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明修棧道

二月的早春來得很早,伴隨而來的是幾場溫暖的春雨,這時粉紅的桃花忽然紛紛綻放,梨、李雪白似的繁花將河邊溼地和山崗裝點起來,隴右尚春寒料峭,但肥沃的土地使生命力格外旺盛,冬小麥生機勃勃,田埂路邊的豆苗,灰葉中已經綻出些小黃花兒。

這一天,在金城郡以南的官道上,步履蹣跚地走來了一人一馬,他們渾身被泥漿染得漆黑,牽馬的是一個極年輕的男子,約十六、七歲,一身羌人的打扮,疲憊和勞累將人和馬都折磨得骨瘦如柴,顴骨凸起,眼窩深陷,但他的目光卻明亮且堅毅,他就是從河湟逃回來的斥候小兵劉帥,一路而來,他不敢走人煙稠密的城池,所走之地都是崇山峻嶺,近一個月的艱辛跋涉,使他歷經坎坷終於回到了隴右。

遠遠地劉帥已經看見了巍峨的城牆,他忍不住熱淚盈眶,抱着疲憊的馬頭喃喃自語,“老夥計,咱們到家了!”

劉帥走到城門,向守城的軍官略作講述,軍官明白事關重大,立即將他帶到了節度使行轅。

節度使行轅內外此刻戒備森嚴,議事堂內熱氣騰騰,數十名從河隴各地趕來的兵馬使等高級將領聚集一堂,商討對河湟出兵事宜。

一個多月前,党項王野利平殘暴殺戮,忽然被幾名屬下所殺,引發了党項貴族爭奪王位之亂,野利平的十幾個兒子皆被殺盡,張煥特地趕到銀川郡調解,並提議由前党項王之子拓跋萬里繼任新黨項王,同時,他下令順化、延安等郡的三萬駐軍做好鎮壓準備,另外又給拓跋萬里十萬石糧食作爲他爭取党項王的資本,在隴右大軍威脅及厚利重誘的雙重壓力下,再加上拓跋萬里本身溫良謙恭。深受殘暴之苦的党項人最終決定接受拓跋萬里爲新一任党項王。

但張煥卻封鎖了党項內亂已解的消息,反而散佈党項人內亂越演越烈的消息,與此同時,他以平息党項人內亂爲藉口,大舉調重兵六萬餘人,在會郡以東集結。

“據我們派去河湟的探子所報,河湟地區吐蕃軍僅一萬人,吐谷渾、羌等雜軍經會西堡一戰後,也剩不過三萬餘人,而且主要集中在西平、寧塞、安鄉三郡。而象廣武等烏逆水一帶只有少量烽火臺駐兵,按一座烽火臺兩百軍計算,也不過五千人。”

侃侃而談地是西涼軍行軍司馬羅廣正,他手執一長杆,站在一面佔據了整幅牆壁的河湟地圖前給衆將解釋目前的兵力對比,他是極力主張一戰的主戰派。

“而我們西涼軍已達十二萬人,去除七萬多新兵外。尚有善戰老兵五萬餘人,裝備精良,又有火藥可用,無論在兵力還是戰鬥力上都遠遠高於對方,若此時不戰,等吐蕃軍兵力恢復,那時再戰。就困難得多。”

羅廣正大量的數據對比。使得在場的將領們都熱血沸騰,收復河湟,這是大唐人十幾年來的渴盼,經過會西堡一戰,經過席捲隴右一戰,他們都極爲自信,不等羅廣正說完,呼戰便喊成一片。

張煥則臨窗而坐,他坐自己最心愛的紫藤圈椅上注視着將領們的情緒變化。憑心而論,他也是強烈的主戰派,裴俊已明確有讓他入朝爲官地意向,在入朝爲官前,他一定要取得政治上的優勢。不是拿下河西全境。就是拿下河湟,現在党項人內亂未平。出兵河湟正是出其不意之舉,雖然張煥強烈想出兵河湟,但事關重大,他還是想多聽聽屬下的意見。

眼一瞥,見謀士胡鏞目光憂慮,知道他有不同的看法,便微微一笑,問他道:“胡先生有什麼好的建議?”

