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變策略謀求合兵,四傑內矛盾驟升

“這麼說來!廉希憲和阿術已經死了?而赤鳳軍也徹底從大名府之中逃出去了?”眉間蹙緊,蒙哥的臉色一直都黑黑的,眸中閃爍,莫不是懊惱之色。

史天澤頭顱低下,再無往日高傲之氣,回道:“屬下無能,還請殿下責罰!”

“唉!”

拖長的嘆息,蒙哥身形一軟,癱坐在座椅之上,右手摁住太陽穴,輕輕的揉搓着。

最近時候,他總感覺自己甚是疲憊,沒辦法,只因爲此刻朝中,早已經因窩闊臺病重而暗潮涌動,而中原治下也因爲赤鳳軍連番動作而蠢蠢欲動。

面對如此局面,蒙哥知曉蒙古雖是強大,但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若是稍不注意,這諾大的蒙古帝國便有分崩解體的可能。

而作爲黃金家族一員,也是當今大汗的有利競爭者,蒙哥認爲自己有義務去解決這一切。

但是他終究分身乏術,只是居於廟堂之上,亦或者於沙場之上縱橫,或許尚能控制住局面,但兩者併發,就算是以蒙哥之智,也難以阻止局勢持續性的崩壞。

正式因此,所以蒙哥纔會終日唉聲嘆氣,展現出這般苦惱無比的模樣來。

聽見這聲嘆息,史天澤自覺辜負了蒙哥信任,誠惶誠恐就跪倒在地,口中回道:“還請殿下懲罰!”

“算了吧!”

蒙哥搖搖頭,回道:“廉希憲、阿術都已經死了。軍中之內,人才稀少,若是再責罰將軍,那我還有多少人可用?”

他雖貴爲蒙古皇子,但因爲窩闊臺敵視,麾下並無多少心腹大將,至於那些前來投奔的諸如張德輝、李治、元裕之等人,也莫不是抱着別樣心思靠近的,一旦發現自己所託非人,便會立刻離開,毫不留情。

譬如當日的張德輝、李治、元裕之三人,便因爲看到蒙哥百般受制於窩闊臺而惱怒,更因見蒙古行事依舊,自己一身本領也未曾得到發揮,甚至剿滅赤鳳軍之後也未曾得到封賞,故而一怒之下掛冠而去,跑到封龍山隱居去了,自稱爲龍山三老。

史天澤雖是蒙古之內僅有的數位萬戶侯,身受封爵的王爵之人,但因爲他本身也是漢人,自然被那些蒙人、色目人所排擠,於朝廷之上也被數次針對,若非軍職在身,更有族中之人需要掛念,只怕也已經效仿三人,一併離開蒙古了。

●TтkΛ n ●c ○

對於這一點,史天澤明白,蒙哥也明白,兩人於蒙古朝廷來說,都不過是邊緣人物,如今時候不過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誰也離不開誰。

史天澤囁嚅一下,又問:“既然如此,那不知殿下有何計劃?”

對陣赤鳳軍,他已然連續損失鄭鼎、趙柄、廉希憲、阿術等諸多名將,軍心也因爲連續失利而渙散,而且前有狼後有虎,現今南朝也有北伐之象,若要能夠在兩者圍攻之下維持戰局,實在是力有未逮。

“唯今時候!唯有南下,撤入汴京之中。”蒙哥眉頭微皺,思索片刻便道:“若是能夠和我弟弟忽必烈會兵一處,屆時應當能夠擋住兩軍。”

史天澤回道:“我明白了。”旋即離開軍帳,回到自己的軍帳之內。

置身於軍帳之中,他想着今日所談之事,也是面有憂愁,對那赤鳳軍亦是恨上三分。

宋子貞隨侍在旁,亦是感到史天澤氣色不佳,便沏了一壺龍井,端入營中好教史天澤能夠稍事休息一下。

席中,宋子貞見史天澤一臉苦悶,便問:“將軍,莫非是在爲赤賊逃出大名府而感到憂愁?”

“沒錯!”

