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3 開放口岸和統管整個大明水師】

李成楝雖然是東李娘娘的親弟弟,但是官場實際的很,現實的很,東李娘娘已經死了,還有誰管你這個東李娘娘的弟弟。

更何況,當初東李娘娘活着的時候,也沒有什麼權勢,雖然皇帝一直很感恩東李娘娘的撫養恩德,對東李娘娘也很好,但東李娘娘是不問世事的性格,在朝局中毫無影響力。

“哦,好,賢弟,你不用管我,招呼大人們吧。”李成楝侷促不安道。

“大人們要招呼,大哥也要招呼!”韋寶微微一笑,“沒有大哥,哪裡有我韋寶的今天,來,咱哥倆先喝一杯。”

李成楝連連擺手,“賢弟真的不用管我,有首輔大人在呢,還有錦衣衛指揮使田大人,我算什麼東西呀。”

“大哥,再這麼說,我要生氣了,來,乾一杯吧,好幾個月不見了,當弟弟的想念的很,等抽空,我還要請查看幾個侄子的功課學業。”韋寶道。

李成楝推脫不過,只得幹了一杯。

一桌高官通過韋寶與李成楝的對話,對韋寶的感官又擡高了一大截!

大家都很清楚韋寶與李家的關係,本來以爲李成楝這樣的無名之輩,也就是當初韋寶進入皇家的一塊敲門磚而已,用過了就應該扔一邊去了,卻沒有想到韋寶將李家是真的當成親人相處的呢。

一幫高官在給韋寶聰明人的後面,又不知不覺的加了一個重義氣的評語!

不管是在官場還是在江湖,重義氣,都是首要標準!

一個人不重義氣,哪裡來的朋友,別人哪裡敢與之深交。

“韋爵爺,剛纔我聽聞你與丁大人談今年的軍餉,倘若你有本事把邊軍與京營兩處的軍餉都解決了的話,公爵和海防總督衙門的正二品總督官銜,都不是問題!”魏良卿道。

韋寶和衆人都不意外魏良卿會忽然將話題又扯到軍餉的問題上來。

大明現在雖然不敢說是魏忠賢當家,但魏忠賢至少能替皇帝當半個家,而魏良卿作爲魏忠賢的親侄子,又是從子,簡直等同於子嗣繼承人,是負責傳承魏忠賢香火的人。

所以魏良卿現在在朝中的話語權也是極重的。

顧秉謙點頭道:“魏大人說的不錯,韋爵爺,你若能爲朝廷籌集九百萬兩紋銀,大明的日子要好過好幾年,至少在三年之內,都不會有太大的財政壓力了。到時候,我一定第一個保舉韋爵爺升爲公爵,海防總督衙門也自然應該由韋爵爺這個正印總督統管纔是。”

衆人一起紛紛附和,都是恭喜韋寶的。

“爵爺,那我老田可就要沾了爵爺的光了。”田爾耕笑道。

韋寶呵呵一笑,什麼公爵的名號,什麼正二品海防總督扶正。

這些雖然都想要,但是並不是韋寶最看重的,韋寶還是看重個人勢力的擴張。

看重土地,人馬,經濟,這些硬實力!

“如何緩解朝廷的壓力,搞一筆銀子用於拖欠已久的軍餉,這個問題我還真的想過。今天都是相熟的大人,又是酒桌上,我隨便說兩句,大家就當聽個樂子,若是不可,請直言無妨。”韋寶道。

衆人忙說爵爺不用客氣。

這可不是普通的酒桌。

這一桌都是大明權力頂峰上的人物,相當於後世的常,委了。

隨便一個都不是省一級大員能比的了,基本上不是國,就是副國這種級別。

所以,怎麼可能當樂子聽。

“要想搞到銀子,必須增大開海範圍,加強對外經濟貿易,才能收上來稅銀。”韋寶道。

衆人聞言,立刻紛紛皺眉。

韋寶不死心,雖然知道他們對這一點很不感冒,還是決定試探到底,“我打算奏請陛下,開放鬆江府、杭州府、寧波、溫州、廈門、福州,廣州,臺灣府,潮州,瓊州,漢口,九江,鎮江爲海關,作爲通商口岸。全數由海防總督衙門管轄,這樣一定能多多徵收賦稅。此外,大明一共有五處主要水師,登萊水師,南直隸水師,浙江水師,福建水師,廣東水師,這五處水師,都應該由海防總督衙門統領,這樣可以一體防禦,並且裁撤掉大部分兵士,既可以提升戰鬥力,又可以節約軍費。大家以爲如何?”