“我堅決反對此時出兵河湟!”胡鏞站起來冷厲地打斷了衆將們的呼聲,議事堂中霎時安靜下來。

“爲何?”張煥也一怔,他沒料到胡鏞態度竟這麼堅決,見他打斷了將領們的激情,心中略略有些不悅。

胡鏞站起來向張煥長施一禮,“都督,我本身並不反對出兵河湟,雖然這是爲大唐收復失地地義舉,但國與國之間的交兵,都督還是要先向朝廷稟報,取得朝廷的同意再舉兵而行,況且唐、蕃兩國剛剛會盟,吐蕃大使尚在長安,若都督貿然出兵,讓朝廷顏面何存?即使奪下河湟,也達不到應有的影響力,況且,我們對吐蕃也知之不深,所以我主張都督要三思而後行。”

“胡翁此言謬也!”杜梅站了起來,他並不看胡鏞,只冷冷道:“胡翁只想信譽於吐蕃,又可曾想過吐蕃幾時信譽於大唐?會盟這不是第一次,哪一次會盟,吐蕃人不是連打帶談,剛剛立碑,又出兵毀掉,對這種背信棄義的蠻夷之國,又何必要講仁義?昔日韋家兵力強盛之時,卻一直採取綏靖姿態委事吐蕃,現我們兵強馬壯,不趁機取河湟,難道還要等着被國人議爲韋氏第二嗎?退一步說,若依胡翁之言,派人去朝廷稟報,這一來二去,戰機早已喪失殆盡。”

杜梅上前一步對張煥道:“當斷不斷,後患無窮,都督已經集大軍到會郡,那馬重英焉能不知?若現在不抓緊時間進攻,等朝廷同意後再打,到那時我也反對了。”

此言大爲有理,衆將連連點頭,兵貴神速,自己又不是朝廷之軍,管朝廷那幫鳥人態度如何?這時,西涼軍判官裴明遠卻站起來道:“都督,我也有不同的看法。”

“明遠請講!”

裴明遠慢慢走到地圖前,接過羅廣正手中的木杆,指向赤嶺以南地九曲地區道:“河湟一帶只有三、四萬敵軍不假,但九曲地區呢?我們地探子卻沒有能抵達那裡,那裡向來是吐蕃人的軍事重地,洪濟、大漠門一帶在天寶年間曾有五萬餘重兵駐守,就算現在沒有那麼多軍隊,一、兩萬總是有的,還有張掖的吐蕃

裴明遠又將木杆指向武威郡以北,“以前吐蕃和回紇相爭。重兵都調往安西,現在安西局勢平靜,焉能不考慮它會重兵回防?”

雖然裴明遠沒有象胡鏞那樣從大義上反對出兵,但他卻抓住了兩個要害之處,使得細密的出兵計劃出現了漏洞,房間裡一下變得沉寂起來。

就在這時,門外響起急促的腳步聲,一名親兵在門外稟報,“都督,前往石堡城地斥候回來了。有重大情報稟報。”

張煥精神一振,石堡城就是勒住河湟與九曲之間的咽喉要道,他們此刻回來得正是時候,他當即令道:“帶他們進來!”

片刻,幾個親兵將劉帥領進了議事堂,他已經換了一身衣服,但簇新的軍裝還是掩蓋不了他骨瘦如柴地臉孔。議事堂內衆將都默默地望着這個小兵,劉帥快速走了幾步,向張煥行了個軍禮,忍不住垂淚道:“斥候三營十二隊下小兵劉帥參見都督!”

張煥有些驚訝,他看了一眼親兵,又問劉帥道:“怎麼只有你一人,你們隊正呢?”

