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響堂寺仲威立誓,苦禪林妙善修禪

榆社城,響堂寺之中。

仲威靜靜立在祠堂之前,只是愣愣的站着石窟之中。

“父親。你在那邊過的還好嗎?孩兒如今時候已經長大,也如你所期待的那樣開始領兵作戰,而且已經將那赤賊逐回潞州,只待時機一到便能夠徹底覆滅那些傢伙,爲父親報仇。只是父親!你在那邊的時候,可千萬要注意身體,莫要和往常一樣酗酒了。知道了嗎?”

回到這榆社城也有些時日了,但是仲威卻依舊感覺有一股陰鬱之氣籠罩着整個城市,無論狂風如何吹拂都無法吹散。

他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那個時候父親爲了能夠對抗赤鳳軍,所以就在這個地方建了榆社城。

然而榆社城尚未建好,他便因爲赤鳳軍那兇猛攻擊而一敗塗地,而且不僅僅是失敗,就連自己的性命,也一起搭進去了。

這一點,始終令仲威耿耿於懷,索性他現在終於奪回了榆社城,並且和從前父親所做的那樣,四面圍殺、消耗其軍力,從而不戰而勝,徹底殲滅赤賊。

想着這裡,仲威微微擡頭,卻是閉上雙目,祈禱了起來:“佛祖啊。您神通廣大、佛光浩蕩,應當知曉如今在這大地之上,尚有那赤賊亂世。所到之處,寸草不生,乃是當世一等一的魔頭。所以還請你能夠護佑我等順利,徹底殲滅那赤賊。”

一襲陽光自頭頂落下,卻是讓眼前這釋迦牟尼綻放一縷輝光而來,面色珠圓玉潤透着神聖之感,登時讓仲威癡迷起來,連忙低頭禮拜起來,不敢有絲毫無禮之處。

嘴脣微微上翹帶出一抹笑容,長耳垂肩、神情和善安詳,宛如一位長者,正在此地教敦促他、教導他,讓他知曉之後應該究竟怎麼做。

看着這雕像,仲威這才恢復了自信,掃過周圍場景之後,便說道:“待到我功行圓滿之後,定然會回來禮佛,爲佛祖重裝金身的。”

而在窟壁之上,一排排小佛像鱗次櫛比、琳琅滿目,散佈在整個窟壁之上,仔細一數竟然有上千個。

若是擡頭一看,便可以看到於窟頂之上,卻有伎樂、飛天盤旋其中,個個都是精緻無比。

只見它們裙帶飄逸、姿容嫵媚,宛如勾欄瓦舍之中的舍人一般,或是在彈奏豎箜篌,或是在撫弄圓琴,或是在吹動竹笙,又或是玩弄橫笛,儼然一副鼓舞弄影之象。

而這一切,全都是在北齊時代所修建的。

如今時候,藉着當初匠人的手藝,今人已然將曾經熱鬧場景,一一呈現眼前,更顯生動絕倫。

更顯出當時候,佛教鼎盛繁華,然而如今時候,這佛教盛景也早已消退許多,更是無法和往常時候所比較了。

“施主!該離開了。”

塵光離去,不知何時於石窟之中,卻有一位僧人出現。

仲威這才恍悟,回首一輯,滿是歉意回道:“未曾注意時間,還請主持莫怪。只是我可否詢問一件事情,自去年榆社城淪陷之後,我聞那妙善爲了避禍,便隱入此地修行,不知您可否爲我通秉一聲?就說是故友來訪便可。若有叨擾,還請莫怪。”

當日他爲妙善所救,方纔倖免於難。

而後兩人便各自分離開來,仲威直接北上前往哈刺和林述職,而妙善卻以修爲不足爲由,遁入這響堂寺之內,自閉全身修爲開始苦行。

其中機密,只有幾人知曉,以免被赤鳳軍打聽了去,進而招惹事端來。

以蕭鳳的性格,可斷然容忍不了一個非己所有的異端外教之人。

“無妨。”響堂寺主持也是一般回首施禮,便領着仲威朝着響堂寺深處走去:“你也應當知曉。妙善前輩於曾經時候,曾被那蕭鳳打成重傷,故而只有以金身舍利之法封閉法身,好令身體痊癒。就怕你就是見了,他也不會理會你的。”

