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君臣生隙

許州。

“恭喜將軍,賀喜將軍。”

一臉欣喜,高達直接走入軍帳之中,對着孟珙道賀起來。

孟珙眉梢微挑,有些疑惑的問道:“何喜之有?”

“啓稟將軍。根據探子回報,那史天澤日前已被蕭鳳於鄭州龍湖鎮誅殺。而張柔聽聞此言,也立馬朝着東北方向逃竄。如今我朝危機已然褪去,如此說來豈不是喜事一樁?”止不住心中歡喜,高達臉上皆是興奮之色來。

“原來如此。”

孟珙聽聞此言,亦是不覺露出歡喜來,又道:“不過你也切莫忘了,若非那赤鳳軍及時入局,僅憑我等是斷然難以擊敗蒙古的。這一點,你可要牢牢記住了。”

高達回道:“末將明白。”復有想起自己此行目的,又道:“對了將軍,我還有一件事,是關於開封府的。卻不知將軍有何打算?”

“什麼事?”

乍聞“開封府”三個字,孟珙頓時一愣,旋即擡起頭來看向高達,眸中透着困惑。

“日前河北行省節度使範用吉遞來文書,說要投降我等。”高達頓了頓,聲音有些顫抖,好容易才忍住心中激動,向着孟珙稱述道。

孟珙身子一顫,連忙追問道:“此事當真?”

“這是此人親手寫就的文書,還請將軍過目。”

高達長吸一口氣,隨即從懷中取出一方鐵盒,抵到了孟珙身前。

信函被封入鐵匣之內,並且以鐵鎖鎖住,顯得珍重無比,更顯其中珍貴之處。

孟珙有些激動,他的雙眼落在這鐵盒之上,遞出的手有些顫抖,好容易纔將鐵盒借住,然後將那鐵鎖捏碎,打開了鐵盒,於鐵盒之中正放着一張書信。

取過書信,孟珙只是掃了一下,便趕緊將其合上,似是其中藏着什麼令人害怕的東西。

“將軍。這裡面究竟寫的是什麼?”高達有些好奇,張口問道。

孟珙神色嚴肅,微微張口吐出胸中濁氣,回道:“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樣,是關於投降的事情的。”

“那將軍又是如何打算?”高達又是繼續問道。

收復汴京一事非同小可,放在過去的時候,那便是封疆開土的功績。而作爲整個軍隊的指揮者,孟珙定然會被朝廷賜予諸多功勳,若是有可能,甚至可以直接封王。而作爲其麾下的一員,高達作爲孟珙軍中的一員,自然也可以如果曾今的淮南王一樣,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也一樣得到朝廷的重用。

如此功勳,自然讓高達極爲熱切!

孟珙卻是一時愣住,眉宇間更是罕見的透着困惑,顯然並非和高達一樣,對此事充滿信心。

但若是範用吉能夠投降宋朝,那整個河北一代便會順勢歸於宋朝麾下,如此一來宋朝迴旋餘地便大大增加,能夠在河南河北一代和蒙古做周璇,而不是在臨近兩湖這等產糧之地抵抗。

可以說,於情於理,都是一件相當不錯的事情。

然而,孟珙更是清楚此刻朝中已然是矛盾重重,且不說之前輪番戰鬥對朝中存儲糧餉的消耗已經瀕臨極限了,單說要安撫整個河北所需要的糧餉,便超過了目前宋朝所能負擔的極限,縱然能夠得到,也會一如之前滅金一戰一樣,根本難以把守住。

畢竟這河北一代,可沒有諸如劍閣關、潼關這樣的天險存在,唯一的太原更是遠在千里之外,完全超過了宋朝的可控制範圍。

“將軍。將軍!關於範用吉,你究竟有什麼打算?”

一聲催促,立時將孟珙驚醒,茫然的眼神掃過旁邊,不免露出一絲慶幸來,旋即又道:“此事尚需稟報臨安城,詢問朝中大臣的意見如何。至於麾下的列位士兵,你且去告訴他們,讓他們繼續前進,給我將此地的韃子盡數清除。知道了嗎?”

“末將明白。”

高達頜首回道,旋即轉過身來,從軍帳之中走出,準備開始着手料理此事。

孟珙眼見高達,這纔將胸中濁氣吐出,目中卻露出幾分忐忑來,“希望這一次,能夠安然度過。”

宦海沉浮,事態變遷。

作爲宋朝的其中一員,孟珙又豈不明白這一次的投降,又將掀起怎樣的風暴?

只是他真心的希望,這一次能夠安然度過。

…………

臨安城。

“鄭相公。這是目前孟珙傳來的消息,不知你以爲如何?”