“我們遭遇到了吐蕃軍。隊正他們生死不明。”劉帥便將那晚在山谷遭遇吐蕃騎兵的事情述說了一遍。最後取出李國珍交給他的冊子,雙手奉上,“這是我們隊正交給我的探察軍情,還有我回來時一路上的記錄,有一條山路可直達石堡城,且沒有什麼駐軍,請都督過目。”

一名親兵接過,遞給了張煥,張煥接過仔細地看了看。雖然是用木炭所寫,但十分簡明扼要,使人一目瞭然,有石堡城一帶地地形以及兵力部署,甚至石堡城中地換崗時間都寫得很清楚。另外這個斥候小兵又畫了一條詳細地秘道。這無疑爲奪取石堡城提供了最詳實地第一手資料。

張煥立刻將冊子交給羅廣正,讓他整理出來。他又看了看這個瘦骨嶙峋的年輕斥候兵,可以想象他一路來的艱辛,便點點頭道:“正是有你們的情報,才能讓我做出正確判斷,這次記你們隊所有人大功一件,升你爲斥候隊正,你先下去歇息,我會再用你。”

“謝都督!”劉帥又行了個軍禮,隨親兵下去了,張煥一直望着他的背影消失,才慢慢回頭平靜地對衆人道:“適才大家對出兵河湟一事,贊成者有,反對者也有,但六萬大軍已經調集,箭在弦上,不容不發,我決定出兵河湟!”

他掃視一眼衆人,下令道:“王思雨何在?”

“末將在!”身材魁梧的王思雨一步上前應道。

“你率本部三千騎兵,以剛纔那名斥候兵爲嚮導,星夜行軍,無論你用什麼辦法,二十天內拿下石堡城。”

王思雨知道自己任務極重,他絲毫不露懼色,一抱拳道:“末將遵令!”

沉寂片刻,張煥地目光又投向賀婁無忌和李橫秋二人,“你們二人給我守住武威,沒有我的命令,二萬河西軍一人也不準離開河西半步!”

賀婁無忌和李橫秋一起站起施禮,“末將遵令!”

“羅廣正何在?”

“屬下在。”

“我給你十天時間,在金城、開陽、隴西三郡調集軍糧二十萬石,徵集民船五百艘,各種輜重車輛一萬輛,地方官若有不配合者,可立即報與我!”

軍令如山,衆將一一領令,最後張煥看了一眼掌握着情報網的杜梅,淡淡道:“杜參贊之事,便是要讓隴右軍民相信,大軍即將北伐党項,也要讓有心人相信,伐党項只是藉口,我的真正目的是進攻靈武郡

戰爭動員令既發出,整個隴右的戰爭機器便轉動起來,官道上一輛輛滿載糧食的馬車吱吱嘎嘎地向金城郡黃河渡口駛去,一隊隊士兵正列隊疾行,不時有報信兵從軍隊旁飛掠而過,馬蹄聲如驚雷,瞬間便遠去了。

金城郡治所在地五泉縣中,士兵們在大街上巡邏,大街小巷裡到處都貼有傳單,告誡百姓們戰時須注意地事項,在酒樓、茶館中。不少上年紀的老人在高談闊論,講述着從前党項人的殘暴和背信棄義,但也有不少人冷笑不止,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難道他們真以爲軍隊是去打党項的嗎?幼稚!

明仁藥坊內,不少人一邊等着配藥,一邊談論着這次北伐党項人之戰,藥坊李掌櫃則研磨藥材,卻細心地聽取衆人的談話。

“大唐衰敗時。連個小小的党項人也敢欺辱我們漢人,我家祖屋就是被党項人所燒,現在王師北伐,看它跳樑小醜猖狂到幾時?”

