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一統天下(五)

十六日,郝圖薩拉城缺水斷糧,困獸猶鬥,雅爾哈齊和阿濟格都收到了豪格被抓以及蒙古各部背叛大清,倒向大明的消息,大清國已經孤立無援了,當他們二人決定出城投降,以保城中軍民性命之時,病重的皇太極一口氣沒能喘上來,龍馭殯天!

悽悽慘慘的哭聲透過清晨的薄霧從郝圖薩拉城的上空飄向圍城的明軍大營。

“怎麼回事,大清早的,還不讓人睡覺了!”滿桂對這種圍而不攻的打法早已顯得有些不耐煩了,要不是袁崇煥親自指揮,恐怕早就提兵衝殺進去了。

袁崇煥面色有些凝重,這哭聲似乎有些不同尋常,能讓清軍舉城哀哭的人卻沒有別人,難道皇太極死了?

“老袁,這是怎麼回事,城中死了誰了,大清早的這麼大動靜?”滿桂一副牢騷模樣道。

“你沒聽出來嗎,這是舉城哀悼!”袁崇煥道。

“舉城哀悼?”滿桂一驚道,“難道說皇太極他已經……”

“這場仗該結束了。”袁崇煥仰天長嘆一聲,發下多年的誓願終於看到了完成的那一天了,心中既有幾分高興,卻又有幾分落寞。

“嗚——”

低沉的號角聲響起,郝圖薩拉城的城門緩緩的被拉了開來,一隻全身縞素的隊伍,擡着一隻棺杶緩步走了出來。

“大清國寬溫仁聖皇帝龍馭殯天了!”一人手執白色招魂幡,大聲朝天喊了一聲!

哀樂更甚!

“老袁,這會不會是清人的詭計,俗話說,哀兵必勝,這清人要是使這一招怎麼辦?”滿桂並非那種有勇無謀之輩,相反他的心思非常細膩,可以說是心細如髮。

“不太像,就算皇太極能夠掏出郝圖薩拉城,也沒有用,他已經大勢已去,而且城中有我們的暗線,很快就會有詳細消息傳過來的。”袁崇煥道。

“總指揮,城中暗線消息,皇太極真的是死了,一口氣沒踹上來,心脈驟停,下半夜死於城內的汗王宮。”袁崇煥要確認的消息很快就傳了過來。

“大清國郡王雅爾哈齊、阿濟格求見大明袁崇煥袁帥!”

隊伍在大明軍營轅門前停了下來,雅爾哈齊和阿濟格一身縞素的走上前來,雙膝跪了下來。

結實的凍土比之石頭還要堅硬三分,跪在那上面膝蓋的滋味那是可想而知的。

雅爾哈齊和阿濟格突然來這麼一出到是讓袁崇煥和滿桂有些措手不及,天知道這二人想要幹什麼,舉城投降嗎?

尊重你的敵人,就等於尊重自己,袁崇煥朝滿桂一個眼色,命人將大營轅門打開,率先迎了上去。

“袁總,當心清人有詐!”部下將領忍不住提醒道。

“不礙事的,有滿桂和吳三桂將軍陪同前往,不會出事的。”宋獻策並沒有跟隨,大營之中必須留一個人臨機處置突發事件。

吳三桂檢查了一下隨身武器裝備,亦步亦趨的跟了上去。

三人在雅爾哈齊和阿濟格身前三丈左右停了下來,在他們身後十丈開外站滿了遼東軍的士兵,對雅爾哈齊等人形成了一個扇形的包圍,刀槍林立,隨時可衝殺向前。

“雅爾哈齊,阿濟格,你們這是何故,莫非是想要想我軍投降嗎?”袁崇煥高聲問道。

“袁崇煥,我們大清國輸了,徹徹底底的輸了,但我們也要輸的有尊嚴,因此我雅爾哈齊懇求你,懇求你們皇上善待我身後這些士兵和我滿族的百姓!”雅爾哈齊飽含悲憤道。

“這個我可以答應你,但是條件是你們必須放下武器,出城接受改編,並保證不在做無謂的反抗,否則就算袁某人也沒有辦法能保下他們的性命!”袁崇煥道。

“大清國完了,皇上殯天了!”雅爾哈齊突然仰天一聲悲呼,拔出自己腰間的鋼刀,就連身旁跪着的阿濟格都沒能攔住的,只見一抹血花從其脖頸處飛濺而出,一腔熱血噴薄灑向冰冷的土地,濺的四處都是,就連袁崇煥的衣角上也多了幾點血紅的圓點。

“四叔!”阿濟格悲呼一聲,一把將雅爾哈齊後仰的身軀托住,道,“爲什麼,四叔你要這麼做,這麼做值得嗎?”

