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鏖戰會西堡(下)

清晨,河湟軍出乎意料地沒有發動進攻,他們退兵到近十里之外紮下大營,大營內,馬重英揹着手在帥帳裡來回走動,他臉色異常陰沉,眼中隱隱閃爍着怒火。

令他惱火的原因不是昨夜的失利和會西堡援軍到來,而是他帥案上的一封信,信是由贊普所寫,今天凌晨剛剛送來,信中拒絕了他關於張掖出兵武威,前後夾擊張煥的建議,並要求他立刻返回河湟,不要妨礙吐蕃即將與大唐的會盟。

在信的最後含蓄地告訴他,現在吐蕃已經兩線作戰,一路在趁回紇內亂之機爭奪北庭,而另一路則南征天竺,已經打到恆河北岸,再無力承擔三線作戰,希望他能保住吐蕃的河湟糧倉,言外之意就是不贊成他向東方用兵。

馬重英也知道吐蕃面臨的困境,人口不足,又要兵據萬里,其實除了南下天竺、北取北庭外,更由於吐蕃對天竺用兵,大食也加緊了在吐火羅地區的布兵,吐蕃與大食的矛盾也是一觸即發,實在不能再對逐漸恢復實力的大唐用兵,所以與大唐會盟確實是明智的政治選擇,可是在會盟之前,馬重英希望能拿下會西堡這個大唐戰略上的制高點。

馬重英能理解吐蕃目前的形勢,但他惱火的不是這個,而是這封信其實並不是贊普本人的意思,是他的政敵大相尚悉東讚的建議。

前吐蕃贊普赤德祖贊死後,新贊普赤松德贊即位時年僅十三歲,吐蕃內政外交便由三尚一論共置,其中論就是指他馬重英(馬重英吐蕃名論悉諾),由他和三尚中的尚悉東贊共任大相,本來二人相處甚好,在進攻大唐的幾次戰役中配合默契,但隨着贊普的漸漸長大,二人爲取得贊普的信任而開始發生矛盾,最後他們在引進天竺密教大師蓮花生入吐蕃一事上發生了分歧,從此二人不合。

由於尚悉東贊得到吐蕃另一大貴族勢力那囊氏的支持,逐漸佔據了上風,五年前,馬重英因反對與大唐會盟一事被尚悉東贊進讒言而罷免了宰相,改任河湟都督。

馬重英知道在這封信的背後隱藏着尚悉東讚的私心,他不想自己讓插手到河西,更不想讓自己得到駐紮在河西的兩萬吐蕃軍精銳,否則進攻一個小小的武威郡還不至於影響到吐蕃的整體戰略佈局。

但贊普的命令他又不能不聽,好在贊普並沒有限定時日,也就是說自己至少還有三五日的緩衝時間。

馬重英在大帳裡的腳步慢慢放緩,他眉頭緊鎖,開始重新評估奪取會西堡的可行性,按原計劃他今天將在南北兩面同時大舉進攻,將所有兵力全部壓上,在氣勢上完全壓倒對方而取得勝利。

但昨晚唐軍援兵的突然到來打亂了他的部署,對方的援軍也並不多,只有四五千人,但是戰鬥力卻十分犀利,這就使得他不得不重新考慮這次會西堡之戰。

他並不知道昨晚來的是什麼人,但他知道張煥手下有一支十分精銳的騎兵,從昨晚援軍的表現來看,這極可能就是張煥的那支騎兵,也就是說唐軍主帥張煥到了。

馬重英是個十分重視情報之人,早在去年冬河隴之變時,他就密切關注大唐局勢,他很清楚張煥與韋諤的矛盾,這也是他敢於集中大軍壓上的原因,韋諤此人色厲膽薄,不足爲懼,倒是張煥敢於虎口奪食,轉戰千里,打下一片基業,這纔是他馬重英應該引起重視之人,以此人的野心是絕不會滿足於小小武威一域。

