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韋寶見聰古倫】

“微臣覺得,既然那麼多人反對,不如算了,開海貿的事兒便作罷。陛下可以將朝廷的難處,天公不作美,各地歉收,天災不斷的事情說清楚,將積欠了邊軍鉅額軍餉的事情說清楚,都攤派下去,主要攤派到大明南邊的田地裡面!開海貿的事情,現在便可以動起來!告訴他們,增派的賦稅只要收上來,開海貿的事情就可以立刻停下,雙管齊下。否則還得來回扯皮幾個月,把什麼事情都耽誤了。”韋寶將李永貞之前告訴自己的方法稍微升華了一下,多加了一點料。

李永貞聞言,眼睛一亮,暗忖韋寶果然是聰明的,如果韋寶按照自己說的,與這些閣臣有什麼不同?還不是讓陛下乾綱獨斷,都推到陛下一個人的頭上嘛。

魏忠賢和閣臣們也都忍不住看向韋寶,都覺得韋寶果然是厲害的。

都覺得,假以時日,韋寶入閣之後,即便不當首輔,內閣早晚也得被韋寶控制。

魏忠賢和閣臣們都不知不覺的對韋寶提高了警惕。

皇帝身後的客巴巴看韋寶的眼神都發光,雖然韋寶很年輕,但是玉樹臨風,英俊瀟灑絕倫,是個女人都喜歡,更何況韋寶還這麼有才華。

客巴巴覺得韋寶有才華就算了,關鍵還不迂腐,絕非一般通過科考上來的大臣可比的,簡直是完美。

韋寶並沒有想出風頭的意思,但是事情到了這個份上,他沒有辦法,只能想辦法堅定的與皇帝站在一起,爲皇帝分憂解難,再說,開海貿,本來就是自己提出來的,自己也理當爲換地分憂解難。

朱由校聞言,不停的拍巴掌,大聲叫好,“好,好,好,還是韋愛卿有主意,這個主意是最妙的!咱們既幹起來,也不把話說死,他們要是能拿出銀子,咱們隨時可以停下來,隨時可以順他們的意思!”

朱由校站起身來,揹負雙手,來回走了幾步,現場一片安靜。

“魏公公,你覺得韋愛卿的主意如何啊?”朱由校問身邊的魏忠賢。

魏忠賢沒有遲疑,答道:“陛下,老奴覺得韋爵爺的主意甚好,沒有比這個主意更好的了,韋爵爺不愧是大明一等一的聰明人,有韋爵爺爲陛下,爲朝廷排憂解難,朝局會順利的多。”

朱由校,客巴巴,以及在場的閣臣都是一怔,沒有想到魏忠賢居然會爽快的說韋寶的好話,本來他們都以爲魏忠賢要持有反對意見的。

“好,既然魏公公也說好,那這事就這麼定了吧。”天啓皇帝朱由校還是給了魏忠賢面子的,皇帝這麼說,好像是因爲魏忠賢也答應了韋寶的意見,他才批准的。

“陛下英明。”一羣大臣一起俯身道。

韋寶也跟着說了一句陛下英明。

這事,就算這麼定下來了。

大明的事情,說難很難,有了一定的民主制度了,但說簡單也簡單,大明的君權是很高的,實際上,還是皇帝說了算。

朱由校本來以爲是很難解決的事情,沒有想到韋寶一下子就幫自己解決了,很是高興,“都散了吧,韋愛卿,你留一下,陪朕說一說話。”

“臣等遵旨。”幾位閣臣一起俯身答應。

幾位閣臣都羨慕的要死,平常人連想見皇帝上朝都見不着,韋寶卻可以長時間的陪着皇帝玩耍,與皇帝說話,這樣增進感情,不用多久,估計韋寶就能和魏忠賢,和客巴巴一樣,成爲皇帝最信賴的人了。

