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隻言片語

劉整謁見餘玠之事,很快傳開。

這不,那俞興一聽此事,立刻將呂文德召來,卻是和他商議此事如何處理。

畢竟餘玠不比劉整這等毫無根基的北人,若是被餘玠捅到臨安之處,莫說是所謂的四川制置使了,只怕身上的官袍,也得被拔掉。

“你說這賽存孝,還真當自己是張飛了?竟然直接將此事告訴餘玠?看來這廝若是不整治整治,還真當自己是個人物了?”一想那劉整所做之事,俞興就害怕的緊。

若是讓餘玠知曉此事乃是他做的,那他的項上頭顱只怕就不在了。

呂文德卻是笑道:“不過是纔剛剛準備調查,你慌什麼?”

“這種情況,你讓我不慌張?”俞興搖搖頭,擔心道:“要知道此事敗露,咱們兩個全都會敗露。”

“雖是如此。但是你就不能換個思路?畢竟你也明白,若非臨安所撥的錢糧不夠,咱們如何要做出這種事情?”呂文德輕笑道:“要知道歷經連番大戰,又要訓練新軍,又要穩定地方百姓。臨安從何處弄出這麼多的錢糧,來滿足衆人的需求?”

俞興眉頭一跳,露出幾分欣喜,訴道:“你是說——”

他和呂文德負責後勤之事,當然知曉目前朝中狀況如何。

僅僅是維持目前狀況,已經是吃力無比,若是繼續下去,非得崩盤不可。

“沒錯。此事本就出自聖上示意,咱們也是依照他的命令行事而以。便是餘玠問來,咱們也有足夠的理由。”呂文德笑道。

兩人相視一笑,立刻達成了條件。

俞興也是笑道:“既然如此,那我便前去和那太監見上一見,探探他的虛實。若是可以的話,讓那餘玠快點離開這裡,纔是正事。”言罷,已然推門而去,卻是徑直尋找那送來聖旨的太監。

這太監眼見俞興親自相見,自然是誠惶誠恐,不敢怠慢。

宋朝以文官爲首,他們又豈敢和士大夫相抗衡?

而被俞興一番口舌勸說之後,這太監也是連連頜首表示理解,旋即就拿着聖旨,跑到府衙之中催促起來,讓餘玠快些跟着他前往臨安。餘玠無奈,雖是百般推辭,但見到對方都拿出了聖上的名頭,只好無奈接受,臨走之前將府中之事叮囑了屬下之後,便隨着這黃門一起踏上路途,前往臨安。

…………

臨安城。

居於府邸之中,姚世安左右走動,顯得特別的焦躁。

待到一隻白鴿撲棱着翅膀落入院中,他方纔歡喜過來,趕緊將鴿子撿起,取下上面的紙條。

眼見上面的字條,姚世安哈哈一笑,叫道:“餘玠。昔日你陷我於不義,今日也莫要怪我狠心了。”手上一點火光冒出,立時將這紙條燒盡,旋即便踏入府邸,卻是朝着謝方叔所在的地方走去。

剛一走入,那謝永康就發現他了。

“好友。今日你怎麼有興趣來我這裡?”

姚世安勉強一笑,卻道:“實不相瞞。今日我前來此地,實在是有要事稟報。不知家父是否在這?”

“什麼事情?”謝永康神色一頓,問道。

姚世安回道:“是關於餘玠的。”

“餘玠?那快快請進。”謝永康不敢拒絕,連忙拉着姚世安踏入府中。

按照往常時日,這個時候的謝方叔正是練筆的時候,尋常人根本無法打擾,所以就連是兩人踏入他練筆的地方,他依舊沉迷於眼前的筆墨畫之中,更因爲兩人闖入這裡打擾到了自己而有些惱火,喝道:“何事如此匆忙?”

“侄兒匆忙而來,未曾備禮,還請叔父訴罪。”姚世安素手一躬,旋即訴道:“只是叔父。侄兒今日聽聞到了一些消息,卻不知曉該不該說。”

“哦?什麼消息?”