馬重英站在帳門久久凝視着會西堡,會西堡的守軍到今天應該有七八千了,再加上一些民團,已經達到萬人,又有如此堅固的城堡依憑,而自己只剩下三萬餘人,就正常的攻防戰而言,這已經沒有取勝的可能。

但馬重英卻並不想就此退兵,能不能奪下會西堡對他而言已經不重要,他看重的是這將是他與張煥的第一次交手,從這次交手中他可以切實地感受這個潛在對手的行棋風格。

他沉思片刻,立刻叫來手下大將論薩沙,囑咐他道:“你率三千步兵,攜帶三架雲梯再繞到北面,給做出大舉攻城之勢,記住,只是做勢,而並非真正進攻,聽我的命令行事。”

論薩沙領軍去後,馬重英又命另一名大將道:“你率五千羌人騎兵,偃旗息鼓,布成一千人疑兵到東面的密林裡,若敵人騎兵出城,給我斷其後路。”

下完兩道命令,他仰起白髮蒼蒼的頭顱,豪氣萬丈地大聲喝令:“擊鼓,準備出擊!”

會西堡,張煥從眺望塔上極目遠眺,只能隱隱約約看見的敵軍營盤影子,馬重英是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將了,他應該知道在三比一的攻防軍力對比上,又有河隴地區首屈一指的堅城固堡,進攻方是極難取得勝利。

從他昨晚見機不利便立即撤退來看,這位吐蕃名將有豐富的作戰經驗,絕不可能會意氣用事,也不會不知道韋諤有趁虛偷襲河湟的可能,那他想幹什麼?張煥眯起眼慢慢地笑了,難道他馬重英是想試探自己不成?如果是這樣,他就不怕自己把他反試探了嗎?

他擡頭看了看千丈懸崖的烏鞘嶺,回頭問李橫秋道:“會西堡和上面烽火臺之間有沒有什麼聯繫的辦法?”

李橫秋搖了搖頭,“回稟都督,除了烽火,再沒有什麼聯繫方法。”

張煥又把目光投向了羅縣令,羅縣令沉吟一下便道:“都督是否想擴大烽火臺的作用,比如刺探敵軍的動向?”

張煥笑了笑,沒有再深談下去,他話題一轉,又問他道:“拆除民房進展如何?”

羅縣令臉上露出了羞慚之色,他低下頭道:“已經拆掉了近三百餘棟用較大石塊砌成的屋子,得到可投擲的巨石一萬餘塊。”

張煥知道他的心情,便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這是爲了殺敵,百姓們會理解你的苦衷,待戰事結束後,再替他們修好。”

“屬下也是這樣告訴百姓,大家都很支持。”羅縣令想到百姓們積極配合,他有些感慨地說道:“等戰事結束,我立刻就替大家修好房子。”

這時,遠方忽然傳來了隆隆的鼓聲,彷彿雲端深處的雷鳴,張煥凝視着十里外的敵營,他一揮手冷冷下令道:“命飛猿隊出發!”

在攻佔武威後,張煥便讓李雙魚選拔出一些身具某種特長的士兵,組成一支約六七百人的特勤營,下面再細分成五六隊,比如箭法高明者稱爲飛鷹隊,而身材魁梧力大無窮者,稱爲飛熊隊,現在要出動的飛猿隊,自然就是身體矯健、翻牆過屋如履平地的士兵。

令出則行,只見一百餘名身着和城牆一般顏色的士兵飛快從城上借繩索滑下,他們每人身背一隻大皮囊,飛奔至離城牆六百步之外,他們都戴着厚實的鹿皮手套,飛快地從大皮囊裡取出一隻只小袋子,將小袋子中的東西均勻撒在草地上,他們邊灑邊退,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唯恐自己踩上這些東西。

