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9 韋總裁的考覈】

那人這一跪下,很多與他情況一樣的,家裡大人已經死了,仍然在吃朝廷俸祿的,都跪下了,都懇求韋大人開恩。

韋寶嘆口氣道:“好了,你們的情況,其實我都大概知道,也不用哭了,凡是家裡有大人曾經在都察院或者大理寺供職的,都能參加正午的考選科試。”韋寶淡然道。

衆人聞言,一起答謝,韋寶做事雖然很是有點魯莽,但關鍵時刻還是分得清楚的,至少沒有忘記了曾經在都察院和大理寺付出的前輩,這讓大家很欣慰。

“多謝韋大人。”衆人幾乎是異口同聲道。

韋寶微微一笑:“不用客氣,都是一個衙門吃飯的人,大家都是親人。”

雖然沒有進過體制,但韋寶大概還是知道這裡面的事情的。

欒汝平等人見韋寶這麼說,也都無話可說了,大家不管認同還是不認同,都很清楚,一個團體,必須要有韋寶這麼一個肯付出的人。

今天如果是換成其他人,沒有幾個人肯這麼爲團隊付出。

已經離開都察院和大理寺的人,誰還願意管啊?管了不就少了銀子嗎?

但是韋寶願意管,少了銀子就少了銀子,韋寶很清楚這裡面的竅門,這是一種認同感,比什麼都珍貴。

一個衙門,必須有自己的固定班底,這是多少銀子都換不回來的。

上下級不表示不可以做到關係很好。

首先,上下級有一個很重要的區別是分工。上面的人需要更多的思考策略,思考做什麼。

下面的人需要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

這兩個缺一不可。

是兩個不同的工種。上下級不應該成爲大部分事情是否做怎麼做的原因,也就是上級不要總是拍板。

大家儘量達成一致,互相說服對方,同時能夠理解整個決策的目的,一起討論出來的方案。

所謂的上下級的目標需要一致,大家應該一起承擔項目的最終目標,事情的實際執行需要進行分解,但是總體目標不要不同,這樣才能夠比較容易達成一致。

上級下級都需要發揮創造性。1裡面說了,分工不同,但是不能因爲這樣的分工導致其中一方無法發揮創造力,無法提高自己。

韋寶的每一步,都是按照真的原則給出來的,大家都爲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鬥!

韋寶覺得做事的人和有職務的人,這不是一回事。

大部分人想的都是分配問題。

也有想是管理問題,如同年關係、公氛圍、認同感、控制慾等等。

這些因素的確都和團隊的發展有關係,但是和背叛沒關係。

韋寶相信每個人在工作中的確也有很多不足,但這並不是導致出現出現單幹的核心原因。

真正的原因就是你或是這個朝廷,並沒有沒有核心價值。

或者說沒有建立起自己的門檻。

提高待遇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一個團隊本身沒有核心價值,那麼看明白的人就會考慮是否離開自己做。

就算分給很高的利潤,他也可以選擇離開拿更高的利潤。

大家總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是聖人吧?

