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5 吳三鳳祖可法用計】

吳襄看向祖大壽,要得到祖大壽的明確指示。

祖大壽一會兒看看韋寶,一會兒滿眼兇光的看向旁邊,舉棋不定,仍然沒有說話。

“兄長,要不然,今天就先這樣吧?韋公子也累了,今天先散了吧?”吳襄問完,也不等祖大壽說話,接着對韋寶道:“韋公子啊,要不然,你看天色也不早了,你今天就住在吳府吧?我們這裡上好的客房,也不比你韋家莊的迎賓館差。”

韋寶直接拒絕道:“我回我的海商會館歇息,我這人戀牀,在別的地方睡不習慣!”

反正不還祖家18萬兩黃金的話,韋寶已經說出口了,此時害怕也是枉然,不如索性硬氣到底!韋寶自然明白吳襄留他在吳府住宿的用意,是怕找不到他人了,怕他設法溜出山海關,返回韋家莊再也不敢出來了。 wωω●тт kдn●CΟ

吳襄看向祖大壽。

祖大壽怒氣淤積胸口,隨時要發作,他不敢隨便發作,肯定不是因爲怕韋寶,主要原因是韋寶並沒有還金子,只是嘴上說說而已,投鼠忌器,還真的有點怕韋寶破罐子破摔。

另外,祖大壽也要顧及影響,韋寶已經不是等閒之輩,關係能到達宮裡面!能與一幫鎮撫大太監搭上關係,況且現在正值山海關商議重大軍事期間,薊遼督師孫承宗就在山海關,這個時候抓韋寶,或者殺韋寶,韋寶底下人肯定會鬧起來,到時候不好交代。

吳襄見祖大壽始終不說話,遂對韋寶冷淡道:“那就隨韋公子吧!”

祖可法輕蔑的瞪着韋寶:“鄉里人,你還不還金子,由不得你!記住,用不了多久,叫你跪着將金子奉上!而且你那一片的地也全部奉上!”

祖可法還要說些更刺激更侮辱韋寶的話,被吳襄攔住了。

韋寶沒有搭理祖可法,這種口頭之爭沒啥意思,對衆人一拱手,告辭而去。

吳雪霞想送一送韋寶,顧慮自己女孩子身份,忍住了。

吳三輔對吳襄打個招呼,跟着韋寶出去,送韋寶出府。

吳三輔一直將韋寶送到了府門外,韋寶的馬車邊上。

“小寶啊,你不是說好了還30萬兩黃金,爲何又變卦?捨不得了?”吳三輔有些責怪的問道。

“三輔大哥,我捨不得嗎?你沒有看見剛纔祖大壽和祖可法,還有吳三鳳是什麼態度?我本來不但要送30萬兩黃金,還要相贈製造黃色火葯的法門,不過,現在都免談!”韋寶道。

“你這是何苦?”吳三輔嘆口氣:“他們本來就是這樣的,你跟我舅父打好關係,在遼西便不再有什麼障礙了。”

“我做人的宗旨是清清白白,做事的宗旨是清清楚楚。保持謙卑,言行三思。”韋寶慨然道:“我可以向現實妥協,但我不能失去人格,否則,即便能用妥協換來利益,也影響了我的人格!”

吳三輔沒聽過人格這個詞,但也能理解,嘆口氣道:“你等着看吧,以後祖家肯定要更加對付你了!”

“我怕他啊?”韋寶微微一笑:“好了,三輔大哥,你回去吧,我自有分寸。”

吳三輔又叮囑幾句,讓韋寶小心,注意安全之類的話,才返回府中。

韋寶則徑直回海商會館。

“公子,你吃飯了嗎?”王秋雅問道:“剛纔怎麼進去那麼長時間?半下午去的,天黑纔出來。”

“沒什麼。”韋寶不想講話,“回去安排飯吧,剛纔沒有吃飽,另外告訴林文彪,注意警戒!”

“怎麼了?”王秋雅一驚,“是不是有什麼事情?不是都要歸還吳家和祖家的金子了嗎?他們還要找我們麻煩?”

“沒什麼事!”韋寶道:“吳家的12萬兩黃金過陣子等我通知再說。祖家的金子,永遠不還了!”

韋寶說的很果斷,剛纔雖然沒有和祖大壽正面罵戰,但韋寶知道,跟祖家的矛盾,只怕永遠無法和解了,暗暗的已經下了不死不休的決心,決意要弄死祖家滿門!

