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叛亂再起

自餘玠死後,川蜀似乎也平靜了一段時間。

而在呂文德的一番運作之下,俞興也如願以償的成爲了四川置制使。

而他自上任以來,官府也開始重新釐定田地、招納百姓,那些曾經躲入深山老林之中的百姓也紛紛遷出,重新回到了城市之中,開始新的生活。

但是在這平靜的生活之下,卻隱藏着一股洪流。

這不,自趙葵因餘玠之死告老還鄉之後,謝方叔也因此上位,開始整頓禁軍。

經過先前蒙古一戰,臨安衆臣也看出朝中禁軍不堪重用,難以抵禦蒙古大軍,故而重提編練新軍一事。

這一來,自然引動朝野震盪,衆將因此而陷入恐慌之內。

那在抗蒙之戰中消極怠工的自然倒黴,但那些立有功績之人,卻也是禍心暗藏,打算趁着這個時候,提攜自己的親信,打壓自己的政敵。

這不,俞興也開始仗着有臨安支持,開始收拾其麾下的那些刺兒頭,尤其是身爲北人的劉整,更被他實爲眼中釘、肉中刺。

瀘州。

此地地處四川盆地南緣與雲貴高原的過渡地帶,地勢北低南高。因爲乃是沱江和長江的交匯口,所以此地盛產稻米,乃是出了名的魚米之鄉。

自成都府祭奠完餘玠之後,劉整便領着俞興的命令移駐在此。

之前因爲蒙宋交戰,這裡也是飽經戰火,城池幾近廢棄,百姓早已逃入山中,以求能夠躲避戰火。

劉整自移駐至此之後,一方面打擊此地盤踞的匪徒,一方面也修築城池聚集百姓,歷經一年有餘此地已然是人煙鼎盛,有重新恢復的氣象。

只是今日,他卻是面色沉悶,甚是不悅的踏入府邸之內。

“怎麼了?父親?”劉恆眼見父親神色嚴肅,一時間感到有些緊張,張口問道。

他乃是劉整長子,自出生以來便跟隨劉整左右,對於武學之事更是熟稔無比,所以被劉整指派,編練麾下士兵。

劉整一拍桌子,“砰”的一聲那桌子登時碎裂,整個府衙晃了三晃,喝道:“還不是那俞興給弄得?”

“俞興?是新上任的四川制置使?他又做出什麼事情,惹的父親如此生氣?”劉恆暗道不好,連忙問道。

自移駐此地之後,他便經常見到自己父親咒罵那俞興,只是一直以來都因爲各種事情強壓下來,不曾發作罷了。而今日如此表現,卻實在是太過罕見了。

劉整道:“那廝要我從此地徵收米粟三千石,茶葉一千擔。你說,這麼多的東西,我從哪裡弄?”

“這麼多!”劉恆愕然。

隨後,三子劉均面有難色,搖頭回道:“就憑目前縣中所產,米粟只得一千石,茶葉最多也只有三百擔。突然要這麼多的稅賦,我們實在是難以承受。”

“我也和那廝提了。但是那廝卻拿出往日魚鱗冊來,說我弄虛作假?他也不想想,此地被那蒙古一弄,城中百姓十不足一,便是田地也荒廢許多。若要在短時間內恢復到往日光景,怎麼可能?”劉整難掩胸中怒氣,高聲喝道。

劉恆頓時愣住,又是看向劉均,問道:“能不能從別處調派?先將這些搪塞過去如何?”

“不行。”劉均搖搖頭,甚是無奈的回道:“你也知曉。如今四川百廢待興,到處都缺糧缺人。這一時半會兒的,你讓我從哪裡弄來這麼多的虧空?”

劉整忍不住,高聲罵道:“那廝難道就不用腦子想想嗎?短時間內要我等繳納這麼多的稅賦,怎麼可能?”

“父親。依我看,那廝純粹是找茬,就是存心排擠我們。”正在這時,自門外卻是走入一位青年,莫看此人年幼,但是卻身材魁梧、膀大腰粗,背後更是揹着一頭野豬。

野豬之上,插着數根箭矢,正是他所打下來的。

“砰”的一聲,這野豬被丟到房中,將整個縣衙都震得簌簌發抖,樑上也落下許多灰塵來。

劉整嘴角微翹,笑道:“小虎子,你回來了?”

這些孩兒之中,若論他最喜歡的,莫過於眼前這位了。

劉恆雖是精通戰陣之術,但武學不顯,劉均擅長數術之法,但身子羸弱,難以修行。

唯有劉垓能文能武,可說是文武全才。

“嗯。剛剛上山,將這頭禍害莊稼的野豬給殺了。今晚上,咱們就吃野豬宴吧。”劉垓點點頭,又是看着衆位兄弟,問道:“只是我離開之間,又發生了什麼事情?”

劉整當即將事情經過一五一十,全數闡述出來。

劉垓聽了之後,鼻孔朝天輕哼一聲:“就這些事兒,你們就討論了這麼長時間?依我看,只怕在咱們討論的時候,別人都已經開始磨刀了呢!”

“劉垓!你的意思是?”劉恆雙眼微眯,看向劉垓。

劉垓高聲一笑,訴道:“依我看,咱們還不如直接反了這宋朝算了。”

“造反?”

劉整神色爲之愕然,但想到自己遭到的待遇,面色立時猙獰起來,喝道:“既然那俞興不打算給我活路,那我還不如自己闖呢。反正天大地大,我就不信沒了這宋朝,我還活不了?”

雙眉倒豎,劉整再現昔日桀驁之狀,一掃堂下三位兒子,問道:“今日,咱們就反了他孃的。”

他本是金朝將士,後來因爲貪戀權貴,故而投入宋朝麾下。

如今爲了自己生存,自宋朝之下叛出,自然也毫無壓力。

劉恆額頭微動,卻是透着幾分擔心,問道:“雖是如此。但是父親,你也知曉這宋朝雖是腐朽無能,但爛船也有三寸釘,僅憑我們可根本無法對抗。除非咱們能夠找到外援!”