在這種情況下,人品好的反而吃虧,差的反而得益,這種局面就是逼良爲娼啊。

離開原團隊創業的人會有,但是會去創別的業,而不是挑戰原有的團隊的業務。

如果大家用的是一些信息不對稱、市場先行優勢把事情做起來,卻沒有形成自己的門檻的話。那麼團隊中看明白的人就可能會選擇出去單幹,你留住一個人,也留不住另外一個人。

這也是韋寶爲什麼不鼓勵已經在都察院或者大理寺的老人,繼續留下來的緣故。

老人們很容易駕輕就熟,很容易有自己處事的套路,很難形成門檻,往往都是靠信息不對稱,或是靠自己勤勞苦幹。這樣的確能賺錢,但是不長久。

韋寶覺得,如果是這樣的話,上升空間很有限,不如打好基礎來的更有前途。

如果每個人都用信息不對稱作爲門檻,那就最好控制一個很小的團隊規模甚至是一個人單幹。

如果每個人用人脈作爲門檻,所有重要的信息就得掌握在自己手裡。

如果大家都用技術作爲門檻,就得把技術藏的嚴實。

如果大家用資金作爲門檻,就要期盼資本對這行投資熱度不高。

這些都很辛苦,只有那些已經形成了規模、用戶流量做門檻的舒服的多。

就好像東林黨和閹黨這樣。

韋寶作爲一個在現代完全沒有進入過體制的人,只有考慮清楚整個團隊,整個衙門,具有價值的地方在什麼,才能解決問題。

大家或是接受現狀,或者是滾蛋,絕對沒有第三條路走。

在現代的時候,韋寶有一個親戚,做汽車皮具生意,也就是給買來的車座位什麼的套上真皮。

生意做得不錯,結果手下一個水平很好的師傅琢磨了一下,就自己出去單幹了,還帶走了他的徒弟,就在親戚一條街上開的店鋪。

那位親戚帶人就去把店給砸了。

親戚的徒弟一看不好就拜拜跑路,師傅投了錢開了店不可能就這麼退縮,報了警,然後繼續開,結果又被砸了一次,從此關業大吉。

後來,韋寶的這位親戚到了南方做生意,精神煥發,神采飛揚,沒多久,就聽說他做生意被人騙的很慘,欠了一大筆錢,他老婆到處借錢才把人贖出來,然後人就跑回老家去了。

韋寶的這位親戚生意的核心價值顯然不在技術、流量、資金這方面,而是在是否能夠在當地能黑白通吃。

如果能夠有一定的人脈,當地的一般人根本沒法跟他搶生意。到了南方,核心價值就不存在了,又沒有建立起新的價值,難免落得個敗走麥城的下場。

韋寶自己也遇到過這種毛病,一開始工作的時候,有一個搞技術的朋友來找他,想拉他一起做一個項目,說的天花亂墜,拉了一個政府的項目,刨去營銷費用,還能收幾百萬。

項目技術上不難,帶幾個人花幾個月怎麼都能做出來。

韋寶聽了一下表示沒興趣,因爲做這個事情的價值根本就不在技術上,發揮的不過就是外包的作用而已,真正有價值的是那個能拿到單的人。

事情做完了又能分到多少?

就算那個拿單的朋友非常仗義,多給分一些,再往後呢?韋寶他遲早會明白過來。

後來有些朋友看到了韋寶的項目,他們覺得給有個差不多10萬就能做出來。

所以韋寶認爲想透了這一類問題。

對於人的管理核心就一個字:準備的備。

不管這個人多核心必須有個備用的。

允許這個最關鍵的人隨時消失。

單幹問題,一個團隊要做的就是不怕任何對手,不怕任何公司競爭。

核心員工出去單幹了,如果能做成,那本來這個公司就很容易被同行擠一邊去。

所以必須要有一個團隊的核心競爭力。

這個競爭力必須不是靠團隊的任何人。

必須是花高昂的金錢或者很長的時間才能做到纔算得上核心競爭力。

所以說,對於一個團隊的所有人,要讓他們發光發熱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添磚加瓦,隨時可以走掉沒關係。

競爭力上去了。這纔是管理員工的終極。

現在的韋寶,就是在用這個思路主導都察院和大理寺的變化,這兩個衙門是大明三司中的兩司衙門,非常的重要,只有讓這兩個衙門徹底的臣服於自己,自己未來在大明的路才能走的穩健,走的順暢,否則,非常的麻煩。

韋寶在正午時分,準時的召開了考選科試。

幾乎所有與都察院和大理寺有關係的人都來了。

大家沒有二話,來了就是爲了能夠在筆試中過關,至於以往在都察院的政績,先暫時不管。

“開始吧。”正午時分,韋總裁很嚴肅的宣佈。

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幾名差役聞言,立刻在都察院的大院子中分發準備好了的宣紙,一共有上千人參加考覈,大家都坐的很緊。

一次績效考覈,次從另一個角度分析一下,推行績效考覈的一個弊端是非常大的。

把優秀人才趕走,可能會有人奇怪,出績效考覈,就是要把優秀人才留住啊。怎麼就趕走了?