他們足足灑了四百餘步,才灑完皮囊中的東西,返身向城牆跑去,飛越竄過十幾道深深的壕溝,迅速攀上了城牆。

如果我們把鏡頭放大,探到草根之下,我們就會發現,在草根下靜靜地躺着一個鐵製球形物品,約拇指大小,可怕的是這顆小鐵球上竟對稱地長着三根半寸長的尖刺,尖刺上閃着藍汪汪地光芒。

這原是對付騎兵的鐵蒺藜,但經過改良後,也能對付敵軍士兵,它的存在會對衝鋒士兵造成巨大的心理恐懼,也會有效地阻礙士兵的奔跑速度,這是一種極其殘忍的殺敵手段。

鼓聲越來越近,越來越響,五里外先是出現一條長長的黑線,隨即鋪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黑色錦緞,低沉而怪異的號角聲不斷在隊伍中響起,

隊伍行至三裡外,河湟聯軍的陣型開始清晰起來,黑壓壓的士兵一眼望不見邊際,散發出漫天的殺氣,每個士兵都是一樣裝備,手執厚劍與圓盾,有人戴着頭盔,而大多數人都直接披散頭髮,或臉上塗着油彩,顯得面目猙獰,近百架雲梯和數十輛撞城槌夾雜在其中,緩緩而行,數萬人忽地喝出一聲震人心魄的口號,彷彿平地起一聲驚雷。

馬重英位於中軍,他騎在馬上,身體隨馬動而左右搖晃,他眯着眼望着城牆之上的守軍,今天的守軍要明顯多於昨日,密密麻麻地站滿了城牆,氣勢威武,城頭上旌旗招展,盔甲和刀弩在陽光下閃着寒光,不時可以看見一些人影在城垛後跑動。

馬重英的目光落在了最西面的一座眺望塔上,眺望塔兩邊的士兵顯然要比別處更多,眺望塔中也隱隱有人影閃動,他微微一笑,難道張煥也在尋找自己不成?

這時一匹戰馬飛馳而來,馬上士兵向馬重英大聲稟報:“啓稟大帥,論薩沙將軍已率軍抵達南城之外,請大帥明示下一步行動。”

“命他不準紮營,就地組裝雲梯,做攻城準備!”

又一騎士兵趕來稟報,“五千羌騎兵已部署完畢,特呈報大帥。”

“好!”馬重英一甩滿頭白髮,他盯着巍巍會西堡,狂放地大吼一聲:“第一陣出擊!”

鼓聲大作,驚天動地的鼓聲在烏鞘嶺下激盪,第一陣近五千吐渾谷步兵如奔騰的大潮,嘶吼着衝向城牆,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爲雲梯前進填平溝壑。

張煥並不是馬重英猜想那樣在眺望塔中,他就站在城牆之上,面無表情地看着下面呼嘯而來的進攻狂潮。

在攻防戰中,士氣往往決定着一場戰役的勝負,應該說現在兩軍旗鼓相當,河湟聯軍人數佔優,又有數百架攻城利器,士氣如虹;而唐軍援兵新至,又有都督親自壓陣,軍心穩定,士氣高昂。

城上第一拔二千弓弩手已經嚴陣以待,他們張弓搭箭,等待着敵軍進入射程之內,千步...八百步...六百步...

張煥的脣角開始露出一絲冷酷的笑意,在疾衝的敵軍浪潮忽然發生了異動,接二連三的士兵猛地栽倒,就彷彿浪潮所經的路面出現了裂縫,在進攻的鼓聲中夾雜着淒厲的哀嚎聲,無數人抱着腳在地上打滾,片刻臉色變得漆黑,迅速死去。

突來的變故使進攻的士兵們心中異常恐懼,他們不知道地上有什麼可怕的東西,激素狂奔忽然變得小心翼翼地擡放腳,有人終於發現了地上的淬毒暗器,大聲叫喊起來,隨着越來越多人倒下,進攻的速度明顯地放慢了。