快步走入政事堂之內,董槐直接找到了鄭清之,就連孟珙寫就的書信遞到對方手中。

鄭清之有些困惑,暗道一聲:“什麼事,怎麼就連你都驚動了?”

“是關於開封府的!”面容嚴肅,董槐一臉緊張看着信函。

鄭清之自感有些異樣,連忙將信函撕開,取出其中的信封,只掃了一眼,便立刻擡起頭看着董槐,道:“範用吉要投降我朝?難怪就算是你,也是如此緊張。”

“沒錯。對於範用吉此人,你覺得我等應該如何處理?”神情頗爲緊張,董槐張口問道:“是接受嗎?”

鄭清之收起信奉,雙目一閉稍作思考,旋即搖頭回道:“此事非是我們所能決定的,你隨我一同到垂拱殿之中,向官家稟報此事。且看官家打算如何處理?”

“官家?”

董槐卻是有些推拒,又道:“鄭相公。你也應當知曉,若是我等能夠收復開封府,那於國於朝皆是一樁值得慶幸的大喜事。爲何你卻要稟報官家?到時候若是朝議開始,只怕未等那範用吉投降,對方便已經被赤鳳軍給滅了。就算是沒給赤鳳軍滅了,那蒙古也早已經有所行動,將此人給滅了。到時候,咱們可就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了。”

他非是對趙昀有些看法,實在是因爲往常時候的經歷,讓他對知曉趙昀慣常的做法,而那種行徑,令其尤爲討厭。

鄭清之卻有不同,只是輕輕一嘆,又道:“唉。我知道你向來對朝議有所推脫,但是你也應當知曉,此事牽連甚多,非是一句接受便能夠解決的。若是沒有經過朝議,只怕此事便會成爲我等就此倒臺的契機。”

“倒臺?這可能嗎?”董槐又是問道,聲音之中全數懷疑。

鄭清之頜首回道:“當然。”

“好吧。我明白了。”董槐有些厭煩的撇撇嘴,緊跟在鄭清之身後,朝着垂拱殿走去。

約莫走了有三刻鐘的時間,兩人已經來到了垂拱殿之前,向門口的黃門通報一聲之後,兩人便靜靜的立在門外,等待着裡面人的傳訊。等了約莫有半個時辰之後,方纔從其中走來一人。此人面白如雪、一臉諂媚,正是趙昀手下內侍董宋臣,因爲善於揣摩上意,故此被趙昀看重,並且收爲隨身內侍。

且聽董宋臣對着兩人便是一拜,旋即訴道:“聖上已經在裡面等候了,還請兩位跟隨我來。”

“董押班,現在官家在做什麼事情?爲何拖延了這麼長時間?”

董槐雖是不喜此人,但卻想要知曉趙昀目前狀況,便張口問道。

這董宋臣微微搖頭,甚是無奈的回道:“唉。說起來你們兩個來的也不在時候。目前聖上正在閻貴妃那裡正聽着小曲啊,我等雖是有心勸阻,但無奈聖威浩蕩,咱家如何敢去觸怒?這才拖延了這麼長的時間!“

“賈貴妃?”

鄭清之輕輕一念,不覺皺眉起來。

鄭清之更是惱怒,冷哼一聲便衝着那董宋臣喝道:“現如今,那赤陽尚未落下,便在後宮廝混?如此沉迷女色,你怎麼也不勸阻一下?”

董宋臣不過一介羸弱太監,自然被嚇得渾身發抖,低聲說道:“我也曾經說了。但聖上久困於政事之中,甚是疲倦。我想他稍微輕鬆一下,自然也是好的,所以也就沒怎麼勸阻。”

“什麼叫輕鬆?若是因此耽誤了朝堂之事,你能擔上責任嗎?”董槐卻是懊惱至極,又是張口斥責起來。

“庭植!”

走在一邊,鄭清之驀地一喊,立時就連董槐愣住,緊接着又是說道:“如今聖上已然到來,就莫要繼續糾纏在這上面了。”一見遠處門扉打開,他率先一步走入其中,且見遠處那端坐在座椅之上的趙昀,立時便俯下身子,恭敬一拜:“老臣叩見陛下,祝陛下福享連綿。”

緊跟其後,董槐、董宋臣兩人也是齊齊拜倒,朝着眼前之人,莊重的拜倒下來。

“兩位乃是朝中重臣,便沒必要行如此大禮。起來吧。”遠處的趙昀雖是有些英武,但卻面有疲倦,嘴脣也有些發白,顯然是縱慾過度導致的。

起身後,董槐眼見趙昀現今模樣,立感心中不忿,張口就是勸道:“陛下。依臣所言,那閻貴妃雖是有些姿色,但也不過是**出身,故此學得了一身固寵本事。若是執迷下去,只怕對陛下身體有所損益。而且當今皇后謝道清溫婉平和,切不可輕慢了她。陛下。”

乍聞此話,趙昀臉上笑意立時守住,卻是有些不善看向董槐,口中不鹹不淡的敷衍道:“愛卿所言,我知道了。”雖是知道,但聽到是一回事,做到又是一回事,只是他不便斥責對方,纔會由此搪塞之舉。

“沒錯,董槐。莫要忘了咱們此番前來的目的了!”

