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結案

張昭剛進西苑,消息就傳到內閣中。

按照大明朝的政治規矩,其實所有的朝政都可以靠公文體系來運轉。雖然此時並沒有考成法,官吏都非常懶。

但是,在實際的朝廷運作之中,內閣這裡還是有官吏來辦事的。閣老們日常會接見官員,談事情。

此時,內閣里正在開小會。

三名閣臣:李東陽、謝遷、焦芳,外加禮部尚書張升,戶部尚書侶鍾、吏部侍郎王鏊,國子監祭酒董恢正在一起討論“國子監”改革的方案。

這是李東陽早就答應張昭的事。但國子監要按照張昭的建議改,他這個首輔一樣很難強制推行。需要多次協商。

這時張昭進西苑的消息傳來。

李東陽將中書舍人遞進來的紙條壓着手邊,也沒有瞞着同僚們,道:“張子尚到西苑見天子,應該是對十天前的刺殺案要有一個定論了。”

這是目前京中羣臣最爲關注的事。關注度都蓋過了邊關的戰事。

當然,戰事如何內閣這裡是不會討論的。權限全部在樞密院手中。正要討論也是在御前會議。

禮部尚書張升和張昭已經可以算的上是“政敵”,但他對國子監改革方案是支持的,因爲這是增加禮部的權限。在座的都是人精,雖然是李首輔提出來的,但誰不知道初稿是張昭搞的?

此時,張尚書立即道:“元輔,要禁止張昭搞擴大化。這幾日東廠、錦衣衛在京中抓人搞出多大的動靜?人心惶惶!連美食鎮那邊的人流都減少。”

謝遷表態道:“應當如此。就事論事。不可搞株連。賓之,我們三人立刻去見天子。”

去年底,罵張昭的人多如牛毛,有沒有人說要弄死他的話?八成是有的。在報紙上是用筆名,沒人會認爲東廠和錦衣衛查不出來。

而如果張昭藉着“被刺殺”的由頭在京中大肆清洗,這將是非常恐怖的。

要知道,當前韃靼人正在邊境寇邊。作爲大明軍方的定海神針張昭是絕對不能出事的。

這一點從之前他被刺殺,滿朝文武都派人去探望就可以得知。

所以,弘治皇帝有一定的概率會同意張昭“清洗”某些人。

張昭搞出樞密院,是實質上重新“挑起”大明朝文武之間的矛盾。焉知天子沒有推武勳集團的想法?

所以,這裡頭的彎彎繞繞很多。最少是有兩層。

謝閣老是天下最頂尖的聰明人。一瞬間就想到關鍵問題所在。

其餘幾人紛紛點頭。

李東陽沉吟片刻,道:“那今日便討論到這裡。於喬、孟陽隨我一起去西苑中見天子。”

謝遷和焦芳兩人應聲:“是,元輔。”

萬壽宮正殿暖閣中,牀頭的帷幕拉開。臥牀的弘治皇帝臉上顯得有些蒼白。

從他的角度來說:刺殺張昭,是絕對不可容忍的行爲。

不僅僅是因爲這次刺殺動用了火器,管制兵器,更因爲張昭所代表的新武將集團是大明皇權的基石。

所以,弘治皇帝當日派太監去詢問張昭的情況,更下令讓東廠、錦衣衛全力偵緝。

現在更是抱病見張昭。

張昭道:“陛下,錦衣衛那邊已經查明,針對臣的刺殺是由金陵一個監生組織的。資金由兩淮鹽商提供。相關人犯都已經在錦衣衛的大獄中,可以結案。

這次刺殺中軍隊上暴露出很多問題,特別是對武器的管理存在着極大的漏洞。

臣請提督十二團營,且以樞密院管理御馬監下屬的騰驤四衛。徹查軍中流失兵器的問題,以絕後患。

另外,臣奏請清查京師、兩淮鹽商,改革鹽法。”

這裡涉及到一點大明兵器製造的現狀。

當初,張昭製造出燧發槍之後,在李東陽、馬文升的支持下,已經將兵部的火器工匠全部調撥到新軍營。

換言之,大明朝的武備,在火器這一塊,只有新軍營兵工廠能製造。

(張昭曾在弘治十四年將燧發槍技術擴散給西北王家,但隨着對韃靼人戰爭態勢的變化,朝廷下發詔令,王家兵工廠的燧發槍只能供應西北四鎮。)

其次,使用新鍊鋼技術鑄造的雁翎刀,只有開平鋼鐵廠掌握着其製造工藝。

目前,新式雁翎刀裝備只給大明的正規軍。

騰驤四衛、十二團營都在此前的換裝的序列中。其中,騰驤四衛涉及到軍事改革,是張昭親自監督着李榮改的。

十二團營,張昭只是供應武器給英國公,具體怎麼換裝他沒管。

換言之,張昭正在借刺殺案向弘治皇帝提出,把騰驤四衛、十二團營拿過來。

弘治皇帝大致明白張昭的想法,道:“準。”

他還有很多話要說,但身體太過於虛弱,沒法一一叮囑張昭。只能選擇相信張昭。

張昭看着弘治皇帝虛弱的神情,心中微微有些酸,道:“請陛下保重龍體。臣定不負陛下所託。臣告退。”

張昭從萬壽宮中退出來時,正好在大殿門口遇到前來的三名閣臣。

“元輔!兩位閣老!”

