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時局

歷史還是按照它的進程在緩慢的推進,這一年七月,首輔葉向高在孫女葉漣漪被選爲信王側妃之後,在魏忠賢的咄咄威逼下,辭去首輔的職務,但爲了參加孫女的婚禮,暫時留在了京城。

天啓帝對信王的大婚十分的關注,還特地爲之打造了一張龍鳳大牀作爲和弟弟大婚之用,魏忠賢也是格外的熱心,不過這個熱心是什麼心就不得而知了。

確定人選之後,禮部奏報信王婚禮儀舉,欽天監選出吉日,婚禮就在有條不紊、恪守禮制的進行起來。

朱影龍也知道這是自己變爲正常的最好的時機,因爲這個時代的人還沒有那麼的開化,無神論還沒有深入人心,而現在連自己都有些不相信無神論了,不然他怎麼會突然出現在這個時空,而且還好像借屍還魂似的成了信王朱由檢。這“沖喜”是最好的機會,所以他開始學着慢慢變正常一點,不再傻傻的一站就是好幾個時辰了,既然要融入這個身份,就不能渾渾噩噩這麼過下去,所以在大婚籌備的這段時間內,他不得不拿起他萬惡的繁體書本,憑藉過去的記憶,總算將這個時代的繁體字認個八九不離十,朱影龍在另一個時空的是個標準的工科生,不過是不學無術的那種,至於走上不入流的寫手那條路也是機緣巧合,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就是命運,誰叫當初選錯了路呢?搞的他在那個時間文不成工不就,現在來到這個世界又是文不成武不就,不過他相信他總有一天會成功的,因爲他比這個時空的人多了幾百年的認識。

天啓帝對於朱影龍的變化自然的大爲高興,沒想到“沖喜”真的有效,還沒有正式大婚就有了效果,天啓帝不禁對當初自己力排衆議的選擇感到無限的欣喜,就連反對的厲害的御史大夫門閉上了嘴巴,難道他們希望信王爺變成一個傻瓜嗎?

本來天啓帝想恢復朱由檢的宮學的,但一想到朱由檢並未完全恢復,而且大婚的禮儀實在繁雜,光一套禮儀學下來估計就夠嗆了,所以就只讓他學習大婚禮儀,宮學就免了,但天啓帝對朱影龍也是夠疼愛的,本來信王大婚後就已經算成人了,也就是說沒有資格再進宮學了,所以特地的給他找了一個翰林院庶吉士李佑琳充當王府的屬從官,等以後在王府另行教導,朱影龍用腳趾頭都猜到這個翰林院庶吉士李佑琳是魏忠賢的人,不過他已經有了應對的辦法,等自己走出這個鳥籠,那就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了,雖然只是差距了幾百年,但最後的一百年的認識比前面上千年都來的積澱,鹿死誰手還未定呢!

在皇宮中朱影龍算是領教到了魏忠賢的力量了,他署理東廠,居然在宮中舉起了內操,訓練武閹,雖然朱影龍不知道這個歷史時空有沒有武功,但幾次偷偷的看過武閹的操練,讓朱影龍大大的吃驚了一把,明朝宦官干政最爲嚴重,皇宮內的太監最多的時候有七萬多人,朱影龍爲寫架空崇禎的小說看到這篇資料的時候嗤之以鼻,整個紫禁城纔多少人,光太監都這麼多,如果算上宮女,那還不嚇死人,一個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分一下,每個人居然有上千的太監服侍,這也太誇張了,不過今天他親眼見到了一點都不誇張,他的貼身小太監徐應元偷偷告訴朱由檢,宮內有這樣訓練有素,個個裹甲出入的武閹就有上萬人,全部隸屬東廠,加上外地派出去的監軍太監,督運太監等等,還有南京留守太監,朱影龍算了一下,還真的有那麼多,想想,一下子閹割到七萬多男人,朱影龍覺得渾身毛骨悚然,明末人口急劇下滑,據朱影龍的研究,保守估計七千萬到八千萬之間,也如果男女各佔一半的話,太監式的男人就佔了男人的百分之二,不算外面自宮沒有進來的,平均每一百個男子中就有兩個是太監,朱影龍不敢在分析下去了,這些太監不但把自己閹割掉了,也閹割掉了漢民族的血性,雖然說把明朝滅亡歸罪於太監之手有些偏激了,但百姓在沒有活路下爭先閹割進宮做太監成爲明朝末年的一大諷刺,這只是史書和野史上留下來的數字,實際上或許比這個更多,朱影龍不由的悽然了,一股力不從心的感覺頓時涌上了心頭。