端起杯子,史天澤珉了一口,訴道:“你也知曉。那赤賊雖是聲勢浩大,但底蘊不足、根本難固。正是因此,所以我纔打算將其困在大名府,一如當初殲滅李檀那樣,逼其就範。”

“但是對方卻從大名府之中逃了嗎?”宋子貞自然知曉這一切,當初剿滅李檀的計策,便是他的建議。

史天澤微微闔首,回道:“沒錯。就在昨日時候,對方以玄陽至心珠將全軍從大名府之中挪移出去,我軍雖是竭力阻止,但對方甚是厲害。裡應外合,在昨夜時候,自東南方向逃出大名府。至於他們現在究竟在什麼地方,我也不清楚。”面容之上,佈滿着疑惑。

他當初再將赤鳳軍逼入大名府的時候,便存了這個心思,然對方反應更快,纔不過入城三日,將軍中糧草補足之後,就開始做了。

史天澤雖是針對對方佈下諸多後手,更是讓麾下的得力干將廉希憲、阿術兩人展開行動,想要阻止這一切。

但行事倉促,廉希憲、阿術兩人終究未曾阻止,反而因此丟了性命。

宋子貞知曉這一切,目光沉下思索片刻,回道:“依照眼下情況,這赤賊只怕應該和南朝達成協議,否則不會執意南下。”

“南朝?這可能嗎?”史天澤又問。

宋子貞回道:“如何不可?”見到史天澤一臉擔憂,他便朗聲回道:“不過將軍也無需擔憂。這南朝雖是強大,但朝中混亂,君臣失衡,上下難以一心。縱然有一時之功,但是難以久存,絕非蒙古的對手。”

若說赤鳳軍乃是一條還未長成的小虎崽子,那宋朝便是體積龐大的大象了,性情雖是和順,但卻身軀龐大,稍不注意便會給蒙古來上一記狠的,可以說是蒙古現階段最強的敵人。

“那依照你的意思呢?”端視手中茶杯,史天澤神色怔怔,看見那泛起的漣漪。

因爲那赤鳳軍的一連串動作,整個世界包括蒙古還有南朝,全都被牽扯進入,而且在可能的未來之中,還不知曉究竟會掀起什麼樣的波瀾。

宋子貞回道:“依我看,如今時候我等應當暫緩剿滅赤鳳軍,將精力重新放在宋朝身上!”

“爲什麼?”史天澤一臉困惑,張口便問。

宋子貞緩緩訴道:“將軍。你應當知曉,在最近一段時間內,南朝分別派出趙葵、孟珙,分別佔領了許昌以及歸德府,準備合兵進攻汴京,意圖重回故土。若是他們就此成功,那便足以逆轉局勢,形成僵持之局。一如昔日遼宋對峙。”

“那依照你的意思,便是讓我放棄追剿赤賊了嗎?”沉默許久,史天澤那一對深沉黑眸,冷冷的瞧着宋子貞。

宋朝絕非赤鳳軍所能媲美,若要對抗這等龐然大物,僅憑他史天澤一人之力,斷然難以對抗,唯有集中蒙古全部力量,才能夠征服這等龐然大物。

至於剿滅赤鳳軍一事?

自然只有放棄了。

宋子貞闔首回道:“沒錯。這赤賊雖是兇悍,但終究底蘊太薄,難以久持。以將軍之見,應當知曉繳之無功、敗則必亡。既然如此,爲何將軍卻始終糾纏於赤賊?”

“那你覺得我應該如何?”

史天澤端起杯子,朝着口中灌去,這才發現杯中的茶水已然涼透。

三番五次,卻始終未曾竟功。

此刻的史天澤早已經失去當初的意氣風發,只剩下心中的一點執念支撐,催動着他向赤鳳軍發起進攻。

宋子貞上前一步,逼問道:“將軍!赤賊,可逐不可繳。”

乍聽此話,史天澤臉上頓顯煞氣,有些奇怪的看了宋子貞一眼,反問道:“你這是什麼意思?”

宋子貞一時愣住,搞不清楚史天澤緣何有此疑惑,便道:“如今赤賊聲勢不比過去,於鄉野之見皆有存在。比之當初全真教,亦是不遑多讓。”想着自己於民間所見,他又繼續勸道:“你也知曉這中華教教義,多有大肆宣揚華夷之辨、針對蒙古之意,更藉助之前長征之舉,將教中教義深植於鄉野民間。縱然滅了一個兩個蕭鳳,也決計改變不了結局。如今時候,赤賊已非尋常之法所能對抗的了。”

“哼!那赤賊不過張角、方臘一流,如何能夠和我蒙古相提並論?”史天澤面生不屑,又道:“只需要將其禍首誅滅,那所謂中華教也不過如同全真教一般,只會煙消雲散罷了。”

