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針鋒相對

裴明遠上前幾步,向父親跪下,“孩兒明遠,參見父親大人。

裴俊點點頭,“起來吧!”

他眼一掃,只見裴明遠身後不遠處站有一人,年近半百,長袍儒巾,三縷白鬚飄然於胸,目光清朗,不像是隨從的樣子,而且眉眼之間隱隱有些記憶,他微微一怔,問裴明遠道:“這位是?”

不等裴明遠回答,那人便主動上前施禮,“在下胡鏞,是張都督的幕僚,參見裴相國。”

“胡鏞?”裴俊將這個名字讀了幾遍,又疑惑地問道:“我們似乎曾經見過面?”

胡鏞微微一笑道:“在下名爲鏞,顧名思義就是平庸之意,相國說見過我,實際上是因爲我相貌大衆尋常的緣故。”

“先生好口才。”裴俊微微一笑,便不再多問,將他們帶進自己書房。

走到書房門口,胡鏞惶恐道:“在下只是一介庶民,怎敢進相國書房,我在門外等候便是。”

“先生真是庶民嗎?”裴俊眯起眼睛笑道:“當年的胡安然可是官拜太子左庶子,正四品銜,我那時也只是戶部侍郎,比先生還低半品呢!”

胡鏞見他認出了自己,便笑了笑,“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裴俊又瞥了一眼裴明遠,見他站在門口,便淡淡一笑道:“你雖是我兒子。但你現在是張煥軍中判官。公事爲先,你也坐吧!”

裴明遠沒有多說什麼,便坐了下來,兩名丫鬟給他們獻了茶。裴俊開門見山便道:“先說說隴右最新局勢。”

裴明遠給父親略一欠身道:“這次吐蕃大舉攻唐是贊普赤松德贊親自率軍,有十餘萬兵力之衆,由此可見吐蕃蓄意已久,據最新情報,吐蕃大軍現在會郡地黃河對岸造船,一旦船造好,他們就沿河而下,進攻隴右。”

裴俊端起茶碗喝了一口,不露聲色地又問道:“那隴右現在尚有多少軍隊?準備怎麼應對吐蕃大軍?”

裴明遠與胡鏞對望一眼,他便小心翼翼答道:“隴右尚有七萬軍隊。主要佈置在會郡和金城郡。”

裴俊卻冷笑一聲道:“我兒又何必騙我呢?張煥上報朝廷一共十二萬軍隊。在河西兩萬,武威失陷時幾乎全軍覆沒,張煥遠征河湟又帶走六萬,那現在也就四萬人,而且大多是新軍,難道張煥瞞着朝廷招募私軍嗎?”

“相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胡鏞拱拱手笑道:“我家都督深知吐蕃殘暴,爲讓百姓自保,便在軍戶中實行民團操練,適才明遠多說三萬人。其實就是剛剛裝備起來地民團,並非正式軍隊。”

裴俊點了點頭,“原來如此,我還以爲張使君有足夠兵力,派二位前來。是不需要朝廷援助呢?”

“相國說笑了。我家都督尚在河湟,現在隴右勢急。我們難以抵擋吐蕃虎狼之軍,夫人特派我們向朝廷求救。”

裴俊沉吟片刻,便徐徐道:“剛纔你們也看見了,我與崔相專門商談了此事,我們一致認爲現在吐蕃的戰略重心已經東移,以後戰事會頻繁發生,僅靠張煥一人,恐怕難以抵擋,所以朝廷會再派朔方節度使,張煥將不再兼任。”

胡鏞半晌沒有說話,他知道會有這個後果,如果崔、裴二人不趁虛而入,那纔是不可思議之事,這就是政治鬥爭,沒有什麼仁慈憐憫,說到底是實力不如人,這一點在他們來之前衆人已經達成一致,只要保住隴右一地,其他之地,也只能放棄了,事實上,這已經由不得他們。

想到這,胡鏞和裴明遠交換了一個眼色,胡鏞毅然道:“誠如相國所言!”

