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0 造紙和火柴】

“趙伯請放心!我一定會用功的。”韋寶想到趙金鳳嬌俏的模樣,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努力在科舉路上有所建樹,至少也得弄個童生。來大明一場,怎麼也得提高點文化造詣吧?

趙克虎聞言,高興道:“那可好!只要肯努力,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尤其是韋公子這麼聰明的人。”

韋寶微微一笑,沒有說什麼,暗忖若是趙克虎知道自己的目標僅止於童生,估計得氣的噴血。

大家都說他聰明,但他自己知道自己那腦子,也就普通人一個,若不是比這時代的人多一點見識,聰明個毛呀。

不過什麼事情聽的多了,很容易讓人當真,每個人都說他聰明,現在,韋寶有時候自己都覺得自己,似乎,挺聰明的?

這頓飯雖然沒有酒,也算豐盛,衆人吃喝的極爲高興。

下午二百多股東們商量怎麼搞好生意,如何選拔管理層,哪些人做夥計,如何運營,這些細節,韋寶就不打算參與了,而是讓徐蕊代表自己出席會議。

徐蕊本來不想去,因爲以前在青樓做過,不喜歡參加人多的場合。

但她是韋寶的秘書處主辦,非得她去。

雖然徐蕊不肯明着說,但韋寶能猜到徐蕊的顧慮,後來韋寶想了個法子,乾脆讓徐蕊改換個男裝,眉毛加粗一點,不施脂粉,來個王柤賢大美女的男裝造型。加上她本來便還處於發育的過程中,女大十八變。這麼一來,便是遇到以前的熟人,也無法認出她來,頂多會覺得有點眼熟。

而且,其實徐蕊從青樓出來一個月了,即便遇到以前認識的人,不說話的話,也不太容易認出她了,像吳三鳳以前就去過怡紅院,就見過徐蕊,卻沒有認出是她。誰都不會想到當初的怡紅院頭牌,不但從良,還到韋寶身邊當了貼身丫鬟。

徐蕊男裝一穿,書生帽一戴,頓時大變了模樣。

惹得王秋雅和範曉琳連連讚歎,都說好看。

“公子,我以後也要穿男裝!”範曉琳向韋寶撒嬌道。

韋寶覺得好玩,看着徐蕊一身男裝,但是難掩兩隻鼓囊囊的胸脯,頓時覺得是一種另類的刺激,頓時渾身冒火,想都沒想便答應範曉琳道:“行啊,想穿啥就穿啥,男人穿女裝噁心,女人穿男裝,我覺得很不錯,挺好看的。”

範曉琳見韋寶答應了,不由大喜,喜滋滋的點頭嗯了一聲。

“秋雅,要不然你以後也換男裝吧?這樣跟公子出門,也方便許多。”範曉琳對王秋雅提議道:“以後,我下面的辦事女子,還有你和徐蕊底下的秘書處的人,大家都換男裝!誰說女人不能做事?咱們就要證明,咱們不但能做事,還比男人做的好!”

韋寶聽後,不由自主的點頭,覺得範曉琳的話,很進步,這就是思想開化的一種表現,該當鼓勵。

王秋雅本來羞紅着粉臉,不太願意的,見韋寶有鼓勵的意味,還以爲韋寶喜歡看女人穿男裝,出於對韋寶的愛慕情懷作祟,王秋雅便害羞的答應了以後也穿男裝。卻暗忖,以前是沒有錢,穿不起好衣衫,現在有銀子了,卻只能穿男裝,太可惜了。而且害怕爹孃和旁人笑話,總是覺得女人穿男裝,不太好意思。

其實在韋寶這個現代人的眼中,這個時代的女裝與男裝的區別根本不大!男人的外衫也是長袍嘛,區別僅僅是上本身而已。

沒有成親的女子都包的嚴嚴實實的,成了親的女子,尺度大一些,會小露酥胸。整體服飾,和98版本的【水滸傳】差不多,雖然演繹的是宋朝,但明朝服飾並未大改。稍微精巧了些罷了,整體款式是一脈相承的。

