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大清國亡(一)

皇太極原本還想堅持到天黑再突圍,但明軍的進攻實在是太犀利了,而且根本不給他時間準備,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皇太極只能青壯上馬,圖爾格和代善等人護着他從東門倉惶而出。

戰場上逞英雄那絕對是死得快,所以明軍官兵們都有自己一套“打黑槍”的理論,要學會打黑槍,就得練就一副好的眼力,不然又怎麼能識別目標的價值呢?

雖然不管皇太極和代善等人做了怎麼樣的僞裝,身邊甚至沒有留多少護衛的兵馬,還都換上了百姓的衣服,但還是被皇家特戰旅的戰士們給認了出來。

而吳三桂見過皇太極,最這個金人君主是相當的有印象,一眼就瞧出那百姓衣服包裹下露出的一絲金黃,在大清國能穿金黃色衣服的人只有皇太極,而且在皇太極的四周還有十幾個高手將其保護其中,尤其是黃太極身上那上位者的氣質和那一絲迥異與常人的鎮定,都一一將其出賣了。

“旅長,大魚來了!”趴在吳三桂身後的作戰參謀把心都提到了嗓子口,但聲音中那股抑制不住的興奮卻是沒有辦法掩飾住。

吳三桂也很激動,不過卻沒有衝動,大魚身邊明顯有十幾個身手十分敏捷,警覺性非常高的高手,這些人明顯都是大魚身邊的侍衛,可不是士兵,他知道自己手下的人很厲害,但也只對於普通士兵或者說稍一般的高手而言,對於這種身懷絕技的武林人士,就算是特戰旅的士兵一對一也不是對手,自己雖然人多勢衆,但若要抓住這條大魚的話,恐怕會有很高的犧牲,而且大魚身邊的人雖然軍情司給出了一些情報,但也只能作爲參考,誰知道這些人沒有留一兩手保命的絕技,這是無法預料的。

“傳我的命令,與大魚身邊那些人作戰的時候小心些,儘量遊鬥,將其拖住,全力對付大魚後面的人!”吳三桂十分狡猾的下命令道。

大魚身後的人雖然沒有大魚來的價值巨大,但都是中魚,逮住了所有中魚,剩下一條大魚和一羣小魚再怎麼鬧騰都沒用。

“給我抓,反抗者,格殺勿論!”吳三桂下達了血淋淋的戰令道。

“旅長,您就放心好了,咱們這一網下去,保管這大魚、小魚一條都漏不了!”作戰參謀興奮的下去傳達命令去了。

皇太極知道東門不可能一個明軍都沒有,這麼明顯的漏洞就算一個蠢蛋也不會犯這樣低級的錯誤,因此事先他也先派了一些人前去探路,目的也是想引出明軍可能存在的伏兵,但是前面的人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阻攔就安全通過了,皇太極心中更加起疑,懷疑這可能是明軍埋伏的人馬故意放過的,目的自然是在等他着個大清國的皇帝,不過明軍又怎麼可能知道自己棄城而去了,加上滿桂數萬關寧鐵騎已經進入了大半個盛京,再不走的話可就沒有機會了,於是皇太極才一咬牙,匆匆穿了一件百姓的長袍僞裝了一下,又十幾個忠心耿耿的高手侍衛護着先行出東門,後頭后妃以及家眷由圖爾格率軍隊保護,與臣子家眷們一同出城!

皇太極單獨出城,這樣人數少,目標也小,而且不容易被發現,若是明軍正的在東門外某處埋伏守株待兔的話,說不定沒有等到大目標前不主動暴露,這樣皇太極便可僞裝先行逃出,只要皇太極沒有被明軍逮住,那大清國還有救,這也是范文程急智之下想出來的辦法,企圖混淆明軍的視聽而過關。

又有誰知道前面等待着他的是大明朝最精銳的軍隊,雖然人數不足兩千人,但個個都是身經百戰,殺人不眨眼的修羅,領軍的還是僅憑三千人馬就敢攻打數萬人防守的堅城的吳三桂,行事詭異多變,用兵更是防不勝防,而且是個從來就安規矩出牌的一個人。

“不好,有埋伏!”策馬走在最前頭探路的阿爾薩蘭突然一把勒住手裡的繮繩,來了一個驟停,戰馬忍不住仰頭嘶鳴,淒厲的鳴叫聲將整個前進中的隊伍全部給打亂了。

“果然高手,隔着這麼遠就發現了!”吳三桂喃喃自語道,然後悄然向背後做了一個手勢,命令進攻!“

“殺!”

