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出乎意料(完)

從六層小樓下來,張昭在樓外的林蔭大道前吩咐長隨丁讚一聲,讓他通知婉兒帶方晶等人送午餐過來。

他則是站在樓前的臺階下等候,背後有點冒汗。

張昭剛出“勸諫”弘治皇帝屬於臨時起意。一方面是因爲對弘治皇帝的感激,想勸一勸。畢竟弘治皇帝對他不薄。就算保養之法能讓其多活幾個月都是好的。

另一方面,他在賭。他有點其他的想法。李幽曾經勸說他給弘治皇帝“選秀女”,離間帝后之間的感情。這種辦法當然不可能成功。當年謝遷提議選秀都給張皇后逮着罵了一頓。

但可以用其他的辦法來暫時的“隔離”一下張皇后的枕頭風。從剛纔弘治皇帝的反應看,他有很大的概率是賭成功了。正所謂,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弘治皇帝這身體大概只有吃藥才能夫妻恩愛。而越是如此越損壞身體。

回報豐厚啊!

他對付張鶴齡的策略可以調整的更激進一點。

“二哥,你站在這裡想什麼啊?”

正思考間,婉兒穿着粉白色的繡花對襟褂子、繡花鞋過來。手裡拿着食盒,姿容明麗、嫵媚。漂亮的瓜子臉精緻無瑕,大而明亮的杏眼中帶着好奇。

方晶穿着淺綠色的長裙,兇挺腰細,婀娜多姿如楊柳一般嫺雅的跟着過來,淺淺的笑着。

慕容雪、馮夕夕、寧瑤三個大美人捧着食盒跟着。還有一羣僕婦、丫鬟跟着。

張昭從沉思中回過神,失笑道:“等你們過來。走吧。”

健康的飲食並不是說要讓弘治皇帝吃素菜。而是每日攝入的油脂量要控制住,而且儘量不要吃重油、重鹽、熏製之類的食品。

張昭準備的美食都是他這些年教給廚娘們的食譜。韓娘子嫁給方貫之後,現在是府裡的內管家,不再下廚做飯。這頓飯兩道的主菜是:烤鮮魚、魚羹。燉的稀爛的羊肉。

這羊肉用秘法調製湯頭,燉的極其入味。聞着香氣四溢,令人食慾大開。

再搭配着幾碟青菜、瓜果、雞蛋等素菜。另有一壺溫熱的黃酒。

主食是蒸的湯包,皮薄餡大。另外是麥面。做法是先用冷卻的肉湯去調面,讓湯汁入面中,再來揉搓,跺成一段一段,叫手藝上佳的廚師用刀削片,一片一片的薄如韭葉。

入湯蒸煮熟。再按個人的喜好加入各種澆頭。有葷有素,有鹹有辣,比如:肉醬、雞湯、茄子、蔥花、韭菜、冬葵、醬汁、大蒜、花椒等等。悉隨個人愛好。

張昭先挑一碗麥面,澆上豬肉做的炸醬,拿筷子一拌,就着入味的熱湯,呼啦啦的吃的頭上冒汗。再加一筷子燉得稀爛的羊肉,肉滑筋軟,舒爽的很。

弘治皇帝、張昭、蕭敬三人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微服私訪,沒有必要去講究皇家規矩。

弘治皇帝見張昭挺放得開,吃的也香,也是食慾大開。小心的咬着熱氣騰騰的湯包,鮮美的湯汁流淌在嘴裡帶來口中生津的滿足感,“嗯。不錯。”

士大夫講究的是“食不言、寢不語”。弘治皇帝一邊用餐,一邊和張昭簡單的閒談兩句。都是聊得食物的話題。顯出良好的禮儀水準。

飯畢後上消食茶,張昭邀請道:“陛下,俗語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正午陽光正好,臣請陛下往燕園裡的智慧殿中走一走。”

弘治皇帝酒足飯飽,欣然的道:“行啊!”

下樓來,坐馬車幾分鐘就抵達燕園的“智慧殿”,實際上這是一間修建得極其恢弘、壯觀的圖書館。

五層樓高,有東西兩樓,中間以三層的大廳相連。外面鑲嵌着玻璃,廊檐飛翹。將鋼筋混泥土和古典風格融合。代表着大明朝如今最傑出的建築工藝。

如今印刷技術發達,圖書館這裡印有大量的書籍。一樓大廳中便有弘治皇帝治下的輝煌著作《大明會典》。

弘治皇帝和張昭走在前面,身後一幫人隔着兩三米遠跟着。

弘治皇帝很滿意,揹着手笑道:“子尚,你這智慧殿的名字實在是太平實。早知道朕幫你取一個。”

“臣請陛下賜名!”

