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三章 別人眼中的張昭(下)

這個問題,在張昭將燧發槍技術擴散給王家時,新軍衛內部就討論過。

結論很簡單:歡迎。

燧發槍的製造價格,比弓箭廉價,比弓箭更快。但是以草原上的鍛造工藝和製造業水平,他們能製造燧發槍嗎?

想要製造燧發槍,韃靼人必須要進行科技升級。而韃靼人如果放棄騎射,轉而升級威力更大的燧發槍,那最後雙方的戰爭會變成純國力的比拼。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要了解韃靼人的社會架構。他們是牧民放牧爲基礎,繼而轉化爲騎士,弓手等戰士。所以,草原連鐵鍋都造不出來,要靠和明朝互市才能獲得。

如果要發展製造業,除開牧民之外,還要工匠,大量從事製造業人口。比如:挖礦,冶煉,裝配等等。而人口增加,草原上的糧食又不會夠。

這就是國力的體現!人口、資源、製造業、軍事技術、教育、國家的組織能力等等。

現在遼東可是在明朝手中。在遊牧地區玩製造業,簡直是找死。

其實,就算韃靼人能佔據一塊或者可以耕種,提供大量糧食的地區,他們一樣會被逼到死衚衕裡。

燧發槍和其配套的戰術是要升級的。這倒不是說燧發槍要升級。燧發槍在原本的歷史中,從17世紀開始大規模的使用,一直到19世紀後膛槍出現才淘汰。

而是說,燧發槍之外,還會出現其他的技術。比如:火炮,碉堡、鐵路。怎麼樣,產業升級你跟不跟?跟,那好啊。那比的就是誰家更有財力,以及人口,科技,教育等。

還是回到老路上。

前宋的韓玉昆韓相公可是憑藉着這一手,把遼國的皇帝玩的不要不要。跟着中國搞工業是個死;不跟着搞,死的更快。

所以,中國人只要辦好自己的事情,不折騰,是沒有人可以擊敗我們的。我們終將重現漢唐時的榮光!

林文寧笑着將當日討論的一些觀點娓娓道來,聽的趙子龍茅舍頓開。

他喝一口二鍋頭,暢快的道:“如此說來,張相公是明知道韃靼人能從西北獲得燧發槍,卻還是要允許民間購置槍支。也是,那些堡寨若有個幾百把燧發槍守着,夠韃靼人喝一壺的。哈哈!”

林文寧笑着喝酒。

此時,王家瑞昌號用高粱釀造的二鍋頭早就行銷西北大地。價格實惠,清亮透明、香氣芬芳的二鍋頭很快就當地的那些自釀酒市場給佔領。

趙子龍敬林文寧一杯,臉上帶着酒意的紅,道:“林大人,今日聊到這裡,在下還有疑問,索性一起問出來。張相公既然高瞻遠矚,有如此眼光、格局,爲何只免除兩鎮非服役士卒軍戶的戶籍?

正在服役的士卒的軍戶戶籍不能革除,這我懂。怕各鎮出現逃兵嘛!但是這十幾萬將士以後的出路呢?難道終究是古樂府裡寫的: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林文寧是張昭的心腹,對此事頗有了解,說道:“子龍兄,這些士卒的歸處,要落在退役制度的推行上。

張相公這次放棄推行退役制度。其一,要確保當前的事情能做成。這件事會觸碰到軍中吃空餉的問題。反彈會很大。

其二,土地不夠分。老兵退役,分配的土地不可能只有幾畝,幾兩銀子的安家費,那這種改變頂什麼用?

最好是能在膏腴之地,給他們分配幾十畝地。那軍中的士氣,戰鬥力將會大增。募兵也會容易得多。

西北這裡有兩塊區域。第一,後套地區。第二,西域。就我估計應該會從遼東鎮開始。遼東那邊急需開發。”

趙子龍微微有些錯愕。他藉着酒意問出來。其實,他是認爲張昭爲娶王六小姐做了退讓。這樣銳氣十足的改革卻搞個半拉子,他心中很惋惜。

不想,補丁在這裡。

趙子龍舉杯道:“敬張相公!”