一聲驚天的喊“殺”聲驀地想起,四周本來看起來靜置的山包突然動了起來,抖掉身上的僞裝,露出一匹匹精壯的戰馬,馬肚子下的戰士,迅速翻身上馬,動作是一氣呵成,不帶有任何停滯,濃烈的殺氣撲面而來。

護衛着皇太極的十幾名大內侍衛以及包括皇太極本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若不是阿爾薩蘭感覺到一個淡淡的殺氣,他們根本就不會發現自己已然跑到人家埋伏圈裡來了。

“商熙,保護老爺!”阿爾薩蘭虎吼一聲,抽出腰刀,策馬迎了上去。

劉累接到吳三桂的命令,他這一個中隊人馬只負責將這夥人拖住,不需要與敵硬拼,因此只是緩緩的策馬推進,將其團團圍困其中。

“投降者,不死!”劉累衝着朝自己衝過來的阿爾薩蘭大吼一聲。

阿爾薩蘭自是不聽,依舊揮舞着戰刀衝殺向前,一刀斬向劉累的頭顱,劉累是什麼人,能在皇家特戰旅裡當上一箇中隊長,那絕對不是一般的人物,阿爾薩蘭雖然來勢兇猛,但尚未被劉累放在眼裡,手中斬馬刀迅速抽出,一刀架了上去,火星並射!

皇太極可不是一般的侍衛高手,他一眼就看出這夥人是大明最精銳的士兵,因爲每個人身上那種彪悍的氣勢還有軍人的氣質是瞞不過幾十年戎馬生涯的他的,而且這些人似乎雖然殺氣騰騰,但一開始就打這要把自己圍困的目的,而沒有立刻進攻,看來自己的身份怕是暴露了,對手要將自己生擒!

“商熙,聽朕的命令,這些明軍是想要生擒咱們,趁那個指揮官與阿爾薩蘭搏鬥之際,我們必須尋找薄弱的出口,殺出去!”皇太極立刻用眼神將近身自己的商熙召了過來,小聲吩咐道。

皇太極不知道的是,他這一番動作多落在了對其重點關照的吳三桂的望遠鏡內,不用猜,也知道皇太極是要如何打算了。

“劉累被那個阿爾薩蘭纏住了,皇太極看出我們的打算了,果然不虧是弒母奪位之君!”吳三桂轉身給作戰參謀道:“傳令給諸葛宏、柳衝、方魁三位大隊長,讓他們速戰速決,咱們這一次要生擒皇太極!”

“旅長,那可是一萬多人呀,咱們才一千多人?”作戰參謀驚訝道。

“敗軍毫無鬥志,我們是以逸待勞,一萬多人又如何?”吳三桂渾然不在乎道。

作戰參謀搖了搖頭,轉身上馬前去傳遞命令去了。

圖爾格本想領着一萬大軍將皇太極護衛中軍,然後從東門撤退,但皇太極卻聽從范文程的建議,說是要單獨化妝先行,本來若是混在一大圈百姓中,皇太極安全逃出的機率要比在大軍保護的情況下要高的多,但是偏偏有些東西沒有辦法掩藏,首先是氣質和眼神,以及一些習慣,皇太極沒當過貧民百姓,在一羣難民中,還騎着大清國的戰馬,如同鶴立雞羣一般,不被人發現纔怪呢,可惜的是本來是一個逃出生天的好點子,讓皇太極自給兒給糟蹋了。

圖爾格眼見皇太極和一干侍衛落入包圍,心急如焚,正要率兵前往援救,卻不想被一千多大明皇家特戰旅個攔住了,這一千多人都是經受過嚴格的馬術訓練過的,馬上的功夫可不比八旗騎兵差,而且殺人的手段是層出不窮,各種稀奇古怪的武器是防不勝防,不等人靠近,就聽得身邊數十聲慘叫聲傳來,英勇無敵的八旗將士紛紛落馬,連死都不知道咋死的,就瞪大眼睛,嚥下人生最後一口氣。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神話再一次被打破了,而且就在女真人自己面前,一萬多精銳八旗被一千多明軍壓着打,這是從來未有過的。