“外援?沒錯。只要有外援,那咱們便能夠安然無恙了。要不然,終究還是會被宋朝給鎮壓的。”劉均連忙說道。

他雖是對宋朝並無多少感情,但卻也怕死的很,若是因此而喪命,自然是無法接受的。

劉整頓時皺緊眉梢,問道:“外援?若是這樣,那你們覺得咱們投靠誰比較好?”

“蒙古!”

未得其他人反應過來,劉垓已然出聲。

劉恆張口就問:“蒙古?不是赤鳳軍嗎?”

他也曾私底下接觸過赤鳳軍,對其印象深刻,所以一開始本是屬意赤鳳軍的。

“當然是蒙古!”劉垓搖着頭,解釋道:“你也知曉。那赤鳳軍雖是和臨安不睦,但爲了對抗蒙古,彼此之間互有約定,這才持續到今日時候。而我等若是投入麾下,若是他們懼怕臨安質疑,只怕會將我們送給宋朝。如此一來,豈不是狼入虎口?”

劉整闔首回道:“很好。那就依你所言!”

此時,他卻是忘了當初投入宋朝之中的誓言了!

第四百二十九章登基第四十八章觀名典,方知奧妙處第三十九章激鬥正酣暢,叢林做火海第二百一十七章容後再議第六十九章形勢急再論戰事,撤軍起衆人爭執第五十章敵軍頃刻來,赤鳳軍出戰第九十六章兩面下注第二百二十五章罷黜太子,另立新君第八十五章送蕭月伏兵暗藏,設陷阱計除妙善第八章問姓名,吾名龍傲天第一章風雨飄搖路第六十六章波瀾興,精衛豈一人?第兩百零六章劍訣第三十七章麥秸妙用覆水壩,水勢洶涌難修復第四十六章反殺第五十八章全真欲逃走,兩相起爭執第一百九十三章漢江通行權第六十九章形勢急再論戰事,撤軍起衆人爭執第八十一章求工薪強拆機械,爲籌款祖田抵債第二百八十四章夜襲第四百一十六章命案第六十七章入汪洋安然一時,論未來海上問策第兩百二十六章隱藏的身影第八十二章路遇行竊事,屬意爲情報第一百七十三章協議成,忠臣離第兩百一十五章兒子還是質子?第十五章污水第七章舊聞起,三災做天塹第一百一十一章初戰第五十五章暗下絆子第四十八章觀名典,方知奧妙處第十八章獻寶劍衆人入府,得神兵嚴實逞威第一百二十九章家與國立場分離,爲生存艱難而行第一百六十六章落幕(二)第二章賢臣?奸臣?第五十五章軍鋒再相較,蓄勢正待出第一百七十五章忽來的噩耗第二十六章冷雨寒人心,邪魔惑天下第二百四十九章暗中的謀劃第十一章作祟第四十五章城牆復原狀,赤焰滅千騎第九章十年謀劃第二十五章劍術通神明,佛法洗人心第二十九章繼續推諉第四十九章山廟之中華夷辯,胡人豈有百年運第八十章酒宴起爭執、諜報露馬腳第七十八章天劍出羣雄皆退,擄二人鋒芒畢露第五十七章命垂危又見異人,訴緣由只爲等人第四百三十一章龍組第七章城門口衆人訴罪,苦禪林決議約定第一百九十六章允諾第五十章黑霧瀰漫輝光暗,蕭鳳卸職求轉機第四十六章儒學第一百三十四章諜影重重第八十四章憶往昔盟約定立,蒙古內異變開端第七十一章敕封晉王第兩百零九章被燒的信箋第八十七章爲救人仗義出手,造新車招賢納士第九十九章結束了第二十六章血案亂根本,暗中藏兇手第一百一十五章劍芒動銀月再現,利劍出姚樞落幕第一百零八章入深林尋找援手,定盟約一起對敵第六十九章形勢急再論戰事,撤軍起衆人爭執第八十五章送蕭月伏兵暗藏,設陷阱計除妙善第二百零八章誰在說謊第三十四章身量小,良計無人識第三百四十一章儒學第一百九十四章是戰?是退?第九十一章枯井死嬰第一百一十六章風波起戰事再起,聞噩耗大軍出動第五十八章入京述職第三百三十七章終途第十三章看局勢牢籠依舊,鑄火炮衆人齊心第一百三十章準備撤退第五十四章狼魂作修羅,火鳳如涅槃第四十五章星夜趕路求玉璽,仙子穩坐釣魚臺第七十九章毒刺出血路開啓,遭強敵險象環生第十八章大病生,誰知是禍福?第七十三章龍槍碎蕭鳳得存,佛掌崩妙興有鬼第五十五章邪功狠,龍女聞訊阻第三百八十九章殘兵敗將第五十九章第二十九章時局難勘破,緣定三生情第二百四十七章三指第七十八章曝光第三百一十六章弊端第八十章蕭鳳現三招滅敵,狼煙起紛爭再現第四十九章制定的章程第九章十年謀劃第六十四章失良機再謀後續,知緣由赤軍出動第二十三章國破山河在,三月烽火起第七十三章撤軍啓軍容肅靜,銅鞮內又現匪患第四十三章衆人其歸心,神通定通途第一百二十二章撤退第七十七章千佛島降軍復叛,黃河上雙強對決第一百六十八章僵局第一百零三章亟神獄力VS玄武真力第五十一章舊時恩怨第十六章各自的家庭第十二章神出鬼沒滅史輯,兵困糧乏守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