下午,徐蕊去開董事會,範曉琳去忙她的後勤工作,韋寶帶着王秋雅去化工廠。

他自己定的計劃是後天前往山海關,準備科考事宜,而且,屆時山海關的天地商號店鋪中,該上新品了!這個打頭炮的日子,他這個董事長肯定要在場的。

兩天功夫,要將肥皂和煤油燈的質量有所提高,還要批量生產,還要將火柴弄出來,也得批量生產,壓力不小。

雖然這些都是比較容易搞出來的東西,屬於現代中學生化學課課外作業,興趣小組手工活級別難度的東西。但是對於韋寶這個三把刀來說,還是亞歷山大。

火柴是根據物體摩擦生熱的原理,利用強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化學活性,製造出的一種能摩擦發火的取火工具。

十八世紀的下半葉主要是利用黃磷爲發火劑。由於黃磷有毒,後來又逐漸爲硫化磷火柴取代。後者雖然無毒,但隨時都有自燃的可能,很不安全。

1855年,世界上在瑞典建立的火柴廠研製成功安全火柴,逐漸爲世界各國所採用。

現在是1624年,韋寶要是現在就能弄出火柴來,可是比原本的歷史早了整整二百多年!就算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歐洲人進步,但這二百多年的差距,能縮小一倍都已經嚇人,想在百年內達成韋寶的科技認知水平,那是絕無可能的。

火柴盒的側面塗有紅磷(發火劑),三硫化二銻(Sb2S3,易燃物)和玻璃粉;火柴頭上的物質一般是KClO3、MnO2(氧化劑)和S(易燃物)等。

當兩面者摩擦時,因摩擦產生的熱使與KClO3等接觸的紅磷發火並引起火柴頭上的易燃物燃燒,從而使火柴桿着火。安全火柴的優點是紅磷沒有毒性,並且它和氧化劑分別粘附在火柴盒側面和火柴桿上,不用時二者不接觸。所以叫安全火柴。

二十世紀初,現代火柴傳入中國,被稱爲洋火、番火等。

韋寶和王秋雅到化工廠之前,韋寶先從手機中,通過索引,找到了記錄如何製造火柴的方法。

三個‘穿越巨熱衷’兄弟都有關於火柴的記載,看樣子,這些兄弟有共識,都想到過要將火柴作爲在古代發家致富的拳頭產品。

抄完之後,韋寶全部看了一遍,猛然意識到一個新的問題,自己好像忽略了包裝,包裝要用大量的紙啊!

而且火柴盒的生產,直接要用到紙!

“還得弄個造紙廠!”韋寶自言自語道:“也不知道軍工署的那幫人當中,有沒有懂造紙的,如果沒有,還得從三千多人當中徵詢有沒有懂造紙術的師傅。如果三千多人當中還沒有,那就得上外面去找了!”

韋寶忽然感覺時間真的太緊張了!似乎都是他自己把自己給逼成這樣的,不把準備工作先做好,不擁有完善的成型的商品,便開始籌備賣貨幹啥啊?

等下商鋪,活動,銷售股份公司,各個方面都準備就緒了,拿不出像樣的產品,不是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韋寶抄寫好小抄,然後趕緊帶着王秋雅,在隨扈們的侍從下,前往化工廠。

路上邊走邊在腦中過了一遍,想一想該怎麼開始製造,有哪些步驟。

對於火柴的生產,韋寶並不特別緊張,因爲現在主要的化工原料,他都有了。

最基礎的三酸兩鹼,即硝酸、硫酸、鹽酸和氫氧化鈉NaOH、碳酸鈉Na2CO3。

這些原料,韋寶現在手頭都有。

碳酸鈉不是鹼,是鹽,俗稱純鹼、蘇打,顯鹼性。

在將一整組的發電機組放到軍艦灣之後,工業化生產這些化學基礎原料,不再是問題。只要規模不要是每天幾噸,十幾噸那個量就行了。

雖然時間很緊張,但韋寶還是先去看了看蒸汽機的製造進度。

“差不多完工了,今天夜裡子時之前,一定能安裝投產。”宋應星向韋公子彙報道。

韋寶點頭,仔細的看了看重新制造的蒸汽機,比原先的小一號,最大的改動在鍋爐。

鍋爐增加了排氣裝置。

雖然這樣做會增加能源損耗,但是能大大提高安全係數,壓力錶再稍有危險預警,便及時開閥門放氣。

“用的時候,讓鍋爐工多檢查,鍋爐壁要裂開之前,會發出異響,一旦覺得不對勁,便趕緊停機,重新整修。”負責的鐵匠也道。

韋寶嗯了一聲,“做的好!”雖然炸了一臺鍋爐,但覺得那幾百兩紋銀的學費不冤枉,至少現在大家都大大提高了安全意識了,有這麼一個安全概念,有維護的概念就好辦。畢竟之前也沒有接觸過工業生產,沒有接觸過機械製造。