況且韋寶是真的能辦事,似乎再難辦的事情,韋寶都能幫皇帝解決啊。

魏忠賢忍不住更加警惕的看了韋寶一眼。

就這樣,韋寶陪皇帝玩了一下午的木匠活,還被皇帝留着一起用了晚膳,方纔離開。

在韋寶離開後,朱由校笑着對客巴巴道:“奉聖夫人,沒有想到魏公公這回挺配合的,本來朕還以爲魏公公今天會反對韋寶的法子呢,要是按照韋寶的法子,年前一定能將銀子發到邊軍將士們的手裡。魏公公這回算是寬宏大量啊。”

客巴巴點頭道:“魏公公這回的確是挺寬宏大量的,但他之前反對韋寶,也情有可原,魏公公是擔心陛下過於寵信韋寶,可能會不寵信他。”

朱由校呵呵一笑,“那就是魏公公想多了。都是爲大明朝廷效力,分那麼清楚做什麼。”

客巴巴這麼說,主要是知道宮裡面到處都是魏忠賢的耳目,是說給魏忠賢聽的。

皇帝今天心情很好,過了一會兒笑道:“現在有了韋寶,朕可以輕鬆一些了,大家都搶着爲大明辦事,即便有一點紛爭,那也都是好事嘛,最怕是都裝聾作啞,什麼事情都等着朕一個人去做!什麼事情都讓朕一個人做了的話,還要他們做什麼?若是朝臣都像韋愛卿一樣的話,朕願意每日臨朝!”

“陛下說的是。”客巴巴諂媚的笑了笑。

天啓皇帝朱由校與客巴巴聊天的時候,魏忠賢已經在宮外的府邸召集親信們議事了。

魏良卿等人已經知道了韋寶向皇帝出的主意。

“叔父,現在看來,韋寶馬上就能將六百萬兩紋銀交給陛下,打開海貿,開闢十處通商口岸了啊,從此,韋寶的權勢會更甚,陛下也會更加信任韋寶,叔父不可不防。”魏良卿道。

“你說的這些,不都是廢話嗎?咱家難道不知道?”魏忠賢皺了皺眉頭,不耐煩道。

魏良卿嚇得不敢再多說。

魏忠賢的外甥傅應星道:“舅父也不必着急,不如順其自然吧,反正陛下已經準了韋寶的提議,現在木已成舟。韋寶的提議也不是萬無一失的,他一面開始開放通商口岸搞海貿,一面向各地攤派賦稅分散各地的注意力。這一點,對沿海以外的州府有效,沿海省份的大戶們一定不會答應的,他們受到的影響最大,而且是雙重影響,一定會鬧起來。舅父想想大明有多少沿海省份,有多少州府,多少大戶,咱們若是稍微煽風點火,一定鬧出大亂子。到時候,陛下就知道,大明的朝局,離開了舅父,一點都玩不轉。”

魏忠賢聞言,心情稍微好了一點,對外甥讚許的點了點頭,“你說的不錯,的確不必太着急,這事不容易辦!”