仲威緊步跟着,卻見響堂寺主持腳步不急不緩,卻是走出了響堂寺,旋即便踏入了一個石徑之處。

這石徑不過是以方圓大小的石板鋪就而成,上面落滿了樹葉,應當是很久未曾打掃,兩側也是茂密楓葉,偶然也有松樹交錯,紅綠交錯、相映成趣,於夕陽落日照映之下,便似那萬花筒一樣,顯得無比的絢爛,更不知這石徑盡頭又藏着什麼奇怪的東西來。

仲威感覺有點奇怪,便問道:“這條路通往何處?”

往常時候他也來過這裡,但是卻從未曾見過這麼一個地方,難不成那傢伙就躲在這裡面?

主持解釋道:“此地通往‘苦禪林’,而那裡乃是本寺歷代主持圓寂之地,向來不許外人進入,只需佛門中人可入此地。今日你能夠踏入其中,不過是拜那妙善緣故。畢竟他曾經和我說過,若有一位少年將軍前來找他,便令我將那人帶到這裡。那妙善曾經助我一臂之力,今日之情也算是還債了。”

“原來如此。”

仲威這才恍悟過來,凝神望着遠處禪林,心中更是疑惑不解。

這般環境,那廝在這裡究竟做什麼?

行了大約三分鐘有餘,兩側松木已然匱乏,便是那楓葉也稀疏許多,等到盡頭時候卻是一片竹林。

竹林不大,只有十丈方圓,彼此之間圍成一個圈子。穿過竹林,便可見到於竹林之內,卻是立着七個塑像。這些塑像色呈金色,五官異常清晰,足以讓人看清楚上面每一個細微痕跡,而它們或坐或立、或臥或躺,諸般姿態不一而足,而他們更是或哭或笑,或喜或惱,諸生百態、一一呈現,當真是一個古怪玄奇之地來。

“這些是什麼?”

仲威之前已然驚訝,如今驟然瞧見這麼多的塑像,也是頗感震驚,不覺看向旁邊響堂寺主持,想要看看他的表情。

那響堂寺主持朗聲“此地便是苦禪林。乃是我響堂寺歷代主持圓寂之地。而這位六位塑像,便是歷代主持圓寂之後所遺留下來的仙蛻。每當歷代主持感覺到自己即將圓寂,便會來到此地運轉本門獨門法門,將整個身軀化作金身,從而能夠將一身修爲留存下來,可供後人修行瞻仰。當然,此法也有限制,少說也只有丹鼎境修者方能使用。只可惜我修行至今也有四十餘載,卻始終困於真元境未曾進步。就連在此留存法身,也是不可。”說話中,不免唏噓。