韋寶到達化工廠的時候,肥皂的研發改進,和煤油燈玻璃罩的研發改進,還在進行當中,一幫軍工署的人正在緊張的工作當中。

“總裁。”

“總裁。”

衆人一見韋公子進入工棚,頓時停下手中的活兒,一個個站的筆直。

按照韋寶的要求,軍工署也屬於軍隊系統,他們這幾天經過了簡單的軍訓。並不是要他們去打仗,只是要有軍姿軍容,有股軍人樣子。

韋寶一揮手:“做事吧!”說着便走過去拿起一塊肥皂看,比上兩天見到的肥皂光滑了不少。

“外觀改進了很多,不磨手了。”韋寶在那塊肥皂上面撫了撫。

“是啊,我們特意做了研磨,料磨的更細,雜質也都挑乾淨了。”鄧二鮮答道:“只是這樣做的話,太費工夫,怕產量上不去。”

韋寶點頭,暗忖都是人工作業,產量是個問題:“先把質量搞上去!產量慢慢想法子提高,到時候要用流水線的方式,也要用蒸汽機攪拌,用蒸汽機傳動。”現在沒有皮帶,但是用木頭做齒輪,用木頭做傳動板子,應該也能搞出流水線來的。

衆人都不知道流水線是啥意思,鄧二鮮代大家問出了這個問題,大家都看得出韋總裁喜歡鄧二鮮,喜歡跟她說話,所以都由她跟總裁對話,而且鄧二鮮性格活潑,腦子活絡,大家都喜歡她,再說這裡只有她一個女人,又長得人高馬大,跟個男人差不多,總之,鄧二鮮這種妹子很適合跟一幫大老爺們一道搞科研。

韋寶隨手在圖紙上畫了攪拌機和流水線,流水線跟用腳踩的抽水車差不多,衆人已經有機械製造的概念,又都是鐵匠出身,一看便能明白,不住點頭,都暗贊韋總裁真是聰明,什麼都能想的出來。

“怎麼包裝?你們都想過了嗎?”韋寶問道。

“想過了,用茅草啊,皁角不是都用茅草包裝的麼?又省銀子,又省事。”鄧二鮮答道。

韋寶差點被打敗,用茅草?那得多難看?“用紙盒包裝!增加不了多少成本,卻要美觀的多!而且還能幫商號打廣告!”

韋寶注意過市面上的商品,這個時代的生意人,已經有很強的廣告概念了,只是大都對店鋪進行廣告!不會對商品本身進行宣傳,像是商品包裝這一塊,就算用紙包裝,也頂多是紅紅綠綠的顏色鮮豔一些罷了,絕不會想到將店鋪和商品名稱印上去。

“用紙盒好啊,肯定好看多了,要方便保存!總裁,我和我哥都會造紙!”鄧二鮮舉手道。

韋寶忍不住笑了,“你和你哥真是多面手啊?找你們兩個人進軍工署,算是選對人了。”

“這裡大部分人都會。”鄧二鮮笑道:“只要是匠戶出身的子弟,多半是多面手,啥都要會的,因爲地方官府經常派一些亂七八糟的雜活。”

韋寶點點頭,心想現在商品流通,現在人口流通,也有點好處,的確將每一個小範圍,都打造成了一個能夠自給自足的小世界,小社會,也造就了匠戶大多是多面手這件事。

韋寶當即詢問了衆人一些關於造紙方面的知識。

造紙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分有機制和手工兩種形式。機制是在造紙機上連續進行,將適合於紙張質量的紙漿,用水稀釋至一定濃度,在造紙機的網部初步脫水,形成溼的紙頁,再經壓榨脫水,然後烘乾成紙。

手工則用有竹簾、聚酯網或銅網的框架,將分散懸浮於水中的纖維抄成溼紙頁,經壓榨脫水,再行曬乾或烘乾成紙。

機制和手工兩種造出來的紙最大區別在於,由於手工紙採用人工打漿,紙漿中的纖維保存完好;機制紙採用機器打漿,紙漿纖維被打碎。

使得手工紙在韌性拉力上大大優於機制紙。機制紙存在漿網速差導致纖維縱橫向分佈不均,手工紙不存在纖維縱橫向分佈比例不均,特別體現在書畫用紙上,比如宣紙。

公元105年發明造紙後,造紙術就從河南向經濟文化發達的其它地區傳播。蔡倫被封到陝西洋縣爲龍亭侯,造紙術就傳到漢中地區並逐漸傳向四川。

晉代開始,我國書畫名家輩出,大大促進了書畫用紙的發展。如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在他父子時期書畫用紙大有提高。