唾沫四濺地是一個三十多歲的馬臉漢子,他從小得過傷寒、瘟疫,卻總是死不了,這一輩子算是和藥結了緣。一陣怒罵後,他又照例嘆息幾聲,“可惜我那祖屋了,佔地足有十頃,就這麼一把火燒掉了,否則唉!不提了,不提了!”

“姚大郎。你上次不是說你家祖屋是被吐蕃人燒掉了嗎?怎麼又變成党項人?”

“這個上次是我爹爹記錯了。我昨天才知,其實是被党項人燒的。”

“姚大郎,你不是說你爹爹在十年前便死了嗎?怎麼又來個爹?”

“混蛋!我幾時說過?”

大堂裡一陣鬨笑,李掌櫃也笑而不語,這時,他忽然看見一名軍官帶着幾名士兵大步走進藥坊,便連忙站起來迎了出去,“幾位軍爺,可有貴幹?”

那軍官臉一沉道:“奉上面地命令。來你這裡調集一批藥,這是清單,給我照單配藥。”

說着,軍官將單子摜給了他,李掌櫃慌忙接過單子。看了看。皆是止血鎮痛之藥,用量極大。李掌櫃心中一動,便立刻陪笑道:“這位軍爺能否在內堂稍坐片刻,我派人盤點庫存,立刻報與你。”

“好吧!稍坐片刻無妨,不要誤了我的軍務。”軍官領會進內堂坐的言外之意,便命令士兵在外等着,自己隨他進了內堂。

李掌櫃一邊吩咐夥計照單盤藥,一邊奉上了一碗濃黑的藥酒,陪笑道:“這是按我家祖傳方子用上百味珍貴藥材泡製,對房事極有大補,軍爺不妨試試。”

“呵呵!我對付女人還需要補嗎?”軍官曖昧地笑着,卻端起碗一飲而盡,砸吧一下嘴道:“酒倒不錯,還有沒有,給我帶一點走。”

“有!有!有!等會兒我給軍爺灌一葫蘆帶走。”李掌櫃笑着,又悄悄塞給了軍官一張百貫飛票,軍官會意,立刻收了起來。

“軍爺,我有一句話不知當問不當問。”給了錢,李掌櫃說話的腰板也挺直了,笑道:“若問得不當,軍爺可別怪我。”

軍官豪爽地一揮手道:“這麼嗦,你問就是了。”

李掌櫃向四周瞥了一眼,低聲道:“我最近和人賭錢,準備下一百貫地注,賭這次北伐是打党項還是打吐蕃,贏了可就得兩百貫,將軍能否給我泄露一點內情?”

“那你押地是什麼?”軍官不露聲色問道。

“我尚在猶豫,還沒有下注。”

軍官將一百貫地飛票推給了他,眼一眯,陰陰地笑道:“替我也下一注,押靈武郡!”

半個時辰後,一隻飛鴿再一次振翅飛向了遙遠地河湟。

黃河邊的一座山崗上,張煥策馬而立,注視着黃河對岸的崇山峻嶺,在他身後跟隨着十幾名將領和數百名親衛,其中一名身量極高的大漢象影子一般站立在他身旁,此人是張煥新的一名貼身護衛,叫做方無情,是張煥一個多月前在虢縣的奴隸中所得,武藝極爲高強。

此時,黃河水已經解凍,浮冰消失,滔滔河水北去,山崗下面就是碼頭,近百艘大船正停泊在岸邊,不少民夫正向船上運送糧食。

“去病,你真打算親自西征河湟嗎?”旁邊裴明遠憂心忡忡問道,他一直認爲張煥這次西征太倉促了點,時機尚不成熟,怎奈張煥決心已下,他也無從反對了。

“你應該知道,我也是迫不得已,當年我得武威時就已許諾要收復大唐失地,但真到了這一天,才知道要以一域之地對付一國,是何其之難,還有佔領隴右地政治壓力,前幾日韓愈來信,大唐民衆八成以上的人都是反對的,雖然朝廷沒說什麼,但從地方上的強硬態度便可窺見一斑。”

說到這,張煥微微搖了搖頭,回頭望着裴明遠笑道:“前幾日岳父來信,提到吐蕃正在遠征天竺,又準備攻打北庭,兵力難以分散,這才決定與大唐會盟,而且馬重英與大相尚結息不和,這也是一個機會,退一萬步說,就算這次我拿不下河湟,但我爲國收復失地的姿態也已經擺出,至少比那佔據隴右十五年的韋家可強得多,明遠以爲呢?”