“愛新覺羅家族沒有怕死的男兒,也沒有向敵人投降的男兒,四叔實在不願意苟且活着,可爲了我滿族的延續,四叔纔不得不做出這個對不起列祖列宗的決定,阿…濟…格,你要好好活下去,知道嗎,咱們滿族人還會有輝煌的一……天……的。”雅爾哈齊嘴裡不斷的向外吐着血沫,以極低的聲音在阿濟格耳邊低聲道。

輝煌是肯定會有的,但雅爾哈齊想要的卻未必能實現。

袁崇煥也看的目瞪口呆,還以爲雅爾哈齊拔出刀來想要給自己來一個致命一擊的,卻沒有想到居然是自殺。

“阿濟格,雅爾哈齊已死,郝圖薩拉城就只剩下你了,降還是不降?”滿桂上前一步,厲聲喝問道。

阿濟格眼睛內朝滿桂等人射出仇恨之火,但形勢逼人,皇太極死了,四叔雅爾哈齊也死了,就算自己抗爭了又怎麼樣,最後還不是會失敗,挽救不了大清國了。

眼見阿濟格如此,轅門前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雙方劍拔弩張,兵器出鞘,只要稍有一絲異動,就會引發一場混戰。

“放下兵器,我們願降!”阿濟格痛苦的閉上了眼睛,下命令道。

隨着阿濟格的命令一下,站在他身後的清軍八旗將士都好像從死亡邊緣上滾下來一般,精神從緊張到崩潰,再到一下子放鬆下來,鬥志和士氣一下子消失的乾乾淨淨,這會就算叫他們重新拿起武器反抗的話,恐怕也是不可能的了。

郝圖薩拉城的陷落標誌這大清國已經正式變成了歷史,消息傳到瀋陽,朱影龍仰天大笑三聲,歷史,終於讓他給扭轉了過來,沒有這個比他這個從後世來的人更加興奮的事情了!

吳三桂押着阿濟格和數萬八旗俘虜趕回瀋陽,而袁崇煥和滿桂則兵分兩路,一路繼續向北,不過由於天氣原因,要掃蕩整個東北只有等到來年,而滿桂則一心撲向了朝鮮,因爲害得他差點淹死在大海中的大仇人毛文龍就在朝鮮,所以他必須親自解決這個人。

毛文龍雖然降清,也獲得的重用,但他怕明朝報復他,因此請求皇太極將他調到了朝鮮,負責朝鮮的安全防衛工作,部下漢民以及三萬精銳的漢軍也基本入朝,因此雖然前期趙率教和海軍陸戰隊嚐到了些甜頭,那是因爲打了毛文龍一個措手不及,加上兵力分散的緣故,而現在趙率教與毛文龍兵力相當,又有朝鮮光海君這個傀儡,居然打了一個旗鼓相當,而滿桂入朝,使得雙方力量發生了巨大傾斜,而且挾勝利之威,一下子打的毛文龍抱頭鼠竄,丟失朝鮮首府漢城,逃向平壤,可以預見,毛文龍的時日也不多了!