晉與南北朝的書寫紙抄經紙爲麻和楮皮製造,紙面已敷用澱粉與白色礦物塗料並進行研光。

隋代統一南北後,唐、宋繼承與發展了數百年造紙的成就,並開闢了唐、宋我國手工造紙的全盛時期:唐代書畫與佛教盛行,使紙的需求劇增,造紙的原料擴大到用藤和桑皮等。

書畫紙還用澱粉硝煮成塗料塗布後再經打蠟,最後用粗布或石塊等揩磨砑光。寫經紙還用黃檗染成黃色以避蠹。

北宋時,安徽已採用日曬夜收的辦法,漂白麻纖維以製紙,抄出的生紙光滑瑩白,耐久性好。

南宋時我國南方已盛產竹紙,王安石、蘇東坡等都喜歡用竹紙寫字,認爲竹紙墨色鮮亮,筆鋒明快,當時受到許多文人墨客的仿效,從而促進了竹紙的發展。宋代不但盛產竹紙,而且開始用稻、麥草造紙。北宋蘇易簡《文房四譜》中記載了浙江人以麥、稻杆做紙漿及與油藤配用造紙。

到了明代,用竹子造紙的技術已臻完善,該時代宋應星着的《天工開物》系統敘述了用竹子造紙的生產過程,並附有生產設備與操作過程的插圖。是我國系統記述造紙工藝的最早著作。

造紙行業是包裝、印刷和信息產業等提供商品材料爲主的加工工業,也是市場化、國家化程度較高的一般競爭性加工工業。

造紙業工業發展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經濟的發展爲造紙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造紙行業設備投資約佔總投資額的60%,自動化程度高於一般造紙業;每增加一萬噸紙漿的生產能力,需要投入很大!韋寶按照這個時代的物價,估算了一下,真的要能機械化生產的話,至少要砸進去三四十萬兩紋銀!

由於造紙工業設備投資大,固定成本高,因此擴大規模成爲企業降低成本、增強競爭能力的有效手段。

造紙產業以木材、竹、蘆葦等原生植物纖維和廢紙等再生纖維爲原料,屬於資源約束性工業,對纖維來源的依賴程度極高。

韋寶拿出小抄,對照衆人說的‘古代’造紙工藝,和小抄上的現代造紙工藝的區別。

韋寶發現造紙一個要件是纖維打漿叩解,利用攪刀及大馬力機械,使植物纖維分叉破碎,再抄製成紙匹俱有較大結合力,不像光潔絲狀纖維容易滑脫;另外在打漿後所產生碎屑及糊狀物,在抄紙時有填塞孔隙及黏結紙匹功用。古時候或現代手抄紙,利用框架竹在紙漿中篩取紙漿裡的漂浮纖維,由於篩取動作有前後短邊及左右長邊篩動,所以手抄紙纖維可以非常均勻呈各種方向自由排列,沒有產生本文所說絲流問題。

再則現代化無水乾式造紙法,使用空氣散佈並以膠合方式製造紙張,其纖維也是呈現自由狀排列,也是沒有絲流方向。

紙張的絲流對紙張種種“性”、“狀”有很大的影響,如抗撕裂力、捲曲、伸長度、縮收性及加工摺紙,書籍挺度和翻開適性等等,都有絕對影響。

現代的造紙程序可分爲製漿、調製、抄造、加工等主要步驟:製漿爲造紙的第一步,一般將木材轉變成紙漿的方法有機械製漿法、化學制漿法和半化學制漿法等三種。

紙料的調製爲造紙的另一重點,紙張完成後的強度、色調、印刷性的優劣、紙張保存期限的長短直接與它有關。

一般常見的調製過程大致可分爲以下三步驟: 1.散漿;2.打漿;3.加膠與充填。

過程抄紙部門的主要工作爲將稀的紙料,使其均勻的交織和脫水,再經乾燥、壓光、捲紙、裁切、選別、包裝。

韋寶拿着小抄,邊和衆人討論,邊解釋小抄上的內容,給人大家很大啓發。

“多久能出紙?”這是韋寶最關心的問題,怕耽誤了肥皂和煤油燈的銷售。

“三天之內,一定可以,公子想厚的,薄的,都可以。”鄧二鮮信心滿滿道:“要是擱着原先在村裡,不敢說這麼快,但是在化工廠,肯定能做到。三十多個熟練的師傅一起做事,配合起來,做什麼都快。”