“還是算了。”弘治皇帝微微一笑,仰頭看着大廳壁,其高度比他的奉天殿還要高,畢竟有三樓高,意態閒適的道:“朕吃你一頓飯,有什麼要求趕緊給提。朕一會就要回宮中了。”

張昭也沒和弘治皇帝客氣,道:“臣內心裡一直有一個想法,懇請陛下定奪。臣請陛下在五軍都督府之上設樞密院統領全國軍事,以擴充軍方實力。

同時,國朝定鼎百年,開國之初的武勳世家已經墮落、腐化。留五軍都督府以公侯伯充任。另以樞密使、樞密副使統轄大明的軍隊。將兵部所握有的兵將升遷之權劃歸給樞密院。

臣請陛下任大明樞密使,設兩名副使,各自具備禦前議事會議資格。”

弘治皇帝奇怪的看着張昭,微微發呆。

他是真等着張昭提壽齡侯的事。他會給這個他一手提拔起來、忠心耿耿的大將一個交代:不允許張鶴齡繼續到美食鎮搗亂。相信皇后會支持的。

但張昭還是不提此事,轉而提了一個很大的“改革”意見。

“子尚,你怎麼會突然有如此想法?”

張昭當然不肯說他內心裡最真實的想法,而是誠懇的道:“陛下,軍隊務必要掌握在天子、朝廷手中。但戰爭是一項很專業的工作,不能再讓非專業的人士指手畫腳下去。”

弘治皇帝沉默着。

他坐在皇帝這個位置上,當然知道大明朝的文官們力量有多麼的強大!張昭提出這個建議,只怕也是年前給那幫人搞怕了。

張昭有很多話沒有說透。但是他是明白的。

張昭的建議是:扶持軍方對抗文官集團,用以保證權力平衡。目前朝堂上的權力架構其實是失衡的。自宣宗皇帝起,就不得不引入宦官們幫忙。

這個建議對他這個皇帝是有益的。

當然,他執政十幾年,真有什麼想法也無須通過平衡的手段去實現。但他不得不爲子孫考慮一二。

弘治皇帝想了一會,轉身往外走,“朕有些倦了。改日再來看。”

張昭趕緊跟着送弘治皇帝出去。

張昭和弘治皇帝說話時,蕭敬把衆人都攔在後面,他略微靠近一些,把這番對話從頭到尾都聽到。禁不住眯着眼睛去看張昭。

第三百一十七章 張昭的想法第兩百八十四章 新生意(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戰略態勢第三十九章 銷售、架構、將離去第十一章 新的任務。第六百零七章 出乎意料(下)第一百八十章 十日後第七百零五章 等待回京第兩百八十三章 對錢寧的安排第五百八十三章 李幽其人第六百九十九章 蕭敬教太子第一百一十章 推的一乾二淨第四百一十六章 拍賣第三百三十三章 試圖激怒第一百三十六章 戰場轉移第一百八十六章 爲大軍先鋒第兩百五十四章 鬧上門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就是我的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後日常第四百四十二章 各地知曉第五百六十三章 勝卻(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李逍遙的淬鍊第六百三十五章 影響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京(上)第六百四十九章 追查幕後者第一百一十五章 想走?第五十三章 車中論述第四百二十七章 累累如喪家之犬第三百三十三章 試圖激怒第五百四十六章 交鋒第四百七十三章 相思千千縷第三百四十八章 請繼續你的表演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京(上)第五百三十九章 齊聚阿城(下)第六百九十七章 轉機第四百三十八章 烽煙滾滾唱英雄第五百一十四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三百六十七章 暴雨忽至第四百二十八章 王子落幕,大戰將起第三百二十八章 孟先生的主意第六百七十七章 只論鹽商、鹽法第十八章 進京第五百二十三章 將軍百戰死第四十八章 京西少年(二)-誰纔是傻逼?第三百二十四章 視察第五百六十二章 相逢(下)第七百一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四十三章 新的兵種和軍制第三百三十九章 孟先生論史第一百零一章 心事第兩百六十一章 沒法折騰第一百零八章 初入軍營第四百五十八章 家中收入和支出第三百二十一章 自白第一百七十四章 春風沉醉的夜晚第二十八章 縱論戰爭第四百九十四章 人民羣衆第三百一十一章 國子監改革(上)第兩百五十七章 達成協議第兩百九十八章 樑儲此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看他其高樓(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京(上)第四百三十二章 援兵忽至第一百七十四章 春風沉醉的夜晚第兩百八十五章 新生意(下)第五百零一章 苦難結束第一百七十九章 出征。第四百四十五章 明示天下諸國第三百零一章 一朝改變第四百七十八章 交鋒(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累累如喪家之犬第七百零一章 文章如何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太子(下)第三百零五章 待之以友第兩百四十四章 我不想當反派啊第四百四十八章 請你們喝頓酒第六百八十七章 要流血的第七百零四章 一夜激盪第三百五十二章 風潮漸起第一百九十七章 決意南下第四百零三章 抄家第六百二十三章 見張皇后第五百五十四章 學誰?第四百九十二章 提前爆發第五百四十四章 新的區劃第七百二十八章 抵達漢城第三十三章 留取待春深(下)第六百五十一章 刺殺的原因第兩百七十六章 府邸位置第三百四十六章 先抓捕第三十九章 銷售、架構、將離去第三十五章 新生意第六百七十八章 安民告示第兩百六十四章 冬季的日常(一)第四百章 抵達古北口第三百四十二章 結束。第一百七十四章 春風沉醉的夜晚第一百三十八章 獎勵第三百二十二章 沉寂、選擇第十章 蔣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