韋寶的銀子早就準備好了,交錢不是問題。

按道理,這是皇帝親自定下來的事情,又是他自己提議的事情,但韋寶心裡其實是沒底的。

交錢很容易,關鍵是錢交出去,能不能起到好的效果。

韋寶一方面被推行海貿的事情牽扯了大部分精力,一方面又想見一見聰古倫格格,對聰古倫格格比較擔心,遂吩咐林文彪想辦法把聰古倫弄進京城。

韋寶已經貴爲爵爺,一舉一動受到關注,把聰古倫弄到京城來,有一定的危險性,但是韋寶相信天地會統計署能辦好。

韋寶在皇帝親自發了聖旨,讓各地攤派軍餉的當日,交了六百萬兩紋銀給內帑。

這件事情,韋寶交六百萬兩紋銀的事情,再次引爆了閹黨和東林黨的黨爭。

晚明黨爭之烈和宋末新舊黨爭是不相伯仲的,所謂“言愈長,爭愈甚,官邪愈多,民害愈深,封疆愈危”。

歷史悲劇,再度輪迴。頗堪玩味的是,晚明黨爭的主場,並非在“朝”,而在“野”。

也就是說,明代黨爭的一大特徵,在於政爭各方,利用民間輿論或主導羣衆運動,開始佔據從言論到行動上的主動態。

從萬曆朝開始,大量職官空缺,三代皇帝的的“罷工”導致政府高度“不作爲”。

以萬曆三十年,1602年爲例,南、北兩京共缺尚書3名、侍郎10名;各地缺巡撫3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官66名,缺知府25名。

這是一個怎樣的比例呢?按照正常編制,兩京六部應有尚書12名,侍郎24名,這時總共缺了近三分之一。

“缺官”的朝廷,萬馬齊喑,而意見領袖,潛伏民間。

這主要源於,晚明士人階層的崛起,歷史性地開創了“草野議政”的政黨雛形。

而市民階層的興起,爲士人階層參政議政提供了助力,也直接開啓了晚明曇花一現的羣衆性政治運動。

這兩股力量的滋生、糾纏和結合,是晚明除了流民、建夷、閹黨之外,一處需要被高亮的標籤。

解釋這個判斷之前,必須先釐清三個概念:官紳、士人和市民。

“士人”與“官紳”是明代讀書人的兩面。

一般而言,紳是指現任或離職的官僚,士則是舉人、監生、生員等擁有科舉功名而有待入仕者。

而“市民”的出現,則相對複雜一些。

朱元璋的祖制限制了明朝的變革明朝建立,來源於一個無所依傍的獨立武裝力量,從未憑藉於任何一個階層或集團。

朱元璋作爲這個集團的首領,擁有至高無上和毋庸置疑的權力和權威。

這使得他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設想,爲子孫後代創制一套迥異前人的自家特色制度,爲此殺再多的人、作再多的惡也不在話下。