不僅僅是林文寧,旁邊的新軍衛士兵們紛紛舉杯。引得其他食客一陣關注。

這裡火鍋全是吃肉的,調料品衆多,吃一頓並不便宜。普通人是難得來打一回牙祭。更何況這個點來吃的老饕,都是些有錢又有閒的食客。

食客們見他們這些人的舉止,還有“張相公”三個字,頓時變明白他們的身份:新軍衛。遂無人生事。

趙子龍一杯酒落肚,臉膛更紅。在銅鍋蒸騰的白汽中,他心中張昭的形象逐漸勾勒的清晰。

十八歲的軍功伯爵,戰功煊赫,聖眷正濃,未來軍中大佬…,這一系列的標籤過於單調、模式化。他認知中的是一個目光、格局一流的才智之士。

更兼之有覆滅北虜的理想,並不斷去實現的名將。還有一幫堅決擁護他的士卒。

再一個,張相公似乎並非那種一心爲公的人。他有喜歡的女子,會將國事排在稍後的位置,他喜好美食。

或許,這些讓他更多了幾分人味吧。

十月二十日,張昭接到朝廷的消息,往三原縣而去時,三原縣這裡早已收到王承裕寫來的家信。

張昭和王小娘子的婚事確定。

上午時分,王小娘子去幾個祖母(王恕的妾室)和母親那裡轉一轉,就回到自己的住處,將府中熱烈討論的她要出嫁的事情給關在門外。

十七歲的少女坐在價值數百兩白銀的落地鏡子前,穿着薄襖,嫺靜而明豔,雙手託着香腮,看着鏡中她自己:閉月羞花。俏臉上帶一點羞澀的緋紅。

現在,後宅裡但凡遇到她的人,都在問她嫁衣、嫁妝的事,或者打趣她自己選了一個好郎君。

秋月和瑤琴兩個俏丫鬟侍奉在一旁。

瑤琴嬌笑道:“小姐,別想了。張相公得知朝廷的消息後,必定是第一時間往三原縣來。”

這段時間和小姐時常去和張相公說話。倒是熟悉起來。在她的眼中,張相公威嚴,手握權柄,是一個英雄。只是接觸後,才知道他私下裡其實很隨和,肚量很寬。

而這段時間她更是明白,他啊,還有一點無賴,總是逗的小姐嬌嗔。詩詞歌賦的水平差的要死,還不如她呢。可看問題一針見血,讓人信賴、佩服。

另外,特別勤奮,時常讀書、總結。她見過的筆記都有厚厚一本。而且,沒有什麼不良嗜好,不酗酒、不逛青樓。在王府這些天,很少外出閒逛,反而習慣於每天鍛鍊身體。

嗯,優點很多。

秋月一看瑤琴那模樣,掩嘴輕笑,打趣道:“瑤琴,你到底是說小姐別想,還是說你自己呢。”

王小娘子見兩個丫鬟日常鬥嘴,自己也笑起來,鎮壓道:“行了,都去收拾箱籠吧。”

可能沒幾天,她就要離開這生活十七年的地方,跟着他去開始新的生活。

第四百九十三章 寧遠衛請戰第四百九十四章 人民羣衆第五百九十一章 奴家願意第六百一十八章 發酵第一百四十三章 看他起高樓(中)第四百二十八章 王子落幕,大戰將起第七百一十六章 和談開始第三百一十章 冶煉工匠第七百一十章 溝通、落幕第六百四十七章 救治第三百九十二章 籌備成立第四百零三章 抄家第五百零三章 一心爲公馬文升第一百九十二章 初戰(上)第六百三十二章 說法第四百零一章 意想不到第一百三十九章 露臺上第四百七十八章 交鋒(一)第一百零九章 暗潮涌動第兩百六十章 王小娘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打一棍子第兩百九十章 激辯(二)第十四章 知道身份、規劃第四百八十章 交鋒(三)第一百四十章 得與失第三百二十六章 月影第兩百三十四章 集體婚禮第四百九十六章 祖宗基業不能丟第三百八十章 回京的任務第六百八十章 謠言和衝擊第三十八章 待日後第六百零一章 火(上)第八十五章 新舍人(上)第五百三十章 滅窩集部第五百一十六章 會說話的庫門第四十二章 劉瑾的建議第六百四十三章 總督制第八十七章 新舍人(下)第六百九十一章 御批第五百三十二章 覆滅福餘衛第四百一十三章 剩下的我來處理第兩百五十五章 王恕的態度第九十二章 新遊戲(上)第一百零三章 招攬第七百二十六章 鳳凰臺見聖人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明再臨第五百五十三章 渤海軍副將第三百零四章 湯玄策的人生(下)第五百零七章 劃地盤第兩百一十一章 軍議第三百五十八章 落幕第三百三十章 經濟壓力第一百七十四章 春風沉醉的夜晚第六百八十八章 標準套餐第兩百七十一章 封爵,實至名歸!第十六章 青龍鎮之行(下)第七百三十九章 招考制度第三十七章 兩成第四百八十二章 交鋒(五)-罵你咋地第五百八十四章 陛見(上)第四百五十二章 軍中會議第五百五十章 張昭的微笑第五百二十章 張昭論將第四百零九章 張昭的調整(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接下來的三件事第五百零三章 一心爲公馬文升第四百三十三章 告全軍將士書第兩百五十四章 鬧上門第一百一十四章 拿到執法權第一百零七章 第一次聚餐第四百七十七章 日常第六百六十一章 論兵第五百六十九章 這美麗的冬季(中)第六百七十九章 大局已定?第五百零六章 煲湯第四百八十九章 遼東總兵的討論第六章 未果、等待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捷(上)第四百二十八章 王子落幕,大戰將起第一百八十七章 方氏父子第六百九十章 故事第六百四十二章 應對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的鹽業要完第四百七十一章 京西園林暢想第七百一十四章 戰、和之論第四百五十四章 各有收穫第一百二十四章 開個小號第四百五十五章 犒賞、結束第六十章 壓制第三百九十章 張昭的聖恩第三百三十二章 金鳳第四百六十章 視察第一百四十七章 事了(上)第五百四十一章 倒劉之心第三百一十七章 張昭的想法第六百五十章 抓捕第六百七十六章 如何解決第兩百零五章 拜訪王恕(下)第六百五十三章 結案第一百五十章 進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