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一鳴驚人(二)

四月初一的上午。弘治皇帝的御駕從西華門出來,再出西安門。宮中的禁衛,御馬監的騎兵早已經淨街。天子的儀仗一路打開,閣臣、翰林們隨行。

弘治皇帝坐在車輿上,明黃色的傘蓋下,居高臨下打量着北京城。車隊從安定門出城,早就等候在此的武勳們匯合,抵達城北十里的軍營中。

執掌軍權的中軍都督府左都督英國公張懋,京營提督成國公朱輔,總督團營的鎮遠侯顧溥,三人帶着七八名執掌兵權的武勳在營門前迎接聖駕。

有國公、侯爵,伯爵。保國公朱暉就在人羣中。他提督京營的三千營,爲右軍都督府都督。這些人的共同點是全部是世襲繼承的爵位。

“臣等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

弘治皇帝帶着衆將進營,登上早已經搭建好的點將臺。司禮監太監陳寬、李榮、王嶽、蕭敬都隨侍在皇帝身邊。閣臣劉健、李東陽、謝遷落後半步。

兵部尚書馬文升、吏部由侍郎、翰林侍讀學士王鏊、禮部右侍郎、翰林侍讀學士焦芳,翰林院學士王華等文官在落後兩步。

太子朱厚照帶着劉瑾、谷大用、馬永成、張永幾人再落後半步。外圍纔是張懋、朱輔、顧溥、朱暉等諸將。在往後是駙馬都尉崔元、太監苗逵、扶安等人。

弘治皇帝坐在御座中,夏日和熙。自有錦衣衛大漢將軍撐起儀仗,放眼看去,俱是一片紅色的海洋。明軍尚紅。近二十萬人的軍陣林列,視覺上很有衝擊力。

站在弘治皇帝下首的朱厚照興奮的像只猴子。極力遠眺,想要看清楚各部的旗幟。

弘治皇帝三十二歲的年紀,微微的白胖,穿着明黃色的龍袍,頭戴黑色的尖帽,隨口問道:“諸軍等候有多久?”

御座之下,衆人都是按照朝議的格局分列兩側。英國公張懋全幅盔甲,出列來答話,“回陛下。諸軍等候有一個時辰。其中張昭的新軍千戶所來得最早,有一個半時辰。”

“哦?”

點將臺上的衆人不知道爲什麼英國公張懋要單獨將張昭的新軍千戶所單獨的拿出來說,但是等衆人趁着皇帝思考時細看校場上的軍陣,這就發現端倪。

人家英國公還真不是拍皇帝的馬屁!

在這種二十萬人的陣列中,遠遠看去,根本看不到每個士兵的容貌,但是軍隊的隊列那可就是看的一清二楚。右側的京營(三大營)陣型歪歪斜斜。

除了前面的宮中禁衛外,後面的士卒陣型簡直就是亂成一團。京營的精銳被挑選出來組建十二團營後,被稱爲“老家”。老家的士卒全是輔兵。而且,這數萬軍士還時常被抽調給武勳們去幹活。

什麼種地,砌牆,打掃衛生,抗活,這都是行家裡手。拿兵器打仗那就對不起,一竅不通。

馬文升心裡就是一聲輕哼。他上疏天子要求考覈諸將騎射韜略的原由就在此。

京營旁邊的十二團營的陣型明顯要好很多。十幾萬人的部隊中,有近四萬可以野戰的精銳。站兩個小時的列隊,還是能看出來軍陣中,橫是橫,豎是豎。當然,不是那麼筆直了。

王鏊輕輕的點頭。心裡琢磨着,十二團營可堪一用。

在整個校場的最西邊,有一個千人的陣列,在巨大的校場中宛若一個小豆腐塊。但這一千人的軍隊靜靜的佇立着,十分的顯眼。因爲,他們不僅是橫看一條線、豎看一條線。斜着看,還是一條線!這就很牛逼了。

點將臺這裡剛好是斜對着張昭新軍千戶所。高臺上的文武重臣們一眼看去,頓時就感覺賞心悅目。沒有對比,就沒有差距!而且這幫士卒還多站了一個小時的軍姿。

弘治皇帝不是馬上皇帝,但秉國這麼久,多少還是懂一些的。微微感慨道:“如此一來,倒是將精銳和庸兵區分開來。”

英國公張懋道:“陛下所言極是。軍中士卒若是陣列都戰不好,如何上陣殺敵。戰陣之中,一人的武勇是有限的。”

鎮遠侯顧溥想一想,還是得爲麾下的兒郎分辨幾句,出列道:“陛下,很多老兵看着懶洋洋的,似乎連隊列都站不好。但真上戰場後,聞鼓而進,鳴金而退,紀律嚴明。是難得的精銳。”

英國公張懋騎射很不錯的。成化皇帝還賞賜他金腰帶。但是鎮遠侯顧溥可是平定過苗亂,真正的帶兵宿將。弘治皇帝略一琢磨,點點頭,捻鬚,問保國公朱暉,“保國公以爲呢?”

