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微瀾起

六月十六日,天晴,無風。

弘治皇帝因身體不適再次罷早朝,稍後上午時分在宮中接見大臣。

少頃,禮部尚書張升被蕭敬引着到西暖閣中,躬身行禮後,啓奏道:“臣近日得聞,真理報將在天津衛中開設分社。在京中日銷量有一萬兩千份。言路盡操於武夫之手。臣請陛下禁真理報。”

張升上來就開門見山,說的非常直接。這和弘治皇帝召見時間有限有關。

不是誰都可以像張昭那樣,到西暖閣中能先喝碗綠豆湯,再慢慢的和弘治皇帝掰扯。

真理報在使用印刷機之後,大幅提高了印刷量,而其銷售量隨着“罵戰”的爆發開始逐步的回落,近日穩定在日銷1.2萬份這個數據。

而且,真理報主編湯玄策正在挑選分選,準備按照張昭的指示,將分社開到天津衛去。

別問張升怎麼知道的。國朝的禮部尚書想要知道這點小事還是很簡單的。別把正二品的高官不當乾糧!

弘治皇帝穿着寬鬆的藍色龍袍,腰板挺的筆直,神情疲倦。他早上操勞過度,早朝都沒上。

大臣們見皇帝,要求各種禮儀。皇帝接見大臣們,同樣是要求儀態的。總不能堂堂明王朝的皇帝,懶洋洋的坐在龍椅上見大臣吧?那御史們知道後,會毫不留情的開噴。

弘治皇帝對張昭的事還是有了解的,錦衣衛指揮使牟斌隔段時間就把消息報過來。詫異的道:“真理報哪裡來的銀子?”

張昭的新府邸都還是個半拉子工程。還是他賞賜一萬鹽引才得以破土動工。張昭哪來的銀子讓真理報去虧損?

這個問題把張升給問住。他哪裡知道。愣愣的站在原地。話說天子關注的點是不是有問題啊?

司禮太監蕭敬躬身道:“皇爺,張昭近日在美食鎮的生意非常火爆。”

弘治皇帝明白過來,也沒當着禮部尚書張升的面問細節,溫和的道:“張尚書,言路在科道,真理報還把持不了。”

張升當然不可能因爲皇帝一句話就罷休。話說張尚書的性格,有“不平則鳴”的一面,同樣的也有“小心畏忌”的一面。這從他死後的諡號就可以看出來。諡:文僖。

但是,張尚書可以很明白,弘治皇帝等閒是不會降罪大臣的。所以爲心中那不平之氣,他無懼皇帝明白的態度,再次躬身道:“陛下,如今報紙大興。科道奏章已經無法領袖朝中公論。臣懇請陛下封禁真理報。”

弘治皇帝微微眯着眼睛。他想起昨晚太子來見他的事情。

夜晚之時,紫禁城的宮禁落鎖。弘治皇帝這時不見外臣,通常是晚飯後欣賞一下歌舞,或者看看奏章,或者和張皇后來說說話,或者畫畫休息。

偏偏昨晚,他正在看奏章時,太子求見。這倒是一反常態。往常太子躲他都來不及,就怕他問學業。沒想到太子會主動來見他。

“宣。”

朱厚照穿着紅色的太子常服,從宮外進來,行禮道:“兒臣參見父皇。”

弘治皇帝坐在書案後,身邊就一個王嶽侍奉着,伸手示意道:“平身。皇兒夜裡來朕這裡有何事?”

朱厚照擡起頭,平視着自家父皇,大大咧咧的道:“兒臣來向父皇認錯。兒臣在宮中吃牛肉、羊肉,和馬奶酒是錯的。兒臣其實向給天下臣民做示範,多吃肉食有益於身體強壯。兒臣懇請父皇准許我在報紙上實名發表文章,宣傳多吃肉食的好處。”

弘治皇帝這下就感到驚奇了,這想自己兒子說出來的話嗎?想一想,道:“朕準了。你文章發之前,先拿來朕看一看。莫要丟你諸位先生的臉面。”

他是真怕太子寫一篇和張昭一樣的白話文發出去,那可就成了笑柄。

張昭作爲武將,可以“不學無術”。但是太子必須要“文武雙全”。這是必須正確的!

朱厚照有點不耐煩,嘟嘴道:“兒臣知道。文章帶來了,請父皇一觀。”

王嶽將太子的文章接過來送到弘治皇帝的書桌面前。弘治皇帝一邊讀一邊仔細的問這怎麼回事。

弘治皇帝不用下場科舉,平日裡的詔書有翰林們代勞。但這並不代表他文字功夫很差。至少好壞還是分的出來的。而他當了十五年的皇帝,要套朱厚照的話,那還不簡單?