望着大政殿內黑壓壓的跪着的一片,朱影龍真的很難描述心中的那種感覺,高高在上,一句話可定人生死的感覺實在是男人夢寐以求的慾望之源。

下面跪着的有男人,也有女人,當然對於婦孺,朱影龍還是比較照顧的,只要身份不是太重要,基本上都會網開一面的。

當然現在跪着的只是大清國的臣子,至於所謂的滿清“皇族”卻不在此列,那將會特殊處理,是生是死,卻不能像現在這樣處理。

“你們當中有漢人,也有滿人,不過現在都只有一個身份,那就是朕的階下之囚!”朱影龍緩緩開口道。

“朕在北伐檄文中說過,不管你們是滿人、漢人還是蒙古人,都是我中華子民,只要你遵守我大明的國法,都可以成爲我大明的公民,朕不問你們的過去,只問你們現在是願意做我大明的公民呢,還是做大清國的陪葬品呢?”

朱影龍朗朗的聲音如同響鼓一般一錘一錘的敲打着這些身着囚衣的階下之囚們的心房之上。

底下沒有一絲聲音,但聞粗重的呼吸聲彼此起伏。

“想要好好活下去的,朕自會給你一個機會,你們可以跪到朕手的左邊,記住,機會只有一次,失去了可不再會擁有!”朱影龍嘴角泛起一絲狡黠的微笑,這是一個語言的陷阱,至少沒有人會知道。

跪着的人羣中一陣騷動,怕死的想要站起來跪倒左邊去,卻被一些硬氣的不怕死的給拖住了,跪到左邊的人寥寥無幾,大多還是腐儒,朱影龍微笑的數了一下人數,只有三四十人的樣子,而跪在不動的卻有四百多人。

就在衆人等着朱影龍接下來的一句:“想給大清國陪葬的人跪倒朕手右邊。”的時候,不少人都已經想好了,我就跪着不動,也不左也不右,看你怎麼辦?

“好,好,好,大清國有你們這麼多忠心不二的臣子,也該讓青史留下一筆了!”朱影龍站了起來,哈哈大笑三聲,隨後,從牙縫中透着比四九寒天還要嚴寒萬倍的聲音道:“既然你們都想做忠臣,那好,朕今天就成全你們!”

“來人,上鴆酒!”朱影龍大聲喝道。

“啊……”所有人都驚呆了,驚懼不已的擡起頭來,望着高高在上的龍椅上的朱影龍。

“機會朕已經給你們,但是你們不珍惜,今天能活下來的就只有他們,朕決不食言!”朱影龍的微笑在底下跪着的四百多人來說,那簡直就是惡魔的微笑,他們遠遠都沒有想到這個看似溫和的年輕人心腸狠起來,恐怕比地獄裡的惡鬼還要恐怖三分。

反抗,沒有用的,四處都是荷槍實彈的禁衛軍將士。

“皇上?”禁衛軍統領李瑤有些不忍心看着朱影龍當場鴆殺這麼多人,他們當中並非都是些十惡不赦之人,因此想要求個情。

朱影龍已經下定決心不留下這些人,斬草要除根,這些人存在,他們將會是東北動亂的根源,要達到長治久安,這些人必須殺,殺了這些人,就等於把大清國的根給斷了,沒有這些人,就算愛新覺羅家的人一個不殺也沒有什麼關係,無源之水是翻不起什麼大浪來的,再說他會給這些人機會嗎?

一罈罈毒酒被擡了上來,然後上來一對禁衛軍將士,一個個的吆喝的給每一個要死的人發一隻瓷碗,然後身後跟着又是一對禁衛軍將士,將他們的手中的碗都倒滿一碗毒酒。

“都拿好了,不要撒了!”

“只此一杯,多了不再有了,到時候可就沒有現在這麼幸運了!”

“啊,嗚嗚嗚……”有人禁受不住死亡的威脅,放聲哭了起來。

“哭什麼,哭什麼,不就是一個死嗎,老子十八年後還是一條好漢!”兵部參政敦達理端起自己手中的酒碗仰頭一脖子喝下,將碗猛的一摜下,大吼一聲道。

緊跟着,在他身後安達理也喝下碗中毒酒,學着敦達理將酒碗摔碎!