張昭拱手一禮。

李東陽笑眯眯的點頭。焦芳也給了一個笑臉,點頭致意。

謝遷則是冷着臉。

他們幾人打照面,蕭敬進去彙報,閣老們是來求見弘治皇帝阻攔張昭搞擴大化的。片刻之後,出來道:“陛下口諭,刺殺案按照張昭的意見來處理。”

“這…”

李東陽正在和張昭談刺殺案的處理,謝遷和焦芳都是旁聽着。誰都沒想到弘治皇帝都不見他們三個。

蕭敬見狀,爲弘治皇帝解釋道:“李閣老,皇爺龍體不佳,剛見過張伯爺,精力實在不濟。”

李東陽趕緊道:“蕭公公言重。”他做臣子的,難道還能因爲皇帝不見他而感到怨言嗎?

謝遷的臉色有點青。

焦芳看他一眼。方纔開小會,謝遷強硬的提議要來攔着張昭搞擴大化,結果呢?

張昭只是要兵權,和查鹽商,整頓鹽法。這和謝遷預計的差遠了。

謝閣老這是“枉做小人”。關鍵是這話很多人都聽到,這臉丟得有點大啊。

張昭沒管謝遷,對李東陽道:“元輔,刺殺案就此結案。十二團營和騰驤四衛的管控,下官和英國公商議,回頭通報都堂。鹽法、鹽商之事,下官思索後上奏章給內閣。”

三言兩語將事情定下來。

第兩百七十四章 面聖(下)第兩百四十八章 憑弔第七章 劉大戶第六百四十章 分崩離析第一百六十七章 百態(三)第五百三十章 滅窩集部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就是我的第兩百六十八章 尾聲第三百四十二章 結束。第兩百六十七章 不待見(下)第兩百一十三章 交戰(一)第三百零六章 美食第兩百九十四章 收穫、樑儲第三百零九章 勾兌第五百五十五章 回瀋陽第五百二十八章 戰略態勢第四百二十九章 斬,兵出燕山第四百一十三章 剩下的我來處理第兩百二十三章 與子同袍(下)-決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硬頂第三百九十章 張昭的聖恩第五百九十三章 武安侯府第五百八十八章 花魁娘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淬鍊(一)第三十四章 調動第兩百三十二章 六小姐第兩百五十六章 月夜來訪第一百零七章 第一次聚餐第二十八章 縱論戰爭第六百二十一章 衝突(下)第六百三十章 誰算計誰第七十一章 生員(十一)-反攻第六百三十七章 改革武勳集團第四百四十二章 各地知曉第五百七十七章 終章第十四章 知道身份、規劃第一百零五章 張相公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義之師?第四百九十八章 準備動手第一百八十六章 爲大軍先鋒第三百四十八章 請繼續你的表演第四百四十章 勝利之甘美(求收藏啊!)第七百一十一章 秋日第三百二十三章 即將開業(求訂閱哦)第五百二十六章 各自的難題第四百三十九章 心裡都被打崩潰了。第六百七十九章 大局已定?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軍衛抵達第四百六十九章 樹大招風第四百八十四章 交鋒(七)-大寧總兵人選第兩百四十五章 門庭若市第兩百三十二章 六小姐第五百七十六章 終章(下一)第四百八十七章 張泰平的選擇第兩百四十五章 門庭若市第二十七章 考前準備(中)第五百四十二章 書信,捲入其中第三百六十二章 人言可畏第四百三十五章 相公,下令吧第一百七十六章 驚聞入寇第兩百四十二章 張昭的建議(上)第兩百四十章 月夜淺談第三百六十六章 微瀾起第五百四十八章 最後一次陛見第二十章 新計劃、返鄉第六百七十四章 局面僵持第兩百一十五章 沒有豬一樣的敵人第兩百零六章 準備報捷第四百九十章 鴉鶻關第三百八十六章 劉尚書,拿出點擔當來。第一百五十七章 會操前(二)第三百零一章 一朝改變第六百八十三章 抓捕、論鹽第兩百八十三章 對錢寧的安排第兩百零八章 新軍衛在準備第九十一章 帝與後第一百零一章 一戰成名第五百八十三章 李幽其人第六百九十四章 第一回合第五百一十章 朝鮮國的對策第四百二十六章 合圍、追擊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明君第六百章 強買第一百零六章 新的難題第三百五十章 列強的套路第三百五十五章 競爭不過第二十四章 三大反派第四百七十九章 交鋒(二)第兩百一十二章 小王子之心第五十七章 院試開始。第兩百三十四章 集體婚禮第兩百一十三章 交戰(一)第六百七十五章 欺詐第九十二章 新遊戲(上)第一百五十章 進宮(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自白第一百四十二章 看他起高樓(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孟先生第三百零九章 勾兌第四百五十二章 軍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