“不還祖家的18萬兩黃金了嗎?”王秋雅哦了一聲,“那是要多加小心了,這裡是山海關,祖家的勢力太大!公子,咱們還是儘早返回韋家莊爲上。”

“這幾天恐怕是走不了了!”韋寶道:“不過你也不用慌張,我會想出辦法來的!遼西遼東,也不完全是祖家一手遮天!還有比他厲害的人。”

“那些個司禮監的大太監嗎?還是錦衣衛?可是眼下上哪兒去找靠山?”王秋雅問道。

“還有薊遼督師孫承宗!”韋寶眯了眯眼睛:“太監們只是監軍,而薊遼督師是這幫人的直接上司,若孫承宗能保全我,祖大壽敢怎麼樣?”

“薊遼督師?”王秋雅說這幾個字都感覺有壓力,薊遼督師這官稱是遼西百姓時常提起的。

督師是明朝時期除皇帝外最大的地方官員,掌有較大的兵權。但並非明朝的官職,明史職官篇等無此職位。督師是統帥軍隊的意思。

但是,督師並非明朝的官職,明史職官篇等無此職位。

督師的督,可做都督、總督、提督,是個動詞。

督師的師,指軍隊,例如勞師遠征,師出無名等。

督師,其實就是統帥軍隊的意思。

督師在明末史料中,是一種常用的代稱,可以指代“總督某某、某某等處軍務”等冗長官銜。

楊鶴寧夏、延綏、甘肅三邊總督,可稱督師三邊;盧象升總理川、陝、湖廣等七省軍務,督師七省。袁崇煥督師薊遼,皆此用法。

總督和督師容易混淆,譚綸總督薊遼的時候還是“左侍郎兼右僉都御史”,按道理應該不算督師的,但因爲他在神宗即位“起兵部尚書”,所以稱爲督師也未嘗不可。

而且,只要是掛了兵部尚書銜,即使是任命爲“經略”,被稱爲“督師”也是可以的,《明熹宗實錄》天啓二年十二月(十六日)丁丑,兵部覆督師孫承宗疏言,輔臣欲身向登萊號召大兵,臣深服其雄略。但登萊有撫臣(袁可立),有鎮臣簡選水兵,訓練遼兵。

(天啓六年三月甲子)命王之臣爲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經略遼東、薊鎮、天津、登萊等處軍務,閻鳴泰以原官總督薊遼等處事務。

在這裡,王之臣應該算是遼東經略的職位了,但接下來的證據卻證明並非我們所理解的經略、總督和督師是嚴格區分的。

(天啓六年七月癸酉)命總兵官滿桂鎮守山海掛徵虜將軍印駐關門。兼管四路。先是遼東督師王之臣請以滿桂鎮守榆關,巡撫袁宗煥不可。至是,崇煥疏言;“臣前偶與督臣相左,今各捐去成心,敢隨督臣之後,以滿桂請。”部覆,得旨:“滿桂即著星馳到任,督、撫既和,滿桂亦當與督、撫並化成心,不得藏蓄觀望,有負任使。”

天啓崇禎年間的幾位督師級別都很高,孫承宗、楊嗣昌都是內閣大學士,袁崇煥被稱爲督師也是因爲加了兵部尚書銜。如:(天啓二年八月庚辰),孫承宗以原官督理山海關及薊、遼、天津、登、萊軍務。崇禎元年甲午,袁崇煥爲兵部尚書,督師薊、遼。

崇禎九年八月壬子,大學士楊嗣昌督師討賊,總督以下並聽節制。

“公子有什麼法子接觸這等大人物?送銀子嗎?素聞孫督師有清廉爲公的賢名。”王秋雅問道。

“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送銀子。”韋寶道:“咱們現在的實力,早已經躋身遼西遼東一等一的世家大戶,現在山海關正在召集重大軍事議事,我是有資格參與的!”

“可是祖大壽、吳襄,還有一幫遼西遼東世家大戶認可公子了嗎?他們會讓公子參與議事?”王秋雅提醒道。

“他們不讓就不讓?我們自己去也一樣!”韋寶堅定道。

王秋雅撇了撇嘴,有些不敢置信,但終究忍住了沒有再問,知道韋寶既然說的出,肯定就會去做的。

韋寶晚上飽餐了一頓,早早打坐練功,沐浴之後歇息。

韋寶躺在牀上,閉着眼睛,卻沒有睡着,想着心思。

過了一會兒,韋寶仍然睡不着,索性起來,邊抽菸邊寫日記,他已經養成了記日記的習慣,以前在現代是沒有這種習慣的。

概因爲現在事情太多,不記錄一下的話,過一陣就忘記了之前發生過什麼事情。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人滿則驕。