明朝制度爲中國政治制度史之一大轉捩點,這是人所共知的歷史事實。

朱元璋建立明朝,在制度上很是搞了一番革新升級。

所以說朱元璋在政治上,的確是歷史上非常厲害的帝王。

在韋寶看來,能夠排入前三。

明制的獨特之處有廢除丞相制度,大幅調整官制,君主集權和中央集權均空前加劇。

創設嚴格的社會管制,建立仿古衛所制,對江南課以重稅,限制海上貿易,使明初社會呈現一派“古樸”面貌。

于思想文化領域增強控制,以刑殺法律立國,右武輕文,使肅殺、恐怖氣氛瀰漫明初。

無可否認的,這三大獨特之處頗能囊括明初洪武創制的精要,其餘枝末之處也無妨是說由它們派生而來。

明初發生了政治制度、社會經濟、思想文化上的巨大變革。

朱元璋政權所繼承的蒙古“草原民族”政權性格,並指出明制中的許多鮮明特質,如臣僚奴化、皇權獨尊、皇族分封和隱微之處,宮妃殉葬、諡法粗疏,均由金元而來。

明制部分來源於秦漢唐宋以降的漢族政治傳統。

不應當明初專制強化完全歸咎於蒙元,明初君權的擴張仍是繼承沿襲了唐宋以降君權上升的漢族政治傳統。

明朝人出於政治宣傳,始終不遺餘力地強調自身與漢唐宋的繼承關係,否認與蒙元的關聯。

朱元璋自稱“遠稽漢唐,略有損益,亦參之以宋朝之典”。

這也一直成爲明朝官方的宣傳口徑。

從種族和軍事擴張角度出發,論證明初朱元璋向漢族政治傳統的收縮和“迴歸”,或者“江南本位”。

朱元璋自我作古,獨創了一套政治制度。

朱元璋個人在制度創設中的決定性作用。

因此,洪武制度的影響只能以抽象曲折的方式進行,投射到朱元璋的意識裡,然後在經過他的有意加工而作用於制度建設的。

顯然,“名不副實”、“名同實異”的情形會更多出現。

但古經、古制對朱元璋的幽微影響,則是無可否認的。

朱元璋與大臣講論經史、熱衷古經的史實。

可以看出,朱元璋對古代經典是逐漸熟稔的,古代理想的政治秩序也確實是他所想望的。

朱元璋在洪武后期,確實參照儒家經典來施政,這與洪武中前期相比,確實形成了對比。

朱元璋至少是在治國理念上有參酌三代古經的願望。

進一步而言,洪武時期在制度實踐上,也未始不有古典經書的投射存焉。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廢除丞相制度。

朱元璋後來聲言:卒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並不曾設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

朱元璋所謂“自古”固屬飾辭,但他確對古制有過研究,不能完全排除他回覆古制的願望和設想。

洪武年間官制處於不斷調整之中,官名和新的機構名也不斷浮現。

四輔官、大學士的設立,均爲朱元璋比附經典、斟酌古制而成。

洪武時還曾仿照《周禮》,改給事中名爲元士,後又改爲源士。

朱元璋強力推行的《大誥》,定名亦來自《尚書》。

綜而言之,朱元璋的制度來源,綜合四種來源,蒙元,漢族傳統,自我作古,遠仿三代。

當以“多元到一元”來解讀洪武制度的複雜來源。

“多元”即意味着洪武制度的來源多元,也是解讀洪武制度的視角、進路多元。

“一元”則意在凸顯朱元璋的熔鑄作用。

經過朱元璋的頭腦過濾、刻意形塑和制度實踐,多元的元素得以整合,並且打上了朱元璋個人的獨特印記,不再是原先各自的本來面目了。

這體現在古經中的經典政治理念,已爲朱元璋所深刻改造。

唐宋以降君權加重的趨勢加劇,而士大夫所鼓吹的絕對忠君等理念也爲朱元璋所利用、強化。

蒙元制度中的臣僚奴化爲朱元璋所承襲,官僚工具化和服務取向加深,同時分封制、邊疆管理等隱微之處也爲朱元璋所改造吸收。

紅巾軍早期制度遺產,朱元璋本人的原創元素,也都賦予了新的形式。

洪武制度應被視作一個“多元到一元”的演變過程。

雖然來源複雜,但洪武制度最終以開國之君創業垂統的面貌確定下來。

朱元璋憑藉恢復中華的名義,在政權建立之初獲得了相當大的合法性。

他的政權又來自於一個完全獨立、無所依傍的軍事集團,不需要依靠、妥協於任何社會階層和地域集團。

於是,朱元璋本人的權力,得以無所顧忌地生長、擴張,他的創制因此獲得了極大的自由度、裁量權和隨意性,正所謂“帝方操威柄,學士無所參決”。

明朝制度,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就是朱元璋制度。

韋寶的制度也是如此,天地會的每一步發展,都是韋寶自行搞定,都是韋寶指明瞭方向的產物。

所以,天地會的制度,也實際上就是韋寶的制度,這和大明王朝的建立,有異曲同工的效果。

韋寶不需要依附於任何勢力,天地會的制度,不用被任何勢力影響。

韋寶終於交清了六百萬兩紋銀,聰古倫格格也被弄進了京城。

聰古倫格格是被扮成一戶大戶人家的侍女而帶入京城的,這樣的事情對於建奴的細作很難,對於天地會統計署來說,毫無難度。

韋寶第一時間去看望了聰古倫。

聰古倫被帶到一家深宅大院的後院,便沒有人來管她了,任她叫破了喉嚨也沒用,倔強的出來格格甚至以死相威脅,居然也沒有人來。

就在聰古倫考慮是不是要真的自盡的時候,就連繩子都掛上了樹梢。

韋寶來了,“你幹什麼啊?”