手中毛筆頓了頓,謝方叔側目問道。

姚世安這纔回道:“是關於餘玠的事情!”

“餘玠?”謝方叔手中毛筆一動,卻是將筆下之字給寫歪了。

只是他卻毫不在意,將毛筆放在一邊之後,死死的盯着姚世安,問道:“他發生了什麼事情?”

姚世安頓感緊張,連連吸了幾口氣,方纔喘過起來,回道:“據臣故友所說。那餘玠貪納朝中賞賜,納爲己用。如此之行,豈不是等同於叛逆?侄兒不敢隱藏,只恨自己位卑言輕,無法讓聖上相信。故此前來此地,懇求叔父能夠仗義執言,痛斥那餘玠一番。以免我四川有失,被赤鳳軍給佔了去。”

“竟然有這等事情?”

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謝方叔坐不住了,立時舍下手中筆墨,吩咐謝永康將官袍取來之後,便直接穿在身上,一路朝着皇宮走去。

面對此事,他可不能坐視不理。

踏入殿中,趙昀眼見謝方叔火急火燎,不免訝然:“德方。不知你又有何事前來此地?莫非是想找我敘敘舊?”

當年史彌遠去世之後,史嵩之飛揚跋扈時候,多虧了謝方叔屢次鬥爭,方纔將史嵩之趕出朝政,而他也得以親征,故而對謝方叔一直信任有加。

謝方叔頓了頓,隨後問道:“啓稟陛下。臣有一言,不知是否應該稟報。”

“愛卿與我有從龍之功,但說無妨。”趙昀笑道。

謝方叔這才訴道:“啓稟陛下。據臣所知,那餘玠自掌四川之權之後,行事日益飛揚跋扈,先前曾將姚世安趕出軍中,之後更是暗中和赤鳳軍締結盟約。如今時候,他竟然私自扣下陛下賞賜給衆位將士的錢糧。如此之行,實在是罄竹難書,還請陛下施展天罰,令他知曉我朝律典,絕非任何一人可以觸犯。”

“餘玠?竟然是他?”

趙昀一時躊躇起來。

若是別人,他或許不會有此疑惑,但若是換成餘玠的話,卻是心存疑慮了。

畢竟當初餘玠曾與他有過誓言,也是他親自提拔的,若是因此而將其貶斥,卻是讓人難以接受。

謝方叔眼見趙昀猶豫不決,又道:“陛下。此事臣自有人證物證,絕不會有任何污衊之言。否則,臣如何敢到陛下眼前,稟報此事?”

“雖是如此。但你也知曉,餘玠乃是四川制置使。若是他有失,則赤鳳軍定然會有所動作。到時候我又該如何穩定局面?”趙昀深吸一口氣,卻並不打算一如謝方叔那般處理。

他畢竟是宋朝皇帝,所思所慮都要從整體考慮,自然不能僅憑一人言辭,就輕易地給別人下定論。

謝方叔更是焦急,語氣不由得變得激烈起來:“但是陛下。若是教他成爲下一個赤鳳軍,你能接受嗎?畢竟蕭鳳之事殷鑑不遠,我等若是不處理妥當,只怕這川蜀也要離我們而去!”