爲人處事的變通之道,就是凡事留點餘地,也是給自己留條後路,成全他人,成就自己。

老子在《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真正的聖人懂得說話做事直率但不放肆,即使自己有了成就的光芒,但依舊保持溫潤低調,不鋒芒畢露,不招搖顯擺。

一個人混得好不好,往往跟自身的思維習慣,以及人生閱歷有很大的關聯。

混得好的人,在能力方面也是出衆的,在社會中也有一定的影響力,也容易受人推崇,而且,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懂得兩條處世天機:說話有分寸、做事留餘地。

韋寶越是接觸到上層社會,接觸到了軍閥這一等級的大人物,接觸到了官場人物,越是覺得說話有分寸,有度有量,外圓內方,是何等的重要!

韋寶覺得,古往今來,任何事都離不開“分寸”二字。

人生在世,分寸是無處不在、無處不有。

人際關係需要把握分寸,婚姻相處需要把握分寸,推進工作需要也把握分寸,分寸既是一個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實踐問題。

至剛易折,做人就要像水一樣,有力量又溫和。所謂言爲心聲,一個人說話有分寸,有度有量,外圓內方,纔是最大的善良。

說話懂分寸的人,無論對於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還是親密家人,任何時候,都知道好好說話是我們能給予別人最低成本的善良。

語言的力量是巨大的,他可以是一團暖人的火,也會成爲殺人的刀。

語言是有情緒的,有溫度的,不管是對陌生人還是對親近的人,說話掌握好分寸都無比重要,它是一門做人的學問,也是我們畢生的修行。

只有談吐懂分寸,知道什麼叫恰如其分,什麼叫不偏不倚,什麼叫見好就收的人,才能擁有親近的人際關係,在人生的道路上順風順水。

做事應該留餘地,這也是他今天爲什麼雖然有心與吳家祖家叫板,卻仍然答應歸還吳家的12萬兩黃金的原因!

韋寶覺得,低調處世,退讓三分,還是有必要的。

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說過:“一顆完全理智的心,就像一把鋒利的刀子,會割傷所有使用它的人。”

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在接人待物方面都要有所保留,不要把話說絕,也不要把事情做絕,容納一些意外的情況發生。

這是對自己的完善,也是對他人的寬容。

人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自己的能力有限,儘量做到量力而行,留有餘地。

給他人留餘地,這是智慧,贏得的是人品和人脈。

那些說話咄咄逼人,做事從不退讓的人,就沒有多餘的空間與餘地,會把路給堵死。

韋寶並沒有將話說死,沒有說一定不還祖大壽的金子,也是給他和祖大壽都留下了一點退路!否則今天祖大壽不會放他離開吳府!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人滿則驕。

爲人處事的變通之道,就是凡事留點餘地,也是給自己留條後路,成全他人,成就自己。

韋寶在古代越是接觸到了上流社會,越發的覺得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人格上要講分寸,不能太卑,太卑可能會變成懦弱,也不能太傲,太亢又會咄咄逼人。

性格上要講求內外協調,外圓內方,有理有節,不走極端,不偏激執拗,纔是正確的爲人之道。

提升說話之道,掌握爲人處世的分寸感,是歷來國學經典所推崇的主題。

一個人的精神境界、文化涵養,說白了都是閱歷與知識所賦予的。

閱歷需要經年累積,不可一蹴而就,唯有知識,可以從古人的智慧中獲取,品讀國學,聆聽大師的聲音,用文化滋養心靈,就是最佳的自我提升方式。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抉擇,每個人的前途與命運,完全把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努力,終會有成。

就業也好,擇業也罷,創業亦如此,不要活在別人的嘴裡,不要活在別人的眼裡,而是把命運握在自己手裡。

記住,逆境並不是盡頭,而是更好的結果的一個轉角而已。

不要是總爲過去的事後悔,那你會很難繼續前行。

不要沉溺於往事。活在當下,看向未來。

感覺忙個沒完就對了,說明你正爲前程奮鬥;感覺總不如人就對了,說明正試圖趕超。

感覺走得艱難就對了,說明你正走上坡路。

如果正感到迷茫或是辛苦,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

終會發現,拒絕放棄的那些努力,是多麼值得。

人生沒有那麼多的假設,現實是一個一個真實的耳光,打在你的臉上,喊疼毫無意義,唯有一往無前。

現在的努力,辛苦,壓力,承受的一切,都是爲了攢夠能力和本錢,去做自己更喜歡的事,去爲自己爭取選擇的權利。

永遠不要跟別人比幸運,從來別想你比別人幸運,你也許比他們更有毅力,在最困難的時候,他們熬不住了,你可以多熬一秒鐘、兩秒鐘。

越努力越幸運。

態度決定人生,有時候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平凡的腳步也可以走完偉大的行程;第一個青春是上天給的;第二個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人生在世,沒有一種痛苦是屬於自己的,所以,沒必要悲觀失望。