韋總裁對於這件事情是看的很透徹的。

首先,把人定爲優良中差四檔。差的當然可能很突出,直接就被幹掉了,不過大部分的時候,大多數人不差,良和中佔大部分。

那到了績效考覈會碰到什麼情況?

因爲必須要給人差評,而韋寶覺得,假如老是給中的打差評,人家也難受。

假如人走了,再招聘很麻煩,再從吏部弄一些新的人來,大家都很麻煩。

於是就給良的居多。

韋總裁的這些考慮合情合理,但是導火線就開始了。

良的人,一般都是平時有在做事的人,他們會覺得很委屈,。

這些人平時的表現不差,還有人更加差。

於是就動了走的念頭,因爲他是良的人,所以在外面並不愁找不到適合自己的事情做。

這種心念一動,就走了,畢竟在差得遠和大理寺受委屈了。

而且一旦在他們的‘履歷’中有了差評,今後不管到哪個衙門,都受影響。

這在封建時代的官場是很少見的,大家都是混日子,最佔有優勢的,始終是當初科考的成績。

然後就剩下了優和中,優秀的人看看衙門中這個情況,覺得這個衙門,每年好一點的人都留不下,還是換個吧。再混下去,遲早也是被清理出去,所以也走了。

最後就剩下普通的中了。

把優秀人才趕走的事情完成了嗎?

不過這個事情,發生的往往是在小的團隊當中。

想是當差役和大理寺,東林黨和閹黨這種超級的大型團隊當中,由於福利待遇、薪酬都比較好,優秀人才出去一看,哎呦,外面的世界其實也就那樣,還是不走了吧。

其實這一切,都可以用一個機會成本來解釋。

放棄現有的,追求新的,能獲得的有多少,以及是否容易。

許多的優秀人才,外部同樣優秀的選擇少,所以他機會成本很高。

普通人才,在團隊當中受到的待遇一般,不過外部機會也不一定多好,但機會成本比優秀人才還是低的。

優秀人才,內部待遇不大高,外部的機會多,機會成本很低。

普通人才,自己本身不夠優秀,可挑選的衙門少,機會成本高。

就韋寶個人的感覺,跳槽機會成本的高低,大致是成本越高越不容易走,成本越低,越容易走。

小的團隊要的是把機會成本低的人留住,大的團隊要的是把機會成本高的留住。

甚至可以說,在同一個團隊的不同部門之間,都不應該一刀切,因爲部門不同,職責不同,機會成本也是不一樣的。

有的部門很清閒,結果因爲一刀切績效,各種獎勵都有。

有的部門非常累,但是捱揍的時候也不缺板子。

那勞累的部門就會覺得自己的價值得不到尊重。

假如這個團隊還是比較重要的部門,那怨言不是更重了呢?