一盞茶的功夫後,弘治皇帝就搞明白了。張昭下午入宮,和太子閒聊了一下午。這基本都是張昭啓發太子的。心中禁不住有些感激。

他並非是感激張昭啓發太子,而是他前幾天才抽了太子一頓,父子關係正在冰點。而張昭卻很好的“調解”了這起糾紛。太子主動來認錯。

他很欣慰。

昨晚的事歷歷在目,太子的文章還在這裡。弘治皇帝準備讓司禮太監蕭敬幫着改一改,就投到真理報上去發表。

所以…

弘治皇帝看着自己的禮部尚書,還是一副明君的模樣,“朕知道了。”

要說國朝的太監們吃飯的技能是“進讒言”,而國朝的皇帝們就有兩大江湖絕技。

第一,留中。第二,知道了。

所謂“知道了”,就是表示朕已經聽到你說的事情。至於同意不同意,聽沒聽進去,這就要自由心證。

總之,當天子如此表態之後,臣子們就不能再糾纏當前的話題,否則就是“凌迫君父”。

張升心裡長嘆一口氣,張昭這聖恩真不是吹的,低頭躬身行禮,“臣請告退。”

乾清宮中發生的這一幕,隨後就在“有心人”的傳播下散開。順帶着傳開的,還有美食鎮中的“勾欄瓦舍”火爆的消息。

弘治皇帝召見禮部尚書張升。這其實是很正常的召見。張尚書在國朝的官位序列中排名連前五都算不上。

但是,爲何能傳播開?因爲一個禮部尚書在“攻訐”國朝的後軍都督府都督啊!

這消息難道還不夠勁爆嗎?嚴重點,甚至可以說文官集團在欺壓武勳集團。

張昭很快就接到李幽帶來的消息。京中的事情,向來不能之看表面。每一個人背後都是一張網。李東陽託李幽帶話,讓他務必小心應對,不可大意。

小安鎮,張府的小廳中,李幽問道:“子尚,你打算如何應對張升的詰難?”

第四百五十章 震懾和收割第一百一十四章 拿到執法權第五十二章 京西少年(完)第四百四十六章 大明不可辱第七百四十一章 陽明悟道第三百二十六章 月影第四百六十二章 悠閒生活(下)第三百四十七章 進宮第五百七十章 聖人抵達第兩百九十三章 允許辦報第四百一十二章 回京瞭解情況第六百二十二章 恐嚇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上)第兩百一十八章 林同的情報第兩百四十八章 憑弔第兩百七十九章 拜訪路中第一百零三章 招攬第七百一十六章 和談開始第三百二十二章 沉寂、選擇第六十三章 生員(三)-依仗第四百九十一章 整訓兩個階段第一百二十二章 淬鍊(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交鋒(完)-落幕。第九十二章 新遊戲(上)第六百一十六章 謠言如火第四百三十七章 兩個翻盤點第三十章 考前準備(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變故第七章 劉大戶第五百九十二章 長兄第五百一十六章 會說話的庫門第三百九十四章 薊州鎮的密謀第七百零一章 文章如何第四百四十七章 找你們有點事第一百零八章 初入軍營第四百三十章 我只是讓你傳個信第三章 配方和質疑第六百七十五章 欺詐第兩百六十章 王小娘子第十六章 青龍鎮之行(下)第六百六十四章 暢論第三百八十九章 達成基本目標第五百四十二章 書信,捲入其中第四百零七章 新軍營的戰略第四百五十五章 犒賞、結束第一百八十章 十日後第五百六十二章 相逢(下)第三百四十章 鼓動壽齡侯第一章 難題第四百五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看他起高樓(中)第兩百六十九章 將歸(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乾清宮外第六百五十八章 飲酒第兩百五十三章 問君三語第三百二十八章 孟先生的主意第兩百八十七章 推動工業之心第兩百一十四章 我們的淬鍊第五百三十二章 覆滅福餘衛第一百零三章 招攬第六百一十二章 後悔遲了第六百一十三章 等待吧第六百章 強買第五百八十章 回京(下)第六百八十八章 標準套餐第五百五十八章 瀋陽城中(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後日常第五十三章 車中論述第三百零九章 勾兌第六百九十九章 蕭敬教太子第三百零一章 一朝改變第六百一十七章 多方關注第三百零九章 勾兌第兩百一十九章 與子同袍(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服?再打臉第五十二章 京西少年(完)第三百一十九章 結盟第兩百章 張昭的打算第六百九十三章 只能打明牌第兩百三十四章 集體婚禮第七百零六章 宮中(上)第兩百七十六章 府邸位置第六百五十五章 軍方第一人第兩百零九章 選擇第十三章 宮中太監(下)第七十七章 尾聲(下)第兩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陽謀第三百章 出版前夕第四百零七章 新軍營的戰略第三章 配方和質疑第五十八章 考場中第十三章 宮中太監(下)第四十六章 未來的路第三百四十六章 先抓捕第六百六十九章 如何整頓第兩百九十六章 京師半日(下)第兩百三十三章 侍女們第三百一十一章 國子監改革(上)第三百九十八章 臣願效法前賢第五百五十六章 捋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