生活在這個世界,沒有一個人是沒有痛苦的,沒有一個人是不會流淚的。

痛苦對每個人而言,只是一個過客,一種磨練,一番考驗。

面對痛苦,不要一味難過,而要振作精神。

痛苦是難免的,不要喪失信心,堅信苦盡甘來。

韋寶寫完日記就寢。

而此時,另外三組人馬則還沒有睡覺,他們分別是吳襄和吳三鳳,祖大壽和祖可法,吳三輔和吳雪霞。

“爹,咱們是不是對韋寶太客氣了?”吳三鳳道:“他一個鄉里人,有什麼好怕的?這段是建奴鬧騰的厲害,等關外太平了,舅舅隨便帶個幾千兵馬便將韋家莊剿滅了。”

吳襄也很爲韋寶的問題頭疼,沒好氣道:“你對韋寶客氣了?本來韋寶都說了要歸還30萬兩黃金!今天要不是你和祖可法一直惹韋寶,他能翻臉嗎?”

“不是我,我說什麼了?要怪也得怪舅舅自己!”吳三鳳喊冤:“舅舅的口氣,好像韋寶是祖家的奴才一樣。沒想到韋寶翻臉,舅舅卻不敢翻臉,我要是舅舅,晚上就讓將韋寶先綁了再說!”

“沒這麼容易,現在關內外的大員們雲集山海關,韋寶也不是小地主了,手下不少人,還打通了朝廷的關節,有關係的。隨便綁了韋寶,肯定鬧出大事。”吳襄道:“最後倒黴的還是咱們家!本來韋寶歸還30萬兩黃金,這事就過去了。現在只肯還咱們家的12萬兩黃金的話,我還得設法湊個6萬兩黃金,湊齊18萬兩黃金給你舅舅!”

“爹,別想了,等關外太平了,金子會回來的,舅舅現在也沒有催你要金子。”吳三鳳道。

“你知道什麼?他催過了!”吳襄嘆口氣道:“算了,先不說這事了,你去休息吧。”

“爹,我還有一事不明。韋寶起初想還30萬兩黃金,顯然是想和解,我聽三輔的意思,韋寶想向咱們家提親,想娶雪霞呢。但現在只還12萬兩黃金,是什麼意思?不想提親娶雪霞了?若是不想提親娶雪霞的話,這12萬兩黃金也不該出吧?12萬兩黃金可不是小數目,以現在的行情,能換四百多萬兩白銀呢!”

“我也沒有想明白,韋寶雖然只是個十來歲的少年,他想什麼,別人還真是很難弄清楚!我看他似乎對咱們家雪霞不怎麼上心。”吳襄分析道。

“可我看的出來,雪霞對這個韋寶是上心了。”吳三鳳嘆口氣道:“我還從來沒有見雪霞在哪個男子面前,像對韋寶這樣呢,服服帖帖的,真是女生外嚮。”

吳三鳳的話讓吳襄皺了皺眉頭,他也發現了這一點,“不早了,你去歇着吧!這些事情我懶得想了。這一天下來,盡是煩心事,你舅父還想湊集24萬兩銀子出征打建奴!韋寶的事情反倒不着急,他還不還金子,將來都得還,由不得他!至於你妹妹,最好還是嫁給祖可法,我也省心了。”

吳三鳳點頭:“爹爹說的是,那我去了。”

祖大壽和祖可法二人的看法也與吳襄和吳三鳳的看法差不多。

祖可法說了一堆韋寶的壞話,讓本來就煩心的祖大壽更加煩躁。

“你別說了!金子急什麼?等關外太平一些,收拾韋寶不是小事一樁?”祖大壽沉聲道。

“爹,我有一計,能讓韋寶現在就不好受!”祖可法獻策道。

“哦?快說說看!”祖大壽眼睛亮了。

祖可法伏在祖大壽身邊,輕聲道:“我已經讓人去聯絡遼西遼東的大戶們,告訴他們韋寶到了山海關!而且,把韋寶要歸還吳家12萬兩黃金的事情說了,你說他們能放過韋寶嗎?咱們祖家出頭,風頭太大,但是這名多人都要找韋寶麻煩的話,則法不責衆。”

祖大壽聞言笑了,拍了拍祖可法的肩膀:“還是你小子腦子活絡,這主意不錯!”