開放鬆江府、杭州府、寧波、溫州、廈門、福州,廣州,臺灣府,潮州,瓊州,漢口,九江,鎮江爲海關,作爲通商口岸,全數由海防總督衙門管轄。大明五處主要水師,登萊水師,南直隸水師,浙江水師,福建水師,廣東水師,這五處水師都由海防總督衙門統領?

衆人聞言吃驚不已,都覺得韋寶野心未免太大,你這哪裡是幫朝廷解決難題,你這不是明目張膽的成績攬權嗎?

而且你一個人控制了全部水師,你手裡還有山東的陸軍,還控制了山海關的主力邊軍,你一個人手裡就有了多少兵馬?

大明以後是姓朱,還是跟你姓韋?

你是怎麼想的?

“目前朝廷每年收取的海關銀子在兩萬兩到兩萬五千兩之間浮動,這麼點銀子,有什麼用?如果同意了我的建議,每年能省出來上百萬兩的軍費,並且,我一年可以向朝廷上繳至少五十萬兩賦稅!是目前賦稅的至少二十倍!並且,我可以一次性繳納十年。有了五百萬兩紋銀,朝廷這三年都應該好過了吧?”韋寶趕忙補充道。

韋寶自己也知道這種事情提出來太犯忌諱,屬於主動攬兵權,攬財政大權,所以趕緊說出一個時限。

事實上,韋寶有信心,只要讓自己控制這些通商口岸超過十年,這些地方的駐軍都是自己的人,到時候,應該是崇禎朝,崇禎即便想踢開自己,也很麻煩。

果然,韋寶說出一個時限,讓在場衆人的表情稍微鬆弛了一點點。

顧秉謙搖頭道:“開海影響太大,只開月港一地,尚且對內地造成極大的衝擊,若是按照爵爺設想的,連開十三處口岸,外人豈不是能在大明任何地方都進出自如了?到時候,糧食從外面買?布匹賣出去?哪裡還有人種地?大家都跑去經商做買賣,豈不動了大明以農爲本的國本了嗎?”

聽了顧秉謙的話,衆人紛紛點頭,其中也包括丁紹軾。

不管是東林黨,還是閹黨,還是中立派大臣,首先,這一桌人,有一個算一個,都是超級大地主,代表的都是大地主階層在想問題,首先就會用地主階級的思維去思考開海對大家造成的衝擊和影響。

不用想都知道,肯定對他們是不利的。

韋寶早就想過這個問題,笑道:“土地獲利少了,可以轉而經商嘛。商業繁榮了,也不見得就動了以農爲本的國本。”

“韋爵爺,此話不可信口開河,農業是我大明的根本,太祖開始就重視農業,農業要遠重於商業,倘若沒有農人勞作,光靠奸商買賣,能創造什麼東西出來?大家都等着餓肚子嗎?”黃立極一本正經的對韋寶道。

韋寶呵呵一笑,“重農抑商,這是官面上的話。自古以來,真要是不允許從商的話絲綢之路怎麼來的,士族把控商場,也就是說家族裡有人做官,當然做官的地位比較高,有人經商。舉幾個例子吧,唐代開始的絲綢之路肯定是鼓勵貿易的,宋代海上絲綢之路一直很出名,我朝鄭和七下西洋,胡椒的價格降低了快一百倍

。這些不都是對經濟有益的嗎?也沒有影響農業勞作啊。”

