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圍攻漢城

釜山都指揮使、布政司、按察使司一看巡撫大人跑了,誰還顧得上守城啊,三人一商量,肯定抵擋不住,投降算了,本來就是明朝人,投降明朝也不丟人!於是三人合計之後,打開城門,迎接易土生的“五十萬”大軍入城了。其實他們要是真能堅持十三四天,等到易土生糧草吃緊,說不定真就要退兵而去。可是德川秀忠算準了高麗人沒這份骨氣,也許以前有,以後也會有,但現如今就這情況。

釜山陷落的消息傳入漢城,整個高麗王朝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大臣們紛紛跳出來獻計獻策,有的說應該遷都到江原、還有的說應該遷都到最邊境的跟後金一水之隔的義州,依附後金,以圖東山再起。反正沒有一個想辦法抵抗的,統統都想逃跑。

皇帝李倧雖然年輕氣盛,氣的吹鬍子瞪眼,但他不過就是個花花大少般的人物,和明朝的小皇帝朱由檢沒什麼區別,根本想不出退敵之策,也無法鼓勵羣臣抵抗侵略,只要作出決定,立即退守平壤,然後遷都義州!

德川秀忠不但知道高麗人的人文地理而且還知道高麗人的處世哲學,早就料到了高麗皇帝會這麼辦,早已經讓易土生在通往平壤的道路上設下了伏兵了。

皇帝雖然跑了,但太子沒跑,李倧雖然跑了,但沒有忘記做一件所有昏君在面臨危險的時候都會做的事情——太子留守。缺德不缺德,太子才八歲。這種事兒中國的昏君經常會做,比如唐玄宗、宋徽宗。

由於有了德川秀忠這個高麗通,易土生不費吹灰之力,在短短的十天之內,就把大軍開到了漢城城外,當然,這時候皇帝已經逃跑了,漢城只剩下三四萬老弱殘兵,和一些實在跑不動的老弱婦孺。

綜合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來看,大凡能夠成功進入中國本土的異族人,都不約而同的使用了一種不太光彩的手段——任用漢奸。任用漢奸的數量和你得到的好處基本能成正比,任用的漢奸多得到的好處就多,漢奸少好處就少,不任用漢奸就沒什麼好處!像回紇人不懂得漢奸的妙用,雖然多次攻入唐朝首都最後都因爲站不住腳灰溜溜的走掉,都不用別人送,自己就走了。遼國人也不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們始終無法佔領中原,金國人動了但氣量太小漢奸太少,所以只能佔據半壁江山,到了他們後代滿清人這裡纔算是融會貫通了,所以,就統一了中國,其實日本人對中國的漢奸太不重視了,他們太自大,不像清朝人那樣。否則說句不好聽的話,中國很危險!

所以,一個文明要想侵入另一個文明,沒有奸細那是肯定行不通的。所以,易土生從一上島就開始鼓勵和發展高麗奸,我們簡稱爲‘朝奸’。首先是主動投降過來的都指揮使李紹正、布政司樸京愛、按察司王金泉,全都官復原職,並且代替大明皇帝封他們爲大明朝公爵,每人賜黃金千兩。當然,這筆錢要從高麗人的府庫裡面出。

而且,易土生還在釜山城大發安民告示和招賢榜文,表示如果願意投降大明朝的,立即賞賜黃金百兩,並且加官進爵。很多沒骨氣的高麗人,紛紛的跑到府衙,要求加入大明朝的陣營,這些人裡,讓易土生感到吃驚的是,儒生佔了大多數,這就是他們平時掛在嘴邊上的仁義道德呀!

易土生將大軍佈列於漢城城下,儘量的提高殺伐的氣氛,戰鼓高亢,號角齊鳴。明軍加上投降過來的高麗軍,除了趙率教和祁秉忠留守海邊和釜山之外,總兵力在七萬人左右,中央是清一色的步兵,兩翼和前後陣全是騎兵。騎兵包圍着步兵,旗幟如海矛戈如林。

中央步兵又分爲九個方陣,每個方陣大約四千人,由不同的兵種隊伍組合而成,備有弓、弩、刀、槍、劍戟拒馬等武器,第一個方陣除了前排佈列二十門威武雄壯的火炮之外,外加三千名佛朗寧火槍手。

易土生故意在高麗人面前窮顯擺戰士兵威,以便從心理上把他們徹底的打垮。手裡拿着指揮作戰用的五色旗幟,連連指揮,明軍不斷地變化陣勢重新集結,雖然他們再不斷變化但始終絲毫不亂銅牆鐵壁。調動井然有序迅捷靈活。高麗人立即就發現了他們的軍容鼎盛士氣如虹訓練有素,一個個的連趁機偷襲的心思都埋葬了,一個字,沒戲。