祖可法聽爹爹誇讚自己,眉花眼笑。

“對了,要防止韋寶馬上逃回韋家莊!”祖大壽提醒道。

“爹,放心吧,三鳳兄說了,已經派人對守關城的門官們打過招呼,絕不會再放韋寶離開山海關。這鄉里人當山海關是好來的,居然還敢闖進來,這次,一定讓他有來無回!”祖可法道。

【0726 韋大人忽然重要了起來】【0157 向田爾耕借人】【0563 韋寶正式見皇太極】【0357 策反陳光福成功】【0267 正式成爲大明一學子】【0870 委曲求全的張美圓】【0878 很容易就都辦妥了】【0386 浪人琵琶】【0633 狼毫筆和鼠毛筆】【0468 吳襄纔是投資之王】【0391 孫承宗的收弟子信號】【0544 舉人老爺和遼南轉運使大人】【0215 土地爺們的壓力】【0323 又有新招】【0118 綹子不好擺佈】【1004 韋寶見聰古倫】【0578 韋總裁的人口置換】【0694 五個加】【0611 倉促又幼稚的毒計】【1071 趙克虎和林小玉的往事】【1056 輔國公回京接駕】【0930 兩軍同時抵達】【0716 都察院大擴編】【0363 證人趙小蓮】【0928 恩格德爾】【0351 幹車伕的大爺】【0794 靜觀其變的李精白】【0834 薊遼和遼東的大型議事】【0404 韋寶正式拜師孫承宗】【0286 羞恥的府試開榜】【0293 韋寶是傻子】【0894 號稱六萬的大軍入關】【0349 韋府家宴】【0017 韋寶想要一匹馬】【0543 遼南轉運使】【0432 天底下最好的人】【1059 不聽勸的朱由檢】【0754 朱由校賞賜九龍玉佩】【0718 婉拒楊雪要求】【0544 舉人老爺和遼南轉運使大人】【0289 既生韋寶,何生我等?】【0006 吳世恩】【0719 熊廷弼當初到底有沒有給四萬兩銀子】【0100 一棟大木屋】【0068 範曉琳爹孃出招】【0381 什麼都會的韋公子】【0755 三堂會審】【0244 一幫潛力資本家】【0314 大軍來了】【0831 毛文龍阻親】【0499 變更了的計劃】【1044 建奴向天地會求救】【0690 大理寺左寺丞】【1030 努爾哈赤議和】【0754 朱由校賞賜九龍玉佩】【0576 公州城談判】【0533 人活着,要麼殷切的往上爬!要麼苟且的活着!】【0597 韋寶給兩班大臣們一點面子】【0579 朝鮮一幫主戰派大臣的計策】【0487 駱思恭的橄欖枝】【0810 無數個世界第一】【0344 韋家莊港掛牌】【0562 建奴有些吃不消了】【0751 韋寶讀奏本】【0961 居然說服了大半個內閣】【0914 定情信物】【0488 深夜議事策劃搶晉商票號總號的黃金】【0503 時間和時間的競賽】【0460 韋公子的文章居然還有錯別字】【0102 擒賊先擒王】【0142 拜把子】【0565 節外生枝的毛文龍】【0676 又毒又壞又陰險的韋寶】【0900 總裁親赴前屯堡】【0065 規劃韋家大院】【0365 侯力行死不鬆口】【1005 政治婚姻】【0427 皇太極來了】【0416 韋寶的毒計】【0971 幾方面微妙的勢力】【0912 韋總裁親自赴約】【0049 給公子笑一個】【1061 信王選後】【0118 綹子不好擺佈】【0220 領先了嗎】【0265 有點gay裡gay氣的書院】【0550 想撿便宜的毛文龍】【0062 最弱的狼也強於最強的狗】【0435 恩師很懷疑韋寶的動機】【0215 土地爺們的壓力】【0469 天啓七年八月要還四千萬兩白銀給吳襄】【1006 高第要撤回關外兵馬】【0097 規劃編制】【0892 學聰明瞭的努爾哈赤】【0209 水泥磚成了】【1046 努爾哈赤醒了】【0942 中原之難】【0378 死刑押後重判】【1032 寶軍第一次主動與建奴在開闊地戰鬥】【0126 譚瘋子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