就在這時,城牆之上發出了‘箜箜!’拋射聲,密集的巨石尖嘯着砸向進入射程的河湟軍中,帶着死神的獰笑,瞬間血肉橫飛,將成片的河湟軍砸成肉醬、砸成肉餅。

石砲威力巨大,但它的弱點也很明顯,它的射程有一定範圍,經驗豐富的攻城軍一定會在這個範圍內拼命奔跑,以減少傷亡,一般而言會損失兩成左右,也就是五千攻城軍會傷亡一千,但在這次攻城中,由於張煥在草地上灑了大量的毒蒺藜,使進攻的之軍速度放慢了一倍不止,但就是這奔跑變緩慢,使河湟軍的傷亡人數成幾何倍數上升,再加上這是一輪不計成本的狂轟濫砸,短短的一柱香時間裡,河湟軍竟傷亡了三千餘人,剩下的士兵魂飛魄散,紛紛掉頭逃出射程範圍。

鼓聲靜下來了,城上的石砲也停止了射擊,城上城下一片寂靜,空氣中充斥着濃濃的血腥味,在離城牆五百步到六百步這個短短一段的距離中,地上已是血流成河,只有一些砸碎骨頭尚未死去之人在血泊中呻吟、蠕動。

有時候一個小小的鉚釘便可改變一艘大船的航向,而今天和昨天相比,同樣是第一輪五千人的進攻,同樣也是使用石砲,張煥只比李橫秋多做了一個小小的準備,結局就迥然不同,就是這些小小的不起眼的鐵蒺藜,改變了整個戰局。

這就是細節決定成敗,李橫秋只差張煥毫釐,卻失之千里。

щщщ⊙TтkΛ n⊙¢ o

張煥冷冷一笑,夠了,他知道馬重英不會再進攻了,士氣已泄,這場戰役已經沒有打下去的意義了。

“都督,那北面的敵軍怎麼辦?”?羅縣令小心翼翼問道。

張煥看了他一眼,笑了笑反問道:“那依你的意思,我們該如何應對?”

羅縣令瞥了一眼臉色陰沉的李橫秋,心中微微一嘆,從今天幾次對話,他已經明白了張煥的用意,張煥是想讓自己取代李橫秋,全面負責會西堡的軍政。

羅縣令猜得沒錯,張煥雖然不降罪李橫秋,但他也發現李橫秋確實不適合指揮大規模作戰,在牽涉到原則的問題上,他張煥是不會容情和拖延的,羅縣令雖然沒有帶過兵,但他頭腦清醒,做事謹慎,可以委以重任。

這時,李橫秋在一旁甕聲甕氣插口道:“馬重英派人三千人來北面進攻的用意是想分散我們的兵力,我們派重兵在北面防守,他便不會進攻;假如我們忽略他,他必然又會趁機攻城,使我們處以兩難的境地,所以我建議出城殺敵,用最簡單的辦法來對付北城之敵。”

“那你不擔心東面樹林裡那支騎兵嗎?”張煥不動聲色地問道。

李橫秋也並不愚笨,他也感覺到了都督對自己的不滿,但他心中不服氣,自己是犯了一些錯誤不假,但也不至於比不上一個文弱的年輕書生吧!

“屬下仔細觀察過,樹林中也就只有一千多人,他們既然是有意暴露,那說明他們的用意並不是想伏擊我們,恰恰相反,他們是想使我們心存疑慮而不敢出城。”

馬重英之計和李翻雲在太原苗家莊園外的欲擒故縱同出一撤,張煥怎會看不出,不過他也不想過於打擊李橫秋,他遠遠眺望敵陣片刻,便淡淡一笑道:“或許你說得對,不過馬重英此人極喜歡用詐,我們不妨靜觀其變。”

敵陣中,馬重英面沉似水,正如張煥所料,他也知道大勢已去,沒有必要再做無謂的犧牲,這次會西堡之戰,他敗了。

只是他可以藉口不能違抗贊普之令而體面地退兵,不過他還是想知道,張煥究竟會不會出城追殺,這或是他翻盤的最後一次機會。

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了,兩支軍隊靜靜地在戰場上對峙,誰也沒有動作,這其實就是兩個主帥間的一次無聲較量,看誰能撐到最後。