八旗軍中不乏有悍將,勇猛過人,但明軍中確有黑槍,一旦發現八旗軍中有什麼威脅到自己戰友生命的將領,立馬就會有黑槍打來,凡是有異動的清軍將領都成了狙擊手專門關照的對象,只要是軍官就死的快,每一聲清脆的狙擊步槍擊發的響聲便預示這一位大清國勇士爲國英勇捐軀,比催命符還要靈驗三分。

身臨絕境的皇太極顧不上自己身份暴露,拔出自己的佩劍,指揮着身邊十幾個完好無損的侍衛,衝向越來越緊縮的包圍圈,別開他快五十歲了,上陣殺敵真是一點不含糊,勇猛不減當年!

吳三桂也沒有想到皇太極居然會自己親自上陣,吃驚之下,連罵了三聲“娘”,翻身躍上自己的戰馬,衝着戰場衝了過去!

第11章 西南戰局(三)第6章 張榜求醫(二)第7章 刺客第9章 戰爭的天平(一)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四)第2章 北伐伊始(一)第6章 特種作戰(三)第11章 父女相見(四)第6章 喪家之犬(一)第10章 扶桑行省(二)第8章 整風運動(一)第12章 智取嶽州(二)第4章 敲詐鹽商(二)第7章 絕代雙嬌(一)第6章 救美(二)第1章 武昌戰役(一)第5章 刺客現身(一)第5章 閃電偷襲(一)第1章 沅州之爭(二)第12章 教育改革(四)第6章 特種作戰(三)第2章 北伐伊始(二)第11章 明山會晤(二)第12章 一道聖旨(一)第4章 四方來賀(二)第7章 夜審(三)第12章 匆匆一年(二)第1章 風雲變幻(二)第8章 開放武器禁運(二)第9章 無奈紫荷(二)第2章 盛京風雲(一)第7章 李瑤情動(三)第2章 朱恭枵(一)第11章 風流明帝(三)第4章 佳人如昔(二)第5章 陝西流賊(一)第12章 強勢介入(一)第2章 一國兩帝(二)第7章 夜審(二)第6章 獻身(一)第3章 金屋藏嬌(一)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三)第6章 引蛇出洞(四)第10章 浴火鳳凰(五)第12章 教育改革(三)第9章 微服南巡(五)第7章 錦州逼和(二)第2章 北伐伊始(一)第10章 金屋藏嬌(一)第3章 新土地法(二)第7章 平壤之戰(二)第8章 血戰寧遠中(一)第2章 兵臨城下(一)第10章 扶桑行省(五)第3章 圖賴之死(三)第5章 省親之路(四)第4章 佳人如昔(一)第12章 意外之喜(二)第9章 上元燈節(一)第5章 大清國亡(一)第5章 血戰長江(四)第12章 強勢介入(四)第2章 豎子不足與謀(一)第2章 借刀殺人(二)第11章 明山會晤(二)第7章 除夕晚宴(二)第11章 軍制改革(一)第7章 夜審(二)第3章 湘西局勢(四)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三)第9章 突病(一)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一)第7章 錦州逼和(一)第11章 軍制改革(二)第8章 遭遇一戰(二)第2章 各懷心機(二)第9章 後金妥協(一)第8章 九·一八(二)第4章 攤丁入畝(一)第10章 佈局天下(四)第9章 突病(一)第10章 浴火鳳凰(三)第2章 一國兩帝(一)第4章 佳人如昔(二)第6章 一統天下(四)第7章 撲朔迷離(四)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五)第8章 日審(四)第2章 停戰談判(四)第10章 佈局天下(二)第8章 交換(二)第11章 父女相見(三)第10章 秦淮(一)第8章 傳國玉璽(三)第7章 生擒卓巴(二)第11章 周王(一)第12章 強勢介入(四)第11章 姐妹團圓(二)第12章 東林黨(二)第8章 九·一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