韋寶點頭道:“兩天之內要出紙,先以包裝用的紙爲主。”韋寶說着,拿出一個包裝盒的樣品,又拿出一盒火柴的樣品,“我要這種紙!”

一夥人分別傳閱了總裁給出的樣品,摸了摸,捏了捏,又都用手指頭彈了彈,均表示沒有問題。

韋寶這才放心下來,感覺遇事還是要在現場解決,和自己的技術工人們商量着做,效果要好的多,本來以爲很難的事情,其實很簡單。本來好些認爲很簡單的事情,倒是沒有想到在製作過程中很難。

玻璃成型工藝便是這樣的,韋寶原來以爲很簡單呢,沒有想到,將水站的那臺來自現代的蒸汽機調過來之後,氣泡雖然明顯減小,也均勻了,比原先好的多,但是橢圓形的界面,仍然歪歪扭扭,無法達到量產要求。

“怎麼還是不行?”韋寶問道。

衆人都沒有說話,連鄧二鮮也面露難色:“不知道,大家一直在實驗,還是會有氣泡,而且不管怎麼搞,也沒有辦法做成總裁給的樣品那般規則的圓形。”

韋寶嘆口氣,“只能先改成四方形的了!用四塊小玻璃做玻璃罩。底座和上面封頂的部分,也都改成四方形!這樣暫時能解決這個玻璃的問題。不過,這樣做的話,既不美觀,也增加成本!以後是要幾萬個幾萬個生產的,增加一分銀子的成本,一百個就是一兩銀子!一千個就是十兩銀子!一萬個就是一百兩紋銀!一百萬個就是一萬兩銀子扔水裡了!所以,這個問題要儘快解決。”

韋寶如是道。他是很重視成本的。成本壓的越低,利潤纔會越大,而且爲了與現在市面上流行的蠟燭,燈籠,油燈競爭!不能賣貴,成本就更加關鍵。

一夥軍工署的人齊聲答應。

現在肥皂和煤油燈的問題,都算是暫時搞定,韋寶稍微鬆口氣,只剩下火柴了。

想到火柴要用到大量的燃燒物,這是違禁的,他本來想也放在化工廠製造,臨時改了主意:“董火金、付繼光,錢學科、鄭二狗、鄧大梁、鄧二鮮,你們幾個將我剛纔說的事情安排一下,然後隨我來。”

韋寶將幾個骨幹叫出來,要帶他們去軍艦灣去研發,打算將火柴廠放在軍艦灣裡面!又對王秋雅道:“你先回去吧,我還有些事情。”

王秋雅見韋寶趕她走,有點不開心,覺得韋寶似乎有事揹着她,似乎沒有將她當成‘自己人’:‘上哪兒呀?我不能去?’

韋寶見王秋雅這幅模樣,有點不高興又有點心軟心疼,輕聲道:“不是不能讓你去,那地方暫時不適合你去,聽話。我今天晚點回去。”

王秋雅見韋寶靠近自己,又溫言軟語的溫柔對自己說悄悄話,立時開心起來,乖巧的點頭:“嗯。”

韋寶呵呵一笑,暗忖還是經常剋制下自己的脾氣爲好,很多時候,用軟的方式,比強硬的方式,效果好的多。自己已經是‘領袖級’人物了,不是現代的小管理了,自己時刻保持風度,不管是在自己的女人們面前,還是在自己的手下人面前,都比疾言厲色的效果要好。

董火金、付繼光,錢學科、鄭二狗、鄧大梁、鄧二鮮,急忙按着韋總裁剛纔說的,先是對煤油燈的製作工藝進行了更改,本來是圓形的形狀的製作工藝,現在調整爲方形形狀的製作工藝,圖紙都得改變。

然後是造紙工藝的確定。按照剛纔韋公子提出來的機械攪拌,確立了生產流程。

韋寶一直在現場跟着聽,很少發表意見,事實上,別人有經驗,他沒有經驗,只能在前期講講三個‘穿越巨熱衷’兄弟在網上抄來的那點資料,其他的進一步見解,他想提出來也提不出來,所以想開口指導也不成,不如索性不說話。

一個時辰之後,衆人才前往軍艦灣。

韋寶在進入軍艦灣之後,才說出要做什麼:“剛纔給你們看過火柴盒了,火柴廠就設在軍艦灣中。”韋寶說着,拿出一盒火柴,嚓的一聲,划着一根火柴,“這就是火柴!”