“好!那我們一言爲定。”裴俊站起身肅然道:“隴右是我大唐國土,抵禦外敵是朝廷份內之事,內閣已做出決定,太后也已下旨,朝廷將出兵救援隴右,二位一路辛苦,請先歇息吧!”

裴明遠與胡鏞二人下去了,裴俊依然站在窗前沉思,當年他放張煥去河西,就是希望張煥能成爲韋家敗亡之根,爲自己西進創造機會,張煥果然沒有讓他失望,僅兩年時間便趕走了韋諤,這次吐蕃東侵和張煥西征河湟,又給自己創造了千載難逢之機,他便可以名正言順地進佔關內北道。

但讓裴俊奇怪的是崔圓卻放棄了這次機會,竟然任他西進,這可和他崔圓的一貫作風不符,他完全可以渡河西進,在這次吐蕃東侵地機會中分一杯,卻最後提了補充鳳翔軍的條件,難道他不知道渡黃河後一樣可以走開陽郡補充鳳翔軍嗎?

退一萬步說,就算沒有這次吐蕃東侵的機會,難道他崔家就不能補充鳳翔軍了嗎?他們完全可以借道宛西,走漢中最後到鳳翔,王家、韋家都會給他這個便利,但崔圓就象不明白這一點似的。

“不對!這裡面一定有問題。”裴俊忽然敏感地捕捉到了什麼。

這時,門外侍衛稟報,裴侍郎來了,裴侍郎就是裴俊之弟戶部侍郎裴佑,他是被裴俊臨時命人找來。

裴佑進門便拱手笑道:“恭喜大哥了。”

“來!快進來坐下。”裴俊笑着將他拉進來坐下。

“你可能想不到,我的兒子竟然代表張煥的利益來和我談判。”

裴佑愕然,“大哥是說明遠嗎?”

“除了他還有誰。”裴俊苦笑了一聲道:“而且我那寶貝女兒似乎也是偏向於張煥。”

裴佑見大哥心中有些忿忿不平。便笑着勸慰他道:“說倒底。張煥是你女婿,明遠偏向舅子,瑩兒偏向夫婿,這也是正常之事。大哥就將心放寬一點吧!”

“女婿?”提到張煥是自己地女婿,裴俊不由冷冷一笑道:“他還真當自己是我女婿嗎?上次崔小芙干政就是他暗中所爲,他又在鳳翔擺我一道,這難道是女婿該乾地事嗎?我早就看出來了,此人絕不甘心居於人下,就算娶我女兒,也只是想利用我而已,我與他之間早就沒有什麼翁婿之情了。( )”

裴佑沉默不語,其實大哥當初何嘗又不是在利用人家呢?若不是張煥拿下河西,他會將女兒嫁給人家嗎?現在又說斷翁婿之情。不過是想趁機拿隴右罷了。

裴俊見他沒有說話。便繼續道:“我已決定讓裴伊爲朔方節度使兼靈武郡刺史,率軍二十萬渡黃河抵禦吐蕃軍,明天便出發。”

裴佑沉吟良久,方徐徐問道:“大哥可是想趁勢佔領隴右全境?”

“不!”裴俊緩緩搖頭,他冷然道:“張煥手中還有軍隊,暫時不能撕破臉,金城、隴西、開陽三郡我會留給他,不過他必須將兒子質於京中。”

裴佑立即明白了大哥叫自己來的用意,恐怕是想讓自己跑一趟隴右。不等裴俊說下去,他立刻站起來躬身道:“三月底是戶部一年最忙之際,我恐怕走不開,大哥還是讓別人去吧!”