第一百零五章聞噩耗決心下定,機密泄未雨綢繆第七十一章敕封晉王第九十六章萬事定遊戲長安,解鬱悶再觀蹴鞠第兩百零五章內遷第四百二十章帝黨非帝、相黨非相第三十二章丐幫老團頭第九十七章敗七雄戰旗不倒,敵軍亂蕭鳳主陣第四百零七章三大神捕第一百三十一章談蒙古緣何南下,說華夷文明區別第三十二章鬥正酣、玄女顯手段第一章莫問尊客行,世間無常日第二十章傳玄功上下一心,送兄弟情感動天第四百零五章淘汰的戰艦第七十四章奪沁州仲威守城,圍潞州矛盾再掀第七十七章算是叛徒嗎?第七十二章敵暫緩,怎奈仇怨存?第二十九章繼續推諉第一百三十四章遊丹江方知偉業,建水軍謀求長江第一百八十三章臨危受命第四十章正商議,兵鋒快如電第九十四章姚樞歸玄鑰被奪,兩軍動南北夾擊第三百一十九章改朝換代第三十七章戰火起,世間紛爭出第六十七章烈焰出三人殞命,仗神通蕭鳳再衝第六十八章締盟約登州爲本,送書信趙葵起疑第三百四十八章你的目的?第五十四章議事堂羣英爭論,憶過往夙願難償第八十三章背後之人第二十二章天淵之隔第三章撤軍第三章另尋他處第二十二章昔日恩怨,今朝得解第一百零六章人中忽起賊寇出,陣前質問華夷辯第四十六章第三百四十九章決裂第七十八章權臣第二十章大陸澤劍氣縱橫,炫音出無所遁形第二百八十九章驅狼逐虎第七十八章入敵營修羅懲惡,毀糧倉詭計暴露第五十七章生死一線間,鬼門關中走第二百二十章項莊舞劍第一百九十二章禮下庶人,必有所求第兩百三十三章搶糧第六十二章強欺弱精神不倒,低聲求奴才跪下第兩百零三章異端邪說第三百八十一章彌勒降生,明王出世第一百一十九章敗虎臣段陵稱雄,問根源方知功績第八十章重壓下工程受阻,危機臨薪酬難付第六十五章驗屍尋證據,屍體訴真相第一百九十二章讓我想想第八十一章求工薪強拆機械,爲籌款祖田抵債第一百三十二章工業開啓新時代,鋼鐵鑄就戰艦身第五十八章入京述職第十章邯鄲空韃子失落,雞澤中蕭鳳屯田第四百一十七章吃絕戶第二百五十八章錯了?第三十七章戰火起,世間紛爭出第二百四十一章惡魔再臨第一百三十一章彭陽失守第三十三章退朝!第四百二十五章落魄的人第六十九章劍術妙,木像隨心走第七十一章敕封晉王第一百二十六章再議第三百六十二章希望?第三十七章流觴歲月第三百九十七章恰當的時候第一百二十五章聞消息擴軍開始,爲南下籌謀四川第八十五章可汗病羣臣騷動,元庭中陰謀涌動第二十四章大殿上羣臣斥責,露鋒芒蒙哥掌軍第三十六章傾盆暴雨連綿起,衆志成城鑄長城第七十二章警察局按兵不動,行政院君臣疏離第五十章敵軍頃刻來,赤鳳軍出戰第十七章新的動向第一百三十一章石卵碎蕭鳳重生,驪山崩祖龍入世第八十一章一人鬥五鬼,蕭月有詭計第五十七章忽來的叛軍第三百三十一章安慶之戰(四)第九十五章四方提議錢莊啓,新式鎖具保安全第一百三十四章歸鄉第二十章野外遭遇逞兇威,火炮神威鎮騎兵第五十八章全真欲逃走,兩相起爭執第一百六十四章終路(二)第三十九章鬧騰的人羣第一百六十八章僵局第五十五章軍鋒再相較,蓄勢正待出第三十五章衆人萬般像,各自皆有緣第四十八章織女保護法案第四十四章授軍職罪軍安心,論功勳九死一生第六十七章響堂寺仲威立誓,苦禪林妙善修禪第九十一章萬事備起兵在即,知緣由雙鳳救主第七十八章終卻敵,衆人走獸奔第二百五十七章開始行動第二百四十九章暗中的謀劃第三百三十七章終途第九十章兵兇戰危第二十一章滅水匪繳獲甚多,議未來開拓新路第二十六章回家第八十一章濁漳河百舸爭流,鬥海鶻羣狼肆掠第一百零三章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