另一個讓朱影龍驚訝的,這些武閹不但習武操練,還操習火器,在朱影龍這個外行人看來似乎戰鬥力還不弱,當然實際戰鬥力他根本無從得知,不過倒是對他們手中的火器起了興趣,朱影龍在後世時空不是什麼軍事發燒友,但由於涉及到要寫架空崇禎,專門補習了火器的知識,明朝的火器,主要是火銃基本都是火繩式的,這種火槍最容易受到天氣影響,一遇到大雨就根本用不了,還用填充火藥,使用起來技術含量還比較高,由於這個時代的鍊鋼水平不怎麼樣,所以這種火繩槍很容易因爲使用時間過長而發熱爆膛,明朝號稱百萬大軍,這種火繩槍裝備了五分之一都不到,可見生產成本不低,雖然他也紙上看到國遂發槍的製造圖紙,但朱影龍除了在大學軍訓的時候打過幾槍,經手不到幾分鐘,根本不可能讓他去研究一下構造,所以他一看到這種火繩槍就惦記上了,期望能搞到一支研究一下,不過宮內危機四伏,就是他那便宜哥哥寵幸的妃子不符合魏忠賢,說殺就殺,特別是那個什麼“奉聖夫人”客巴巴,三十多歲了,妖豔的不得了,按照朱影龍的認知,這位奶媽不但是撫養了天啓帝,還是天啓帝的性啓蒙老師,偏偏天啓帝就喜歡那個調調,每次見到她朱影龍都自動躲得遠遠的,要麼就裝傻充愣,客巴巴見着他也是愛理不理的。

隨着朱影龍的漸愈政策奏效,天啓帝對他的限制不向那麼嚴格了,朱影龍不知道以前的朱由檢市場偷偷出宮,天啓帝從來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但自從他出事之後就不再閉眼了,漸漸的,朱影龍融入了皇宮的生活,雖然枯燥,但身邊的幾個太監和宮女到還不錯,對他這個主子照顧的無微不至,宮女嫣紅也是一個美人胚子,照理說朱由檢生活在皇宮這個大染缸內早就破戒了,不過經過朱影龍的觀察,似乎勖勤宮內所有的宮女除了嫣紅對他特別親近之外,其她的都極守本分,後來才知道這是他那位皇嫂之功,勖勤宮的宮女都是她親自指派的,朱影龍也想不到自己在大婚前還是原封不動的一個處男,頗有些感慨,當然這未必全是張皇后的功勞,以前的朱由檢潔身自律纔是最重要的,想到這裡他不禁替不知道現在身在何處的朱由檢惋惜,希望他在另外一個異世界活的好一點吧!

其實朱影龍也是算着日子過,他清楚的記得今年十月吏部尚書趙南星和左都御史高攀龍要嚴懲御史崔呈秀,這個御史崔呈秀可是魏忠賢的忠實走狗,魏忠賢假傳聖旨,斥責他們二人是“朋黨”,做皇帝的哪個不怕下面的官員結成朋黨威脅自己的統治,趙、高二人被迫辭職,時副都御史楊漣上書彈劾魏忠賢二十四條大罪,獲罪,僉都御史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等七十多名東林黨的官員聯名上疏,彈劾魏忠賢,魏忠賢對東林黨人更是恨之入骨,於是有意的有捏造罪名,把副都御史楊漣和僉都御史左光斗等人削職爲民,後來在魏忠賢的逼迫下,首輔大學士韓爌也被迫辭職了。

隨後的十一月十四日的天啓帝的生日,也就是所謂的萬壽節,督師山海關的大學士孫承宗打算回京朝賀,但被魏忠賢所阻,天啓帝不辨忠奸,一道“無旨擅離信地,非祖宗法。”旨意令其返關。朱影龍只嘆自己無能爲力,暫時幫不了這些忠臣良將,不過出去就不一樣了,既然要跟天鬥一鬥。看歷史是不是真的不可以改變,這些人才一個都不能放過。

工部傳來消息說信王府已經修葺一新,工部奏請天啓帝讓信王前去驗看一下是否滿意,畢竟那座府第將來是信王居住,當事人的意見還是要尊重的,魏忠賢也沒有必要在這種小事上作文章,自然代天啓帝硃批一揮,準了工部的所請,讓朱影龍總算有一次呼吸紫禁城外面空氣的機會了,內心非常的興奮,表面上還是要裝出傻傻的樣子。

老惠王府不大也不小,位處城西,位置呢偏僻了一點,不過勝在幽靜,朱影龍十分的喜歡這裡,老惠王不時神宗皇帝得寵的皇子,府第自然也就差了許多,都混到商賈裡面來了,足見魏忠賢根本是拿他這個信王開刷,也好,歷史要是按照軌跡往下走,魏忠賢你是死路一條,如果不是,對不起,嘿嘿,死的更慘!