“問題是我們不需要從外部買什麼東西進來,我們大明都有,商業發展會影響朝廷治理。”黃立極道。

韋寶聽了黃立極的話,覺得自己的想法恐怕有點天真,跟這些人真的沒有談下去的必要了。

大商人地位高、宋朝工商業的財政收入超過農業。

首先,大商人地位高與抑商不衝突,一是因爲地主的影響力更大,二是因爲國家在商業上看的是宏觀問題,不是個人問題,商人整體力量大不大、大商人是否會形成某種領域的壟斷,若是有壟斷是否可以輕易根除。說歷朝大商人都是勾結權貴呼風喚雨,這句話本身是錯的,可能只適用於明清。

而另外,既然是勾結權貴那就說明自己不是權貴,各地的權貴都是地主,正是重農的體現。

其次,宋朝工商稅超過農業稅是錯的,因爲工商稅裡包含了鹽鐵茶酒這樣官辦企業的收入,還包括了均輸的收入。

真正的商業稅相當於關稅,這是低於田賦的,況且北宋中期以後,大量土地被隱藏或者地主勾結寺院官員,因爲寺院官員土地免稅,他們可以合法避稅。

因此神宗時期的田賦不高也有很大的因素是收稅不利。

重農抑商也要分朝代,秦朝是重農抑商,從戰國到秦朝滅亡,出了多少個個大商人?

文景之治一度零關稅,這是典型的要重振工商業,口號上也沒有提出抑商。

漢武帝時期,說要打擊商人,那就是真的打擊商人,收高額的財產稅,鼓勵百姓舉報漏稅,一經舉報,十有八、九就是抄家。

宋朝是中國工商業最發達的朝代,根本沒有這樣的口號,反而強調不與民爭利,這是保護私有財產的中國式說法。

明清的確是重農抑商的,要從宏觀看,第一關稅收入不高,第二是城鎮化低得只有幾個點,而漢唐宋在10%~20%之間。

原因是發展工商業最好的方式就是,政府多修路其他都不要管。

但是這麼大的帝國,有很強的離心力,如果都不管,很容易分裂。

像中國歷史上不太管的典型,周、漢文景、唐,三個朝代均出現了分裂勢頭,其中文景之後的七國之亂是被成功鎮壓了。

但是春秋與唐中期後的蕃鎮割據則不可逆。

很巧的是,這三個中央政府不太管的時期均出現了工商業的盛世。

因此,寧願政府管得緊一點,你就不要發展工商業了,於是形成了漢朝後期的大莊園經濟,大家圈地修堡壘,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還有明清時期的小農經濟。

他們要把帝國的命脈抓在自己手上。

重農抑商的產生是由當時的經濟基礎決定的,華夏古代一直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

農業是古代最具決定性的生產部門,農業生產的狀況直接關係到國家興衰和人民生計。

國家通過徵收穩定的土地稅保證財政收入,增強經濟實力。

而工商業會導致勞動力從土地上脫離,這樣也不便於統治管轄,不利於統治者認定的維護穩定。

因而也有一定的原因,經濟的發展水平最終還是要看實體經濟。

商業是必要的,但是要抑制投機過熱,而交易性的是滿足生產生活所需,如果沒有商業那就只能回到原始社會,或者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時代。

韋爵爺想開放十多個通商口岸,增加大明的海關稅收,進一步把持大明商業。

並且想統管整個大明各地的水師,這樣既能省下來很多軍費,又能便於他介入大明的軍事。

想法十分圓滿,然而現實卻非常的骨感。

韋寶自己也知道這種難度非常大,別說自己是一個外臣,即便是和皇帝穿一條褲子的魏忠賢想這麼做,估計皇帝也不太可能答應,更不要說大臣們了。

“海防總督衙門可以由朝廷直接管理,可以由戶部和兵部直屬管理,甚至可以由內閣直接管理。”韋寶意識到今天的言論有可能給自己惹禍之後,大有一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態勢。