這時,從城牆上射下一箭,箭上似乎穿着一封信,一名馬重英的親兵小心翼翼地穿過陣地,將信拾回來交給馬重英。

馬重英將信皮撕開,抽出裡面的信箋,只見上面只寫了一句話,“公若先出張掖,再取會西,必得武威。”

馬重英怔怔地呆了半晌,他忽然長嘆一聲,調轉馬頭一擺手道:“撤兵!”

宣仁二年七月,吐蕃河湟都督馬重英大舉進攻會西堡,屢戰不克,退回了河湟,就在馬重英退兵後不久,隴右節度使韋諤卻以吐蕃派使前往長安欲與大唐修好、不宜大動干戈爲由,婉拒了張煥的出兵請求,八月,大唐內閣一致決定與吐蕃會盟,並派太僕寺卿裴伊爲吐蕃使前往邏些。

第322章 安西戰略(十二)第77章 狹路逢第62章 別佳人(上)第40章 困蛟龍第174章 河西的軍戶第229章 厲兵秣馬(二)第33章 風波起第224章 針鋒相對第50章 鳳翔行第12章 殺人風波.第321章 安西戰略(十一)第142章 雪夜下涼州(上)第166章 機會第369章 重鎮興商第230章 厲兵秣馬(三)第387章 最後的較量(下)第63章 別佳人(下)第351章 時機成熟第95章 崔小芙第66 章 君入甕第393章 真相如何第279章 連夜逃脫第208章 格局之變(五)第88章 長孫家(下)第128章 梟雄本色(上)第310章 回紇劇變第16章 順水情第98章 崔計裴謀第249章 真實意第377章 江淮風雲(四)第96章 崔小芙(下)第219章 明修棧道第266章 第三者是誰?第194章 隴右來信第137章 帳篷春色(上)第47章 封鎖與反封鎖第122章 爾虞我詐(三)第48章 張破天第382章 困獸猶鬥(上)第143章 雪夜下涼州(下)第348章 局勢迷離(上)第10 章 大年初一第398章 撲朔迷離第55章 戰朝堂(四)第23章 遇渭河第29章 碎葉風雲(十)第199章 備戰隴右第324章 安西戰略(十四)第268章 風雨將至(上)第406章 寶鈔之爭第136章 鏖戰會郡第384章 困獸猶鬥(下)第47章 封鎖與反封鎖第65 章 慢收官第359章 家族利益第219章 明修棧道第171章 殺雞儆猴第284章 各逞心機(下)第11章 查舊帳(下)第98章 崔計裴謀第39章 綁佳人(下)第351章 時機成熟第1章 平底鍋第43章 意外發現.第176章 意外的消息第285章 朝戰前夕第184章 上國小使第36章 碎葉風雲(十七)第323章 安西戰略(十三)第118章 崔張結盟第52章 回紇內訌.第175章 党項人的商隊第14章 佔領阿圖木鎮第23章 遇渭河第310章 回紇劇變第2章 碎葉截銀(下)第346章 渤海求助(上)第296章 回首西望第247章 一步怪棋第206章 格局之變(三)第323章 安西戰略(十三)第157章 崔小芙召見(下)第217章 欲加之罪第3章 遲到的朝覲第293章 巴陵遇刺第260章 重建張家(上)第216章 四大家族第232章 厲兵秣馬(五)第381章 江淮風雲(八)第4章 揮琵琶(下)第40章 困蛟龍第314章 安西戰略(四)第15 章 戰爭的第一條導火線第45章 碎葉消息第324章 安西戰略(十四)第300章 葛邏祿人(二)第18章 軟刀鋒第343章 中原亂起第215章 酒樓偶遇第235章 厲兵秣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