宋子貞神色沉重,繼續訴道:“將軍所想甚是荒謬。需要知曉,先前全真教爲殿下所逐時候,曾經和赤鳳軍混爲一體。若是兩者互相勾結,全真信徒皆爲中華教信徒,將軍以爲中原又該屬於誰的?”深吸一口氣,復有沉聲訴道:“如今時候剿滅赤鳳軍已然不行,若是不壓制中華教猖獗,只怕整個天下便徹底爲中華教所控。”

若是旁人或許並不知曉,但宋子貞卻明白,那全真教自佛道辯論失敗之後,便一路南逃最終被赤鳳軍接納。

而在那個時候,全真教便和中華教同流合污,一者借對方軍隊保存道統,一者借對方道觀傳播教義。

故此,全真教雖是衰敗下去,但是中華教卻趁着這個時候順勢而上,成功的將全真教昔日信徒,納入自己的麾下,當日自靜海離去的王志坦、祁志誠兩人所行之事,便是這個。

“你是要我放棄剿滅赤鳳軍?”孰料史天澤卻是面有怒氣,張口喝道。

宋子貞一時愣住,又是勸道:“將軍,就不能暫緩一下?如今南朝北侵,正是危機時候,若是在這時執着於赤賊,只恐天下傾覆矣。”

“不行!”

驀地將手中杯子一擲,史天澤臉色瞬間血紅,高聲呵斥:“這赤賊非同小可,不僅僅軍中有兩位地仙坐鎮,而且其散播的那些東西,更是足以動搖我大汗統治。”說到這裡,頓了頓,又是強調了一下。

“赤鳳軍,必須剷除!”

見到史天澤如此堅持,宋子貞已然無語,只好甩袖離去。

等到離開軍帳之後,卻有三人一起過來,正是張特立、李昶、劉肅三人。

那張特立見宋子貞一臉無奈,便問道:“周臣,那史將軍究竟是什麼意思?”

他們和宋子貞年少時候,也曾爲金朝麾下一員,其後因金朝覆滅,便有定鼎天下、匡扶社稷之意,便相約一起投入史天澤麾下,成爲其管理內政的得力助手。

只是因爲四人皆是漢人,也曾經率領各自義軍和蒙古大軍數有衝鋒,便被蒙人、色目、吐蕃之人所排擠,始終未曾一展才華。

宋子貞見三人皆是殷切無比,不禁搖起頭來,旋即回道:“史將軍依舊執着,想要剿滅赤鳳軍。”

“赤鳳軍?他還沒放棄?”張特立頓時詫異,透着幾分不滿,口中訴道:“這傢伙難道就沒曾知曉,那蒙人分明存的是驅狼吞虎之計,想要咱們漢人內訌,好讓他們坐收漁翁之利?”

這番話,很明顯對蒙古諸人,存着莫大的憤怒,但宋子貞卻沒有半點斥責,很顯然他心中也是如此想的。

李昶也是接着說道:“想着我們如今也是而立之年,卻依舊蹉跎半生,未見寸功。若是在這蒙軍之中繼續待着,只怕也是不見天日。既然如此,那我們還不如和那頤齋公一樣,掛冠離去吧。”

他這一番話,立時勾起張特立、劉肅心思,一起點頭稱是。

宋子貞在旁看着,頓感心中詫異,問道:“你們幾個想要幹什麼?難不成想要離開這裡?”

“不離去,難道還在這裡受人指使嗎?”劉肅冷笑一聲,透着幾分恥笑。

他們四人皆是一時之才,但四人當中僅有宋子貞一人得到史天澤看重,如此場景,縱使四人情誼爲堅,但也不免有些怨言,故此便有這番心思來。

張特立亦是回道:“我們三人,終究不比你,得到了那史天澤的看重。雖是徒添爲一介主簿,但俯仰之間皆需仰人鼻息,這般待遇誰能忍受?我等所學,可並非所謂讒言媚上之詞!”

“沒錯。”

李昶又道:“便是那赤鳳軍也知曉大開門楣,推行教育之法。其軍中,人人皆需識文斷字,通曉算籌之法。至於功法秘典,也是毫不藏私,全都廣播於衆,教人日日修行。縱使有一時不利,但日後未嘗沒有超過蒙古之事。”

張特立、劉肅兩人聽着,皆是心生嚮往,透着幾分羨慕之色。

宋子貞被這麼一訓,氣息頓時一凝,旋即訴道:“但是你也應當知曉,那赤鳳軍可非善類。他們一路上可不知道究竟殺了多少達官士人,在士族之內,可謂是惡名昭彰。若是加入其中,你們以爲又能如何?”

