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酒樓(下)

這一聲,讓客滿樓中的幾名讀書人和食客都看向臨窗的老者。這名老者身穿錦袍,飾物華美。身邊又站着個魁梧大漢。一看便知是非富即貴。

青龍鎮地處京西要道,酒樓中偶遇到京中權貴很正常。衆人一開始都很自覺的不去打量他。不想他卻是介入進來。

正挑釁、挖坑的餘冠的氣勢頓時全無。他可不是小張昭,他族伯是官場中人,他懂得敬畏權勢。

幾名明理書院的童生都拘謹的屏住呼吸。

張昭作爲一個穿越者,當然不會畏懼這老者。這是個高度的問題。拱拱手,平靜的道:“見過長者。晚輩淺見,恐怕有辱長者見問。”

他早就過了給人一撩撥就“竹筒到豆子”的年紀。他心裡猜測這老者是誰?這是弘治朝的那一位權貴?或者只是故紙堆中的歷史塵埃?

錦袍老者淡淡的道:“說說看。”語氣不容拒絕。

張昭心裡無語,還有強迫的搞法?按照網文套路不該是“禮賢下士”嗎?想一想,說道:“今年四月、五月,韃靼火篩部連續寇邊,橫行千里。朝廷遣大軍前往抵禦,沒有勝績。

火篩部在沒有受災的情況下選擇入寇,使得朝廷不斷耗費錢糧。由此看來,北虜已是心腹之患。全國上下一盤棋,朝廷要發展經濟、民生,需得解決北虜。”

錦袍老者眼睛眯起來。

關注北邊戰事的人都會知道,草原冬天有“白災”,蒙古人日子過不下去就會來邊疆搶一把。而朝廷大軍出動,錢糧消耗巨大。現在蒙古人不時入侵,朝廷想要安生都不得。

“全國上下一盤棋”,這句話說的好啊!

這番話,道理不算深。若是朝中的官員說出來,他不覺得新奇。但給小鎮裡的一個小小的童生點出來,這讓他不禁有些驚訝。喝口茶,擺出認真聽的架勢。

張昭闡明“必要性”後,繼續道:“平定北虜有三策。須要知道,文明對野蠻的優勢,不僅僅在文化、生活等方面,還在於科技,特別是軍事科技。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上策是發展火器,爆兵出塞平推。中策是戰而後撫。先打贏局部戰爭,再開互市,用經濟手段削弱韃靼人。下策是選良臣名將坐守邊塞要害之地。”

雖然談的是一個很“務虛”的話題,張昭還是收着說。小張昭就是例子啊!放嘴炮容易犯忌諱。誰知道這錦袍老者是那邊的?

有明一朝,除開國時的太祖、成祖,明王朝始終被遊牧民族所威脅着,史書上滿是血淚!任何一個有國家、民族榮譽感的人都會去思考如何解決他們。

他真正的觀點比這要激進得多!摧毀韃靼人的軍事力量只是開始,那叫什麼平定?要佔其地,奪其民,滅其族。將漠北草原變成中原腹地。後人提起來時可以說:自古以來,漠北就是華夏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這才叫平定。

“嗯。”錦袍老者沉吟着,表情疑惑又帶着興奮。

他於國事並無建樹。這些策略是否有效,他無從判斷。但這童生的思路清晰,條理分明。提出些他從未聽過的觀點。比如:用互市削弱韃靼人。顯然很有些水平。

意外的收穫啊!

錦袍老者正要說話,酒樓外他的管家快步進來,小聲道:“老爺,宮中召見。”

“嗯。”錦袍老者對張昭點點頭,站起來離開酒樓。

錦袍老者離去,“客滿樓”大堂中的氣氛頓時活過來。彷彿剛纔只是個插曲,現在迴歸主題。

餘冠一身白衫,身姿修長,玉面郎君的模樣,手中的摺扇“唰”的打開,譏諷的看着張昭,“

張同學在貴人面前一番高論,看來也不被認可啊。不知還有何高見,都說出來嘛。我等洗耳恭聽。”

一人附和的道:“還是別說了。有辱你我的耳朵。用火器能平北虜?朝廷軍中又不是沒有火銃,這算什麼上策?”用明軍的鳥銃肯定不行,換成燧發槍呢?這是個見識的問題。

“哈哈。”

董朗剛纔被餘冠搶白,心中不舒服。而此時見他們繼續找張昭的麻煩,心裡不屑。剛纔在“宮中”的錦袍老者面前一個個乖的像兔子,現在又抖起來?

