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扶桑行省(八)

經濟方面,不用說就是萬曆、天啓朝朝廷吏治腐敗到了極致的時候,大明的經濟總量也都是世界第一的位置,雖然沒有人去統計這個準確的數字,但是也沒有人去否認,而現在,隨着大明國力復甦,經濟繁榮,加上朝廷對內政策的寬鬆,自然刺激國內工商業飛速發展,不論是自給自足還是對外貿易都在不斷的變化着,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

紡織業,這是大明目前最大的盈利產業,除了供應國內的需求,每年出口日本、南洋、歐洲等數十個國家,僅僅絲綢一項每年就爲朝廷帶來上千萬銀龍元的收入,這在以前都是想都不敢想象的,也造就了數十個織布大王。

鋼鐵冶煉,這是關係到國家安全的支柱重工業,是戰略資源,朝廷將礦山收歸國有之後,除一些小礦之外,全部都由朝廷集中開採和冶煉,這樣一來不但節約人力和成本,還節約了資源,冶煉出更好的鋼鐵來,鋼鐵產量逐年增長,除用於軍工的一些需要進一步加工的特殊鋼材之外,剩下的不但滿足國內需要,還大量的出口一些友好國家,賺取大量的外匯,當然這些個外匯自然都是硬通貨,金子和銀子了。

基礎設施方面,雖然跟後世那是不能相比,但在朝廷每年那麼大的投入下,尤其是東部地區,掀起了修路築橋的浪潮,在朝廷的號召下,閒時的百姓們十分積極參與進去,畢竟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百姓再愚昧也明白,這路修好了,橋通了,對他們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而修這些都是朝廷掏腰包,不需要百姓一分錢,修路築橋的百姓朝廷還管飯,還有工錢,這等好事,那是以前想都沒有想過的,自然是積極性高漲,幾年下來,東部沿海地區的路況是大大的改善,交通運輸也比以前順暢的多了,以前四五天的路程,現在只需要一半,對做生意行商和出門遠行的人來說那是個巨大的欣喜!

這裡不得不說的是郵政,郵政自從改革之後,不但很快扭虧爲盈,而且在改革中不斷創新,如今普通百姓也都能通過郵政系統給遠方的親人帶去自己問候,老百姓們不用再擔心得不到遠方親人的訊息了,只需要購買一張“郵票”的東西,貼在專門發售的信封上,然後寫上遠方親人的地址,裝上寫好的信件,封上封口,投到那個綠色長縫隙小口的箱子裡,幾天之後,最多不會超過一月,信件就會出現在親人的手裡,方便快捷,可以想象,當遠方的丈夫接到家中妻子或者父母兒女的親筆信件,那承載着思念的一片薄紙對他來說是如何的沉重,如何的催人淚下!

“郵票”的出現帶動了許多票據的出現,什麼“米票”“麪票”“油票”等等,這些個大多是自制的,沒有官方色彩,但生意做大了之後,自然也就尋求品牌的文化,從粗糙到精美,反倒是推動了“商標”的發展,朝廷自然不失時期的頒佈了《商標法》,對註冊的商標進行保護,這樣也是爲了健全規範經濟發展,保護好一些優勢產業,使得經濟又好又快健康良性發展。

對於郵票的發明,有人說這是郵政司司長,後世有郵政之父的劉懋發明的,劉懋對此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其究竟是誰發明的,直到劉懋逝世後,才被他的後人從劉懋所寫的回憶錄中找到,雖然沒有詳細描敘,但從字面上看,發明者指向一個人,劉懋的後人發現之後並沒有敢公佈出來,而是將這本回憶錄繼續收藏起來,直到朱影龍百年之後,這本回憶錄纔出版刊印,爲大家解開了隱藏幾十年的謎團,發明者正是大明崇禎皇帝!

由於開了海禁之後,大明的船運業得到飛速的發展,各種各樣的造船廠如雨後春筍一般涌現出來,各式各樣的船隻也被陸續的建造出來,也帶動了捕撈漁業的發展,出海捕魚已經成爲一項十分熱門的行業,只要掌握了海上氣候變化,每一次出海都能有滿載而歸,新鮮的海魚一部分直接賣掉,一部分醃製起來,還可以製成乾貨,拿到內地去買,漁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滋潤起來,而以後宮集團爲首搞的那個建設銀行在沿海漁業開發和幫助農民創收上面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不良貸款率幾乎小到不計,銀行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已經成了除大明帝國中央銀行之外最大的一傢俬有資質銀行,擁有存款超五千萬銀龍元,貸款將近四千萬,剩下用於投資,幾乎每年給銀行帶來超過百分之二十的回報率,雖然不是後宮商業集團中最賺錢的一塊,但確是最穩定的一塊。

其實不知不覺間,朱影龍他自己的都不知道自己就算不做皇帝,也能成爲站在這個世界最頂峰的人,因爲他擁有的財富恐怕就是歐洲那些傳承了上千年的古老家族也比不上,如果算上紫禁城,那可正算的上整個地球上最富有的人了。

這樣算的上是典型的官商勾結了,不過這官大到沒人管,而這商呢是大到可以管任何人,這樣的組合如果是不賺錢那纔怪呢!

當然有錢到這個地步,完全就是一堆數字了,只不過朱影龍的愛好又多了一項,那就是收羅別的國家的稀奇珍寶,尤其是對方的國寶,朱影龍打算也是不是等有錢沒地方化的時候建造一個類似於圓明園的建築,包羅世界各國各個民族的建築文化,然後將從其他國家的珍寶都擺放進去,供後世之人觀賞?