“哼!總比在這蒙古之內,被那些庸碌無恥之徒驅策要好得多。”

三人皆是面有不屑,旋即離開此地,只留下宋子貞一人面有哀怨,待在原處。

第六十一章毒雖烈,不及人心狠第三十七章戰火起,世間紛爭出第二百一十章抉擇第六十五章定決策傾巢而出,破軍陣火器爲尊第七十七章君臣生隙第六十五章咫尺天涯第九章十年謀劃第四十六章得信箋方知中計,滄州內赤鳳現身第一百九十三章炮臺第三十一章壽宴隆盛血染紅,紅塵蒼茫起波瀾第七十六章亂戰起,獨釣寒江雪第五十七章初戰有大捷,識海現玄種第三百零五章真正的計劃第三十章兵勢急羣情洶洶,潮水下暗流涌動第三十九章橫渠易說第一百七十四章誰的過錯第九十八章陰謀現金剛怒目,八厷弓神威盡展第六十四章失良機再謀後續,知緣由赤軍出動第九十四章爭鋒相對第五十一章氣勢兇,攻城進行時第一百零七章最後的騎兵(三)第三十七章萬劍化雷龍,首惡已現身第一百一十四章會議(一)第七十一章三強再爭鋒,軍陣鬥武者第四十三章御龍弩直護衛第四十七章除奸佞,英雄凋敝處第六十章出事了第二百三十章權力以及一切!第二十七章廢除彈劾案第四百二十二章承天殿第八十五章瘋了,徹底瘋了第六十五章議事堂矛盾不斷,鍊鋼廠再生事端第五章月輝對話中,思緒已成型第一章初入世,龍女始遭劫第三十五章帳營中,陷阱顯危機第一百五十七章末途(二)第四百三十二章暗中的謀劃第三十一章觀音憐世人,織機做保障第二十五章劍術通神明,佛法洗人心第九十九章心憂愁商量對策,爲消災了結案件第三百五十八章南北攻略第九十四章姚樞歸玄鑰被奪,兩軍動南北夾擊第五十九章混亂的廬州城第二十八章踢皮球第一百二十三章臨安內頹勢難阻,朝堂上忠言難說第二百四十一章惡魔再臨第一百一十七章毒計(二)第六十九章劍術妙,木像隨心走第兩百二十四章聯合第一章兵出涉縣襲邯鄲,赤鳳意欲蝸皇宮第一百章秋收時守成城門開啓,北城堡暴亂開端第一百七十二章元宵佳節萍花時第一百四十五章三天?足夠了!第十三章兄弟情不過雲煙,刀槍戰紛爭不休第八章聚鐵匠火炮開鑄,琴聲起心意濃濃第十三章佛道辨緣由,全真亦敗走第一百六十八章僵局第十二章村中兇案又現身,栽贓陷害禍首誰第三百一十四章帶走的人,失去的心第七十一章背後的陰謀第三百二十八章安慶之戰(一)第一百三十二章訴緣由三人同舟,道過往祖龍問鼎第五十一章舊時恩怨第兩百四十六章拼了第七十六章衆凌寡火鳳悲鳴,嘆無常決死衝鋒第一百九十五章火箭車第一百三十六章訣別第二百四十六章隱患第一百六十五章終路(六)第三百八十五章天下第一人第四十八章姻親第一百五十章有所爲,有所不爲第一百五十五章絕殺之計,生死再分第三十四章舊情已了新人笑,恩恩怨怨終有末第二十八章疑心難解開,軍中存隱患第九章十年謀劃第七章問計知緣由,火炮聲名顯第五十七章忽來的叛軍第十三章衝鋒第三十章圍剿到來第八十一章濁漳河百舸爭流,鬥海鶻羣狼肆掠第一百二十一章鬥劍術輸贏難論,論辯術技高一籌第六十九章形勢急再論戰事,撤軍起衆人爭執第三百九十六章目標——終生制首相第八十三章琴聲起罪業孳生,造殺孽妙善普渡第六十二章沁水邊鐵鎖成橋,夜訓中遭遇敵襲第三十九章衆人齊心堵缺口,身隕神魂依舊在第三百三十六章命絕第三百八十五章天下第一人第九十七章內外夾攻第八十章立名分火燼薪傳,得民心星火燎原第三十一章鋒芒交錯處,戰場幾人歸第四十九章制定的章程第一百五十七章不滅的意志第六十五章祥瑞第三十九章純陽鐵盒啓殺機,谷中殺招頻頻出第三百四十一章儒學第四十六章反殺第一百四十章國債第八十一章滅李璮全軍出動,濟南府軍心散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