朱暉頭戴紅纓盔,腰間配着寶劍,看着就很英武,賣相極佳。躬身行禮道:“陛下,士卒進軍中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學會列陣。兵書上也常說,列陣而戰。

但是,僅僅是會站陣列可不行。比如,長槍兵的陣列會被騎兵衝散,弓手的陣列也是如此。局部戰場上的廝殺,還是要看士卒的武勇、經驗。所以,經過數次戰鬥活下來的老兵就很格外重要。

老兵越多,所部的戰鬥力就越強。再配合以主將的調度,以兵力多寡,糧餉,士氣,天氣等等原因,來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

所以,張昭的千戶所,僅僅是賣相上佳而已。真到戰場上,蒙古騎兵一次衝鋒可能就讓他們潰散而逃。而且,臣聽聞張昭這數月以來,專門練隊列。可能存了在檢閱時投機取巧的念頭。”

弘治皇帝看重新軍,這事人人都知道。但是保國公朱暉同樣深得皇帝信任,只要他說的對,在皇帝面前有什麼不敢說的?當然,他要說錯了…

弘治皇帝沒表示。朱厚照卻早已是聽的極其的不爽。去年張昭在東宮時,和他議論征戰北虜的事情時就點評過,保國公朱暉爲人虛浮,並無血勇,不可重用。

朱厚照難得剋制住他的脾氣,沒有去和保國公朱暉爭論。他信任張昭。會操之前,他就派谷大用去問張昭有沒有把握,張昭的答案是:請殿下放心,定會不辱使命。

等會檢閱之後,看你怎麼說?

弘治皇帝略微停頓一會,吩咐道:“英國公,開始吧!”

第六百二十四章 硬頂第四百七十三章 相思千千縷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門而入第七百零九章 百感交集第六百零八章 出乎意料(完)第六百九十九章 蕭敬教太子第六百八十八章 標準套餐第兩百七十四章 面聖(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國子監改革(上)第三百章 出版前夕第七百二十五章 再改行程第四百九十三章 寧遠衛請戰第六百五十一章 刺殺的原因第兩百七十七章 休閒數日第五百六十章 相逢(上)第七百三十五章 慎守勤之死第兩百九十二章 稅務使第六八八十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六百二十七章 府裡的晚餐第三百二十七章 反擊開始第六十三章 生員(三)-依仗第七十四章 生員(完)-口諭第六十七章 生員(七)-反轉開始第四百一十六章 拍賣第四百二十三章 朵顏衛的對策第四百六十九章 樹大招風第四百一十二章 回京瞭解情況第五百章 停止待勘第七百一十四章 戰、和之論第九十四章 被御史彈劾第六百二十章 衝突(中 )第五百一十三章 脫穎而出第一百一十五章 想走?第三百零八章 廢除衛所開始第六百七十三章 葫蘆裡賣什麼藥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個邀請、戰報第四百零二章 真奸詐第四百六十一章 衛舉人的決斷第七百三十六章 決意出兵第六百一十九章 衝突(上)第一百八十章 十日後第二十二章 惡客上門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捷(上)第四百八十九章 遼東總兵的討論第十章 蔣家莊第六百九十四章 第一回合第兩百二十五章 與子同袍(七)-危急時刻第一百一十九章 水泥成功第六百章 強買第五百九十三章 武安侯府第八十二章 初見太子(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東陽的支持第六百四十二章 應對第兩百七十七章 休閒數日第一百零四章 明星般的青年第兩百四十一章 贈君明珠第兩百五十三章 問君三語第七百一十五章 怎麼談第六百七十四章 局面僵持第六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兩百五十九章 書箋、女孩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驚豔第五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五百八十章 回京(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後日常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明不可辱第四百一十四章 不看好第兩百七十章 將歸(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鋼槍如林第一百零八章 初入軍營第十九章 解決、新的問題第一百九十章 迎敵第三百九十八章 臣願效法前賢第五百三十八章 齊聚阿城(中)第兩百一十九章 與子同袍(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會操前(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交鋒(五)-罵你咋地第一百二十四章 開個小號第三百零五章 待之以友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明再臨第七百四十一章 陽明悟道第六百八十四章 落幕第五百二十三章 將軍百戰死第三百八十七章 張昭的提議第兩百三十五章 夜談第六百三十章 誰算計誰第四百零九章 張昭的調整(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勝卻(中)第六百九十六章 風聲不對,擔憂第兩百零九章 選擇第兩百七十一章 封爵,實至名歸!第七百一十六章 和談開始第五章 酒樓(下)第六百零七章 出乎意料(下)第兩百九十七章 弘治教子第七十二章 生員(十二)-打臉、逃離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未來的戰略第三百一十一章 國子監改革(上)第七百三十四章 脫離劇本第七百一十六章 和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