裴俊盯着他,半晌才淡淡道:“那就不勉強你了。我讓別人去說。”

宣仁三年三月二十五日。太后崔小芙正式下詔,出兵救援隴右。並任命太僕寺卿裴伊爲朔方節度使兼靈武郡刺史、充御史大夫,同一天,裴家二十萬河東軍從昌化郡定胡縣渡過黃河,大軍兵分兩路,一路進發會郡,另一路轉頭南下,佔據平涼、安定等郡。

賀婁無忌聞朝廷大軍到來,立刻命集結在會郡的四萬西涼軍悉數南下保衛金城郡,在黃河對岸造船地赤松德贊得知唐軍二十萬大軍來援,知道戰機已失,他惱羞成怒,集中八萬大軍攻打會西堡,經過一天一夜地血戰,五千唐軍斃敵二萬餘人,終因寡不敵衆,會西堡失陷,五千唐軍戰死至最後一人,無一人投降。

赤松德贊深恨之下將會西堡鏟爲平地,他隨即率領大軍南下河湟,截斷了張煥的退路。

三月三十日,裴伊抵達了金城郡

張煥不在隴右的日子裡,裴瑩一直在督促着隴右節度各個司曹間的正常運轉,她並不干涉具體事務,但她每天都會出現在軍營、屯田以及軍器製作坊間,聽取底層士兵和普通軍屬的意見,偶然也會和胡鏞、羅廣正、裴明遠等留守大員進行會商,籌措錢糧支援前線。

但從吐蕃大軍進攻武威開始,裴瑩便一反旁觀者的姿態,主動召集賀婁無忌等軍方將領商討軍事安排,又派裴明遠和胡鏞二人前往長安求救,同時,她代張煥連連下發命令,徵集各地民團兵轉爲正規軍,又親自到軍隊中進行動員,激發士兵們保家衛國的熱情。

隨着局勢的一天天變化,吐蕃軍進攻隴右的可能性在降低,但父親趁機搶佔丈夫基業地意圖卻越來越明顯,裴瑩漸漸沉默了。

這天中午,裴瑩正和崔寧說話,忽然管家來報,新任朔方節度使在府外求見。

這個所謂地朔方節度使裴瑩當然知道是誰,她沉思片刻,便對管家道:“請裴使君到節度使行轅等待,我即刻便到。”

說罷,她又命張煥地親兵將西涼軍的軍政要員一起請到行轅,躊躇良久,裴瑩忽然長嘆一聲對崔寧道:“我父親真是貪心不足,我們已經讓出隴右北面十幾個州郡,但他還要打金城郡的主意,一般人不知情,還以爲是我出賣了丈夫地利益,這讓我如何面對隴右軍民?”

崔寧在一個多月精心調養下,病勢已經好了很多,雖然身子還有些弱。但基本上已經無恙了。她見裴瑩心中難過,便摟着她地肩安慰她道:“在這種情況下,你也只能向朝廷求救,大家眼睛都亮着呢!你爲保衛隴右耗盡心神。我想除了別有用心者,沒人會指責你。”

裴瑩苦笑一下,換了身衣服,便乘馬車到節度使行轅去了,節度使行轅位於五泉大街中段,離張煥府約三裡遠,很快,馬車便抵達了行轅,這時很多人已接到裴瑩地通知,紛紛趕到了行轅。

裴伊本來是想和裴瑩私下談一談。勸她以回家探望父親及外公地名義。將張煥之子帶回長安,不料裴瑩卻不肯私下見他,而是以官方姿態公開接見,裴伊本來就因爲上次鳳翔之事對張煥耿耿於懷,現在裴瑩又不買賬,他心中着實不爽,現在他有二十萬大軍在手,若不是因爲裴俊不准他輕舉妄動,他早就一口氣端掉張煥的老巢。

大堂裡已經來了不少人。衆人皆在竊竊私語,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剛剛趕回來的胡鏞和裴明遠卻隱隱感到了不妙,而裴伊卻揹着手欣賞牆上地畫,所有來人。他一概不理。

“夫人駕到!”士兵一聲高喊。衆人紛紛站起來,給走進大堂的裴瑩施禮。裴瑩含笑一一給衆人回禮。這時裴伊慢慢轉過身來,望着裴瑩呵呵笑道:“我來只是想敘敘家常,侄女怎麼把我請到這裡來了?”