鄭清之有些責備的瞪了趙昀一眼,旋即走上前來,將手中信函遞上:“此爲孟珙所呈信函,還請陛下過目。”

第三十四章窺探玄機設中書,引爆暗線開生路第十六章真定府利劍出鞘,入臨城議定抵抗第三章撤軍第一百三十章準備撤退第三百一十章最後一步第一百五十七章末途(二)第三百一十一章無言、終局第兩百零四章蒙漢之爭第三百九十三章尿了第十九章新的世界第兩百零四章蒙漢之爭第一百七十七章槍劍之鬥第五章唯一人,怨氣難自消第二百七十章傀儡第八十二章奪海鶻炮艦開啓,定撤退憂愁滿帳第二百九十章大廈將傾第五十八章入京述職第五十八章入京述職第十四章沁水河畔敵蹤現,左權縣中金水出第三百四十三章我大宋,就這麼亡了?第七十二章歸鄉第八章有軌馬車第九十六章兩面下注第十六章定軍山,武侯遺風存第六十一章聞火災赤賊再現,陷害出長卿遭劫第六十章怨隙悄然出,兇手究竟誰?第十章二郎廟,英雌逞雄威第一百四十一章目標信函第七十七章青衣巷追根究底,深夜中初識禍首第七十五章英雄末路第一百七十二章消失的龍椅第三章暗手第十三章看局勢牢籠依舊,鑄火炮衆人齊心第九章川蜀之變第五十七章銃槍之內有玄機,叢林之中戰鬥起第五十二章水戰中火炮初現,地牢裡冷厲拷問第八十七章入敵營暗中搗亂,尋糧倉身份暴露第一百三十四章諜影重重第七十三章洛陽第三百三十六章命絕第二百七十章傀儡第一百一十四章築堡壘防線開啓,收韃子謀局未來第七十二章兄弟並肩上,矢志共卻敵第兩百零二章樊城之戰(八)第一百章一石二鳥第十五章賊寇正當時,幾人定策略第兩百一十二章中華女子學院第一百三十九章攻守異勢第四百二十九章登基第一百三十三章聚人心爲抗蒙古,收雙蛟水軍初成第一百六十六章暗中的黑手第四十二章劫匪第一百四十二章南下的軍隊第二百二十八章傀儡第九章川蜀之變第一百章秋收時守成城門開啓,北城堡暴亂開端第一百一十六章入襄陽波瀾將起,見國公互贈禮物第四百一十九章猜測的“真相”第一百八十五章恩澤第二百一十九章太令人失望了第三十七章流觴歲月第三百七十四章佛與魔第二百四十七章三指第一百零九章最壞的狀況第九十一章尋舊人友情重續,問實情初解狀況第五十九章第八十章重壓下工程受阻,危機臨薪酬難付第一百八十一章陷阱第二十章神通少人敵,不及人心毒第七十一章三強再爭鋒,軍陣鬥武者第四十八章觀名典,方知奧妙處第三百八十二章城陷第四十六章反殺第二百一十九章太令人失望了第三十五章一段過去,一段孽緣第十一章醒過來的“死人”第三百二十七章應對之策第六十七章騎兵無力使,山地名遠揚第三百四十七章前朝遺老第八十六章宋朝來人第三百六十五章求援第六十七章第二百五十四章凋零的花朵第五十五章暗下絆子第二十一章羣情洶洶,兩面議論第三百四十二章該來的人第九十九章失心蠱第一百四十四章被迫離開第五十一章第七十章陷濟南李璮難動,聞噩耗發兵濱州第一百八十九章神秘之人第六十五章議事堂矛盾不斷,鍊鋼廠再生事端第二章賢臣?奸臣?第二百二十四章守護襄陽?第二百五十八章錯了?第三百四十三章我大宋,就這麼亡了?第二十七章廢除彈劾案第三十八章遇奸臣王著復仇,暗籌劃計劃已成第八十章雖然是同伴,但是有矛盾?第三百九十五章時代已經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