韋寶覺得自己這麼說了,就顯得不是自己個人想牟利,自己真的是站在大明的角度想問題。

這的確起到了一點點作用,衆人聞言,神色又緩和了不少。

“不是誰管的事兒,是大範圍的開海,一定會影響內地農業。”顧秉謙對韋寶道:“把大明所有的水師都集中起來,也很有可能出現失去制衡,一家獨大,出現將領獨大的局面,這是朝廷不允許的。”

【0376 韋寶決定歸還30萬兩黃金】【0968 罷免楊嗣昌】【0847 很血腥】【0915 朱由校着急了】【0606 仁穆大王大妃的決斷】【0366 斷案容易判案難】【0848 努爾哈赤不怕死人】【0403 孫承宗居然會反對】【0811 巡洋艦】【0173 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0486 駱藍嵐】【0072 一個洗腳一個敲背】【0404 韋寶正式拜師孫承宗】【0619 要回大明的韋總裁】【0829 陛下的聖旨】【0458 吳家家庭會議】【0618 免去十年賦稅】【0063 韋達康厥過去了】【1039 很順利的韋爵爺】【0876 內閣減員嚴重】【0002 好大的一條魚】【0923 硬着頭皮的皇太極】【0971 幾方面微妙的勢力】【0148 會找機會的韋寶】【0364 在大明使用指紋技術】【0401 與袁崇煥毛文龍話將來】【0316 操作猛如虎】【0021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0055 買馬被打】【0556 孫承宗和袁崇煥感到了畏懼】【1033 排隊槍斃戰術】【1013 朱由校要殺韋寶】【0074 小地主的舒爽一晚】【0099 衛隊】【0737 自己跑的船】【0528 韋公子要當朝鮮太傅】【0940 不一樣的韋寶】【0369 紅兄吳三輔】【0443 大方動人的吳雪霞】【0973 內閣出奇的一致】【0384 祖大壽的金子三年後再說】【0457 吳襄回到山海關】【0961 居然說服了大半個內閣】【0003 賺錢是王道】【0577 朝鮮韋太傅】【0067 名副其實的小地主】【0416 韋寶的毒計】【0243 鍋爐炸了】【0203 開天闢地第一炸】【0160 調兵圍剿柳子幫】【0630 市價的一倍半】【0257 怎麼跟原來的貨不太一樣】【0502 心狠手辣韋總裁】【0979 韋寶沒想到】【0510 人生一場醉】【0670 七品官吊打閹黨加東林黨】【0700 動了所有人的蛋糕】【0639 一下就考完了】【0656 太太平平考完殿試】【0111 張建平吳老三王四刀】【0877 鬱悶的魏忠賢】【0254 如火如荼的建設】【0338 譚瘋子遭遇重大損失】【0121 掛瓶】【0939 佔了便宜就撤出】【0426 在建奴地盤開水泥廠】【0676 又毒又壞又陰險的韋寶】【0403 孫承宗居然會反對】【0871 好久沒去的山海樓】【0284 暴發戶不好當】【0120 韋郎中準備給人動外科手術】【0963 韋寶沒有想到這麼順利】【0907 扼殺家族式腐敗】【0470 韋公子故弄玄虛】【0260 找到買糧食的管道】【0559 建奴與天地會密談】【1020 寧遠換防】【0960 理直氣壯的韋爵爺】【0612 貞明公主被刺殺】【0265 有點gay裡gay氣的書院】【0358 兇殺】【0661 最帥探花郎】【0868 韋總裁的裁軍方案】【0851 努爾哈赤很糾結】【0220 領先了嗎】【0227 看戲】【0223 一舉拿下四個裡】【0646 熊家門外】【0976 魏忠賢與韋寶翻臉】【0233 翻轉】【0724 閹黨大戰東林黨】【0195 成天想着穿越的哥們】【0598 好卑鄙的韋寶】【0052 通關路引】【0073 爽】【0743 抓漕運總督李思啓】【0977 韋府熱鬧了】【0197 這個階段怎麼管理】【0921 韋爵爺最崇拜的人】【0779 瞞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