和韋寶之前在迎賓館的大廳向一幫里正、甲長和富戶們演示火柴的情形相同,軍工署的一幫人,也一個個稀奇的瞪大了眼睛,不約而同的發出咦的一聲。

董火金更是好像想到了什麼,“總裁,一點點火星,便能讓整個小木棍瞬間燒起來!這跟無煙火葯的原理是一樣的啊。”

韋寶點頭道:“一樣的。”雖然不知道董火金想到了什麼,不過,覺得這般接一句,也算是對於他想法的一種肯定。韋寶知道董火金這些天還沒有在他給出了具體制作材料的情況下,將無煙火葯研發出來,肯定很急,肯定遇到瓶頸了,不過,韋寶自始至終沒有催促過他。

“總裁,我能試一試麼?”鄧二鮮問道。

韋寶點頭,將火柴交給鄧二鮮。

鄧二鮮學着總裁的樣子,從火柴盒中取出一根火柴,在火柴皮上輕輕地一擦,嗤啦一聲,她也划着了火柴,驚喜道:“好方便啊,比火摺子不知道方便多少?”

火折(摺)子火鐮子、火石、火摺子是一套,火摺子是易於攜帶之簡便照明和取火用具。

較好的火摺子的紙製作方法是以白(紅)薯蔓浸水中泡濃,取出捶扁,再泡加棉花、蘆葦纓子再捶,曬乾,加硝、硫磺、松香,樟腦等易燃物質和多種香料而製成的。最後折成長扁筒或擰爲繩,晚間燃之似無火放在竹筒裡,用時取出一晃即燃,很易燃,但成本很高,僅僅適合有錢人家。普通老百姓還是用不起的。

但是一般的火摺子的紙只是普通未打孔的紙錢(燒給死人的錢紙)也可是草紙。製作時把紙裁成比竹筒還長的長度來剪下來,在捲起來,鬆緊度適中,捲成於竹筒內般粗大小,最後插進竹筒裡。然後點燃,並蓋住通風的蓋子。到需要用時,把蓋子拔掉,然後對着火摺子輕輕吹,要吹的有技巧才行。

鄉下多用於抽水煙和生火。

“火柴不光可以點燃煤油燈,也能全面替代火摺子。”韋寶道:“火摺子製作麻煩,而且時間長了會熄滅,再說,紙張這麼貴,用來引火,一般的人家根本吃不消,大部分人還是用火石撞擊取火,敲個三四十下都點不着!我以前可是吃夠了這個苦。”

衆人聞言,一起跟着笑了,大家都有火石撞擊取火的經驗,方便程度,跟總裁的這種火柴根本沒法比!

“易燃的木材做成小棒,即火柴梗,在其一端蘸以蠟油和含氯酸鉀的藥料,稱火柴頭,製成火柴。在包裝盒上塗以含赤磷,白磷的磷面。使用時,將火柴在磷面上擦劃,即能引燃,極爲方便。製造工藝的一般過程主要有:鋸木、剝樹皮、旋片、切梗、烘乾;篩選、理梗、排梗、沾油、藥漿調製、沾藥、烘乾、卸梗、旋盒片、切盒片、糊盒、烘乾;套盒。紙盒爲:印刷、壓痕、分切、糊盒、套盒、裝盒、磷漿調製、刷磷、包封、裝箱。”韋寶對着火柴道。

如果可以機械生產就好了,但是韋寶根本沒有辦法:“你們先人工做,我這裡有物料配方!看看能不能自己搞出來,將來多想點子,每一個步驟,要求都要用機械生產,節省人力。”