這幫人很過分!但他心中再不痛快,圓臉上也不會表露出來。因爲,這些童生,他得罪不起。

在明朝,讀書人不僅僅是讀書的人,還代表着種種特權,一個階層。哪怕只是童生,也不是一個商人家族可以得罪的!這是不同於之前的朝代。

再被挑釁,張昭早就想教訓這幾個弱雞童生。他不想惹事,但也不怕事!

在張昭看來,突然出現又離去的錦袍老者同樣只是個插曲。現在迴歸正題。

但是,正在這時,方纔跟着錦袍老者走出酒樓的中年大漢突然又折回來,到張昭面前,抱拳一禮,態度恭敬的道:“敢問張先生名諱、住處?”

張昭微愣。他倒不覺得他平定北虜的策略一定會被錦袍老者認同。他只是被問到,就說點乾貨。這個時代的明人,有多少人能意識到火槍的前景、威力?錦袍老者最後不也是不置可否,匆匆離去嗎?

現在這是…

張昭拱手道:“不敢當。在下張昭。就住在青龍鄉中。”出於前世裡收快遞的習慣:他從不寫具體樓層、房間號。這會兒,他亦不想報出“南口村”。

中年大漢默記下來,拿出一張名帖遞給張昭,“我家老爺說:今日有要事,改日張賢生有空暇可往府上一行,暢談此事。”

張昭點頭,拱手回禮,目送中年大漢離開。

在這間隙中,酒樓大堂裡的童生們一片寂靜。再傻都知道怎麼回事啊!而且,“宮中”兩個字是何等的份量?

餘冠的白臉浮起幾片血紅,羞躁難當。他剛剛說的些什麼話呢?顯得他很無知。

“告辭!”餘冠拱拱手,含羞帶惱的快步離開。

幾名書生相互對視一眼,灰溜溜的跟上。消失在酒樓門前的大道中。

“哈哈!痛快!”看着那幾人消失,董朗禁不住大笑,拿起酒桌上的酒杯,給張昭滿上,佩服的道:“子尚,還是你厲害!”

張昭笑一笑,和董朗喝了一杯。其實,中年大漢不進來,他都準備動手揍餘冠那幾人。他沒興趣聽他們在耳邊嗶嗶。當蒼蠅就要有被拍的覺悟。

倒沒想到事情這樣解決!

這一個“耳光”抽的可以!

董朗叫店小二再整治兩個好菜、一壺美酒,和張昭喝酒,等着隨從將銀兩送來。看看張昭手中的名帖,眼神熱切,感慨的道:“子尚兄,恭喜啊!入得宮中貴人之眼,將來前途無量!”

張昭沒接董朗的話茬。其實,明朝的科舉相對公平。一般而言,除開文官大佬,權貴們很難插手的。微笑着道:“方纔是長寧伯。”

以張昭的明史水平,長寧伯是誰,他哪裡知道?但長寧伯姓周,再和“宮中”聯繫起來,他立即就知道是誰。弘治皇帝的祖母,當今太皇太后便是姓周!

弘治皇帝的父親成化天子寵信萬貴妃。萬貴妃的故事,歷史上都寫的清楚明白:她在宮中毒殺皇子。周太后將弘治皇帝接到仁壽宮中養育成-人。

有這份恩情在,所以,周家雖然活躍期在成化朝,但在弘治朝,只要周老太太還在,其弟長寧伯一樣是頂級的勳貴。權勢不比現在的國舅張氏兩兄弟差。

董朗“啊”一聲,心中滿是羨慕。他要是被長寧伯給一張名帖,在董家的地位會直線上升,在外交際亦會被人重視。親近的道:“子尚兄,明理書院在京西算不得出色。你可以考慮去更好的書院就讀。”

“再看吧。”張昭笑一笑,飲盡杯中的酒,“我下午還是要去書院見餘夫子。元明兄,我們改日再聚。”

張昭現在的難題是:得罪戶部徐郎中。董朗知道這事。但兩人這時都沒提這茬。因爲在明朝,五品文官不需要給頂級權貴面子!更別說,還是戶部郎中

明朝到弘治年間,戶部連勳貴之首英國公張懋的俸祿都敢剋扣,一個長寧伯算什麼?