易土生擺開的這個陣勢非常奇怪,從沒有人聽說過打攻城戰把騎兵排列在最前方的,總不能讓戰馬爬城牆吧?高麗人心裡又是害怕,又是恐懼。八歲大才幾塊豆腐高的小太子,讓人抱着站在城頭上“看戲”,在明軍強大的戰雲壓力下,居然嚇得哇哇大哭,甚至於屎尿齊發,把一衆太監官吏弄的手忙腳亂。看來指望太子扭轉戰局激勵士氣可能性不是很大了,衆人只能盼望佛祖保佑高麗王國洪福齊天否極泰來,但此時抱佛腳似乎有太晚了,佛祖從西天過來也要一段時間,只怕來不及。

易土生個挨千刀的還在城樓下喊話:“你們這些高麗人給我聽着,給你們三炷香的時間出來投降,如果不肯投降,本帥立即萬炮齊發,讓你們死無葬身之地,挺清楚沒有?”接着幾個翻譯官站出來,扯着脖子衝着城頭又喊了一遍,城頭上噤若寒蟬的高麗百官,差點集體尿褲,有幾個不怕死的武將,也是官小位卑,說不上話。國師衰微,還要橫挑強鄰,真是應有此報!

其實也並非高麗人都沒骨氣,主要是政治腐敗十羊九牧清官太少了,更何況皇上已經跑了,太子又太不爭氣,所以大家沒信心。

易土生命人在城下點上三炷香,等到香火燃燒到一半,德川秀忠拔出佩刀,提着戰馬,獰笑着閃出來喝道:“到底投降還是不投降!”他說的是不太正宗的高麗話,城頭上的人立即就聽懂了,而且從他的裝束上認出這廝竟然是十惡不赦的東瀛殺人狂,於是更加的害怕了。

“時間已經到了,到底投降還是不投降?”易土生舉起了令旗,隨時都會像砍刀一樣的降下來。

丞相元宗覺得應該說幾句話了,急忙來到太子面前,說:“太子殿下,您一定要說話呀!”太子抽泣着說:“我說什麼呀?”

“你就說他們這是不義之師,出師無名,爲了不使天下人恥笑,請他們趕快退兵回大明朝去。”

“我讓他們回去,他們就回去嗎?”

“那總得試試吧!”元宗無奈的說。

“要說還是你說吧,反正我不說!”太子從太監懷裡掙脫下來,蹲在城牆根閉上眼睛打哆嗦了。

第204章 刀劈老將第143章 無賴分子第323章 平定叛亂第108章 先下手爲強第843章 美男計第263章 順從第52章 兩個擋橫的第952章 中招了第382章 撞上了第26章 鰲拜第113章 葉大少第477章 引狼入室第24章 兵變第766章 鳴金收兵第511章 圓滑第834章 離間第193章 夜觀天象第九十三 常來坐坐第208章 如此酷刑第688章 真龍大可汗第33章 凌遲處死第503章 尾巴第655章 轉機第258章 小鎮風雲第335章 大吃大喝第9章 魚雷問世第430章 手段第203章 欲擒故縱第271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166章 暴打太后第960章 兒戲第53章 怪事連連第321章 造反第190章 遮天魔手第300章 興師問罪第556章 羣起而來第110章 激將法第91章 攪局第232章 諸多分身第402章 破綻多多第61章 炮火第93章 尋找玉佩第491章 竹內千斤第83章 計劃周詳第27章 驍將第722章 瞞天過海第55章 卑職冤枉第710章 三大神功第119章 蒙面刀手第880章 禍從手出第200章 眼中釘第94章 兒子問題第857章 得寸進尺第310章 玉簫仙子第470章 返程第729章 陰招第285章 出乎意料第109章 談判失敗第196章 殺吳三桂第210章 五行大師第519章 討論第145章 太后懷孕了第862章 色厲內荏第49章 攻陷巴登城第625章 滔天大禍第69章 月神之怒第600章 落入圈套第33章 點穴功夫第255章 以魔攻道第51章 錦衣衛副指揮使第195章 定罪第597章 武田極光第45章 紅袍人第171章 三分天下第64章 前後夾擊第87章 竟然是你第374章 情花種子第58章 聽戲第388章 測試第156章 果然厲害第251章 神第1章 荷蘭入侵第111章 二選一第79章 全神戒備第873章 信的秘密第269章 英皇第771章 臉色大變第661章 專程造訪第183章 聞香教鉅變第265章 “義結金蘭”第12章 關鍵時刻第691章 以蠡測海第182章 五十九位高手第106章 嫁禍第914章 鬥嘴第933章 的確如此第763章 炮火連天第365章 非禮第73章 公開決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