這般凝練金身、仙蛻之法,道門之中也有。

比如當初蕭鳳出身的真澤宮翠微峰登仙台之上的兩位祖師爺,也是使用了同樣手法,保留下自己的身軀,並且留下了自身的雙生劍訣,從而讓蕭鳳從中窺得機緣,進而得傳仙道法門。

只是因爲佛道相異,故此所用方法也不一樣。

第九十四章長安內勢力盤踞,辦錢莊賜名工商第二百二十五章密謀第三十九章激鬥正酣暢,叢林做火海第一百四十三章謠言四起第四十五章城牆復原狀,赤焰滅千騎第七十四章知緣由,連環計難逃第一百五十一章逆境(一)第一百一十五章舊事第一百八十四章來襲的敵人第七十七章治下如篩子,蕭月到許州第一百三十九章攻守異勢第二十一章三人齊出手,烈陽滅世中第四十九章功力復,陰雨連綿起第十八章壯志第六十九章第六十六章倉促中工事未完,轉瞬間索橋易手第九十九章敵我難辨糾纏中,諸將齊出鬥生死第三百二十六章既生瑜、何生亮第一百四十四章兇獸爭祖龍爲尊,大汗逝蒙古同悲第一百二十三章雲頂山之戰(一)第一百五十九章開啓的陷阱第二十五章千年傳,奇門終現世第二十章目標臨安第三章軍勢鎖龍城,文心閣問策第八十一章滅李璮全軍出動,濟南府軍心散亂第一百五十三章安陽灘之戰(一)第一百四十三章謠言四起第二十六章入隆興佛光普照,濟萬民金身遭焚第三十三章退朝!第五章軍校第六十章翰林學士觀沁州,軍心潰散亂象呈第二百三十三章回不去了第六十七章工廠事故難消除,勞資方各執一詞第七十八章錢莊內章末來訪,歹心起陰謀再掀第四十四章辯忠奸,高僧化厲鬼第一百零八章繼續抵抗第三十八章怨氣衝雲霄,劍心攝人心第五十章真理學院第四十六章禍心暗藏爲細作,慧眼明辨知真假第七十四章奪沁州仲威守城,圍潞州矛盾再掀第七十八章終卻敵,衆人走獸奔第二十六章入隆興佛光普照,濟萬民金身遭焚第四十二章口宣聖訓斥匪兵,儒道爭鋒難分斷第八十三章蒼龍爲首艦,炮船初揚威第三十七章戰火起,世間紛爭出第五十五章道歉第三十九章純陽鐵盒啓殺機,谷中殺招頻頻出第三百九十章殺第五十二章漢兒雙膝跪,煙火得轉機第五十九章派中亂象起,驚聞有人死第四十章雷芒不抵赤焰狠,乾坤調轉陰陽易第三十四章均州第二十一章羣情洶洶,兩面議論第二百零七章難解的疑惑第七十一章玄陽戰心咒,武清有危險第五十章敵軍頃刻來,赤鳳軍出戰第三百八十八章入住臨安第一百七十七章槍劍之鬥第二十章大陸澤劍氣縱橫,炫音出無所遁形第七十五章埋伏出,敵我強弱換第一百零九章汴京內蒙軍撤退,城頭前兩軍交匯第一百一十二章夕陽下丹霞問對,溯源頭泰山傲徠第一百八十六章丁博第一百四十九章親情之難第七十六章圖窮出兇手現身,匕首現毒陣詭譎第二百九十九章初陣第三十章危險再復現,雙姝難知心第一百一十五章會議(二)第三十章兵勢急羣情洶洶,潮水下暗流涌動第三十八章鐵路第十二章陣前斥走狗,羣狼蜂擁出第十三章女兒愁,誰知親情在?第二百二十四章軍備競賽第十八章深夜交談第一章鐵騎縱橫處,月出星飛揚第一百六十三章終路(一)第兩百四十二章蒙古使者第三十一章奸佞難除邪心動,浩然正氣衝雲霄第十七章聚人心蕭星明悟,明鬥志祭天開啓第二十一章追查到底第十六章定軍山,武侯遺風存第八十九章陰陽互濟斬乾坤,槍聲驚起時代逝第三百八十四章三面進攻第一百三十章各方鬥意在玉璽,現殺機神獸現身第一百一十六章風波起戰事再起,聞噩耗大軍出動第一百三十五章滅黑龍底牌盡顯,入地宮再添一寶第三十六章賈似道第一百八十七章全真教第兩百三十七章太子妃第兩百三十八章君臣相和第四十三章孤臣絕,毒牙露鋒芒第二十九章時局難勘破,緣定三生情第八十章主力出目標榆社,對未來歷史無常第十三章冷眼旁觀第五章來自臨安的聖旨第一百三十四章遊丹江方知偉業,建水軍謀求長江第一百四十八章真的下雪了!第三十一章奸佞難除邪心動,浩然正氣衝雲霄第三十章危險再復現,雙姝難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