)第320章 安西戰略(十)第84章 楚挽瀾第211章 終南異士第85章 遇故人第95章 崔小芙第360章 再遇故人第204章 格局之變(一)第194章 隴右來信第359章 家族利益第249章 真實意第52章 戰朝堂(一)第40章 視察工坊第184章 上國小使第296章 回首西望第264章 張黨雛形第332章 家事曖昧第133章 謀取河西(上)第290章 漕運之爭(中)第33章 碎葉風雲(十四)第100章 爭奪家主(二)第98章 崔計裴謀第175章 党項人的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