酒碗被摔碎的聲音漸漸響起,越來越密集起來,倒下的人也越來越多,那些不肯喝毒酒的人,禁衛軍將士自有辦法將毒酒給他們灌下。

這樣的場景比法場砍頭還要殘忍萬倍,見慣了戰場廝殺,血肉橫飛的李瑤,也忍不住背過身去,臉色異常的蒼白,這樣殺人太殘忍了。

“覺得朕很殘忍是嗎?”朱影龍扭過頭去朝李瑤發問道。

“沒,沒有……”李瑤言不由衷。

“這是他們自己選擇的,怨不得朕,朕是給了他們活的機會的。”朱影龍道。

“可是他們……”李瑤想說。

“沒有可是,從他們上了大清國戰車就應該知道有這樣一天,假若大清滅了大明,他們會比朕今天要殘忍百倍!”朱影龍重重的道,“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哪一件不是滅絕人寰的慘案!

李瑤默然,雖然她內心並不認同,但大清國的前身卻是欠下了大明百姓成千上萬的血債,就爲了還債,這些人死了也是不怨!

至此,在皇太極最後下葬的昭陵一側修建了一座無名的墓塚,墓塚很大,足可埋葬數百人,雖然它沒有名字,但後人都把它稱之爲“百官塚”,因爲裡面埋葬的就是今天在大政殿中被崇禎皇帝用鴆酒鴆殺的這四百多大清國的官員和部分家屬婦孺,這也成了崇禎皇帝一身中令人詬病的一件事!

第3章 兩淮鹽商(一)第2章 朱恭枵(二)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四)第7章 協理朝政(二)第6章 夜戰錦州(二)第1章 風雨飄搖(一)楔子第7章 南下(一)第2章 新科狀元(二)第4章 再次和談(一)第5章 悲城南京(四)第5章 刺客現身(五)第1章 廢除八股(二)第3章 藍家兄妹(二)第8章 一網打盡(五)第5章 歸順(二)第12章 匆匆一年(一)第8章 翻牌子制度(二)第3章 揭開謎底(四)第6章 伏屍千里(三)第5章 陝西流賊(二)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二)第9章 青城之戰(二)第9章 微服南巡(十五)第8章 遭遇一戰(四)第5章 官場地震(二)第6章 伏屍千里(二)第12章 東林黨(二)第10章 宴無好宴(二)第9章 無奈紫荷(二)第6章 張榜求醫(二)第11章 軍制改革(三)第4章 真相(一)第5章 陝西流賊(一)第8章 夫妻團聚(二)第11章 努爾哈赤之死(二)第1章 三方會談(二)第5章 封鎖苗疆(二)第4章 真相(一)第7章 撲朔迷離(二)第11章 寧遠(一)第10章 順水推舟(二)第9章 無奈紫荷(二)第2章 新科狀元(一)第6章 時不待我(二)第12章 南京城下(三)第9章 戰爭的天平(四)第10章 扶桑行省(八)第7章 協理朝政(二)第8章 英雄所見(二)第1章 風雨飄搖(一)第9章 青城之戰(三)第10章 沈家兄妹(二)第7章 班師返京(二)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五)第12章 深夜閱折(一)第2章 臨幸泰鬆(一)第10章 宴無好宴(一)第3章 談判交鋒(一)第7章 協理朝政(二)第3章 誣陷離間(二)第7章 圍困南京(三)第4章 被迫遷都(六)第11章 促膝長談(一)第4章 黔驢技窮(一)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三)第7章 圍困南京(四)第8章 順帝之璽(二)第8章 日審(一)第6章 圍困南京(一)第6章 獻身(一)第6章 圍困南京(四)第9章 青城之戰(二)第4章 雙賢第6章 救美(一)第10章 戰爭爆發(四)第11章 琉球行省(一)第3章 兩淮鹽商(六)第6章 平定江南(三)第8章 日審(四)第5章 高麗棒子完了(三)第6章 平定江南(一)第6章 半島危機(二)第4章 苗疆大智者(一)第11章 軍制改革(一)第1章 三方會談(二)第11章 李香君(二)第7章 戒酒,可能嗎?(二)楔子第2章 各懷心機(三)第9章 真假玉璽(二)向大家推薦一本好書第7章 平壤之戰(一)第8章 清獄嚴打(四)第7章 除夕晚宴(一)第3章 故人(一)第3章 誣陷離間(一)第8章 九·一八(二)第11章 父女相見(三)第9章 無奈紫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