“是,總裁。”衆人齊聲答應道。

付繼光將韋總裁說的每一步都詳細記錄,然後又拿總裁給的小抄抄寫一遍,並在這個過程中給大家念。

雖然才掃盲幾天,但是軍工署和工業局的一幫人,已經認識不少字了,成年人學東西其實不慢,只是記性不好,學了容易忘記,速度絕對不比小孩差。

韋寶也在旁邊和衆人一道配藥,安全火柴藥頭中以硫磺取代三硫化四磷。一般的摩擦熱不足以使藥頭起反應,只有在火柴盒側面的磷層上擦劃時,摩擦熱先使硫與氯酸鉀發生反應,放出較多的熱能,促使藥頭中的化學物質產生反應而發火。

化學反應過於劇烈,發火太猛,不利於使用。爲了控制發火速度,藥頭中還需加入一些石英粉等填充劑,使藥頭發火緩和、穩定;此外,還加入重鉻酸鉀和顏料等,以改善抗潮性能和外觀。

火柴的原料是違禁物,但是製作成成品,人家便不知道具體用的是什麼原料了,誰也不好說什麼。

【0579 朝鮮一幫主戰派大臣的計策】【0386 浪人琵琶】【0454 兩個不應該撞在一起的女子】【1069 大明的第一支工程兵】【0723 韋寶想到一條計策】【0157 向田爾耕借人】【0939 佔了便宜就撤出】【0226 四喜臨門】【0500 女諸葛】【0323 又有新招】【0297 甲榜全通過】【0155 拜王體乾爲幹叔叔】【0591 五日之約】【0388 這個世界太瘋狂】【0742 韋寶要親自動手了】【0721 傅應星正告韋寶】【0722 官場通常都是反着來的】【0410 弄人來的好主意】【0375 黑翡翠玉佩和第一次抱吳雪霞】【0278 是海盜嗎】【0622 幾乎無解的難題】【0025 傲嬌的韋寶】【0703 韋大人舌戰東林黨】【0668 李莊妃娘娘走了】【0881 韋爵爺】【0810 無數個世界第一】【0546 三澗堡大戰】【0539 對建奴的作戰準備完成】【0755 三堂會審】【0754 朱由校賞賜九龍玉佩】【0612 貞明公主被刺殺】【0420 兵不血刃】【0707 鬧沒有出路】【0141 李成楝】【0471 喝完酒當然要去青樓】【0778 吳襄入京】【0093 怡紅院一晚】【0963 韋寶沒有想到這麼順利】【1010 薊遼督師的官位】【0354 同窗聚會的目的】【0197 這個階段怎麼管理】【0022 決定幾個人一生命運的夜晚】【0208 紅薯土豆稻米小麥花生玉米】【0926 曹文詔來援救】【0092 提個條件】【0285 府試】【0758 海防錢莊】【0239 光芒與瘋狂】【1020 寧遠換防】【0858 地雷戰】【0617 打斷九根藤條】【0974 君臣飲宴】【0787 李精白返回】【0803 高第的金獅鎮紙】【0382 吳三鳳的幫手來了】【0835 沒事就找恩師吵架】【0021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0653 我個人自認爲這幾章的橋段值得被載入歷史網文史冊】【0615 具宏來爲韋總裁送行】【0068 範曉琳爹孃出招】【0148 會找機會的韋寶】【0913 定了】【0421 韋寶見劉興祚】【0225 喜慶之宴】【0608 痛苦的李倧】【0172 小寶要我吧】【0596 來回折騰得到黃海道和京畿道】【0109 腳行】【0817 總裁要看試驗】【0113 金啓倧的好時機】【0283 縣試放榜】【0114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0517 北汛口議事】【0532 天生的情種】【0640 好好的冒出來一個行刺的】【1054 封公爵】【0077 去山海關辦路引】【0049 給公子笑一個】【0910 第一筆軍購訂單】【0408 韋寶親抵金州城】【0747 徐大化給魏忠賢出的主意】【1006 高第要撤回關外兵馬】【0443 大方動人的吳雪霞】【0857 第一次談判】【0581 不按套路出牌的韋總裁】【0504 最後一道難關】【0977 韋府熱鬧了】【0940 不一樣的韋寶】【0047 分贓均勻】【0747 徐大化給魏忠賢出的主意】【0468 吳襄纔是投資之王】【0165 斬草除根】【0642 會試排名定下來了】【0416 韋寶的毒計】【0480 跑到順天府丟人的遼西遼東富家公子哥們】【1023 范文程來勸降】【0762 宋應星的兩個兒子】【1059 不聽勸的朱由檢】【0600 重臣之死】【0923 硬着頭皮的皇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