聰古倫格格正擡頭望着樹上的繩索,見是韋寶,驚喜道:“是你!?”

【0552 孫承宗帶了一堆官員來】【0791 建奴不給韋總裁時間】【0028 文曲星要吃飯了】【加更規則】【0673 榮正語】【0671 都察院司獄】【0117 孫九叔的操作技巧】【0814 能直接叫小寶的人不多了】【0574 努爾哈赤要見韋寶】【0585 橫插一槓的趙貴人】【0374 放煙花和童話世界般的心境】【0609 韋總裁爲投誠的兩班大臣們安排工作】【0736 韋寶與朱由校一起做木匠活】【0843 大戰前夕】【1056 輔國公回京接駕】【0878 很容易就都辦妥了】【0165 斬草除根】【0274 縣試】【0407 韋總裁抵達金州半島】【0145 入宮】【0722 官場通常都是反着來的】【0389 與遼西遼東世家大戶們約定三年後還一半賭金】【0132 耗不起】【0948 韋爵爺回京】【0707 鬧沒有出路】【0371 吳三輔的算盤】【0514 馬志生】【0754 朱由校賞賜九龍玉佩】【0223 一舉拿下四個裡】【0510 人生一場醉】【0869 敢怒不敢言】【1035 努爾哈赤要死了】【0029 韋寶漸成衆人核心】【0598 好卑鄙的韋寶】【0004 賣柴】【0475 三輔大哥真乃高人也】【1026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0739 韋大人開始風生水起】【0735 韋寶與馮銓的御前打賭】【1058 英國公請辭京營總督】【0230 第一次牽手的滋味】【0476 王秋雅帶着李樂水和李樂土來了】【0471 喝完酒當然要去青樓】【0816 終於還是決定要打一場】【0106 楊弘毅在山海樓約見】【0248 還差三萬多兩紋銀】【0552 孫承宗帶了一堆官員來】【0419 努爾哈赤的親外甥徹爾格】【0105 孫九叔的大心事】【0009 奪得頭名還有重獎】【0503 時間和時間的競賽】【1001 韋爵爺得到了聰古倫的消息】【0172 小寶要我吧】【0875 朱由校少有的霸氣時段】【0201 出水了】【0241 兩榜進士】【0523 毛文龍的心思和孫承宗的支持】【0551 東江軍丟了東江】【0849 不信邪的冷格里】【1038 東北王】【0702 氣上頭的上萬官員】【0389 與遼西遼東世家大戶們約定三年後還一半賭金】【0824 各方都忙着彈劾韋大人】【0777 韋總裁上門提親】【0393 毛文龍和袁崇煥】【0854 荒唐的理由】【0301 偏要幫】【0160 調兵圍剿柳子幫】【0214 穿越巨的利器】【0731 韋大人壓力大】【1054 封公爵】【0760 山東巡撫李精白】【0945 胥吏】【0042 這纔是人生】【0713 勸說首輔和刑部尚書】【0255 去山海關的兩件大事】【0063 韋達康厥過去了】【0257 怎麼跟原來的貨不太一樣】【0880 安撫吳家】【0955 臣子難爲】【0256 再到山海關】【0950 先大宴同僚再拜訪岳父】【0036 小玻璃酒杯】【加更4】【0904 騎兵團和步兵旅協同作戰】【0102 擒賊先擒王】【0290 必中之策】【0421 韋寶見劉興祚】【0880 安撫吳家】【0930 兩軍同時抵達】【0818 牛叉的軍工工作者們】【0938 寶軍騎兵大發神威】【0093 怡紅院一晚】【0728 楊之才被嚇死了】【0787 李精白返回】【0255 去山海關的兩件大事】【0097 規劃編制】【0612 貞明公主被刺殺】【0899 全方位比拼】【0774 下手爲強】【0146 朱由校魏忠賢朱由檢】【0502 心狠手辣韋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