“你呀!總是自以爲聰明,把別人想成笨蛋。”裴明遠沒好氣地苦笑一下,“當心聰明反被聰明誤。”

張煥笑了笑,又凝望了河湟半晌,這纔回頭對他道:“我此去河湟,我會任命賀婁無忌爲節度副使,他還年輕,地方上你就替我多協調一下,還有韋家那些官員,你都把他們送回去吧!”

裴明遠默默地點了點頭,就在這時,一匹快馬飛奔而至,報信兵呈上一管紅色的鴿信,“都督,長安緊急情報。”

張煥接過,迅速打開看了看,便將鴿信遞給裴明遠道:“吐蕃使臣已經離京返回了,我們進軍地時機即將到來。”

第261章 重建張家(下)第12章 抓把柄(上)第48章 重大決策.第24章 同船渡第371章 步步連環(上)第11章 查舊帳(下)第330章 安西戰略(二十)第275章 兩支奇軍(下)第104章 爭奪家主(六)第26章 碎葉風雲(七)第282章 各逞心機(上)第390章 刺案疑雲第174章 河西的軍戶第408章 酒樓偶遇第278章 翻雲失蹤第281章 指點迷津第281章 指點迷津第137章 帳篷春色(上)第310章 葛邏祿人(三)第326章 安西戰略(十六)第370章 舊愛新歡第52章 回紇內訌.第377章 江淮風雲(四)第31章 碎葉風雲(十二)第4章 第三勢力第54章 戰朝堂(三)第234章 厲兵秣馬(七)第404章 發現端倪第69章 射胡月(二)第37章 綁佳人(上)第200章 席捲隴右第411章 張煥的深謀第16章 順水情第248章 緊鑼密鼓第168章 抉擇(下)第14章 小聚會第265章 崔王交惡第155章 會見崔圓第353章 張府賑災第300章 葛邏祿人(二)第88章 長孫家(下)第97章 翠雲居第416章 筆筒案第170章 清理官場第224章 針鋒相對第295章 回紇西至第46章 大湖築城第71章 射胡月(四)第313章 安西戰略(三)第17章 戰略既定第31章 長安行第49章 挑內亂第8章 聞母訊第137章 帳篷春色(上)第412章 制科考試第41章 故人信第103章 爭奪家主(五)第270章 風雨驟起第27章 救少主第127章 詭異的行棋第18章 葛邏祿人的瘋狂第251章 意外重逢第59章 兩帝會晤第74章 爭兵權(三)第198章 事關重大(下)第118章 崔張結盟第360章 再遇故人第31章 碎葉風雲(十二)第249章 真實意第352章 兵分兩路第24章 同船渡第43章 意外發現.第240章 奇襲成都(上)第226章 絕地反擊(中)第16章 順水情第279章 連夜逃脫第117章 皇后的決定第297章 兵分兩路第47章 崔皇后第22章 離別日第20章 舞財權(下)第364章 張煥回京第29章 立奇功(下)第24章 碎葉風雲(五)第236章 回紇來使第138章 帳篷春色(下)第323章 安西戰略(十三)第63章 別佳人(下)第44章 斬草除根第137章 帳篷春色(上)第84章 楚挽瀾第207章 格局之變(四)第243章 故人來迎第190章 勸君收刀第338章 無孔不入第49章 挑內亂第192章 崔圓妥協第60章 殘月如血第293章 巴陵遇刺第224章 針鋒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