北京城曾有這麼一說:東貴西富,南賤北貧,把京城的住戶形容的非常的貼切,東面的住的都是高官顯貴,西面呢,各地的豪富大商,北面最普通的百姓,南面哪是京城有名的八大胡同,可能在明代還不怎麼顯名,不過哪裡確實是煙花遍地開,一到晚上,京城的人有一半在哪兒,朱影龍早就想見識一番,不過魏忠賢代他便宜哥哥下的旨意是讓他天黑之前就要回宮,所以就只能望興而嘆了,不過以後可就有機會了,朱影龍期待着這一天的到來。

“王爺,我們該回宮了!”跟在朱影龍後面的徐應元焦急的道,以前晚一點回去沒什麼大不了的,可現在不同,萬一這傻傻的信王爺要是出了什麼事情,自己的腦袋可就保不住了。

朱影龍知道,自己就是在外面待一夜都沒事,可身後的太監可就倒黴了,不死也可能要脫成皮,這就是規矩,也只有等自己登基爲帝的以後改革了,於是十分順從的跟這回到那暫時的鳥籠了。

第11章 張嫣第1章 風雲變幻(四)第3章 兩淮鹽商(二)第10章 麻家覆滅(二)第6章 睡了李箐(二)第2章 後金求和(二)第11章 聖駕南下(一)第3章 圖賴之死(一)第5章 駐軍琉球(二)第9章 滿漢通婚?(五)第4章 真相(二)第4章 被迫遷都(六)第11章 姐妹團圓(三)第7章 戒酒,可能嗎?(一)第14章 年關(二)第3章 再見張嫣(二)第6章 一統天下(二)第2章 各懷心機(二)第9章 喋血龍王廟(四)第1章 武昌戰役(一)第10章 沈家兄妹(二)第1章 草原來客(四)第8章 一網打盡(八)第2章 北伐伊始(一)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二)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一)第2章 兵臨城下(一)第8章 救人第11章 風流明帝(二)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六)第4章 再次和談(一)第9章 少數民族政策(一)關於文中一些歷史設定的解釋第8章 翻牌子制度(二)第2章 賜婚第1章 甦醒第5章 天子之怒(三)第10章 麻家覆滅(一)第7章 絕代雙嬌(一)第4章 以打促和(二)第5章 刺客現身(三)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五)第8章 傳國玉璽(二)第7章 圍困南京(一)第11章 軍制改革(三)第10章 簽訂協議(二)第10章 浴火鳳凰(二)第11章 姐妹團圓(四)第5章 歸順(一)第10章 扶桑行省(五)第2章 後金求和(二)第11章 又是刺客(三)第10章 梟雄遲暮(六)第4章 黔驢技窮(三)第4章 脫身(一)第8章 清獄嚴打(四)第12章 創業第2章 出關(二)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一)第7章 李瑤情動(三)第12章 黃紅之爭(五)第9章 熊瑚第12章 深夜閱折(一)第6章 圍困南京(五)第10章 金屋藏嬌(一)第1章 開封第10章 戰爭爆發(二)第12章 大龍興寺(三)第4章 黔驢技窮(四)第6章 睡了李箐(一)第1章 苦寂方丈(二)第8章 一網打盡(五)第1章 風吹草動(一)第11章 寧錦再捷(二)第8章 遭遇一戰(二)第9章 步步緊逼(一)第12章 教育改革(三)第9章 戰爭的天平(四)第5章 多爾袞(二)第3章 兩淮鹽商(四)第5章 刺客現身(三)第9章 後金妥協(二)第12章 大龍興寺(三)第6章 伏屍千里(二)上架了第5章 官場地震(一)第9章 滿漢通婚?(四)第7章 夜審(一)第12章 大龍興寺(二)第1章 早朝風波(一)向大家推薦一本好書第5章 高麗棒子完了(三)第9章 勒索第12章 南京城下(三)第5章 閃電偷襲(二)第11章 軍制改革(五)第9章 血戰(一)第12章 意外之喜(二)第2章 三方備戰(二)