裴瑩上前施了一禮,她輕啓朱脣朗聲答道:“請叔父見諒,現在吐蕃人虎視在黃河彼岸,隴右形勢緊張,侄女不得不先公後私。”

裴伊眼一眯,徐徐說道:“侄女不用害怕,你父親正是擔心你的安危,特命爲叔率二十萬大軍來救你。” wωw▲тTk Λn▲CO

裴瑩的臉刷地變得慘白,她當即高聲回道:“我們向朝廷求救,是爲了挽救隴右百萬民衆和大唐千里河山,我父若是救我,只派一輛馬車足矣,請裴使君體諒朝廷派兵的良苦用心,不要妄加曲解,寒了我們隴右軍民地

“夫人說得好!”賀婁無忌帶頭鼓起掌來,大堂裡跟起一片掌聲,賀婁無忌瞥了裴伊一眼冷冷道:“我們夫人深得將士們愛戴,裴使君地挑撥離間是不會得逞的,少廢口舌吧!”

裴伊仰天大笑,他忽然笑容一斂,取出一卷聖旨,大聲道:“太后懿旨到,請隴右節度使夫人裴氏接旨。”

裴瑩一怔,她慢慢跪下,“臣裴瑩接旨!”大堂裡地衆人也跟着跪了下來。

裴伊抽出聖旨,展開念道:“隴右節度使張煥一心爲國,哀家聞其得子,取名爲琪,不勝欣喜,特賜錢百萬,絹五百匹,勳其爲上騎都尉,即日起遷往京師居住

“不行!”不等裴伊唸完,行軍司馬羅廣正一下子脹紅着臉站了起來,他厲聲道:“都督之子爲我西涼軍少主,豈能送往京師爲質!”

“絕對不行。”賀婁無忌也站了起來,按着刀柄森然道:“要想把都督之子帶往京城,先問我這把刀答應不答應。”

裴伊大怒,“這是太后的懿旨,爾等什麼身份,竟敢咆哮公堂,蔑視太后,這可是欺君大罪!”

這時,辛雲京連忙出來打圓場道:“請裴使君不要動怒,衆人只是對太后懿旨有些不理解,並非蔑視。”

辛雲京地面子裴伊不得不給,他忍住一口氣道:“既然辛尚書這樣說,我就當沒聽見,不過太后地懿旨已下,請張小公子即刻上路。”

眼一瞥,見裴瑩面無表情,裴伊不由冷冷道:“怎麼,張夫人也要抗旨不遵嗎?”

裴瑩輕笑一聲道:“我聽說蜀中朱也有個兒子,爲何朝廷卻不讓他送兒子進京爲質?”

“朱已派兄弟進京爲質,不需要再派兒子。”

“兄弟就可以了嗎?”裴瑩指着周圍之人,微微一笑道:“他們都是張都督的兄弟,讓他們去可好?”

“張夫人不要把話題扯遠了,太后旨意中寫得清清楚楚,命張使君之子進京,我只有一句話,張夫人接不接旨?”

裴瑩臉一沉,冷冷道:“我不接又怎麼樣?”

“不接?”裴伊眯着眼笑了起來,他傲然道:“請夫人不要忘了,我可是帶了二十萬大軍到隴右,若夫人抗旨不遵,那我只好率二十萬大軍來金城郡恭送張小公子進京。”

“二十萬大軍又如何?”裴瑩上前一步,怒視着裴伊道:“我隴右還有七萬兒郎,個個視死如歸,可和你死戰到底,你若不信,那就來試試吧!”

說罷,她回頭高聲令道:“賀婁將軍何在?”

賀婁無忌一步上前,“末將在!”