這個想法實在是太好了,不過朱影龍知道沒有千年不朽的王朝,他根本就沒有打算將真品擺進去,這些真品自然要留下來,擺進去的自然是贗品了,這麼一來,就算日後這些國家強大了,搶回去的也只是贗品,而真品卻永遠屬於中國,雖然將來的事情誰都不知道,但未雨綢繆一些未必就是壞事!

當然全球一統這是一個偉大的夢想,但是以現實現狀的地球,那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地球雖然很小,但是到個人來說,它就非常大了,交通不發達,通訊也落後,能控制住現在大明朝的疆域已經是極限了,當年大蒙古帝國爲什麼四分五裂,不爲什麼,就是地方太大,沒辦法控制,還不如讓自家兄弟個個做皇帝來的好,一團和氣。

朱影龍自己很清楚,自己最多也就牢牢的將亞洲抓在手裡,而且處於邊緣的那些個國家還只能控制,不能直接的統治,朱影龍可不想大明每天都在打仗,當然仗是一定要打了,如果長久的安逸對一個國家來說也並不是一件好事,所以,爲了實戰練兵,那自然是需要一些特殊的手段了,局部的製造一些摩擦的手段那可就多了去了。

教育業是朱影龍最關心的頭等大事,一個國家要發展,民族長盛不衰,人才是關鍵,沒有人才,那不僅僅是國家的衰敗,甚至是民族的滅亡了,所以教育是朱影龍改革大明的重點,重逐步廢除老舊的科舉到建立新式的大學,規範從從低到高的層次教育,還有一些列勸學和助學的措施,朝廷對教育的重視可謂是千百年來所未有的,教育就是爲了提高人口素質,素質上去了,社會纔會整體進步,沒有社會的整體進步,想要拔苗助長那隻能是自尋死路。

雖然沒有什麼九年義務教育,但朱影龍下旨規定,凡是適齡的學童不論男女,一律必須到鄉學學習直到畢業,沒有能力交付學費的,將由朝廷和地方政府衙門墊付,凡是不讓子女就學或者有能力交付學費的,一旦查出,不管是經商還是務農,將會處以賦稅增加一倍的處罰。當然法令是一回事,執行起來又是一回事,只是這個法令頒佈之後,大明的教育開始從精英化從大衆化轉變,這是一個好的現象,窮苦人家的孩子一旦學習了知識,或者掌握了一門技術,哪怕是一點點,都可能改變他一身的命運,尤其是女孩子,這是個了不起的法令,後世歷史學家評價道,正是這道法令明確要求女子入學,加上崇禎時開明的社會氛圍,爲女子走出“男尊女卑”歷史束縛,從此平等的呼聲越來越響亮,最終走向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一道法令,不僅僅改變了千千萬萬中國女性,讓她們獲得平等和自由,也改變了世界上所有的女性,讓大明成爲當時世界上所有女性最嚮往的聖地。

這是五百年後一位女歷史學家——艾琳(中國)的原話。

第4章 意外收穫(四)第9章 苗疆鳳凰(二)第9章 苗疆鳳凰(一)第3章 舉步維艱(二)第6章 獻身(一)第5章 省親之路(一)第3章 新土地法(一)第3章 圖賴之死(五)第3章 皇帝萬壽(四)第4章 真相(五)第3章 再見張嫣(二)第7章 屠夫到了(二)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四)第4章 真相(四)第9章 步步緊逼(二)第10章 誤入第10章 佈局天下(三)第9章 美人婉若(二)第8章 倭寇(一)第9章 風生水起(二)第2章 撐死膽大的(一)第12章 南京城下(三)第5章 高麗棒子完了(二)第6章 平倭方略(三)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11章 寧遠(一)第10章 秦淮(一)第8章 緩緩徐圖(二)第8章 破臉(二)第12章 東林黨(一)第7章 開源節流(二)第2章 賜婚第11章 又是刺客(四)第3章 將功贖罪(二)第5章 閃電偷襲(一)第3章 金屋藏嬌(二)第3章 直搗黃龍(四)第7章 湖廣戰略(一)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4章 大婚第9章 苗疆鳳凰(二)第4章 破冰之舉(一)第9章 戰爭的天平(二)第1章 早朝風波(二)第9章 微服南巡(四)第10章 岳父周奎(一)第2章 北伐伊始(三)第5章 陝西流賊(一)第2章 借刀殺人(二)第2章 盛京風雲(一)第6章 沈家秘營(二)第7章 撲朔迷離(五)第1章 廢除八股(二)第3章 皇帝萬壽(二)第12章 黃紅之爭(四)第1章 誰罪誰過(二)第9章 喋血龍王廟(四)第1章 皇太極稱帝(一)第12章 黃雀在後(二)第5章 天子之怒(一)第11章 風流明帝(一)第2章 整合(一)第3章 新土地法(一)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三)第11章 又是刺客(一)第5章 省親之路(四)第6章 再起波瀾(二)第6章 一統天下(六)第3章 巾幗英雄(一)第9章 戰爭的天平(三)第5章 陝西流賊(二)第3章 圖賴之死(二)第1章 早朝風波(三)第9章 滿漢通婚?(三)第12章 智取嶽州(一)第12章 袁崇煥(一)第4章 兄弟反目(二)第7章 李瑤情動(四)第10章 梟雄遲暮(四)第3章 金屋藏嬌(三)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三)第6章 圍困南京(一)第6章 重陽賞菊(二)第2章 新科狀元(二)第4章 佳人如昔(二)第2章 三方備戰(三)第12章 演變(二)第6章 半島危機(二)第5章 兩個朝廷(二)第6章 睡了李箐(二)第12章 演變(二)第3章 金屋藏嬌(三)第9章 滿漢通婚?(三)第11章 姐妹團圓(二)第9章 青城之戰(一)第4章 真相(四)第11章 軍制改革(一)第5章 省親之路(一)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2章 借刀殺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