張昭還是決定按原計劃行事。

長寧伯的一張名帖可以做很多文章。但於解決此事作用不大。其實,他的本意,他是不會去長寧伯的府上說平北虜的策略的。明中期是文官執政。

你和勳貴們說的天花亂墜,還是然並卵。踏平胡虜,不靠嘴炮,靠的是火炮。他日後會做到!

這是一張註定不會打出去的牌。

此時,董朗的隨從已經將二十兩銀子取來。張昭和董朗道別,帶着吳春時離開酒樓。

約是下午兩點許,青龍鎮中帶着夏日午後的慵懶。陽光照射在整潔、繁華的街道中。行人走過。

勳貴、童生、商人交匯,這彷彿一副明代的畫卷在張昭眼前徐徐的展開。那股風情淺淺的,如輕風拂面。

張昭出門往西而去。明理書院在青龍鎮西。

吳春時落後兩步,帶着草帽,看着張昭挺拔的身影,心中激盪:少爺厲害啊!本來今天來鎮中只是賣配方,卻不想發生這一連串的事情。而少爺不僅賺到銀子,還額外得到貴人賞識!

那麼,他現在的定位應該是什麼?僅僅只是張家的長工嗎?

第五百八十三章 李幽其人第三百六十章 銀票印刷成功第四百九十三章 寧遠衛請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伯府夜宴(上)第五十九章 謠言起第六百三十四章 發難(下)第四十三章 意外第五百九十四章 不知去向第五百三十九章 齊聚阿城(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談判開始第五百一十五章 膽氣極壯第五百二十六章 各自的難題第三百五十六章 慶賀第六百一十九章 衝突(上)第兩百二十章 與子同袍(中)第六百二十一章 衝突(下)第兩百八十九章 激辯(一)第兩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陽謀第四百九十四章 人民羣衆第六十九章 生員(九)-紅契第六百四十八章 意外第十九章 解決、新的問題第一百零二章 李幽的分析第一百七十三章 忙碌的婚禮(下)第三百零一章 一朝改變第九十一章 帝與後第五百一十七章 分兵的決定第九十七章 武英殿中露崢嶸(一)第兩百二十五章 與子同袍(七)-危急時刻第五百零一章 苦難結束第三百一十四章 國子監改革(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將軍百戰死第四百一十二章 回京瞭解情況第一百零一章 心事第四十一章 微瀾起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明再臨第十一章 新的任務。第一百三十八章 獎勵第六百五十一章 刺殺的原因第六百七十八章 安民告示第一百三十六章 戰場轉移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上)第兩百三十四章 集體婚禮第五百三十九章 齊聚阿城(下)第四百零六章 有些東西是底線第六百零八章 出乎意料(完)第一百六十章 甫一出場第六百七十二章 魏國公府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鳴驚人(一)第六百五十二章 驚聞暗子第三百九十四章 薊州鎮的密謀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太子(下)第六百四十一章 調動頻繁第十四章 知道身份、規劃第七百零一章 文章如何第一百四十七章 事了(上)第三百四十七章 進宮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見妻妾第六百一十七章 多方關注第四百五十八章 家中收入和支出第七十二章 生員(十二)-打臉、逃離第兩百零三章 採購清單第一百四十二章 看他起高樓(上)第六百八十七章 要流血的第六百二十五章 不退讓第三十八章 待日後第一百九十七章 決意南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這美麗的冬季(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跳脫的朱厚照第五十六章 成長(下)第兩百二十三章 與子同袍(下)-決戰第四百一十五章 投資張昭個人第三百五十五章 競爭不過第四百四十三章 召見第六百六十一章 論兵第三百九十四章 還未通過第四百八十三章 交鋒(六)第四百八十九章 遼東總兵的討論第五百五十三章 渤海軍副將第一百零四章 明星般的青年第四百三十二章 援兵忽至第七百一十四章 戰、和之論第四十九章 京西少年(三)-長寧伯第四百八十四章 交鋒(七)-大寧總兵人選第六十七章 生員(七)-反轉開始第一百一十八章 淬鍊(一)第六百九十四章 第一回合第兩百二十五章 與子同袍(七)-危急時刻第四十一章 微瀾起第兩百六十八章 尾聲第三百章 出版前夕第一百五十七章 會操前(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平北虜策第九十八章 高估了武勳集團第一百二十三章 隔空對話第八十二章 初見太子(上)第三百零三章 湯玄策的人生(上)第兩百一十七章 更加危險第四百五十章 震懾和收割第兩百一十八章 林同的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