大的團隊,想東林黨和閹黨這種的,將普通的人篩除,讓優秀的人更加聚集,並不斷提供給他們更好的待遇。

小的團隊,則更加應該更應該採用懷柔、開放的文化,提供大的團隊無法提供的東西來吸引優秀的人員沉澱下來。

這纔是一個團隊應該走的路。

一千多個人,總共考了一個時辰,就全部交卷了。

韋寶規定的交卷時間是這樣,若是想多考一會兒,韋寶也不會催。

但絕大多數人真的在考選的時候才發現,其實來都察院和大理寺之後做過的事情,真的用不了一個時辰就能全部寫完啊。

甚至有很多人,只用了一炷香功夫就全部寫完了,然後等着所有人一同交卷出來。

這個過程,自始至終,韋總裁都像是一尊泥菩薩一般的坐在最高處看着大家,等所有人都交卷了才睜開眼睛。

“韋大人,所有人都交卷了。”郭文亮輕聲道。

【0879 傷害了吳家】【0141 李成楝】【0205 趙里正的橄欖枝】【0580 貞明公主的嬌羞】【0672 李利民】【0181 吳襄的答覆】【0391 孫承宗的收弟子信號】【0855 韋大人藉機說教】【0321 貪婪的太監們】【0989 韋寶之所以直接對皇帝托出新政的原因】【0344 韋家莊港掛牌】【0164 跟江湖奇士學過點看相】【0317 祖大壽跪了】【0878 很容易就都辦妥了】【0075 馬廄】【0321 貪婪的太監們】【0427 皇太極來了】【0454 兩個不應該撞在一起的女子】【0683 御前告狀】【0740 韋寶真沒有這麼厲害】【0544 舉人老爺和遼南轉運使大人】【0168 泄點天機】【0734 陪皇帝逛花園】【1023 范文程來勸降】【0586 李倧打趙貴人】【0448 強勢的吳祖氏】【0168 泄點天機】【0704 意想不到的幫手】【0112 朋友轉眼成仇人】【1012 盛世之夢】【0556 孫承宗和袁崇煥感到了畏懼】【0611 倉促又幼稚的毒計】【0251 爲國爲民俠之大者】【0278 是海盜嗎】【0437 會錯意的吳襄和吳三輔】【0783 奪取東營大營】【0649 來自座主的邀請】【0809 去韋家莊】【0881 韋爵爺】【0431 聰古倫格格的情愫】【0638 連手機都不讓帶】【0649 來自座主的邀請】【0040 陳北河】【0544 舉人老爺和遼南轉運使大人】【1000 聰古倫格格的信】【0433 韋總裁上錦州城見孫承宗】【0370 韋寶和吳雪霞拼酒】【1071 趙克虎和林小玉的往事】【0335 火線突擊】【0084 三人共寢】【0386 浪人琵琶】【0212 鋪後路】【0658 二十萬兩和二百萬兩】【0581 不按套路出牌的韋總裁】【0679 被韋寶氣的半死的幾位閹黨大佬】【1037 向大明朝廷索要二百五十萬兩補貼】【0861 渾河岸邊】【0990 李永貞爲九千歲出的主意】【0565 節外生枝的毛文龍】【0715 魏忠賢的遠大目光】【0324 憧憬中的寶械師】【0326 韋總裁的休閒人生】【0198 鼓勵私人持股】【0690 大理寺左寺丞】【0951 八百多萬兩紋銀的缺口】【0398 韋寶克妻】【0257 怎麼跟原來的貨不太一樣】【0091 靈藥後續】【1007 晉商】【1009 御前議事】【0662 生來就是爲了出風頭的人】【0041 渣渣何苦爲難渣渣】【0708 花式考選】【0473 上京城考鄉試】【0783 奪取東營大營】【0166 震天北死在撫寧衛大牢】【0213 反對歷史虛無】【0363 證人趙小蓮】【0720 要咬就咬最大的】【0598 好卑鄙的韋寶】【0551 東江軍丟了東江】【0945 胥吏】【0662 生來就是爲了出風頭的人】【0396 毛文龍與趙克虎之間的陳年往事】【0988 客巴巴】【0735 韋寶與馮銓的御前打賭】【0778 吳襄入京】【0865 和談有重大突破】【0389 與遼西遼東世家大戶們約定三年後還一半賭金】【0630 市價的一倍半】【0696 讓九千歲看看什麼叫銀子】【0630 市價的一倍半】【0066 韋家的強勢崛起】【0921 韋爵爺最崇拜的人】【0868 韋總裁的裁軍方案】【0067 名副其實的小地主】【0151 先開業後辦典禮】【0702 氣上頭的上萬官員】【0835 沒事就找恩師吵架】【0302 又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