裴瑩盯着裴伊一字一句道:“你去告訴弟兄們,有人要帶二十萬軍來搶都督的兒子,叫弟兄們把肚子吃飽了,把刀磨利了,我們去長安討公道去。”

“得令!”賀婁無忌邁開大步要走,裴伊見裴瑩強硬,知道事情有些鬧大了,他的臉一陣白一陣紅,卻不知所措,辛雲京看在眼裡,他連忙上前攔住賀婁無忌,“將軍且慢一步,夫人也不要生氣,我來和裴使君談一談。”

他將裴伊拉到一旁,低聲怨道:“你們想逼反張煥嗎?他若一反,後果可不堪設想。”

“可是太后懿旨

裴伊的話沒說完,裴瑩便朗聲道:“請轉告裴相國,凡事要留一點餘地,此事張都督回來後自會向太后、向崔相國解釋清楚,若裴使君沒有什麼事,請回吧!”

裴伊無可奈何,只得恨恨而去,裴瑩望着他的背影遠去,忽然給衆人跪下,含淚道:“都督平日待大家不薄,這次他遭此重挫,我懇請大家不棄不離,和都督一起度過難關,東山再起!”

大堂中所有人都一齊跪了下來,羅廣正代表衆人大聲道:“請夫人放心,我們忠心耿耿,絕不放棄!”

此時,赤松德贊大軍趕赴河湟,從九曲趕來的三萬吐蕃軍也悄悄增援了石堡城,遠在河湟深處的張煥已經處於極度的危險之中

第49章 扣留葉哈雅.第30章 唐兵營第361章 放下武器第157章 崔小芙召見(下)第377章 江淮風雲(四)第141章 棋高一籌第85章 遇故人第148章 聞弦第347章 渤海求助(下)第261章 重建張家(下)第163章 含元拍天浪(上)第210章 格局之變(七)第5章 張家主第17章 戰略既定第309章 天降奇兵第244章 長孫壽宴第139章 天寶縣城第298章 母子生隙第33章 風波起第32章 慈恩寺第177章 回紇與黨項第35章 利與情第86章 置新宅第18章 葛邏祿人的瘋狂第107章 真正的較量(上)第341章 朝政懈怠第50章 鳳翔行第36章 碎葉風雲(十七)第247章 一步怪棋第81章 巧栽贓第51章 聯姻難第37章 綁佳人(上)第44章 過新年第238章 虛晃一槍第221章 吐蕃名將第261章 重建張家(下)第20章 碎葉風雲(一)第329章 安西戰略(十九)第365章 大唐變天(上)第175章 党項人的商隊第187章 蜀郡突變第26章 仗刀行第312章 安西戰略(二)第28章 立奇功(上)第54章 裴瑩的憂慮第307章 扼守張三城(中)第18章 軟刀鋒第3章 揮琵琶(中)第28章 碎葉風雲(九)第186章 新式武器第249章 真實意第74章 爭兵權(三)第228章 厲兵秣馬(一)第211章 終南異士第6章 林芝堂(上)第1章 平底鍋第42章 圍爐話第23章 遇渭河第220章 千里奔襲第169章 視察會西堡(上)第370章 舊愛新歡第85章 遇故人第321章 安西戰略(十一)第227章 絕地反擊(下)第222章 風雲突變第19章 舞財權(上)第246章 設匭風波第49章 扣留葉哈雅.第237章 明爭暗奪第314章 安西戰略(四)第3章 遲到的朝覲第28章 立奇功(上)第26章 仗刀行第157章 崔小芙召見(下)第40章 視察工坊第405章 夢月老人第212章 奴隸風波第323章 安西戰略(十三)第380章 江淮風雲(七)第272章 朝堂內外第399章 水落石出第118章 崔張結盟第149章 崔寧的心事第96章 崔小芙(下)第14章 小聚會第58章 小酒肆第70章 射胡月(三)第410章 杜環的提醒第190章 勸君收刀第401章 朝廷內外(下)第106章 爭奪家主(八)第41章 故人信第416章 筆筒案第198章 事關重大(下)第52章 戰朝堂(一)第123章 玄武門之變(上)第121章 爾虞我詐(二)第49章 挑內亂第79章 計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